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云:「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家里把
帐开。」是比喻我们每人的八个识,即: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意根(末那识、第七识)、第八识(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本地风光等名)。
而第七和第八识是比较难理解和证知的,现对第七识意根末那识综述如下。
意根者处处作主时时作主,秒秒作主之末那识也。——宗门法眼
第六根意根,祂是无色根,无色根的意根是心,不是物质的色法,不是有地大、
有行色的法,由于五根是色法,色法本身是不能了知色声香味触法的。只有心才
能了知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五根是色法,不是心法。既然意根能够接触五尘上面
的法尘,当然祂就是“心”嘛!——心经密意
起信论说,“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意(末那)云
何?以依阿赖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
为意。此意(末那)复有五种名。云何为五?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
动故。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相见故。三者名为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
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
起,常现在前故。四者名为智识,为分别染净法故。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续
不断故,主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
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是故三界虚伪,
唯心所做,离心则无六尘境界”。又此意符合《楞伽经》所说,波者七转识波浪也,
七转识的波浪乃是有阿赖耶识主持种子,于对镜时因末那能生诸妄想妄念;不对
镜之时,因末那能生过去诸事的想念,以及攀援于未来诸事而起思虑之念,七转
识因此而产生,因此而转。——正法眼藏
念头(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是由意根的攀缘执着而来出现
的;意根——末那识——无始以来就具有的遍计所执性,祂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
在执取一切法,这个不断在执取的,就是你自己。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
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认
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
以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为意根是大脑,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
么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对父母都不曾看到
有什么大脑来入胎啊!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
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这个意根,就是处处作主思量的你;意识只是被你所运用
的心而已。但是众生不了解,往往将见闻觉知的意识误认为自己,反而将真正的
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意根——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
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可惜的是不但众生都不知道,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
不知道,乃至连佛学大师的印顺法师都跟着误会了。
那么外面学佛的人听了我的这个说法,可能就会向我抗议:“你说末那识就是真正
的众生我,可是当我睡着无梦时,明明没有我存在,我明明消失了。如果我还在
的话,而这个意根的我还是会作主的,此时应当知道有我存在啊,可这个处处作
主的我,明明消失了啊!”如果你也像他们那样想的话,那你可大错特错了。因为
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就没有
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
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
然存在,仍然在不停运作时,祂不知道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
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
知自己仍然存在,就不知道自己仍然存在;但是众生睡着了以后,末那的自己其
实是仍然存在的,只是因为祂没有证自证分——返观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不知道
自己其实是存在于当下的,醒来以后就以为能见闻觉知的意识才是真正的自己,
而不知道意识因为睡着而断灭以后,仍然还有处处作主的末那存在。所以众生往
往要等到醒来之后,才又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因为意识重新现行后,就又有证
