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1 09:25:47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次说到菩萨明心开悟之后,不是像一般人误会的说一悟即至佛地,从此修学事毕;反而只是真正修学佛法的刚入门而已,因为以前都只是在外门修学罢了。
今天「三乘菩提概说」的内涵,要和大家继续来谈一谈,菩萨悟后还更应该随着上地的菩萨,进一步修学差别智,这称为「后得智」或者是「别相智」。而后得智是能够作为修道方向的依止,但仍旧是在见道位,一直要到别相智圆满之后,才称为得道种智进入初地,这样才开始修道位。而初地后,接着要修证如来藏中的一切功能差别的智慧,这称为一切种智。而究竟圆满证得一切种智的时候,才能够成就佛道。那你假如是一位大心菩萨,能够将修学佛菩提道的这一件大事,看得是既长又远,那就不会让你在悟后起修目空一切,反而会增长慢心,成为悟后起修的障道因缘。
古来善知识大德常说:「佛法本然现成,一切具足,无余无欠,均为自家珍宝,莫向外求。」虽然说是佛法本然现成,但是因为无明的缘故,所以于真实的佛法都不知不见,都一直向心外求法,所以就会有外道的名相出现;想借着这样来警醒学人,回头寻觅自家珍宝。可是在这个末法时代,善知识语重心长,却往往被说为邪魔歪道,真的是可悲也可叹!所以,应当依止真正善知识而修学,在外门熏习六度之后,再进一步从般若波罗蜜的知见,来熏习五度的内涵;这样才能够让你在一念相应、亲见如来藏的时候,智慧有如泉涌。你这个时候才会真正知道说:学佛的过程中,能够有善知识随时的摄受着,这是一件多么重要、多么幸福的事!这个时候你也才能知道要感恩于善知识的道理于一二啊!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如何简择真善知识。
求悟般若前,要如何具足前述的知见呢?当然是要亲近善知识来闻法,闻法之后再加上自己的思惟观察等,最后才会有亲证的因缘。可是,什么是善知识呢?在佛法中有一种善知识,就是三藏十二部。可是老实说,对一般人而言,这一种善知识正是相见不相识,那说得比较乡土一点的,就是有读没有懂;因为表面上的语言文字的意思都知道,可是就是不懂佛真正开示的义理到底何在。那结果还是要靠菩萨,来为他断疑解惑。
所以,这里的善知识,还是依一般的人法界的状况来作说明与分别。有可以教授世间法的知识,譬如说是教茶道的老师,教舞蹈的老师,或是教棋艺的老师,等等等等;乃至于外道世俗传授风水啊,算命卜卦啊;还有一直到现在还有所谓的股票分析,包括饮食、烹调等等,那这些全部都称为老师,这样真的是林林总总,多得不胜枚举。但是,这其实还不能称为善知识。中国古代的儒家也有老师,而这种老师的地位比较崇高,因为他能够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那这才不妨说是世间法中的善知识。可是,古时候禅宗丛林里面就不是这样哦,那是要有证悟开山的人,才可以称为老师;譬如说南泉普愿禅师俗姓王,自称「王老师」。所以在禅宗丛林里面,老师这一词是非常崇高的,因为他才是真正可以传道,也就是传佛菩提道的人,那这样才可以称为佛门中的善知识。因为佛法有二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而对于亲证这两种法的修行者而言,都叫作见道,也说都是证菩提。
假如我们把上述佛门中善知识的层次,把他降低一点来说,能够为学人解说真正解脱道正理的善知识,在经典里面又是如何称呼的?我们就来看看《杂阿含经》卷第一里面是怎么说的: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换句话说,这种善知识叫作法师,是能够为学人解说正确的解脱道内涵的人,是能够为学人解说解脱道之法的老师。这种解脱道的法师,会明白的为学人说明,说五阴是如何虚妄的,那要亲证解脱果就是要一一观察自己的五阴,因为五阴是虚妄的,所以进一步能于五阴的一一阴,生厌乃至离欲、灭尽,最后达到真正的寂静。
