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1 07:53:52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概说」,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说:六地菩萨进入七地的修证。六地菩萨进入七地要修方便慧,我们继续来讲要修方便慧所依的部分。
上一次我们讲到,依于这个法界——诸法界,要为利益有情而随心作业,能有无量差别出来,是因为六地菩萨虽然已能证灭尽定,但是是不共声闻、不共缘觉的,因为声闻缘觉都是舍掉法界,不再让五蕴出生于三界中;六地菩萨要修方便慧,他不能跟声闻、缘觉一样,所以依于诸法界,为利益有情而随心作业,有无量差别来利乐有情。
接下来,他依于说,因为有情能有种种世界为他的依报土,所以,虽然知道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来庄严佛土;虽然知道说诸佛法身本性无生,而能以相好来庄严其身;虽然知道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生种种差别清净音声来利乐有情;他虽然说,随于诸佛了知说三世唯是一念,修学十二因缘法有三世唯是一念,可是能够随众生意解分别,来以种种相、种种的时间劫数,而来修种种的菩萨行。六地菩萨修这样的方便慧以后,能从第六地而入第七地。
七地菩萨常常精勤修习这些方便慧。也就是六地满心修方便慧入了七地以后,七地菩萨还是要常常精勤修习方便慧,而能够生起殊胜的菩萨道,能够进入满足菩萨道的修学,他能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修习废舍,在行住坐卧乃至睡梦中,七地菩萨未曾暂时与五盖或者是烦恼障相应的;常常不舍于这样的想念,在修习这些方便慧如何成就而来利乐有情;菩萨在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
七地菩萨能够在念念中具足十波罗蜜,可是七地以下的菩萨就不是这样了。是如何呢?初地菩萨他是缘一切佛法,他愿求一切佛法的大愿,为他的殊胜所缘,这是初地菩萨的情况。那二地菩萨呢,他最主要的是在除遣毁戒、犯戒的烦恼心垢,这是二地菩萨主修的所缘。那三地菩萨呢,他是正愿增长,所以他修得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种神通,他内心清净能够得法的光明,那是为了要再能够增长无生法忍,能够再更利益更多有情。四地菩萨呢,他主修是三十七道品菩提分法,他所缘就是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的内容。五地菩萨本身他通达了诸圣谛,他能够入一切世间事业明处,也就是五地菩萨本身,他在通达四圣谛等决定妙智之同时,他得要入于一切世间,来成就圆满这些事业明处,来利乐有情。六地菩萨本身他是正修甚深缘起的生解脱门,这是他的所缘。到了七地菩萨,则是具足发起了一切佛法觉分而圆满修证。
所以,菩萨从初地到七地,所修的都是有加行有功用的无生法忍智慧,由于这种有加行有功用的这种智慧力的修学累积,所以才能够说,从八地到十地会有无功用行这种智慧成就。也就是说,从初地到七地,他是转依了如来藏真如无我的无相法性,来修除对治我执、遍计执的有相计着。因为,所谓的无相跟有相本身的这个部分的差别是在于说,我们在这个五蕴本身有我执还有法执;这个部分都是因为累劫以来颠倒想,所以于这个虚妄法以为、计为真实我,而去贪着贪爱,而产生了染着,这些都是在颠倒虚妄的有相上计着的,那么需要去对治。菩萨法的对治呢,就是转依如来藏真如无我的人无我、法无我的无相法性,从 初地开始修到七地,都要起作意来对治以及现观;经过对治而转变的无相观,都是对治的结果,这就是功用。譬如说,初地所现观的犹如镜像、二地所现观的犹如光影、三地所完成的现观犹如谷响、四地所完成的现观如水中月、五地所完成的现观是变化所成、六地所完成的现观是非有似有,这个都是在经过对治而产生了无相法的无相观。所以,经过对治而产生了无生法忍,这个就叫作功用,称为有加行有功用。所以八地以前,所有的三界爱的遍计执习气,都经过这样的对治,就已经断尽了。因此,入于八地以后能够任运住于无相的智慧境界,住于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境界,不需要再加行,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加行作意;所以,八地到九地、十地,称为无加行无功用。
