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5-02-02 07:31:16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一集我们想要探讨的是「人心是善、是恶呢」?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人都在探讨人的心性到底是恶?还是善呢?我们也知道在古代裡面有很多的学说,有所谓的性善学说,也有所谓的性恶学说。譬如说,性善学说是说,我们如果看到一个小孩子要掉到井裡面,我们都会起一个恻隐之心;因为这缘故,我们都有善心,所以我们的本心是善。可是也有人主张说,人的心本来是恶,因为我们生出来之后,我们就会跟人家抢东西,认为有些东西是自己拥有的;看到别人东西就想要拥有,所以那个是恶的。因此就有所谓的心恶学说,当然也有所谓的心善学说。
如果我们来观察,从佛法的眼光,也就是从一个事实来看;因为所谓佛法的眼光并不是说它是侷限在佛教裡面的眼光。因为 佛就是觉者,也就是从觉悟之法来看,也就是从一个事实来验证,我们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那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我们人是有八个心的。也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这六个识;这六个识,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体验到的,因为我们能够看,我们能听、能闻、能嚐、能触乃至能思考;可是除了这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心,这两个心就是一种叫作末那──意根,祂能够决定;另外还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祂叫作记忆的功能;因为人有这八个心,因为有这八个心,所以说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其实我们看猫、狗,其实牠照样有这八识心王,因为牠跟我们一样,能见、能听、能闻、能嚐、能触觉,乃至牠能够思考、能够作梦,而且牠能够决定很多事情,乃至牠还会有记忆;所以显然动物跟我们人都一样──是八识心王。
那我们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呢?其实我们人的心性,可以说非善非恶,也是可善可恶,只是在这个非善非恶、可善可恶裡面有了无明;也就是这个心性,其实它本身是中立性的,可是因为有无明而导致有种种的善恶可言。譬如说,在《胜鬘经》裡面有这段的经文这样说:「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瞭解;可是讲到这个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忆所储存的处所的第八识,祂到底是什麽?就没有人知晓。胜鬘夫人就跟 世尊说: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而且有烦恼来染著这个心;而且这个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著,就是说这个第八识心就称为自性清淨心,因为这个第八识、这个如来藏,其实祂就是一个记忆的储存处;祂的本性是清淨的,祂就像个容器,因为可以容纳所有的记忆,从无始劫以来祂都容纳进去,祂绝对不会有空间不足的问题,祂可以从现在到未来无量世,乃至成佛之后无量无边的时劫,祂都可以储存所有的记忆;所以祂的体性是清淨的,就像一个容器一样。
祂是清淨的容器,可是有烦恼、有烦恼染心,就是因为我们有前面的七个识;而前面这七个识祂是有烦恼的,有烦恼来放在这个容器裡面,所以有自性清淨心而有染,就是这个清淨心竟然会有染著,是一般人难以瞭解的。就像一个清淨的容器竟然裡面放著葬东西,然后这两个又不能分离,因为这葬东西如果不放在这个容器裡面,它没有地方放啊!因为我们烦恼的这些染污的葬东西,跟这个容器它一定要一起;如果我们说,我要把烦恼的葬东西离开这个容器,是没有办法,因为除了这个容器之外,我们众生没有别的容器了。我们每个有情就只有这个容器,每个人有一个自己这样的容器,而这个容器祂是清淨的;可是我们七转识所运转的种种的心行,祂是有善、有恶,那这些善恶的心,祂没有地方放,祂只能放在这个容器裡面;这个祂就和合成一个东西,那你说这个清淨的心要跟裡面的葬东西分离,是分不开的,因为祂们已经是和合在一起的,和合一起运作。
