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4-10-31 22:35:49 |
|
|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菩萨正行》的节目,今天我们仍然是要谈有关于布施的各种差别。因为布施是菩萨修集资粮最重要的根本功课,所以世尊为我们所开示的非常多、非常细,希望菩萨们都能明了布施的重要,并且能够如法的布施,欢喜的布施。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开示说:【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 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 】(《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一切布施可分为三种根本类别,所有的布施都不离这三种根本类别。这三根本,共有三种对象:就是贫穷者、怨家以及有福德的人。因为对象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在布施时三种不同的善念:第一种之所以会布施给贫穷人,是因为怜悯心的缘故,这是一般最普遍的情形。第二种是布施给怨家,明知道布施给他,他一定不会回报给你,但你只是想和他把恶缘给善了,纯粹只是修集福德,行菩萨道而已。第三种是布施给有福德的人,就是父母、师长等报恩田,以及三宝等功德田,或者是其他有福德的人;这是因为看到有福德的人,心中欢喜有恭敬心的缘故,所以就布施供养他。佛陀说这三种布施的对象以及三种布施的善念,是一切布施的根本,都不是为了求回报而去作布施,所以都是清净的布施;所以说如果是离开了这三种清净的心境,那么就不能够称作是布施了。
接着佛陀为我们开示说:【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 】(《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钱财很多,他在无量的年岁当中,也不断的在供养三宝,都是自己很努力的在作,虽然未来世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果报,但是自己单独作,却不如劝别人共同合作来得好。所以说,我们修集福德,不必全部自己一个人去作,如果能够分一部分给别人,共同来作最好;而所节省下来的部分,我们可以另外再找别的植福因缘,然后再找别人一起作,这样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也都发起善心、增长福德,共同来成就善业以及佛法上的功德。能够这样作的人,到未来世不但福德广大,而且会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世间法以及佛法上的眷属,将来在作任何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是孤立无援;因为他的世间眷属、法亲眷属都会很多,这样子菩萨道也就会更 快速地圆满成就。所以我们要布施以及供养的时候,别忘了多劝一些人来共同成就喔!
佛陀又说:【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所有的财物太少了,或者觉得想要布施出去的财物不够好,因此心中就感到羞愧,怕人家笑话而不肯拿出来布施。佛陀说:像这样的人,就会增长自己未来世的贫苦。如果说,这种错误的心态一直不改正,那么就会导致自己,未来一世比一世更贫苦,更拿不出钱财来布施,而陷入到恶性循环下去。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有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去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的布施太少,不好意思,因而不去布施。有智慧的人应该是要这样子想:「我因为过去世布施少,所以这一世福德就少;为免下一世的福报还是继续少,所以如果遇到福田、大好福田的时候,无论钱财再怎么少,也都要把握机会种福田啊!因为这样可以改变未来世继续贫穷的果报。」
在《贤愚经》当中,有这么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穷困的老妇人,她是一位大长者家中的奴婢,有一次她拿着水瓶,要到河边去装水,她想到自己一生的劳苦,简直生不如死,于是就痛哭了起来。这时候佛陀的弟子迦旃延尊者,刚好经过看到了,尊者就请老妇人先去洗浴清净,然后再教她要布施。老妇人回答说:「尊者啊!我这么贫穷, 身无分文,该怎么样布施呢?」尊者就请老妇人拿了他的钵,去取了一些清净的水,于是老妇人就取了一钵清净的水来供养了迦旃延尊者。尊者接受以后,就为她祝愿,并且教她要持斋吃素,还教她念佛的种种功德。老妇人听了,回去就按照尊者的教导来念佛,在那天半夜的时候,她就命终,而往生到忉利天去享天福了,后来还由于某个因缘,而成为了法眼净的初果人。