而五阴的一一阴内涵,现在学人多有误解,但这个部分不是现在要进一步阐述的。各位可以亲近真正分证解脱果的善知识来修学,当然也可以参阅 平实导师七巨册的《阿含正义》,那相信在这里面,都可以满足您所想要的。反观那一些执着离念灵知、清楚明白的心,前念断已、后念未起时等等种种的状况,都是未断我见的人,那这怎么可以称为法师呢?怎么可以称为善知识呢?这种人其实不应当称为善知识,反而应当称为恶知识;因为他们不但会残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也会让众生造下大妄语的业,那这个果报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上来所说是能够教授解脱法的善知识,而依于修学佛菩提道的标准而言,善知识至少是应当可以帮助您见道,也就是佛菩提道最低的见道标准——七住明心;乃至于可以让你眼见佛性,并进一步修证道种智的人,这一类的善知识就更加尊贵了。假如说单从明心见道而言,这一类的善知识,不但教导您应熏习的般若正知正见,也就是主要的法;也会劝令学人随分修集前五度的福德资粮,也是次要的法;那这样才能够在因缘成熟的一刻,亲见本地风光,也就是亲证如来藏,这样叫作真见道。而这一类的善知识摄受众生见道的方便,略说有下列十项:
第一,这种善知识他不会破坏佛子悟明心性的信心,并且也愿意帮助他成就。因为善知识了解说,佛菩提道的亲证内涵叫作不可思议,所以他不会动不动就对弟子说:「末法时代开悟甚难,你们就不要求开悟了。」那请问:在这种状况下,你要前来求法的学人如何是好呢?当然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来了一批新的学人,可是先前来的学人却因为无法可学而纷纷离去。因为祖师们尚且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那既然叫作不可思议,不像解脱道内涵是可以思议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可以为其明说啊!因为,为其明说的结果,就会让他因为没有参究的过程,而失去体验真与妄的简择力。那假如只是单纯退失于佛菩提道,那还要算是万幸;要不然因此而毁谤了义法,那个后果就更堪虑了。
第二个,是说这一种善知识,是要能够教授修禅的知见而没有错误。因为不可为其明说,所以善知识得要想方设法来为学人宣说禅。那这包括说,诸方以定为禅、以离念灵知、以清楚明白的心、以前念断已后念未起等等作为禅,那又为什么说它是错谬的原因,让学人能够远离错误的知见;进一步又以种种的方便,为其遥指明月。能够这样为学人铲除错误知见,又以正知正见来引导,学人才更有证悟的一刻。
第三,说这样的善知识,是要能够接受定期的咨询。可是即使善知识已经这样百般地施设,还是会有很多学人,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善知识所要宣说的义理。善知识于是还要进一步为他施设,让学人可以定期的当面来请法。那透过这样的方式,不但使学人的疑惑可以立即解除;而且也让学人对于善知识的有问必答、所答切题那种慈悲与智慧的胜妙,有了更进一步的体认,也从善知识的身、口、意行上,更加相信说佛法是可以亲证的。
第四,善知识是应当有善巧方便,可以建立学子参禅功夫的。在学人熏习禅法知见的同时,善知识又会施设他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帮助。因为善知识非常明白,参禅这一件事情,不是学问的研究分析,也不应当让它落入意识的情解,否则只会障碍学人,令其无法生起胜妙的智慧。因为,首先得要知道说,什么是参禅;然后进一步明白说,要可以参禅所应具备的条件又是什么;然后再以方便善巧,来具足这些条件。这也就是说,参禅除了要有正知正见的熏习之外,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定力,来作佛法上的观行。而善知识因为自己走过这一条路,所以,也有能力可以教导学人也同样走这一条路,