自证分自觉存在了。
末那识的体性就是遍计执性,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体性,不曾改变;祂的
另一种体性又称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祂从无始劫以来,不论是睡着或者闷绝,
乃至正死位与灭尽定、无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断灭的,所以说祂「恒」;祂从无
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
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祂「审」;末
那识的你,在你醒着时,不断地藉着意识对于五尘的直接了别,而对一切法作思
量——是否继续或是否改变?这种思量在你醒着的时候,是剎那剎那地持续进行
而不断绝的;睡着无梦时,以及闷绝等四种状况中,祂也是这样持续不断地在运
作着,但是祂必须在觉得异常时,先唤醒意识(令阿赖耶识流注出意识的种子),
使意识出现,藉意识的分别性来判断应该作什么?所以在眠熟等五位中,末那仍
在运作不停;如果没有末那的你在眠熟等五位中继续存在,你一旦睡着了,将会
永远醒不过来了。由此可知,末那识的这个你,在你的意识因为睡着而断灭了以
后,祂仍旧是存在而运作不辍的。众生对于一切事物,经由意识的分别判断之后,
都必须由末那识你去作决定,然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但是众生却都不知道这
个事实,往往将那夜夜断灭的意识「我」误认为是自己。
由于末那识具有这种「恒、审、思量」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或者
闷绝等五个状况之中,祂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
状态之中,所以当意识的你正在修定,想要使忆佛的净念能够相续成片,或者想
要证禅定而在定中长时安住,祂却常常会悄悄地突然给你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妄
念,你若没有察觉,就跟着那妄念转,接着就是语言文字的妄想出现了。由于这
个缘故,你虽然每天很努力的在修定,仍然没有什么成果;所以禅定修不好、妄
想很多,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喜欢攀缘贪着,不肯安于无为寂寞的境界之中,
所以意识的你虽然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末那识的你还没有透过定的修
行而加以揉服,所以在初习定的过程之中,祂仍然会依过去喜欢攀缘的习气,继
续制造妄想给意识的你,使你修定难有成就。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
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
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
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着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
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着啊!这位师兄问到
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对于我所开示的种智,也有真正的领受与
体验,所以知道妄想的源头就是末那识。现在大家知道妄想出现的道理了,就可
以死心塌地的从烦恼的消除去下手,烦恼消除了以后,定的境界就容易证得了。
——甘露法雨
意根无任何人能断之,一切天主之威神合为一力,亦不能坏任一有情之意根;唯
有证悟之菩萨乃至诸佛有力能坏有情之意根,谓为有情细说解脱道,令有情亲证
解脱果,舍报便入无余涅盘,意根则灭;除此之外,无人能灭任一有情之意根末
那识。——狂密与真密(一)
佛说意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者,乃是说第七识意根,亦名末那识。佛说此第七
识名为意根,是意识种子自第八识中现起之动力故,意识依末那识之作意方能现
起故,现起后悉依意根末那识之作意而运行,故说末那识是意识之根。此意根之
别境慧极劣,只能于五尘上之法尘作极简单之了别——譬如五尘上之法尘有无大
变动?此第七识非如意识觉知心能于五别境心所法伶俐运作,不具「欲、胜解、
念、定」心所法,而于慧心所(别境慧)之功能亦复极劣,唯能于法尘上之变动
作极简单之了别。
如是,于五尘境尚不能作了别,须唤起意识,而后依意识之别境慧,方能于诸境
界作种种思量,云何而有能力返观自己?云何而有能力思维诸法?云何而有能力
修正自己之心行及习气?是故此第七识虽极伶俐而能遍缘一切法,复能依意识心
之别境慧而处处作主、时时作主,复能思量决定种种心行;然而若离意识之别境
慧,便无所能为;由如是体性,佛说意(意根末那识)犹如刀剑之锋利(喻其能
遍缘一切法之伶俐性。意识虽有别境慧,然不能遍缘一切法),而不能自己割自
己(喻其无别境慧之「证自证分」故不能修正自己之善恶心行);意谓此识之「
欲改变其染污性、欲转变为清净意根」者,必须依靠意识之别境慧及思维慧,方
能有所转变,非唯依自身功能便能除断自身之相应烦恼也,是故佛云意如刀剑锋,
不能自割自。——狂密与真密(二)
次能变者,谓阿赖耶依于无明业爱种故,变生意根,流注意根种子令不断灭;无
量劫来法尔如是,无有始际;至无余涅盘位起方断流注——意根方灭。此即如来
藏之第二种能变——变生意根末那识。无始劫来意根现行无有断时,依如来藏而
运转,复内执阿赖耶识为我,恒时思量(审查定夺),无有一剎那暂息。以有此
意根之思量作主性故,令如来藏恒时流注四烦恼种与意根相应:我见我痴我慢我
爱。意根之五遍行心所有法及少分别境慧,亦随意根之现行而恒现不断;执我等
故有三界身,令见闻觉知断已复现,导致诸有情流转生死,受诸苦乐。
然诸佛子修三乘法,若离此识则无所能为,谓一切有情于三界六道中之一切运为,
剎那剎那不离此识;若无此末那识,一切无所能为,尚不能存命(必致阿赖耶舍
身故),何况饮食便利乃至修行?