从这个佛典故事,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即使是身无分文,也还是可以布施的。只要是诚心诚意的依佛陀的教导而行,那么未来的命运,都是会逐渐改善的。又像是正觉同修会,流通很多弘扬正法、破斥邪说的书籍、小册子以及传单,也常常会接到有人划拨台币二十元、五十元的助印款,虽然邮局的划拨手续费、再加上收据的印制费以及邮寄费等,都已经不止二十元了。但正觉同修会还是一样用欢喜心来看待,因为他这二十元、五十元,布施在正法的大福田中,他在未来世,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德啊!即使有的人,会特别写明免寄收据,但是正觉同修会也是同样依照程序来寄发,因为十方钱财的因果是很重的,所以一定都要照规矩来处理的。
佛陀接着又依布施时,财物、施心以及福田大小,这三种状况的差别不同,分为 五种情形来为我们说明未来世产生果报的差别不同。佛陀开示说:【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第一种情形是:布施的财物、福田以及施心都相同,所以得果也就没有差别。比如说,有两个人共同布施一笔钱财,而且共同布施给同一个福田,而且他们两个人都以同样的恭敬心、欢喜心去作布施,因此他们所布施的财物、福田以及施心都是平等的,那么这两个人未来世,所得的果报就不会有差别。
第二种情形是:布施的财物以及施心同样平等,但是福田大小不同。比如说,有三个人各以同样多的钱财,以及同样的恭敬心,分别布施给三位不同的法师,但是这三位法师的心性以及修证优劣都不同。譬如,一位是已经见道开悟了,他的心性非常好,性障也都消除了;第二位法师也开悟了,但是性障、习气还很重;第三位法师则是还没有开悟,仍然是个凡夫。这三个福田的证境、功德都不一样,那么随着所供养的福田他所修的功德高低、胜劣的不同,就会导致作布施行的人,他 未来世果报的不一样:若是供养到还没开悟的离欲修行人,来世是得到十万倍报;供养开悟的法师,那可是无量报啊!因为福田殊胜的缘故,果报就和其他人不同。虽然三位施主的财物和恭敬心是完全相同的,但因为福田有差别,因此他们三位所得的果报就有差别。
第三种情形是说:如果福田以及施主的供养心都低下,都不胜妙,这时候就依施主所供养财物的多寡、胜劣,来决定果报的胜劣了;供养的财物比较好的施主,未来世得到的福德果报就比较殊胜,这就是「财物胜者得果则胜」。第四种情形是:被供养的福田以及用来供养的财物都低下,但是有一位施主的恭敬心比其他人殊胜,那么他在未来世得到的果报,就会比其他人来得殊胜。第五种情形是:福田以及所供养的财物都一样殊胜,可是几位施主之中,其中的一位并不是以欢喜心、恭敬心、至诚心来布施,结果就会导致他未来世得到的福德比其他的人差。
所以从世尊的开示,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布施情形以及心境,会有不同的福德果报。我们明白这个因果的道理以后,在布施时就应该要以至诚心,以及良好的财物来布施,同时也要选择好福田来布施,千万不要选择破法者或是严重违犯十重戒的坏田来布施。这个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才不会对布施的因果蒙昧无知,否则就会像某些人,到处努力广种福田,但是所种的却是毒田,那么来世只能收获剧毒的果报了。
世尊又开示说:【善男子!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此因必得果故。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一小段经文为我们说明,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了不同的布施因果,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简择,以能够得到最好果报的方式以及心态去布施,但是在心中却不需要去贪求果报。因为有智慧的人已经了解,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那么又何必在心中牵挂福德果报呢?心中分别计较,就会失去了至诚心,反而使得施心变得更低下,而使得果报变得更差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挂念果报的大小,就随缘去作布施,才是有智慧的人啊!