第五,这样的善知识,他必须是悟明真心并亲见佛性而不退失的。善知识为什么可以成办这样的事业?因为他必定是真正于佛菩提道上有所亲证的人。因为自己悟得真,再加上定、慧均等,而能够破第二关而眼见佛性,所以当然更有方便善巧来接引学人。这绝不是像有一些知识只会为众生说:「你们不要问我有没有开悟,只要我能够帮你们开悟就可以了。」或者又说:「开悟的人从来不会说他自己开悟。」这样岂不是有笼罩众生的嫌疑吗?或者更进一步,其实是一盲引众盲,那岂不惨哉!因为佛与历代真正开悟的禅宗祖师,都是表明自己是已经开悟的,因为佛说自己已经成佛,祖师也说入门必须要辨缁素,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方便来接引众生。
第六,这一位善知识必须是有大愿心,发愿帮助佛子究明心性。这一位善知识必须是极有悲心,所以才会发下大愿,努力去帮助佛子究明心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世间法的善知识,虽然也愿意帮助学人,但有时候多半是需要有相对的条件。这就好像中国古代的儒家老师,必须要收束修。可是这一位善知识,他不但是以作义工的方式,来付出自己的心力,也随分做金钱上物质的布施,目的就是希望说,有缘的佛子能够安住其心,好好地来修证佛法,究明心性,那这当然也是善知识最乐意看到的事情。可是,一般人无法了解,要教导摄受学人能够究明心性,这是一件多么庞大的事业。单单说要摄受学人能够断我见,就已经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乃至是愿意去成办的。所以说,这一位善知识所发的大愿,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发起的。
第七,这一位善知识是要能指导禅子悟后起修的。佛菩提道的修证,并不是说开悟了以后就已经修学事毕,万万不可以把古德说「一悟即至佛地」这种方便语,拿来作为懈怠之语;因为现见真悟的禅宗祖师不是佛,而十住到十地的菩萨也不是佛。这样你就会明白说,开悟了以后还有一大段悟后起修的路,要继续走下去。那么,谁能够作为这些悟后起修菩萨的依止呢?当然就是要有一位证量更高的善知识,才能够成办这样的事业。
第八,这一位善知识他会让你知道说,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应当要承事修学,不应当以世间法来自我障碍。所以说,这一位善知识的示现,是足够让学人深刻地发起恭敬心来承事修学。因为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虽然不能没有善知识的摄受,但是学人假如因为世间法的知见而自我障碍,这都不是善知识所希望见到的事情。什么叫作世间法的知见?比如说他会认为说,某某人又没有出家,某某人又没有三头六臂,等等。善知识即使再不希望说见到这一些事情,可是这一些事情还是会发生的,因为这里叫作五浊恶世。那即使善知识示现的是多么平实,但是还是无可奈何地会被讥评。
第九是,这一位善知识是要能够不畏劳苦,举办短期精进共修,来帮助禅子明心见性的。前面说到,一般人想要能够断我见,就已经是很困难;更何况说,这一位善知识所发的大愿,是希望众生都能够亲证佛菩提道的。所以说,除了要开班教导学人禅法的正知正见的同时,他还要教导学人如何具足定力来参禅。最后,他观察学人因缘成熟以后,还要不怕劳苦地施设短期的精进共修,让学人可以断疑解惑,才能够专心参究。而善知识以他的大智慧,可以让学人在参究的过程中知所转进,这是远超过自己辛苦参究大半辈子的。那各位这样想一想:您还能够到哪里,才能够值遇这样的一位善知识呢?
