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色身(地水火风,生老病死)、三种受(苦受、 乐受、不苦不乐受)以及想和行(身口意行)。 如理观行后,可了解和确知这些都是无常变化虚妄 不实的。所以,不用为了保持乐受等而执著起烦恼。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8.断我见之二:色受想行阴(视频)--正伟法师 https://www.hymzwb.net/zjdz/sspt/sspt08.htm http://425go.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06.html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4072 视频开示文稿 第8集 色、受、想、行陰 在上一次的課程裏面,我們跟大家解說了我見,解說了煩惱,解說了五陰的大致的內容。在今天的課程裏面,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來分析,五陰的色受想行這四個陰,到底這四個陰,我們應該要如何觀行它是虛妄不實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色陰的部分,我們在上次簡單的跟大家說,色陰其實就是我們的色身。如果我們更細一步來看,其實色陰就是我們四大所成的一切,都叫作色陰,那這個四大就是:「謂地界,水、火、風界」——《中阿含經》卷7。地,指的就是堅硬的堅性,包含我們的骨骼、牙齒、內臟,這個都算是地所指涉的範圍;水的部分,就是濕的部分,包含我們的血液,這個就是水性的部分;火性呢,就是所謂的暖,這個包含我們身體的溫度,包含讓我們身體咝械哪芰浚冀凶骰鸬墓爣伙L的部分,就是動的部分,包含像我們的呼吸,就是風的屬性。所以換句話說,凡是地水火風,任何一個性質所指涉的範圍,我們都叫它做色陰。 那麼且不說這些地水火風的這些細目,如果我們看我們的色身,那麼世間的一般人不免會質疑,我們的色身不是很真實的存在嗎?怎麼說色陰是虛妄不實的呢?我們這樣來說:世間的人都知道色身,終究不免老、不免會死。所以你如果把這個問題,去問世間的任何一個人說:「色身是不是恒常存在的?」那麼相信沒有人會直接回答說「它們是恒常存在的」。可是大家儘管都認知到色身老死的事實,可是為什麼不能夠在當下觀見,色身它具有不實的特性呢?這個是因為大家都忽略一個事實,就是說色身終必有老死固然沒有錯,可是這個老死的變異,並不是在死前的一刹那,就突然成就了。實際上老死的變異,是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已經分分秒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只是我們的心識,沒有辦法去覺知而已。但是從理上面來看,我們至少應該能夠信服,在我們生活的當下,這個色身就已經不斷的在歷經變化了。換句話說,從這個方面來看,不管是從時間的長遠性來看,色身會有老死;從時間的短暫性來看,色身會在所變遷。那麼從這些方面來看的話,我們應該能夠現出色身本身,確實它是一個無常的存在,無常是一個觀點。 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我們也可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我們說色身,我們要維護這個色身的話,我們必須要經常的攝取各式各樣的營養,才能夠維繫它的健康存在。所以說色身的健康,需要由我們根據營養的狀況,去攝取各種營養,所以我們需要有攝取營養的因緣;有這些因緣存在之後,這個色身才能夠維繫健康。從另外一方面來看,色身的存在也是需要在當下有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們必須要沒有其他的意外狀況的發生,才能夠保證這個色身,是繼續安全的存在。所以不管是從色身當下的健康,或是存在來看,色身的本身,都是有許多的因緣成分,而促使它能夠以現在的狀況存在。並且如果我們再細看,色身的整個的咝袪顩r,其實在色身的內部,都有許許多多的地水火風屬性的這些因素在咝兄M合起來之後才形成我們所得知的色身的狀況。這些個因素,包含我們剛剛講的維繫營養,包含我們剛剛講的安全存在等等的這些因素;如果有任何因素產生變化的話,這個色身絕對沒有辦法,能夠健康甚至能夠安然的存在。