三乘无学修道之过程,皆在藉缘转变染污意根为清净意根,令我执根源之意根断
除我执而成无学,舍寿时意根愿意断灭自我,离一切相分见分,不再现行,名入
无余涅盘;或转入七地八地,渐次乃至佛地,意根不灭而无我执,乃至一切无明
习气俱灭,皆是藉缘修除意根之我执与无明习气,是故意根与一切修行人息息相
关,四圣六凡俱皆不能剎那离于意根(唯除舍寿入无余涅盘)。意根即是唯识种
智所说末那,缘谓有根身及六识见闻觉知性。
四圣六凡皆因意根有善恶净染之能变性,故凡夫异生外道修行者乃至佛法四圣之
世出世间法熏习有其力用,功不唐捐。意根具此能变性故,行人依佛正法修行,
得成佛道。而此意根由自心如来藏生,由整体言,亦属如来藏性--如来藏生此意
根而主导如来藏之种种行,唯除如来藏之自性心行。此依别教证悟圣者说,不依
通教证悟之菩萨说;通教菩萨依二乘菩提觉悟十八界空相,而未能证得空性如来
藏,不能证解如是正理故。由斯正理,说意根是如来藏之第二种能变性——变生
四圣六凡。——宗通与说通
末那心恒审思量,行相细微,唯证悟如来藏者方能体验其身中之末那识(令读者
读此书后亦能了知不必悟后),然末那识乃有覆无记性,虽能配合意识等而造善
恶业,而彼自身恒缘现境现量,不念过去,不思未来,故属无记性。末那若离开
意识思维观照等作用,于中阴身时唯依习气而行,虽能作主,然不能分别善恶美
丑,故因业风所飘,携同如来藏随业受生六道。
末那识乃有覆无记性,在十八界内,故非如来藏,佛于阿含四部中多处说为意根
故。如来藏不在十八界之内,乃无覆无记性,于外六尘相分不生分别,于苦乐受
不生分别,于美丑、善恶、缚脱,皆不生分别。凡于善恶业之一切运作,皆秉末
那之意而为,等流业则依自身种子而为,异熟识则唯依末那识而随业风飘转,流
转六道,一向皆不作主,亦不分别。
以如来藏系无分别性,不受苦乐,无有思忆,不缘内外六尘起分别;而末那一向
依习气而行,不缘过去未来,恒缘现境,故须依能知心——意识,才能缘此世过
去现在未来境,方能住于世间而井然有序。
末那识是见分之自证分,乃造业者,故不能持身。彼心须对如来藏所现相分才能
运作,故必定相对于如来藏而有,故知必有如来藏,由如来藏持身根命根而现相
分。末那若是持身识,佛不应说彼为意根,既名意根,则是六根之一;设便能持
身,亦只能持局部(大脑),非遍身持,可知非是能执命根身根者。末那若是持
身识,则有情若生纯苦趣(全部地狱有情及一分恶鬼傍生),应于出生受苦时能
立即舍苦趣身,便离诸苦而生善道,然彼末那虽能作主而不能持身,故末那与知
苦之意识心受苦时,虽欲舍身而不能舍,另有无记性而不受苦乐之如来藏持纯苦
身,持命根故。
意根非是大脑,大脑乃五根之枢纽,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胜义根之集合体。意识
末那识触此五胜义根之五尘境,便警觉如来藏,使意识之种子现行而有意识,故
能分别或觉知。意识因末那作用而由如来藏出生,受末那指挥而作思维分别观照
······等心行,故意识不作主。思维分别观照之后,得到结论,再由意根末那识作主。
若谓此缘名色之识是末那识,非如来藏,则应一切有情皆无意识;意识由意根触
法尘而生故,佛说意根是末那识故。若无末那即无意根。然一切有情皆有意识,
故末那是意根,住于脑部,触大脑五胜义根之五尘境诸法,而由如来藏生意识,
末那即是意根,六根所摄。当知非是自在心,由如来藏作主,非有行色,故名为
识。以上之理,利智佛子方能知之,钝根菩萨及二乘人则不能知。——真实如来藏
“远离于心识”,有情之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乃是意识升起之根源,故名意根,