第十个部分说,这位善知识会让你知道说,寻觅善知识不是行脚参方,不可以生慢。这位真正的善知识,他会让学人明白,不是说开悟了以后就修学事毕。但是,这个部分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能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76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3-30 20:45:58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上次說到菩薩明心開悟之後,不是像一般人誤會的說一悟即至佛地,從此修學事畢;反而只是真正修學佛法的剛入門而已,因為以前都只是在外門修學罷了。 今天「三乘菩提概說」的內涵,要和大家繼續來談一談,菩薩悟後還更應該隨著上地的菩薩,進一步修學差別智,這稱為「後得智」或者是「別相智」。而後得智是能夠作為修道方向的依止,但仍舊是在見道位,一直要到別相智圓滿之後,才稱為得道種智進入初地,這樣才開始修道位。而初地後,接著要修證如來藏中的一切功能差別的智慧,這稱為一切種智。而究竟圓滿證得一切種智的時候,才能夠成就佛道。那你假如是一位大心菩薩,能夠將修學佛菩提道的這一件大事,看得是既長又遠,那就不會讓你在悟後起修目空一切,反而會增長慢心,成為悟後起修的障道因緣。 古來善知識大德常說:「佛法本然現成,一切具足,無餘無欠,均為自家珍寶,莫向外求。」雖然說是佛法本然現成,但是因為無明的緣故,所以於真實的佛法都不知不見,都一直向心外求法,所以就會有外道的名相出現;想藉著這樣來警醒學人,回頭尋覓自家珍寶。可是在這個末法時代,善知識語重心長,卻往往被說為邪魔歪道,真的是可悲也可嘆!所以,應當依止真正善知識而修學,在外門熏習六度之後,再進一步從般若波羅蜜的知見,來熏習五度的內涵;這樣才能夠讓你在一念相應、親見如來藏的時候,智慧有如泉湧。你這個時候才會真正知道說:學佛的過程中,能夠有善知識隨時的攝受著,這是一件多麼重要、多麼幸福的事!這個時候你也才能知道要感恩於善知識的道理於一二啊!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如何簡擇真善知識。 求悟般若前,要如何具足前述的知見呢?當然是要親近善知識來聞法,聞法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思惟觀察等,最後才會有親證的因緣。可是,什麼是善知識呢?在佛法中有一種善知識,就是三藏十二部。可是老實說,對一般人而言,這一種善知識正是相見不相識,那說得比較鄉土一點的,就是有讀沒有懂;因為表面上的語言文字的意思都知道,可是就是不懂 佛真正開示的義理到底何在。那結果還是要靠菩薩,來為他斷疑解惑。 所以,這裏的善知識,還是依一般的人法界的狀況來作說明與分別。有可以教授世間法的知識,譬如說是教茶道的老師,教舞蹈的老師,或是教棋藝的老師,等等等等;乃至於外道世俗傳授風水啊,算命卜卦啊;還有一直到現在還有所謂的股票分析,包括飲食、烹調等等,那這些全部都稱為老師,這樣真的是林林總總,多得不勝枚舉。但是,這其實還不能稱為善知識。中國古代的儒家也有老師,而這種老師的地位比較崇高,因為他能夠為弟子傳道、授業、解惑,那這才不妨說是世間法中的善知識。可是,古時候禪宗叢林裏面就不是這樣哦,那是要有證悟開山的人,才可以稱為老師;譬如說南泉普願禪師俗姓王,自稱「王老師」。所以在禪宗叢林裏面,老師這一詞是非常崇高的,因為他才是真正可以傳道,也就是傳佛菩提道的人,那這樣才可以稱為佛門中的善知識。因為佛法有二道——「解脫道」與「佛菩提道」,而對於親證這兩種法的修行者而言,都叫作見道,也說都是證菩提。 假如我們把上述佛門中善知識的層次,把他降低一點來說,能夠為學人解說真正解脫道正理的善知識,在經典裏面又是如何稱呼的?我們就來看看《雜阿含經》卷第一裏面是怎麼說的: 【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雜阿含經》卷一) 換句話說,這種善知識叫作法師,是能夠為學人解說正確的解脫道內涵的人,是能夠為學人解說解脫道之法的老師。