第01集 學佛的目的(一)--正源老師主講 https://hymzw.org/zjdz/nffm/nffm01.htm
筆記: 1我所 2恐懼是一種情緒 3“摩訶般若波羅密”4鏡子 5三種人 6五陰身 7“摩尼寶珠”
1我所 我所有的一切: 我的身體、我的財富、我的眷屬、我的事業,我所享受的一切。但無非都是在“摩尼寶珠”上面生起又滅謝,都是生滅的。
2恐懼是一種情緒 對於死亡的恐懼--去哪裡?我還存在嗎?一種情緒。認知會影響人的情緒。噁心的試驗人3歲7歲和成年的小姐。恐懼和煩惱的苦都是一種情緒。學佛的大智慧可以轉變認知,了生死除煩惱。
3“摩訶般若波羅密” 簡單的講,就是說大智慧到彼岸。摩訶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當於智慧,波羅密就是到彼岸--就是渡過生死大海到達解脫的彼岸。佛法對於生死以及這個煩惱的看法,說要摩訶般若波羅密,意思就是說要依著大智慧去改變認知,然後來了生死、來除煩惱。因為你有了大智慧,你的認知會轉變,所以說要依著摩訶般若波羅密來了生死、來除煩惱。
4鏡子 用猴子做試驗,影像有生滅。鏡子上面的影像它起起落落、生生滅滅,永遠不會不生不滅,永遠不會恆常的存在。
5三種人 1以為影像是真實;2不知道鏡子所在但知道影像不真實有生滅3看到了影像和鏡子,知道影像是鏡子顯現出來的。第一種人是最愚痴、最沒有智慧,因為他連鏡子當中的影像是不真實他都不曉得;第二種人他知道鏡子裡面的影像是不真實,他可以說是有解脫的智慧,他不會執著鏡子裡面的影像,但是他沒有實相的智慧,因為他沒有去找到那面鏡子,他不知道鏡子的所在。第三種人他不只知道鏡子裡面的影像是生滅不真實,他更實際上去找到那面鏡子,知道鏡子在什麼地方,他也知道鏡子上面的影像其實是鏡子所顯現出來的。他不只有解脫的智慧,而且有實相的智慧,因為他找到了那個鏡子。
6五陰身 我們的五陰身,我們這個肉體的色身,還有我們見聞覺知的這個心,這個是有生死的,那麼這個有生死、有生滅的五陰,其實它就好像是鏡子上面的影像一樣,有生滅,永遠不會恆常的存在。
7 “摩尼寶珠” 祖師說:“一切眾生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就是說一切眾生都有他自己的那面鏡子,自己的五陰都是那面鏡子所顯現的影像,在佛法上說這面鏡子,把它稱作“摩尼寶珠”。說一切眾生都有一顆“摩尼寶珠”,由這“摩尼寶珠”來顯現你的色身,你的見聞覺知心,然後你的色身、你的見聞覺知心就這樣子一生一世在這個“摩尼寶珠”的表面,顯現了又消失了,然後又再顯現又再消失,所以說有生有死。同樣的我們所執著的“我所”,無非都是在“摩尼寶珠”上面生起又滅謝,都是生滅的。那麼這樣子去認知生命的實相,知道在那個恆不生滅的“摩尼寶珠”表面生生滅滅、起起落落。這個五陰身有生滅,你的財富、你的健康、你的眷屬有起落,可是“摩尼寶珠”祂恆然存在,“摩尼寶珠”祂恆是那麼清淨、那麼潔亮,如金剛一般永不斷滅。這樣子去認知之後,不是就能夠很自然的了生死、除煩惱嗎?因為你沒有必要,再去為那個本來就是會生滅的鏡子上面的影像,那個“寶珠”上面的影像,而去恐懼它隨時將滅嘛!所以說就佛法來講的話,就是找到你的“摩尼寶珠”。 2/20/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