菩萨在五地所引发的世间工业明处,到了七地时更加圆满,不需要再经过加行都能够自然现行,而去与众生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除了 佛与八地以上的菩萨,七地菩萨能够成为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明师。七地菩萨他的妙善修治所得到的无生法忍,他断除了意根在三界爱遍计所执的最后一分习气;那么因为这样子,所以七地菩萨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断除无余,不再有任何三界爱的习气染污可称为阿赖耶识了;此时的第八识如来藏,仅存无记的异熟性,因此转称为异熟识。
但是,为什么说菩萨修道要到八地才能够去除阿赖耶性?并不是说菩萨本身的智慧力不够,而是因为菩萨主要在修学的内容是大菩提——佛菩提,这主要是在对治无始无明本身,等于说所知障的部分要去对治,同时还要能够成就方便善巧,如何来利乐一切有情;当有情还在被愚痴无知所狂惑的时候,你如何去利乐他,与他共事,与他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所以,这个过程菩萨要修的法道,最主要是在求得佛菩提的福德与智慧。对于断除三界习气染污部分,在现行的时候,初地的时候已经能够降伏了;一直到这个习气的部分在七地,随着佛菩提的修道断除尽净。
所以这个时候,从这个第八识本身的内容来看待,说阿赖耶识性,就是说祂本身有聚集这个分段生死的种子,而且能够成就分段生死的五阴果报这个部分而言,第八地的时候已经完全断尽了,所以仅存的只剩下无记的异熟性;所以第八识这个时候,祂的名称就称为异熟识。从第八地开始,八地菩萨开始,祂的这个第八识就称为异熟识,由于想阴的习气断尽了,因此能够念念入灭尽定。那对于刚刚讲说,七地菩萨本身他断除了意根在三界爱的习气染污,所以他第七地的时候的第八识,祂的名称称为异熟识。前面我们刚刚讲说是八地以后,其实是在七地的时候,他的这个第八识就已经没有阿赖耶识性,所以,在七地的时候,他的第八识是转称为异熟识。
在七地的时候,由于他的想阴的习气断尽了——在六地的时候断尽了受阴的习气,在七地的时候断尽了想阴的习气;因此,七地菩萨他能够念念入灭尽定。而不可思议的是,七地菩萨虽然能够念念入灭尽定,而安住于涅槃本际——如来藏的真实寂灭境界,可是他却能够不证无余涅槃。这个与二乘阿罗汉是不一样的。二乘人他入灭尽定,他就是为了证无余涅槃,他不起任何一念于三界中,对于三界、对于种种法道,都不起任何一念;可是七地菩萨本身,他念念入灭尽定,可是不证无余涅槃,这个是最不一样的地方。
菩萨修到七地为止,他的一切有加行有功用的部分,怎么在无相中安住的加行,都已经圆满了。也就是说从这个初地开始,开始真实的修道,一直到七地为止,为了要让自己能够断除有相的计着,能够转依无相,能够获得无相的智慧,安住于无相法;从初地开始的对治,一直修到七地为止,这些加行所产生的功用,在七地的时候圆满。同时,他断除了两种无始无明相应的愚痴。也就是在七地的时候,他断的愚痴是什么?
在六地的时候,六地菩萨他证了缘起生解脱门,当时 虽然他能够证得似有流转、非有流转,从如来藏真如的法性来看待,但是还存着一分流转微细生相的这种遍计执;这一分愚痴无明,在七地永断无余;经过七地修的方便慧,经过七地在无相法上面的这个加行作意,所以能够断除这一分「流转微细生相的遍计执」。同时,在六地的时候,还存着一分就是「还灭微细灭相」,也就是说,虽然能够证得非有似有,可是对于说还灭的这个灭相很微细的那一分,还有一分因为愚痴还执取着;所以,在六地的时候就是不能常常住于无相观中,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还需要起作意,才能来求无相观。可是在七地满心的时候,他能证得如揵闼婆城现观这个无生法、无生法忍,所以断除了意根最后一分生相、灭相的遍计执,也断除了一向无相作意的愚痴与随眠。