然后这裡说,只有 佛陀祂才能够真实的见闻然后来告诉我们,所以祂才有这样真实的智慧,而且祂才告诉我们这些觉悟之法的根本。所以 佛陀是这些觉悟之法的根本,而且是通达了这些法,可以作为正法的依止;我们所要瞭解正确的所有的觉悟之法,都要依靠于 佛陀,而且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如实地知见。那我们既然有八识心王,那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所以这个是我们最基本的一个运作的一个基础;可是除了八识心王之外,其实我们还会有其他的心来跟这些运作。譬如说,在佛法裡面,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样的观察其实超越世间的心理学的,因为世间的心理学它没有办法来分析看清楚这些东西,没办法把它正确归类;可是在佛法裡面,它是完全依于觉悟之法,而能够如实来观察我们的心的这些状态;所以除了我们刚说的八个识的这个基础之外,其实在这八个识的基础之上,还有其他的心所有法它要运作,这样才能构成我们一个人──一个生命完整的运作。
譬如说,有所谓的五遍行心所,什麽叫五遍行心所法呢?就是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法。这五个法事实上它八个识统统都有,而成佛的时候它一样存在,所以这五遍行是八个识统统都有。譬如说,我们可以触到境界,这是一种触的境界;我们可以作意,譬如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那就是一种作意的作用;或者是说我们可以感受境界,可是感受境界不一定了知境界,譬如说有可能我们睡觉,我们躺在床上,我们身体压到了,可是压到、我们虽然压著可是我们不去理会它,为什麽?因为它有一种压的领受在,可是我们不去注意它,那是一种受,哪一天压久了,这裡压了很久了,不舒服了!我们开始去了知它,才说:「啊!这地方压久了。」那就是想了知那个压到的这种受的境界;那我们就有「思」,所以我们决定说:「我应该移动一下,我应该变换一下姿势。」类似这样子,就叫触、作意、受、想、思;我们的每一个心,事实上都有这五个遍行心所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办法一一地解说,我们大概让大家知道这些内容。
除了这个五遍行心所法,是八个识统统都有之外;还有另外五个法,是别境心所法,就是欲、胜解、念、定、慧,就是我们会起一种「想要作什麽」这种的欲求,这个欲求它不是强烈的那种贪爱,只是我想要作个什麽;「想要作个什麽」这样的欲,然后我们去胜解,去瞭解一个境界。譬如说我们可能听到一个声响,就想要转头,那就是一种欲;想要去瞭解的这种别境心,那我们去理解它是什麽东西,我们就胜解了,胜解那个境界了;我们还会念,会记住这个境界。这个念是一种记忆,可是记忆它只是一种提起,让我们觉知心了知的部分,可是它如何存放呢?它存放在什麽地方呢?那就是属于第七识、还有第八识的事情,这个细节我们不去说它。
还有所谓定,我们可以安住在一个境界裡面,不去移动它,那是一种定;还有慧,就是对于境界我们能够抉择、能够简别它。这个五遍行跟五别境,就是我们的心它运作的一个基础;所有的后面的善心所,或是烦恼心所,都在这十个法的运作的基础之下才能够运作的。所以除了八识心王之外,它还要有五遍行心所法,另外还有别境心所法;这个别境主要是意识所相应的,当然其他心还有不同的相应的方式,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不详说。有了这五遍行跟五别境,就会有后面的所谓的善跟恶的心;所以如果我们来看心的结构,八识心王祂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下,还要有五个遍行心所法,来跟这八个心一起运作。所以这八个心统统都要有五遍行跟祂一块运作;除了这个五遍行跟八个心王一起运作之外,还要有别境来跟我们的意识心,跟这第六识来作运作,来让我们了知种种的境界;因为我们的了知需要精细,我们才能了知,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去作欲、胜解、念、定、慧这样的专注的了别,我们没有办法去作种种的分析跟判断。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下,我们就有种种的善心所跟恶心所。
有哪一些善心所呢?善心所就有所谓的十一个善心。我们略说一下这十一个心所,就是有所谓的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捨、不害,有这十一个善心所。这十一个善心所,在成佛的时候,祂完全具足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坏。也就是说,这十一个善心所,在一般人来说,他并不具足的,他不是对一些正确的道理完全相信,他总是会有些怀疑;或者是他可能少了一些惭、愧,就对自己的要求或别人的要求;他常常不太愿意去承担的,不愿意让自己更好;也可能他缺乏了这种对其他事物的没有贪著、没有瞋恨;或是没有愚痴的这样子的心境。像这一些都属于善的心所,而在成佛的时候祂是完全满足,而且完全具足。