所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色身也不是一個實實然然的存在。那麼不管從無常,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色身呢,都不會是一個恒久真實的存在。這樣說來的話,把色身當作是一個恒久不壞的東西,並且執著著,並且因此而產生煩惱的話,那你還真是愚不可及了。 那看完色身的狀況之後,我們接下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說要斷除對色陰的執著,並不是要教大家不顧這個色身,這個必須要聲明在先!因為色身是我們修行的道器。我們所說的是:我們不應該對色身有所執著,或者是有不當的執著。但是呢,我們仍然應該要盡力維繫色身的健康,讓我們能夠好好的修行。在色陰的部分,我們要引《金剛經》的有名的一個句子,來當作一個小小的註腳,這個《金剛經》的名句就是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 那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呢,很顯然的已經把我們剛才講的,所有跟色陰相關的地水火一切的相,都已經包含在裏面了;《金剛經》石破天驚的告訴我們:所有我們所認知的這些相,全部都是虛妄。所以,以此來說,我們可以看看,凡是所謂的號稱說「身中的“能量”可以長久的存在」,或者是號稱說「我們身體裏面在打坐的時候,中脈會現起什麼樣的“光點”」;那麼所謂的能量,所謂的中脈光點,一切都是“相”,一切都不外乎是色陰的變相而已!那麼所以說這些的狀況,都應該是一個虛妄的狀況,我們不應該予以執著;我們就用《金剛經》這一句話,當作色陰虛妄不實這個部分的一個小小的註腳。 講完色陰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受陰。受是什麼?受就是我們對環境的領納、領受的意思!並且受可以分成三個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雜阿含經》卷12。雖然說這三個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個分類也許乍聽之下好像有點粗略;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在世間所經歷的一切受,都不出於這三個受的範圍。並且這三個受還有一個特性在,也就是說,當我們有苦受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沒有樂受的;當我們有樂受的時候,我們其實沒有不苦不樂受跟苦受的。有些人也許會說:「我們有許多的受,其實都是苦樂相雜的。」那是因為他的心思還非常的粗糙。如果說我們再定下心來,細細去體會的話,可以再發現每一個當下,這三個受必然是,只有其中一個受存在著。那這個受呢,可以說我們在世間裏面,我們經常會有許多的狀況,會有這些受的存在。 這些受何以是虛妄不實的呢?我們可以說,比方說,我們說吃飯,我們舉吃飯當作一個例子;當我們餓著肚子的時候,我們要吃飯的這個時候,我們吃著的時候,餓肚子吃的時候有樂受;當我們逐漸、逐漸吃的時候,逐漸吃得覺得飽足的時候,或許這個樂受,就已經變成比較淡漠了;那麼等到一旦我們已經飽了,我們還要硬撐繼續吃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變成苦受了;所以從樂受、不苦不樂受到苦受,會有這樣的轉圈存在。同樣的,如果我們看看受傷的狀況,如果我們受傷的時候,這個時候因為傷口所帶來的感受,顯然就是一個苦受;當我們正在痊癒中的時候,這個苦受就會逐漸轉淡了;乃至於說我們痊癒之後,我們可以繼續的追趕跑跳碰,這個狀況我們又回復樂受了。以這些狀況來看,受的本身它不斷的在變換;不斷的在隨著我們跟外界環境的接觸,而有所變換。所以說「受」從現量的境界來看,它確實是無常的。 並且我們也可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受的狀況,我們說要有什麼樣的感受,這個前提必須是我們前面有境現起,然後我們接觸了這個境之後,我們才能夠有所感受。所以受要能夠現起,有兩個條件:一個就是現前之境,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有感受的主體存在。那麼我們說,現前的這個境的本身,其實就如我們剛才舉的吃飯,或者受傷的例子一樣。