那么这个部分呢,也要再跟大家说明一下,也就是说,从初地开始修道,对于说怎么来对治我们这个有相计着的我执、法执的部分,是要来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从三贤位开始,他是以证所谓的损利益能转来对治,也就是三贤位本身他还不能真实转依,但是他证得如来藏以后,能够观察如来藏的这个真如无我法性,他就来透过这种怎么样来损减这种染污的力量,然后来增强这个清净法的力量。到了初地以后,他因为实证了无生法忍,所以从初地开始修道,来对治这种我执、法执,来破除无始无明这种愚痴;所以从初地开始,就是开始作意,作意怎么样来能够让无相的智慧能够增长,有相的我执、法执能够断除,这些染污能够断除。
从初地开始,一直到二地、三地,乃至到七地,七地等于是一向无相作意的终点;等于说,从初地开始修道开始,那这种无相作意的作意,七地是他的终点。所以,七地菩萨他能够圆满这个部分的有功用有加行的部分;这样的话,所以七地菩萨他又称为「远行地」。也就是说,对这种加行,能够让自己安住于无相法的功用的这个部分,在七地是从初地而往上修,七地是终点。同时,在七地菩萨这个时候,因为圆满了有加行有功用的修道,所以他能够从这个终点,等于说一向无相作意的终点,来证入无加行无功用的这种无相作意;等于说与这个完全清净地的这个第八地,已经共相邻接了,因此第七地也称为远行地。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说,对于七地菩萨这个部分,圆满了一向就是要无相作意这个有加行有功用,而且断除了这个愚痴,可以知道说,七住位的菩萨证得如来藏以后,要转依以后,慢慢的让自己能够不会去回到五蕴的我见、五蕴的我执上面来。那么这个时候的转依,是属于损利益能转;也就是说因为亲证了,所以能够现观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可是因为烦恼的我执习气太重,这个智慧力还弱,所以要经常作意来现观。
同时,一定要再亲近善知识,被善知识来摄受。透过善知识的摄受以后,这种对于法的部分的了解,与对于自己所实证的这个部分,也能够进一步了解说,未来的修道的内容是什么,那么也知道说,未来从初地开始真正修道,还是一样要缘于这个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来修。那么从七住位开始,如果说实证了如来藏,然后被善知识所摄受以后,就一定要不离开善知识,然后这样子一边来学习,一边来学着说怎么样从七住位然后修到十住位。否则的话,如果没有受到善知识的摄受,那是很容易退转的;因为这个烦恼、执着、习气还非常的重,这一分在七住位所证的智慧还算蛮弱的;所以,他要能够去主导说让他住于无相观中,这是能力很弱,但是要靠的是善知识本身的摄受。所以在三贤位,从七住位开悟开始到三贤位,他一定不能远离地上菩萨的摄受。从我们了解说从初地修到七地满心,他在这种无相法上面的这个部分的修学方式呢,我们就要来了解说,这个部分的前提是三贤位中七住位实证如来藏本身的这个部分的情况是如何,那这个是一个基础;实证了以后,那要如何能够满足三贤位,而进入地上来真实修道呢?所以,三贤位中是一定要依靠善知识的;纵然是地上菩萨,也要来依止上地菩萨的教导。
所以我们说,七地菩萨称为远行地,这个名称就让我们了解说,原来对要从这个有相的烦恼执着对治,而能够真实能够安住于无相法中的路,是要从初地修到七地满心。初地修到七地满心的过程,能够每一地实证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是属于对治,这个叫作有加行有功用;所以这种加行本身,不能限制于说它一定是在什么阶段,对于菩萨道而言,这个加行它是在七地为止,他之前随时都需要的。所以,了解这个等于说地上菩萨的修道的内容、断除的烦恼愚痴,也让七住位以上的菩萨能够知道,以及让还没有实证的菩萨能够知道说,这个菩萨道的重点,以及菩萨道修证的内容的关键点;那这样的话就能安住于这个应该修学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还要来说,七地菩萨满心以后他要进入八地,他进入八地的修道,要怎么样来进行呢?也就是七地菩萨满心的时候,是依止于真如而证入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有分别、一切法平等性的第一义智,成就是上品,而且极为圆满,同时他断除了遍计执性的杂染,与杂染相应的受阴、想阴习气都断尽了;所以能够进入八地纯清净性,而且是证得菩萨第一最胜、极为清净的无生法忍。