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什么样的人不能作布施?什么样的人是大施主?佛陀为我们开示说:【若人无慈,不知恩义,不贪圣人所有功德,惜财身命,贪着心重,如是之人不能布施。智者深观一切众生,求财物时不惜身命,既得财物能舍施人,当知是人能舍身命。若人悭悋不能舍财,当知是人亦惜身命;若舍身命求得财物以布施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在这里,是教导我们观察:如果有人因为没有慈心,所以不愿意利乐有情,别人对他有恩德时,他也不懂得要感恩、报恩,所以他也没有兴趣追求圣人所有的般若德与解脱德,他的心中只关心爱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以及财物,贪着心非常的重;像这样的人,他 是不可能会去布施的。如果这个人如此的悭吝,不能施舍财物给他人,那么我们就应当知道,这个人一定也是贪生怕死的。世尊说:如果一个人在得到财物之后,一直很贪恋那些财物,一点都不肯布施出去;我们就应当知道,这就是未来世中的贫穷种子,因此未来世贫穷种子就会生长发芽,他就只好继续贫穷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种下这未来世的贫穷种子。也相信大家,知道贫穷的原因之后,就都不会再去种它了。
反过来说,当我们深入去观察一切众生,如果有人他在追求财物时,是不惜身命的,但是得到财物之后呢,他却能够舍下而布施给需要的人;那么有智慧的人就知道,这个人是连色身、性命都能够舍弃的。如果一个人,他 能够舍弃色身、性命努力地去求得财物之后,竟然还能够把千辛万苦求来的财物布施出去;那么我们就应当知道,这个人是个大施主。
世尊曾经在《契经》中说过:在四天下中,我们南阎浮提洲的人,有三件事情胜过其他三大洲:第一是勇健、第二是有忆念之心、第三是身口意行清净。什么是身口意行清净呢?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天眼可以看见未来世的果报,但是却能够为未来世的善净果报,预先种下清净因、福德因;他看不见果报却愿意去作,所以叫作身行、口行、意行清净。第二个念心,就是念念想着布施,因为有这个心,所以南阎浮提洲的人,不惜身命而求得财物之后,却能够把悭吝之心破除;并且布施财物出去之后,还想着下一次有什么机会再来布施。那什么叫作勇健呢?就是布施了以后,他心中不后悔,而且还能够分别福田还是毒田,他能够在福田中作布施而远离邪法的毒田,这个就叫作勇健。
佛陀说勇健、有忆念心以及身口意清净这三种心,是阎浮提的众生才有的,其余三大洲的众生都是没有的。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但我们也应该常常去检视,我们自己是不是都有勇健、念心、身口意清净这三个善法呢?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说明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4-10-04 19:03:16 |
|
|
布施是菩萨修行福德资粮的重要的根本功课.
三根本: 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施于贫穷, 以怜愍故; 施于怨家, 不求报故; 施福德人, 心喜敬故. -- [优婆塞戒经]卷5
果报差别: 财物、施心、福田不同,分为五种差别不同果报。佛说 “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 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 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 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 -- [优婆塞戒经]卷5
贫穷种子: 若人无慈,不知恩义,不贪圣人所有功德,惜财身命,贪著 心重,如是之人不能布施。智者深观一切众生,求财物时 不惜生命。既得财物能捨施人,当知是人能捨身命。若人 悭吝不能捨财,当知是人亦惜身命; 若捨身命求是财物以布 施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 -- [优婆塞戒经]卷5
讲座解经: 没慈心人不愿意利乐有情,不感恩报恩,只关心、爱惜自己 的色身、性命以及财物。贪著心很重,不会去布施,很悭吝 一定也贪生怕死。如一个人在得到财物后,贪恋这些财物, 不肯布施出去。这就是未来世的贫穷种子。未来世贫穷种 子就会生长、发芽。他就只好继续贫穷了。有智慧的人, 千万不要种下未来世的贫穷种子。
三件事: 《契经》说, 在四天下中,我们南阎浮提洲的人有三件事 胜过其他三大洲的人.一、勇健、二、有忆念心、三、身 口意行清净。
(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