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5-02-02 15:56:13 |
|
|
[简体文稿]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同修会,所推出一系列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个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裡面有很多子题,今天所要讲的子题是「藏传佛教是正统佛教吗?」
前面两集已说明,《大日经》所说的六大当中的识大,具有了别性,那是错误不正确的说法。今天将继续探讨《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三句当中的第一句:菩提心为因。也就是如实知自心,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的真实内涵。这个菩提心,到底是不是诸佛的法身,一切有情的真心?
在《大日经》卷1,毘卢遮那佛如是说:「祕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祕密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无有可得。何以故?虚空相是菩提,无知解者,亦无开晓。何以故?菩提无相故。祕密主!诸法无相,谓虚空相。尔时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谁寻求一切智?谁为菩提成正觉者?谁发起彼一切智智?』佛言祕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淨故,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心不可得。』」(《喇嘛教密续》)
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说法当中,得到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要如实知道自己的菩提心,到底是什麽?既然要如实知自心,一定要有能观的心,与所观的对象,否则无法现前观察自己的菩提心到底是什麽。由此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落在能观的心上,而不是所观的菩提心。为什麽?因为要观察自己的菩提心,一定要起一个能观的心,来观察自己的菩提心到底是什麽?然后才能如实了知,所观察的菩提心到底有什麽内涵、有什麽体性。而能观的心是意识心,所观的是菩提心的境界相,不是吗?这样的境界不是有能所吗?不是有觉观吗?也因为有能所与觉观,才能如实了知自己的菩提心是什麽,不是吗?所以说《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心,是能观的意识心,而不是诸佛的法身、一切有情的真心。又意识心有五别境的慧心所,所以意识能够很清楚知道自己所观察的菩提心,到底有什麽内涵、有什麽体性,才能成就《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如实知自心。
所以有一位密教行者,很直接地表示,密法不只客观地观察自心,而是直接观照自心,为最究极智慧的显现。这位密教行者承认,有一能观的心,来观察自己的菩提心。而这个能观的心,在佛法上就是意识心,当境界出现时 ,祂就会去作很详细的观察与分别;当祂消失不再运作时,就无法详细观察与分别。可是这样的境界,是有能所与觉观,不是从本以来离种种觉观的真心。
如《佛说解节经》卷1开示,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实相,过觉观境。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是凡夫觉观境界,自他可证。法上!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于一切觉观境界。」释迦世尊已经很清楚开示,菩提心、实相心,是过于一切觉观境界,祂没有《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以及这位密教行者,所说的觉观境界。由此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以及这位密教行者,都落入在能观的意识心上,所以才能如实知道自己的菩提心,才能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
第二个重点,因为这个意识心,有觉观、有分别,所以祂有时清淨,有时不清淨,为什麽?因为能观的意识心,会随著所观察的境界相,而有贪染喜厌等烦恼事出现,不是从本以来就是清淨的真心。由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落在能观的意识心上,祂所谓的心,有时清淨、有时不清淨,所以才会说「如实知自心,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由此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菩提心,就是能观的意识心,不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离诸觉观的真心。而能观的意识心是生灭法,乃是意根触法尘而有的法,本身是被生的法,是有境界的法,不离能所与觉观,不是从本以来清淨的法,与 释迦世尊开示「真心能生诸法,本身离见闻觉知,自性清淨」完全颠倒。
又譬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心有觉观,与释迦世尊在《深密解脱经》卷1开示,真心的体性离诸觉观完全颠倒:「昙无竭!汝今当依此义而知,所谓过诸世间境界是第一义相。复次,昙无竭!我说第一义者,是过一切诸相境界,觉观是名诸相境界。如是我说第一义者,是无言境界,觉观是名言说境界。昙无竭!我说离诸言语是第一义相,觉观名字是世谛相。如是我说离诸诤论是第一义相,觉观名字是诤论相。昙无竭!依此义相。汝今应知,过诸世间觉观境界,是第一义相。」