那八地入地所证得的无生法忍的智慧,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下一个阶段再开始。今天就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63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1-28 20:51:27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概說」,今天我們要繼續來說:六地菩薩進入七地的修證。六地菩薩進入七地要修方便慧,我們繼續來講要修方便慧所依的部分。
上一次我們講到,依於這個法界——諸法界,要為利益有情而隨心作業,能有無量差別出來,是因為六地菩薩雖然已能證滅盡定,但是是不共聲聞、不共緣覺的,因為聲聞緣覺都是捨掉法界,不再讓五蘊出生於三界中;六地菩薩要修方便慧,他不能跟聲聞、緣覺一樣,所以依於諸法界,為利益有情而隨心作業,有無量差別來利樂有情。
接下來,他依於說,因為有情能有種種世界為他的依報土,所以,雖然知道一切國土猶如虛空,而能以清淨妙行來莊嚴佛土;雖然知道說諸佛法身本性無生,而能以相好來莊嚴其身;雖然知道諸佛音聲性空寂滅不可言說,而能隨一切眾生出生種種差別清淨音聲來利樂有情;他雖然說,隨於諸佛了知說三世唯是一念,修學十二因緣法有三世唯是一念,可是能夠隨眾生意解分別,來以種種相、種種的時間劫數,而來修種種的菩薩行。六地菩薩修這樣的方便慧以後,能從第六地而入第七地。
七地菩薩常常精勤修習這些方便慧。也就是六地滿心修方便慧入了七地以後,七地菩薩還是要常常精勤修習方便慧,而能夠生起殊勝的菩薩道,能夠進入滿足菩薩道的修學,他能安住不動,無有一念修習廢捨,在行住坐臥乃至睡夢中,七地菩薩未曾暫時與五蓋或者是煩惱障相應的;常常不捨於這樣的想念,在修習這些方便慧如何成就而來利樂有情;菩薩在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羅蜜。
七地菩薩能夠在念念中具足十波羅蜜,可是七地以下的菩薩就不是這樣了。是如何呢?初地菩薩他是緣一切佛法,他願求一切佛法的大願,為他的殊勝所緣,這是初地菩薩的情況。那二地菩薩呢,他最主要的是在除遣毀戒、犯戒的煩惱心垢,這是二地菩薩主修的所緣。那三地菩薩呢,他是正願增長,所以他修得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種神通,他內心清淨能夠得法的光明,那是為了要再能夠增長無生法忍,能夠再更利益更多有情。四地菩薩呢,他主修是三十七道品菩提分法,他所緣就是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的內容。五地菩薩本身他通達了諸聖諦,他能夠入一切世間事業明處,也就是五地菩薩本身,他在通達四聖諦等決定妙智之同時,他得要入於一切世間,來成就圓滿這些事業明處,來利樂有情。六地菩薩本身他是正修甚深緣起的生解脫門,這是他的所緣。到了七地菩薩,則是具足發起了一切佛法覺分而圓滿修證。
所以,菩薩從初地到七地,所修的都是有加行有功用的無生法忍智慧,由於這種有加行有功用的這種智慧力的修學累積,所以才能夠說,從八地到十地會有無功用行這種智慧成就。也就是說,從初地到七地,他是轉依了如來藏真如無我的無相法性,來修除對治我執、遍計執的有相計著。因為,所謂的無相跟有相本身的這個部分的差別是在於說,我們在這個五蘊本身有我執還有法執;這個部分都是因為累劫以來顛倒想,所以於這個虛妄法以為、計為真實我,而去貪著貪愛,而產生了染著,這些都是在顛倒虛妄的有相上計著的,那麼需要去對治。菩薩法的對治呢,就是轉依如來藏真如無我的人無我、法無我的無相法性,從初地開始修到七地,都要起作意來對治以及現觀;經過對治而轉變的無相觀,都是對治的結果,這就是功用。譬如
說,初地所現觀的猶如鏡像、二地所現觀的猶如光影、三地所完成的現觀猶如谷響、四地所完成的現觀如水中月、五地所完成的現觀是變化所成、六地所完成的現觀是非有似有,這個都是在經過對治而產生了無相法的無相觀。所以,經過對治而產生了無生法忍,這個就叫作功用,稱為有加行有功用。所以八地以前,所有的三界愛的遍計執習氣,都經過這樣的對治,就已經斷盡了。因此,入於八地以後能夠任咦§稛o相的智慧境界,住於人無我、法無我的智慧境界,不需要再加行,不需要再進行任何加行作意;所以,八地到九地、十地,稱為無加行無功用。
