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戒 佛说: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菩萨璎珞本愿经》卷2 说明 菩萨修佛菩提道时程很久远.要经三大无量数劫才能成佛。 所牵涉到的如何清净自己的身口意行,尤其是意行的部分最 不容易防护.只要心不在正念而到处攀缘就已经犯戒了。所 以没有不犯戒的菩萨。但不应明知故犯。犯了戒要对首忏 或对众忏。 菩萨不会打骂众生,也不会对众生起嗔或恼害众生.否则众生 会远离菩萨,使菩萨无法摄受众生.既然无法摄受众生,菩萨 就无法迅速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使菩萨成佛会很慢.如脾气 很大的须菩提成佛就很慢。而贪爱众生,护念众生的阿难成 佛就很快. 菩萨应对众生起爱念心.因一切众生都曾是菩萨的父母子女 等等.也因他们有恩于菩萨,所以菩萨要知恩和回报众生的 恩德.佛说众生有恩于他,所以世尊才能迅速成就佛道.所以佛 一直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来回报众生的恩德。菩萨要知恩报恩, 不吝惜自己,而且是无私无悔的付出。 菩萨在世间生活不会欺诳众生.会如法求财。如用不正当的 行为求财,如贪污、舞弊、不道德等事来求财.不仅钱财容易 失去,未来也要负因果关系。不如安分守己钱财来得稳当。 菩萨求财时要乐于布施。继续增长自己的福德.在真善知识 闻思修定所得种种的功德,以此来度化众生。有机会让众生 一起来做,共同来完成这件功德. 要对贫穷做苦力的人,老人推车上桥等要主动帮忙,要常修 慈愍心。规劝做坏事的人,赞叹做好事的人.看到别人行善, 自己也有能力,应与别人一起完成这件善事,一起来成就这 件善事的功德。这就是以身力往营佐之。 不要因不顺心随便起愤怒心。说话要真实语、柔软语来说, 不应用诳语、不如实语、粗暴语对待众生。否则信用破产, 如何度人?不要两舌、说无义语。 两舌: 于他所有隐密等事,以非理言而作离间。《十不善业道经》 即挑拨是非。将来在世间的果报,眷属不和睦,亲朋好起互相 争斗,难相处。 无义语:污杂、巧佞之语。大乘法名为言不及义。没有牵涉 到第一义谛,会下堕到三恶道.将来在世说的话没人信,又会 不清楚,词不达义。所以菩萨要远离两舌、无义语。
…………. 忍辱
阿练若水池干了,两只老鹰衔着好朋友乌龟在天空上,去找水. 但乌龟听到下边聚落的小孩子嘲笑它而忍不住说话,下堕身 亡.不修忍辱,小则伤身,大则丧命.乌龟的例子就是证明.
修忍辱与否差别很大. 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若起嗔恚,自烧其身,其心噤毒,颜 色变异,他人所弃,皆悉惊避,众人不爱,轻毁鄙贱,身坏命终,堕 于地狱。
《罗云忍辱经》中佛说:忍之为明,踰于日月。龙象之力,可 谓威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 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 福,福不如忍。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
菩萨修忍辱福德很大,世世无人能害,能得安隐无忧。
五阴是众缘合和而成,又何必对众生的羞辱而起嗔呢?比如 骂人的骂声及字眼是透过肺、喉咙、口舌等肢体,以及空气 振动等缘而成的.本身是无常又有何真实呢?所以菩萨观待 众生的种种羞辱不会起嗔。如果菩萨对世间的生忍尚且无 法成就,更何况成就在世出世间而无生忍以及无生法忍呢? 菩萨要忍人所不能忍。修忍辱是菩萨修六度中的第三项。
《大智度论》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当年是羼提仙人时,在 与宫女们说法修忍辱时,被歌利王割掉耳鼻手足。[金刚经]中 说,佛陀当时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是安住在无四相的真 心上,所以能行忍辱。
菩萨要以惭愧心、悔责心,以及恐怖想来观待自己的每一个 身口意行。修忍辱未来才能可以成就佛道。
(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