释迦世尊开示,一切有情的真心离种种觉观、离种种觉观境界相,这样的心才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才是第一义谛法。不是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一切有情的真心有觉观境界,所以才能够如实知道自己的菩提心,才能寻求菩提及证一切种智,不是吗?由此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说,这个心能如实知自心,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乃是不正确的说法,已经落入意识觉观境界中。
然而《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在卷1所说的真心不离觉观,却在后面又说,这个真心没有分别,如下:「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分别。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提。」(《喇嘛教密续》)《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真心不离觉观,却于后又说真心不分别,可谓前后语颠倒,不知所云。为什麽?因为佛弟子们都知道,十方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没有二语,所以才能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当中的广长舌相,其舌头能够覆盖到髮际上。可是《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却是前后语颠倒,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不是真实语者;其所说的真心,落在离念灵知的意识心上,所以才要保持这个能观的意识心一念不生,以此来说离诸分别而无分别。
此外,可以以世间常理来判断,来抉择《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说法是否正确。由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真心不离觉观,所以当有境界出现时,一定会有能观与所观出现,就会有种种觉观的事情发生,就会有种种分别出现,知道这是什麽境界,而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在睡著无梦时,这样的觉观境界,这样清楚分别了知的心不见了,因为觉观的心不再运作了,所以不再清楚分别及了知。然而这个心,有时会出现及分别了知种种法,有时不会出现而无法分别及了知种种事,显然这个觉观的心,这个如实知菩提心的心,这个寻求菩提及一切智的心,是意识心,不是从本以来就存在、从本以来就自在的真心,祂是有生有灭的法,不是真实法,睡著无梦尚且不能成就本来自在的法,在闷绝位、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以及重度麻醉下,此如实知菩提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的意识心,也会断灭不再现行,须待下一次意根触法尘,意根觉得有重大变动后,才能促使意识心再度现行。这时能观的心,也就是能了知种种境界的意识心,才能再度现行,再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别而了知种种法。
又世间法尚且无法成就,更不用说出世间法的二乘菩提,世出世间法的佛菩提能够成就了。显然《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法,不能成就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所说的心,不能成为一切有情的真心,本身是有问题的。然而 释迦世尊所说一切有情真心离种种觉观,不在六尘作种种分别。既然不在六尘作种种分别,所以当你睡著了,这个心还是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表示这个心,从本以来就在的心,从本以来就自在,不会因为睡著了就不见、醒来以后才出现。由此可知,释迦世尊所说的法,不仅符合世间正理,而且也符合出世间、世出世间正理,表示 释迦世尊所说的法,才是正确的。这个离种种觉观、离见闻觉知的心,才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心是意识心,不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由上面分析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如实知自心,不仅已经落在能观的意识心上,而且还要将此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灵知状态中就是已经成佛了。然而有智慧的佛弟子们都知道,能观的意识心,是意根与法尘相接触而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一切有情本有、自在、不生不灭的真心。而 释迦世尊所开示的真心,离能所与觉观,离见闻觉知,是没有境界的法,本性清淨,这样的心才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 释迦世尊所说的真心,迥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真心,证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法是错误的,严重误导众生走上常见外道中。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禅宗所悟的不也是透过觉观的意识心去找真心吗?不正是《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如实知自心吗?为什麽你说《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说法错了?