菩薩在五地所引發的世間工業明處,到了七地時更加圓滿,不需要再經過加行都能夠自然現行,而去與眾生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除了佛與八地以上的菩薩,七地菩薩能夠成為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明師。七地菩薩他的妙善修治所得到的無生法忍,他斷除了意根在三界愛遍計所執的最後一分習氣;那麼因為這樣子,所以七地菩薩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的阿賴耶性斷除無餘,不再有任何三界愛的習氣染污可稱為阿賴耶識了;此時的第八識如來藏,僅存無記的異熟性,因此轉稱為異熟識。
但是,為什麼說菩薩修道要到八地才能夠去除阿賴耶性?並不是說菩薩本身的智慧力不夠,而是因為菩薩主要在修學的內容是大菩提——佛菩提,這主要是在對治無始無明本身,等於說所知障的部分要去對治,同時還要能夠成就方便善巧,如何來利樂一切有情;當有情還在被愚癡無知所狂惑的時候,你如何去利樂他,與他共事,與他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所以,這個過程菩薩要修的法道,最主要是在求得佛菩提的福德與智慧。對於斷除三界習氣染污部分,在現行的時候,初地的時候已經能夠降伏了;一直到這個習氣的部分在七地,隨著佛菩提的修道斷除盡淨。
所以這個時候,從這個第八識本身的內容來看待,說阿賴耶識性,就是說祂本身有聚集這個分段生死的種子,而且能夠成就分段生死的五陰果報這個部分而言,第八地的時候已經完全斷盡了,所以僅存的只剩下無記的異熟性;所以第八識這個時候,祂的名稱就稱為異熟識。從第八地開始,八地菩薩開始,祂的這個第八識就稱為異熟識,由於想陰的習氣斷盡了,因此能夠念念入滅盡定。那對於剛剛講說,七地菩薩本身他斷除了意根在三界愛的習氣染污,所以他第七地的時候的第八識,祂的名稱稱為異熟識。前面我們剛剛講說是八地以後,其實是在七地的時候,他的這個第八識就已經沒有阿賴耶識性,所以,在七地的時候,他的第八識是轉稱為異熟識。
在七地的時候,由於他的想陰的習氣斷盡了——在六地的時候斷盡了受陰的習氣,在七地的時候斷盡了想陰的習氣;因此,七地菩薩他能夠念念入滅盡定。而不可思議的是,七地菩薩雖然能夠念念入滅盡定,而安住於涅槃本際——如來藏的真實寂滅境界,可是他卻能夠不證無餘涅槃。這個與二乘阿羅漢是不一樣的。二乘人他入滅盡定,他就是為了證無餘涅槃,他不起任何一念於三界中,對於三界、對於種種法道,都不起任何一念;可是七地菩薩本身,他念念入滅盡定,可是不證無餘涅槃,這個是最不一樣的地方。
菩薩修到七地為止,他的一切有加行有功用的部分,怎麼在無相中安住的加行,都已經圓滿了。也就是說從這個初地開始,開始真實的修道,一直到七地為止,為了要讓自己能夠斷除有相的計著,能夠轉依無相,能夠獲得無相的智慧,安住於無相法;從初地開始的對治,一直修到七地為止,這些加行所產生的功用,在七地的時候圓滿。同時,他斷除了兩種無始無明相應的愚癡。也就是在七地的時候,他斷的愚癡是什麼?
在六地的時候,六地菩薩他證了緣起生解脫門,當時雖然他能夠證得似有流轉、非有流轉,從如來藏真如的法性來看待,但是還存著一分流轉微細生相的這種遍計執;這一分愚癡無明,在七地永斷無餘;經過七地修的方便慧,經過七地在無相法上面的這個加行作意,所以能夠斷除這一分「流轉微細生相的遍計執」。同時,在六地的時候,還存著一分就是「還滅微細滅相」,也就是說,雖然能夠證得非有似有,可是對於說還滅的這個滅相很微細的那一分,還有一分因為愚癡還執取著;所以,在六地的時候就是不能常常住於無相觀中,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還需要起作意,才能來求無相觀。可是在七地滿心的時候,他能證得如揵闥婆城現觀這個無生法、無生法忍,所以斷除了意根最後一分生相、滅相的遍計執,也斷除了一向無相作意的愚癡與隨眠。