這種解脫道的法師,會明白的為學人說明,說五陰是如何虛妄的,那要親證解脫果就是要一一觀察自己的五陰,因為五陰是虛妄的,所以進一步能於五陰的一一陰,生厭乃至離欲、滅盡,最後達到真正的寂靜。 而五陰的一一陰內涵,現在學人多有誤解,但這個部分不是現在要進一步闡述的。各位可以親近真正分證解脫果的善知識來修學,當然也可以參閱 平實導師七巨冊的《阿含正義》,那相信在這裏面,都可以滿足您所想要的。反觀那一些執著離念靈知、清楚明白的心,前念斷已、後念未起時等等種種的狀況,都是未斷我見的人,那這怎麼可以稱為法師呢?怎麼可以稱為善知識呢?這種人其實不應當稱為善知識,反而應當稱為惡知識;因為他們不但會殘害眾生的法身慧命,也會讓眾生造下大妄語的業,那這個果報是非常可怕的。 那麼上來所說是能夠教授解脫法的善知識,而依於修學佛菩提道的標準而言,善知識至少是應當可以幫助您見道,也就是佛菩提道最低的見道標準——七住明心;乃至於可以讓你眼見佛性,並進一步修證道種智的人,這一類的善知識就更加尊貴了。假如說單從明心見道而言,這一類的善知識,不但教導您應熏習的般若正知正見,也就是主要的法;也會勸令學人隨分修集前五度的福德資糧,也是次要的法;那這樣才能夠在因緣成熟的一刻,親見本地風光,也就是親證如來藏,這樣叫作真見道。而這一類的善知識攝受眾生見道的方便,略說有下列十項: 第一,這種善知識他不會破壞佛子悟明心性的信心,並且也願意幫助他成就。因為善知識瞭解說,佛菩提道的親證內涵叫作不可思議,所以他不會動不動就對弟子說:「末法時代開悟甚難,你們就不要求開悟了。」那請問:在這種狀況下,你要前來求法的學人如何是好呢?當然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來了一批新的學人,可是先前來的學人卻因為無法可學而紛紛離去。因為祖師們尚且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那既然叫作不可思議,不像解脫道內涵是可以思議的,意思也就是說,不可以為其明說啊!因為,為其明說的結果,就會讓他因為沒有參究的過程,而失去體驗真與妄的簡擇力。那假如只是單純退失於佛菩提道,那還要算是萬幸;要不然因此而毀謗了義法,那個後果就更堪慮了。 第二個,是說這一種善知識,是要能夠教授修禪的知見而沒有錯誤。因為不可為其明說,所以善知識得要想方設法來為學人宣說禪。那這包括說,諸方以定為禪、以離念靈知、以清楚明白的心、以前念斷已後念未起等等作為禪,那又為什麼說它是錯謬的原因,讓學人能夠遠離錯誤的知見;進一步又以種種的方便,為其遙指明月。能夠這樣為學人剷除錯誤知見,又以正知正見來引導,學人才更有證悟的一刻。 第三,說這樣的善知識,是要能夠接受定期的諮詢。可是即使善知識已經這樣百般地施設,還是會有很多學人,沒有辦法真正瞭解善知識所要宣說的義理。善知識於是還要進一步為他施設,讓學人可以定期的當面來請法。那透過這樣的方式,不但使學人的疑惑可以立即解除;而且也讓學人對於善知識的有問必答、所答切題那種慈悲與智慧的勝妙,有了更進一步的體認,也從善知識的身、口、意行上,更加相信說佛法是可以親證的。 第四,善知識是應當有善巧方便,可以建立學子參禪功夫的。在學人熏習禪法知見的同時,善知識又會施設他種種的善巧方便來幫助。因為善知識非常明白,參禪這一件事情,不是學問的研究分析,也不應當讓它落入意識的情解,否則只會障礙學人,令其無法生起勝妙的智慧。因為,首先得要知道說,什麼是參禪;然後進一步明白說,要可以參禪所應具備的條件又是甚麼;然後再以方便善巧,來具足這些條件。這也就是說,參禪除了要有正知正見的熏習之外,還必須要有足夠的定力,來作佛法上的觀行。而善知識因為自己走過這一條路,所以,也有能力可以教導學人也同樣走這一條路, 第五,這樣的善知識,他必須是悟明真心並親見佛性而不退失的。善知識為什麼可以成辦這樣的事業?因為他必定是真正於佛菩提道上有所親證的人。因為自己悟得真,再加上定、慧均等,而能夠破第二關而眼見佛性,所以當然更有方便善巧來接引學人。