然意根对五尘之了别功能极劣,必须假藉意识之分别,方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
受相应。意根之所以贪著三受,是因三受之中有其韵味,被韵味所引而生贪著。
譬如有人云:“我很迷恋他走路的仪态,说话的语调······等”,意即贪著某人于四威
仪中之韵味。譬如观赏图画,有粗犷恢阔者,亦有细腻柔美者,各有韵味。此诸
韵味即是法尘,普遍存在于五尘相应之三受之中;能体会五尘韵味之心,成为意
识,即是错悟者所以取之“无语言文字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处处作主之灵知心”,
此心不离六尘境,因意根(末那)之作意牵引,而由如来藏流注出现,若意根不
起作意(例如睡眠),意识即不现起;依意根而起,依根立名,故名意识。前六
识皆名为识,不名为根,皆依根而起故,能分别六尘故。
意根(末那)从无始以来即普遍而不断地执着一切法,故名遍计执性;意识虽然
遍计,然而不恒,因分别而计著,欣乐厌苦;意根则计著一切境而不断,甚至受
苦之了知性亦起计著。例如有人嗜食苦瓜、芥菜,不仅执着乐触而已。复有执着
不苦不乐受者,例如痛后之无痛;亦如发呆——品尝发呆之韵味。亦如有人喜欢
赖床——睡懒觉,乃因贪著睡之韵味;于似睡非睡之间,品尝睡眠之韵味,此即
不苦不乐受。换言之,意根不断攀援执取,于一切法不肯舍离,乃至睡着无梦时
亦未暂停执取,欲时时了知一切境、一切法,若非色身疲倦导致意识昏沉,意根
是不肯让意识暂断的。
“云何意及识”意者为意根,即第七末那识;识者为分别,即前六识也。意根末那
识是前六识之俱有依,前六识若离末那,即不能现起,故为俱有依。意识有时可
离前五识而单独现起,如二禅定及梦中,名为独头意识;然亦不能离于末那而独
起,必须依末那而同时现起,方能运为作用;犹如眼识以眼为根,意识(空明觉
知心)以末那为根,故末那亦名意根。末那亦名我执识,恒内执阿赖耶识功能体
性为内我,乃至睡而无梦时、昏迷死亡时、无想定时仍不断内执阿赖耶识为我;
又外执能觉能知之意识为我,乃至外执能见能闻能触能尝能嗅之前五识为我;以
不知此等皆虚妄故,遍于内外诸我横加计度生执。此种遍计执性,生来俱有,不
待生而后教,不待分别而起,故名俱生我执。——楞伽经详解(一)
意者谓此心处处作主,恒内执阿赖耶识心为自内我,亦执意识觉观心为我,复执
余五根五识为我,恒欲了别三界诸法,普遍计度,执为真实,故名遍计所执性识。
此识不了自身虚伪,计度一切三界诸法为我、我所,无始来覆障真如清静体性,
隐蔽真如,令众生不觉,使圣性不起,是一切无明之根源。然以此识恒常,不断
审度,处处作主,时时作主,而意识不能作主,故成凡成圣悉凭此识之人法我执
断与不断而有差别。意识于出世间法见道后,渐起择法觉分,渐渐深入了知出世
间法,然不作主,故须依意根之作主——确实认定自己无真实不灭之自性,乃决
定放舍自我,依此而使解脱果现前,不复受生。然意根之作主须依意识之分别拣
择方能为之,是故佛子修道,不可舍弃意根与意识而修,若未至无学便欲舍弃意
根意识,每日打坐,住于静裸裸处欲求解脱三界轮回者,无有是处。意根末那非
能自在,恒依阿赖耶识而现行故,一切有情住睡眠位及昏迷等位中,意根亦恒现
行而不断,然须依阿赖耶方得现起,此非未学种智之人所能证验之,唯除久以大
悟之人乘愿再来者。故意根虽非如意识之日日间断,依于六尘外缘而缘起缘灭,
而亦必须同如意识依因而起;因者谓即阿赖耶识也。
想者识之功用也,识为了别,谓识能知也。阿赖耶识能知七识之心行而起自心行,
此知非谓相对于六尘之知也,此知唯真实证悟阿赖耶识空性者方能知之。阿赖耶
识以具此知故,故名为识。意根有知,有别于阿赖耶之知,以意根于五尘能觉而