那麼這個部分呢,也要再跟大家說明一下,也就是說,從初地開始修道,對於說怎麼來對治我們這個有相計著的我執、法執的部分,是要來轉依如來藏的真如無我法性。從三賢位開始,他是以證所謂的損利益能轉來對治,也就是三賢位本身他還不能真實轉依,但是他證得如來藏以後,能夠觀察如來藏的這個真如無我法性,他就來透過這種怎麼樣來損減這種染污的力量,然後來增強這個清淨法的力量。到了初地以後,他因為實證了無生法忍,所以從初地開始修道,來對治這種我執、法執,來破除無始無明這種愚癡;所以從初地開始,就是開始作意,作意怎麼樣來能夠讓無相的智慧能夠增長,有相的我執、法執能夠斷除,這些染污能夠斷除。
從初地開始,一直到二地、三地,乃至到七地,七地等於是一向無相作意的終點;等於說,從初地開始修道開始,那這種無相作意的作意,七地是他的終點。所以,七地菩薩他能夠圓滿這個部分的有功用有加行的部分;這樣的話,所以七地菩薩他又稱為「遠行地」。也就是說,對這種加行,能夠讓自己安住於無相法的功用的這個部分,在七地是從初地而往上修,七地是終點。同時,在七地菩薩這個時候,因為圓滿了有加行有功用的修道,所以他能夠從這個終點,等於說一向無相作意的終點,來證入無加行無功用的這種無相作意;等於說與這個完全清淨地的這個第八地,已經共相鄰接了,因此第七地也稱為遠行地。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知道說,對於七地菩薩這個部分,圓滿了一向就是要無相作意這個有加行有功用,而且斷除了這個愚癡,可以知道說,七住位的菩薩證得如來藏以後,要轉依以後,慢慢的讓自己能夠不會去回到五蘊的我見、五蘊的我執上面來。那麼這個時候的轉依,是屬於損利益能轉;也就是說因為親證了,所以能夠現觀如來藏的真如無我法性,可是因為煩惱的我執習氣太重,這個智慧力還弱,所以要經常作意來現觀。
同時,一定要再親近善知識,被善知識來攝受。透過善知識的攝受以後,這種對於法的部分的瞭解,與對於自己所實證的這個部分,也能夠進一步瞭解說,未來的修道的內容是什麼,那麼也知道說,未來從初地開始真正修道,還是一樣要緣於這個如來藏的真如無我法性來修。那麼從七住位開始,如果說實證了如來藏,然後被善知識所攝受以後,就一定要不離開善知識,然後這樣子一邊來學習,一邊來學著說怎麼樣從七住位然後修到十住位。否則的話,如果沒有受到善知識的攝受,那是很容易退轉的;因為這個煩惱、執著、習氣還非常的重,這一分在七住位所證的智慧
還算蠻弱的;所以,他要能夠去主導說讓他住於無相觀中,這是能力很弱,但是要靠的是善知識本身的攝受。所以在三賢位,從七住位開悟開始到三賢位,他一定不能遠離地上菩薩的攝受。從我們瞭解說從初地修到七地滿心,他在這種無相法上面的這個部分的修學方式呢,我們就要來瞭解說,這個部分的前提是三賢位中七住位實證如來藏本身的這個部分的情況是如何,那這個是一個基礎;實證了以後,那要如何能夠滿足三賢位,而進入地上來真實修道呢?所以,三賢位中是一定要依靠善知識的;縱然是地上菩薩,也要來依止上地菩薩的教導。
所以我們說,七地菩薩稱為遠行地,這個名稱就讓我們瞭解說,原來對要從這個有相的煩惱執著對治,而能夠真實能夠安住於無相法中的路,是要從初地修到七地滿心。初地修到七地滿心的過程,能夠每一地實證無生法忍的現觀,都是屬於對治,這個叫作有加行有功用;所以這種加行本身,不能限制於說它一定是在什麼階段,對於菩薩道而言,這個加行它是在七地為止,他之前隨時都需要的。所以,瞭解這個等於說地上菩薩的修道的內容、斷除的煩惱愚癡,也讓七住位以上的菩薩能夠知道,以及讓還沒有實證的菩薩能夠知道說,這個菩薩道的重點,以及菩薩道修證的內容的關鍵點;那這樣的話就能安住於這個應該修學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還要來說,七地菩薩滿心以後他要進入八地,他進入八地的修道,要怎麼樣來進行呢?也就是七地菩薩滿心的時候,是依止於真如而證入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有分別、一切法平等性的第一義智,成就是上品,而且極為圓滿,同時他斷除了遍計執性的雜染,與雜染相應的受陰、想陰習氣都斷盡了;所以能夠進入八地純清淨性,而且是證得菩薩第一最勝、極為清淨的無生法忍。
那八地入地所證得的無生法忍的智慧,它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下一個階段再開始。今天就到這裏。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