這絕不是像有一些知識只會為眾生說:「你們不要問我有沒有開悟,只要我能夠幫你們開悟就可以了。」或者又說:「開悟的人從來不會說他自己開悟。」這樣豈不是有徽直娚南右蓡幔炕蛘吒M一步,其實是一盲引眾盲,那豈不慘哉!因為 佛與歷代真正開悟的禪宗祖師,都是表明自己是已經開悟的,因為 佛說自己已經成佛,祖師也說入門必須要辨緇素,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方便來接引眾生。 第六,這一位善知識必須是有大願心,發願幫助佛子究明心性。這一位善知識必須是極有悲心,所以才會發下大願,努力去幫助佛子究明心性。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看世間法的善知識,雖然也願意幫助學人,但有時候多半是需要有相對的條件。這就好像中國古代的儒家老師,必須要收束脩。可是這一位善知識,他不但是以作義工的方式,來付出自己的心力,也隨分做金錢上物質的布施,目的就是希望說,有緣的佛子能夠安住其心,好好地來修證佛法,究明心性,那這當然也是善知識最樂意看到的事情。可是,一般人無法瞭解,要教導攝受學人能夠究明心性,這是一件多麼龐大的事業。單單說要攝受學人能夠斷我見,就已經不是一般人所能夠,乃至是願意去成辦的。所以說,這一位善知識所發的大願,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發起的。 第七,這一位善知識是要能指導禪子悟後起修的。佛菩提道的修證,並不是說開悟了以後就已經修學事畢,萬萬不可以把古德說「一悟即至佛地」這種方便語,拿來作為懈怠之語;因為現見真悟的禪宗祖師不是佛,而十住到十地的菩薩也不是佛。這樣你就會明白說,開悟了以後還有一大段悟後起修的路,要繼續走下去。那麼,誰能夠作為這些悟後起修菩薩的依止呢?當然就是要有一位證量更高的善知識,才能夠成辦這樣的事業。 第八,這一位善知識他會讓你知道說,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應當要承事修學,不應當以世間法來自我障礙。所以說,這一位善知識的示現,是足夠讓學人深刻地發起恭敬心來承事修學。因為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雖然不能沒有善知識的攝受,但是學人假如因為世間法的知見而自我障礙,這都不是善知識所希望見到的事情。什麼叫作世間法的知見?比如說他會認為說,某某人又沒有出家,某某人又沒有三頭六臂,等等。善知識即使再不希望說見到這一些事情,可是這一些事情還是會發生的,因為這裏叫作五濁惡世。那即使善知識示現的是多麼平實,但是還是無可奈何地會被譏評。 第九是,這一位善知識是要能夠不畏勞苦,舉辦短期精進共修,來幫助禪子明心見性的。前面說到,一般人想要能夠斷我見,就已經是很困難;更何況說,這一位善知識所發的大願,是希望眾生都能夠親證佛菩提道的。所以說,除了要開班教導學人禪法的正知正見的同時,他還要教導學人如何具足定力來參禪。最後,他觀察學人因緣成熟以後,還要不怕勞苦地施設短期的精進共修,讓學人可以斷疑解惑,才能夠專心參究。而善知識以他的大智慧,可以讓學人在參究的過程中知所轉進,這是遠超過自己辛苦參究大半輩子的。那各位這樣想一想:您還能夠到哪裏,才能夠值遇這樣的一位善知識呢? 第十個部分說,這位善知識會讓你知道說,尋覓善知識不是行腳參方,不可以生慢。這位真正的善知識,他會讓學人明白,不是說開悟了以後就修學事畢。但是,這個部分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只能說到這裏。 阿彌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1-14 07:58:31 |
|
|
|
作者:草庐隐士 |
|
留言时间:2012-11-14 07:06:08 |
|
|
对网上基督徒们动不动就拿佛教,佛堂说事儿我很不以为然。很没劲儿! 支持博主的这篇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