不能现,于法尘亦觉而不现,恒常现行不断,无量劫来贯通三世,与欲、胜解、
忆念、禅定等法皆不相应,故慧微劣,不别六尘境——以唯能粗觉,不能细分故
别故,故慧微劣,然而恒审思量六识心行,执以为我,普遍计度一切法而不能舍,
恒触六尘,恒起作意,恒受境界受,恒知五尘法(非如意识之充分觉知)而不断,
恒思量五尘行相而不暂舍,故于眠熟及昏迷中亦皆不断,虽慧微劣,而觉六尘及
六识心行,故名为识。
而此世界国土资财色身及六尘诸报,非唯阿赖耶识自心所能现起,自心离见闻觉
知故,一切时地皆不作主故,一切时地皆不起分别故,是故必须别有能令自心阿
赖耶识现起世界……乃至六尘诸报之心,以促令阿赖耶识现起如是诸事。此一能
促成之心即名现识,即是末那识——十八界中之意根也。意根以具遍计执性故,
恒、审、思量故,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肯令自己消失,无始劫来一向如是,
故令自心阿赖耶识随之受诸生死。然意根分别慧极劣,若离意识,即拙于分别;
而意识不能触阿赖耶识业种,唯有意根方能触之;意根虽能触及业种,而分别慧
极劣,若离意识时,唯能执有,不能分别,遂随恶业境界风作主,而牵阿赖耶识
受傍生等身,得劣慧之报;若造善业之人,正死位中则现善业境界,末那即于其
中作主,受生三善道,共业世界国土之形成坏灭亦复如是,须有末那方能示现。
凡此皆须依于末那之功能,方能有此三界有之现起,是故意根名为现识,是故佛
云:“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
依于自心所藏业种及现识体性,便于彼阿赖耶识现起身口意三业而成就此世之造
业诸行种子,成为再受后有之业种,于造诸业行之时,亦受往昔业因应受之果报。
凡此皆由自心阿赖耶识之所变现而起,非“缘起性空”无因而有;何以故?以“缘起
性空,无常故空”乃是蕴处界法之空,空已断灭,断灭无法不复能有缘起,既无缘
起,则无“无常空”,一切断灭,同于断见外道。是故现识及业种虽有能现“国土资
财色身受用建立”之能力,要因持种之自心阿赖耶识为根本因,方能现起;犹如波
浪虽因风起,要因海水方能起浪;犹如巧妇善能炊饭,要因有米方能善炊;是故,
三界万法皆唯自心,因于自心阿赖耶识而起,现识及业种则是能起之缘;此诸能
起之缘无真实不坏之自性,终归无常,其性是空,故名缘起性空,名为无常空。
缘起性空无量诸法现起,乃依阿赖耶而起,犹如海浪无量无边,悉依海水而起,
是故佛云“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楞伽经详解(二)
意根末那,不依父母之缘而生,但依阿赖耶识因而生,此心行相微细,刹那刹那
作主而不间断。从无始劫来,种子流注相续不断,而了别慧劣,执著性强,遍计
诸法为我我所,故令声闻一至三果圣者一时犹难断分段死,是生死之根本,又名
我执识。声闻慧脱俱脱无学,由能现观此识之执著性而除断之,则断我执,成无
学圣,声闻乘真谛已究竟知。——楞伽经详解(三)
复次,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不具现识之功德,要由意根之遍计执性,方能令三界
中分段生死之种子不断现行,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恒住涅盘境界中,恒住于「恒而
不审」之清净境界中,绝无可能自动流注分段生死之种子;经论中皆说阿赖耶识
心体不能自行运转故,要由意根作为俱有依,方能运转故:【阿赖耶识俱有所依,
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意根)若无,(阿赖耶识)定不转故。(成论卷四)】