現前的境,實際上是不斷的在變化,它是無常的;受既然它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存在,並且組成受的因緣的本身,也都是無常的話,我們幾乎就可以斷定說,受的本身必然也是無常,必然也是變遷無常的。所以從無常的觀點,從因緣和合的觀點,我們都可以結論說,受的本身,它不是一個恒常真實的存在;所以既然如此的話,我們當然沒有必要,再去執著著受的本身,執著著為了要追尋這個樂受,而衍生出來很多很多的煩惱。 除了這個之外,我們還要說「受」,我們剛剛一開始曾經跟大家說,我們在解脫五陰的時候,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都用最粗湹姆绞絹砀蠹医忉專苓@個部分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在這個大乘的唯識學裏面講的這個受,還有更細微的受。比方說意根五遍行,意根五遍行心所法裏面,就有所謂的境界受;這個境界受,就不是我們剛才講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那樣粗略的感受。這個境界受是很細微、很細微的,境界受也只有在修習禪定,一直到滅盡定的狀況,才能夠把五遍行心所法裏面的這個受(境界受這個心所法),把它給滅去。所以這個部分詳細的部分,我們沒有辦法在這裏多講;各位菩薩假如有機會、有緣的話,希望大家能夠來正覺同修會的禪淨班裏面去修習,我們會在禪淨班裏面,會講到這一部分的內容。這就是有關受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看「想」的部分,想的部分還是一樣,我們從最粗略的講起。「想」我們可以說最粗略的部分,就是我們想作什麼!比方說我們想吃飯,想要散散步,想要作什麼事情,這個都是我們講「想」的這個範圍。那麼想這個部分呢,為什麼想會是一個虛妄不實的存在呢?我們仔細來看,比方說我們剛才舉的例子「想吃飯」來講,我們說我們餓的時候,我們會想吃飯;一旦我們吃飽了,我們就不想吃飯了,所以吃飯這個狀況,會隨著飽足的狀況,讓我們從想然後改變到不想。同樣的,走路也是如此;我們想散步的時候,等到我們走累了,我們就不想走了。說話呢,當我們想說話的時候我們會說,可是等到我們說累了,或者時機不對的時候不想說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變成不想了。所以我們從日常生活的體驗,我們可以發現到,我們想作什麼這個想呢,的的確確跟著我們應對不同的環境的時候,會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從想,到不想;從不想,又到想。所以想的本身,確實是變遷無常的。 並且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的解析它,從這個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會有想呢?那得要眼前有適當的境現在我們的前面,我們對著這個環境也好,事物也好,讓我們有了感受之後,我們才會現起想!所以想這個層次呢,它必須要有適當的環境現起。我們前面在受的部分,已經跟大家分析過了:現前的環境呢,是會有所變化的。既然現前的環境是會有所變化,以至於感受會有所變化,自然而然的隨著這個境、隨這個受,然後接下來想的這個部分,也當然會有所變化有所變遷的,所以想不是一個恒常獨立的存在。想是因為有現前的境,導致於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心所法之後,我們才會有想;所以想是因緣和合所成,它是緣生法。並且構成這個想的因素,本身也是無常的,所以想本身也是無常變遷;然後我們從此就可以歸結想的本身,也是虛妄不實的。 同樣的,跟受一樣,想的部分剛才我們是用最粗湹姆绞剑蠹襾斫馕觯鋵崱赶搿惯有更細微的想。我們在《阿含經》裏面,佛的開示裏面,佛就曾經說:「想亦是知。」——《阿含經》。是對環境的了知,對當前這個境跟塵的了知,也就是所謂微細的想。那麼這個想呢,微細到說我們平常一般人,是沒有辦法直接予於掌握的;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這個心思,有一定細的心思之後,才能夠予以掌握的。這個就回應到說一般學佛人,對於所謂的“無想定”的誤解;一般人往往覺得說,把這個無想定想像成只要沒有妄想,就能夠進入無想定。這個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因為無想定的這個狀況,是要從三禪、四禪之後,在四禪的時候,我們已經息脈俱斷了,再從四禪中把覺知心給滅了之後,才進入無想定。