譬如说无痴,成佛是要打破所有的无明,而不愿意有任何一点点的无明留著,这样子叫作无痴。有些人就是对于什麽是正法?他无所谓,他没有任何的好奇心,反正那个事情对、错无所谓;或者是说对于法界中到底有没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因为这个是法界中最关键的一个法,也是所有的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可是对于有没有第八识心,有没有这样永恒存在的心存在呢,事实上它是一个不能模糊的一件事情。因为有就是有,没有就没有;没有的不应该说成有,有的绝对不可以说成没有,但是有无之间绝对不会模糊的。不可能说一个东西,可能有、可能无、模模糊糊,不可能;因为有、无这件事情它是不能并存的。
因为这一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没有,它是不能并存的;像 佛陀祂有无痴的善心,所以祂对于法界中到底有没有第八识如来藏,祂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它的,因为如果把它模糊掉,就跟无痴的善心不相应;所以有人会觉得,你们佛教为什麽要法义辨正呢?为何那麽计较到底有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呢?其实那个就是因为无痴的这个善心所必须要具足的原因。如果有人对这个不在乎,那表示他对于无痴的善心不是很具足;就像类似这些道理,这个统统叫作善心所,而成佛的时候这些善心所是要完全具足,而没有任何的缺损。
再来就有所谓的烦恼心所。烦恼心所又有分成所谓的根本烦恼,跟所谓的随烦恼。也就是说烦恼它有很多的重要的根本的烦恼,譬如说有六个根本烦恼,所谓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法在成佛的时候要完全把它灭尽。譬如贪灭尽了,因为它成为无贪的善心;瞋、痴一样最后转变成无贪、无瞋、无痴的善心;所谓的傲慢,佛陀也没有存在,因为已经对自我存在的这种傲慢已经灭除了,已经获得实证无我的境界;对于一切的疑惑也因为有了智慧作为抉择,所以全部灭除;对于恶见、错误的见解,也因为充满了智慧,所以说也把它灭除了;所以这个六根本烦恼,对于 佛成佛的时候也完全灭除了。
还有所谓的随烦恼就有二十个,二十个又有分所谓的小随烦恼、中随烦恼,还有大随烦恼;这个随烦恼的名相非常多,有二十个,我们列举一两个就好。譬如说无惭、无愧、忿、恨、恼、覆、诳、谄等等,还有懈怠,这些都属于随烦恼裡面;这些随烦恼是因为有了根本烦恼作为主体,所以它们就跟随著这个随烦恼去增长;可是成佛的时候这些全部都要灭除。所以在成佛的时候就有八识心王跟遍行心所法,还有别境心所法,乃至十一个善心所,同时统统具足圆满;可是所谓的根本烦恼、随烦恼全部灭除,所以成佛的时候就充满了智慧跟善心。
那我们就回到主题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八识心王、遍行心所跟五别境统统都有,可是我们大家最容易观察到的,还是所谓的这些善心,跟这些烦恼心,所谓恶心。那我们每一个人事实上都有能力来发起善心,跟发起恶心的,可是我们对于善心跟恶心的抉择力是不足,而经常应该要想生起善心,生不起;不想生起恶心而偏偏生起。我们的修行就是要能够认识到这些事情,然后能够对于我们的觉知心,这种善心、恶心的虚妄性能够了知,而能够说这些恶心它的体性不坚固,因为它是可灭的;善心虽然也可灭,可是我们偏偏不让它灭,就要能够坚持;这样子的智慧跟抉择,那我们将来就可以成佛。所以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我们能够具足所有的善、恶心所,而这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第八识,都有完整的八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佛,所以我们的心性就是如此。
好!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5-01-09 18:52:24 |
|
|
也祝你新年吉祥如意! ....................
每个众生的心是非善非恶,可善可恶,有无明。
每个众生包括动物都有八识心王:(眼识、耳 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末那识意根、 第八识如来藏) 第八识能储存记忆,本性是自 性清净。七转识是有染污的。它们是一同运 作的。
与八识心王一同运作的还有五遍行心所法: 触、作意、受、想、思。
与第六识意识心一同运作的有五别境心所法: 欲、胜解、念、定、慧。
此十个心所法是我们心运作的一个基础。后 面就有善恶心了。
十一个善心所: 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 精进(勤)、轻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六个根本烦恼心所: 贪、嗔、痴、慢、疑、恶见。 20个随烦恼心:(于23:08)
成佛时,要具足所有的善心, 要灭除所有的恶心 和烦恼。断除所有的无明成为觉者。
(笔记) |
|
|
|
作者:挑挑拣拣 |
|
留言时间:2015-01-09 12:19:50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