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因为提出问题的人,仅注意到能观的意识心上,而不是注意所找到的真心,祂本身没有觉观,没有见闻觉知,也不知参禅者透过能觉观的心,能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去找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于一念相应慧,找到一切有情的真心,发现这个真心离能所与觉观,离见闻觉知。所以参禅者透过能观的意识心,去找一切有情的真心,所找到的就是诸佛的法身、一切有情的真心。而不是《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著重于能观的心上,也就是意识心。这一步之差,毫釐有差,天地悬隔啊!由此可知,《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连自身的真心在哪裡也不知道,连自身的我见也未断,更不用说能够成佛了。
又譬如《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在卷3说,这个能观的心能分别种种境界,如下:「诸有所分别,悉皆从意生,分辨白黄赤,是等从心起。」《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告诉金刚手菩萨说,真心能够分别色尘的显色等等。然而有正知正见的佛弟子,都知道能分别六尘的,就是七转识自己,而不是真心,因为真心离见闻觉知。譬如眼识分别色尘的显色,耳识分别声尘的声音,鼻识分别香尘上的香臭等,舌识分别味尘上的味道,身识分别触尘的冷暖等,意识不仅能作前五尘的粗相分别,而且还能作前五尘所不能分别的细相分别,譬如形色、表色、无表色等。意根能分别法尘,仅是粗相分别而已,细相的分别,则交于意识去作分别。由此可知,能分别六尘相的心,就是七转识自己,不是真心。因为真心不在六尘分别,祂离见闻觉知,是没有境界的法。有智慧的佛弟子们都知道,自己所有见闻觉知的种种境,都是以真心为因,藉著种种缘,而从真心出生种种法,再由自心所生的七转识去分别,而有大众所了知的诸法出现。
如释迦世尊在《大乘入楞伽经》卷3开示:「大慧!我了诸法唯心所现,无能取所取,说此有故彼有,非是无因及因缘过失。大慧!若不了诸法唯心所现,计有能取及以所取,执著外境若有若无,彼有是过,非我所说。」释迦世尊开示:「大慧菩萨!我释迦牟尼佛究竟了知诸法,是由真心变现出来,真心本身无能取、所取,因为有真心如来藏的缘故,诸法才能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现行、变异及消失,所以诸法并不是无因生,也不是藉著其他因缘,由它自己出生,都是从如来藏出生,因此没有无因生,及其他因缘生的过失。大慧菩萨!如果无法了知诸法是如来藏藉著种种缘而出生,因此计有能取的分别心,与所取的对象,就会执著境界究竟是有、究竟是无的虚妄分别见,这是有过失的。像这样计能取与所取,而错误执著的说法,不是我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正理。」
从经文的开示可知,所谓的诸法包括五欲六尘、蕴处界诸法等法在内,都是以真心为因,藉著种种缘,而从真心变现出来的;可以证明,真心藉著种种缘而出生一切法,所以真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由于众生不了知一切法,都是以真心为因,藉著种种缘而从真心出生,再由七转识去作种种虚妄分别,或有或无,因此落入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落入邪淫外道中。
综合上面所说,《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将能观的意识心,当作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将识阴六识当中的意识,当作是真心。以此能观的意识心,来如实知自心,来寻求菩提及一切智,并以此来教导密教行者,要运用三密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透过手结印契之身密,口诵真言之语密,心作观想的意密来修行。尤其是心作观想的意密,让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且保持在离念灵知的状态中,认为证得此离念灵知的状态,就已经证得诸佛的法身,就是证得一切有情的真心而成佛了。然而这样的佛,都已经落入识阴当中,连最基本的我见也未断,连声闻初果也未证,显然还是具足异生性的凡夫一个,怎麽可能是证得诸佛的法身、证得一切有情真心而成佛了呢!
既然藏传佛教传承于《大日经》,可以证明藏传佛教根本不是正统的佛教,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应该要远离他们,以免与三乘菩提越走越远,因而落入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与邪淫外道中而不知。
说到这里,时间刚好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5-01-27 13:00:14 |
|
|
分析批评《大日经》
佛说, 菩提心、实相心是过于一切觉观境界。 见《佛说解节经》。而《大日经》的菩提心 却讲觉观境界,落入在能观的意识心上。所 以才能如实知自己的菩提心, 自心寻求菩提 及一切智。
意识心有觉观, 有分别,有时清净有时不清 净, 会有烦恼出现。不是从本来就是清净的 真心。能观的意识心是生灭法,是意根触法 尘而有的法, 本身是被生的法, 有境界的法。 不离能所与觉观,不是从本以来清净的法。 以世尊开示,真心能生诸法, 本身离见闻觉 知,自性清净完全颠倒。
意识心于五位时会断灭。睡着无梦、闷绝位、 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 以及重度麻醉下断 灭,不再现行。下次再现时, 当意根触法尘觉得 有重大变动时,意识心才能再度现行,才能清清 楚楚,明明白白了知种种的法。
意识心不仅能分别前五尘的粗相, 还能细相分别。 如形色、表色、无表色等。分别六尘的正是七 转识自己,才能分别。
诸法的五欲六尘、蕴处界诸法等法在内,一切 都是以真心为因, 借着种种缘,从真心变现出来 的。真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真心离能所与觉观, 离见闻觉知, 没有境界的法, 本性清净。而《大日经》所说的真心是错误的。 《大日经》错说真心不离见闻觉知, 而在后面又 说, 真心不分别。显然是前后颠倒, 不是真实语。
(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