像那樣深入禪定的功夫,完全不是所謂的沒有語言妄想能夠函蓋的。所以各位菩薩!在看這方面的內容時候,一定要牢記住我們講的「想」的範圍:有不同的範圍,有不同的層次。千萬不要把語言妄想這麼粗湹膶哟危自跓o想定那樣微細的想的層次裏面。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行陰──行的部分。我們說行,我們針對環境,我們所下的審思決斷叫作行!行的部分,我們一般來講,又把它分成三樣,就是身行、口行跟意行。那麼身行跟口行,所謂的“動身”跟“發語”,身行跟口行這兩個部分,因為牽涉到我們要有身體的動作,以及發語來講,我們需要有嘴巴、有舌頭,配合說出話來。所以身行跟口行這兩部分,顯然就跟色陰有絕大的相依性;我們必須要有這個色陰,然後我們才能成就身行跟口行。所以身行跟口行,當然不會是一個恒常真實的存在。 接下來意行,我們剛剛說,意行是所謂的決斷──決定要作什麼。那麼我們可以來看看,從我們日常的經驗來看,比方說我們剛才舉的這個吃飯的例子,當我們決定說我們要,比方說我們決定要夾哪一塊菜的時候,當我們完成夾菜的這個動作之後,接下來我們就會作下一個決定,所以從這一盤的決定,到下一盤的決定;乃至於到最後呢,我們決定放下碗筷,然後說我們吃飽了。可以見到這些的決定,都會一個接一個不斷的變化,所以我們從日常經驗來看,我們其實可以看見意行的部分,是隨著我們的意念變化,不斷的在改變;這個就是所謂的無常,意行的無常。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因為意行的本身,是基於我們對於環境所現起的各式各樣的狀況,所必須作的一種審思決斷,所以這個部分的決斷,既然跟環境有所關係的話,當然這個意行的本身,就會跟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所以總結來說行陰的部分,是身行、口行跟意行,這三個行不僅在現觀上面它們都是無常;並且我們在分析的裏面,也可以看到它們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是緣所生法。並且產生了這些行陰的這個緣呢,本身也都是具足無常的特性,所以,以此來說,行陰的本身自然而然也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它本身也是虛妄不實的。 當然「行陰」的部分,我們除了說剛才講得很粗湹恼f決斷,說我們要夾菜等等那樣粗湹臎Q斷之外,行陰還有微細的行陰存在。比方說我們說身行的部分,最細微的身行部分,莫過於說我們的生命現象的存在,我們的呼吸等等,像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微細的身行。意行的部分那更是如此,因為意行的部分,除了我們剛才講的這個決斷之外,甚至我們的任何的起心動念,也都是在意行的範圍裏面。所以說這些行的部分,當我們談到行的部分,仍然是會有境界的不同,會有粗湹牟煌凰哉f,我們至此,我們跟大家已經分析了色受想行這四個陰;我們跟大家分析這四個陰是如何虛妄不實,希望大家能夠按照這個方式,回去之後能夠仔細去觀行;並且特別特別叮嚀大家:一定要注意到,我們在某一個境界觀行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這個其他的更微細的東西,把我們觀行的東西,任意套用在更微細的境界裏面。我們修行沒有到那個境界的話,不適宜用我們現在的所知所覺的粗湹牟糠郑苯犹子谩⒅苯咏忉專‘斎贿@個部分,就非常依賴要由善知識的教導;所以這是希望大家,如果有緣的話,希望大家能夠到正覺同修會的禪淨班來修習,在這裏我們會跟大家詳細的解釋。 那麼色受想行這四個陰,介紹完了時候,接下來應該要介紹這個識陰的部分。那麼識陰的部分,我們在剩下來的時間,我們簡單來講。識陰呢,識就是了知!所以說識是構成受想行陰的一個基礎。由於它的內容比較深廣,所以我們把識陰的詳細部分,留在下一次講。但是我們要跟大家說,識陰其實是會跟著色受想行這四陰的增長而有所增長;也就是說,我們在色受想行這四個陰,任何的一個行進,任何的一個了知,任何的一個境界的覺知,這個覺知都會增長到識陰;所以才會有所謂的識陰,是所謂的“四識住”的狀況。也就是說,識陰是在色陰住、在受想行陰住,在這裏先跟大家說明。我們下一次再跟大家交代識陰的詳細狀況。 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