由此可知:阿赖耶识绝非是能现万法之识,恒而不审故,完全是被动性之心体故,
从来不曾有主动现起诸法之「欲」故;是故阿赖耶识于三界万法悉无执受性,乃
至执持色身…等法,亦是皆由意根之作意与思,而令阿赖耶识流注种子方能执持
者;若意根作意欲死、欲自杀者,阿赖耶识绝无意见,必定完全配合,绝无主见,
正是不审之体性。是故,阿赖耶识必须要由意根之作意与思,方能由阿赖耶识中
流注种子而显现万法,故说意根方是现识。
亦如《起信论》中明说意根是现识:“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观
众色像;现识种子,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如是论文中,已
经明说:意根乃是阿赖耶识现起六尘境界相之原动力,六尘诸境固由阿赖耶识心出
生,然须以意根为缘,方能现起,绝非单由阿赖耶识心便能生是六尘等万法也!意
根若断,则六尘境界相等法,便将永远不能从阿赖耶识心出生;由是缘故,说意根
乃是阿赖耶识心出生六尘等万法等原动力,意根恒时具有如是促令阿赖耶识心出生
六尘万法之能力故。由是缘故,《起信论》说意根是现识,非唯成论及起信论所说
如是,契经中亦如是说,信无虚言。
是故契经云:【第七末那识,应知亦复然,诸根『意』缘会,发生于五识,心法共
相应,如是身中住。……根境『意』和合,熏习成于种,与心无别异,诸识从此生。
……名相互相系,习气无有边,一切诸分别,与『意』而俱起。……阿赖耶识行于
诸蕴稠林之中,意为先导。……『意绳』之所牵,众生以流转,八识诸界处,共起
而和合。】由是经文佛语明示,可知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恒常离染,恒以意根为其先
导,绝不主动流注诸法种子;阿赖耶识流注七转识及一切法种子,而令众生在三界
中不断生死流转者,皆是由于意根之遍计执性,故起作意与思心所,导令阿赖耶识
不断流注诸法种子,故有众生之蕴处界等万法生起;若无意根以遍计执性之作意与
思作为先导,则阿赖耶识便不流注诸法种子,则不可能有众生之分段生死等现象,
则无众生流转生死,更无吾人之世世进修佛菩提道,由是故说意根乃是现识。意根
之遍计执性者,即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种子中现起三界万法之原动力故,亦
因此故而说阿赖耶识性为可灭之法,而说阿赖耶识灭已,改名异熟识乃至无垢识,
因此而说为转变唯识性。
由此可知:阿赖耶识绝非现识,绝无可能单独使令三界生死之种子流注现起也!必
须由于意根及其亲所缘缘之作意与思,作为阿赖耶识之先导,方能使令阿赖耶识流
注生死法诸种子。若非如是教证之理,若非如是理证之理,则佛所说无余涅盘之实
证,便成空言,则无无余涅盘之可实证故,无余涅盘位中之异熟识心体仍将现起诸
法而继续流转生死故。是故意根方是现识,阿赖耶识绝无可能是现识也!
——灯影——灯下黑
思量作主性,名为意根末那识之心数法,是五阴所摄受之“三界有”法。
——《楞伽经详解》(六)
意根自性习气者,谓恒内执自心藏识为我所,恒外执六识为我,遍计六尘万法实有
而生执著,此乃意根之自性习气。意根恒内执阿赖耶为我所,此自性习气,唯证悟
者方知;是我会中已悟者之所知,非我会外全球显密大善知识之所知也;此是密意,
不得明言,佛已告示:“汝等当隐覆说义”故。——《楞伽经详解》(四)
明山来了/文
(注:一位同修师兄整理,后学转帖于论坛,愿有缘读此文章的菩萨师兄们同增法
益,感恩导师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