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0 18:17:48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集已经跟各位分享过了苦集圣谛。我们讲到,苦集圣谛是众生对于内六处、外我所、外六尘、六界产生了黏腻、产生了爱染,因为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爱习、苦习,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聚集众生的这种苦的缘因,所以这个叫作苦集圣谛。我们这一集将要进到苦灭圣谛。
所谓苦灭圣谛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苦灭圣谛的灭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从《大乘义章》的这样的一个论文里面,这边这么说:「外国涅槃,此翻名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亦名为灭。」(《大乘义章》卷十八)也就是说,众生经由修行,灭尽了烦恼,断除了意识、意根的执着性,舍寿之后不必再因业的势力,而在三界六道中继续的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藏独存的境界,这个就称为涅槃。所以灭的意思,是灭烦恼,是灭生死,烦恼灭、生死灭就是涅槃;这个涅槃是离众相,它是大寂静的。这个涅槃我们后面会再跟各位详细的说明,涅槃之意是在什么地方,何谓涅槃,依大乘来说有哪四种涅槃,依二乘来说,二乘所依止的是哪几种涅槃。从这边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所知道的这个所谓的灭,其实就是在灭除烦恼,就是在灭除烦恼。烦恼灭了以后,这样子就是涅槃的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
我们来看一下,灭圣谛的这样子的灭,它指的是在灭除烦恼。 《瑜伽师地论》里面又如何说呢? 《瑜伽师地论》里面弥勒菩萨云:「问:何等法灭故名灭谛耶?答:略有二种:一烦恼灭故,二依灭故。烦恼灭故,得有余依灭谛;依灭故,得无余依灭谛。」(《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八)弥勒菩萨祂说的意思就是说什么呢?这个是说,有人问:什么法灭的缘故,所以称为灭谛呢?是因为什么法灭了,所以这个苦灭圣谛的这个灭称为灭谛呢?弥勒菩萨答说:大概来说有两种,第一种是因为烦恼灭,第二种是因为依灭的缘故。那什么叫作烦恼灭呢?这个我们后面再说明。因为烦恼灭的缘故,所以得了有余依的灭谛;因为这个依灭的缘故,得无余依的灭谛。其实最主要是在说,我们二乘的两种涅槃,有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一者是烦恼灭尽,但是还有过去业力所感生之依身未灭,名之为有余依涅槃;也就是说,过去烦恼已经断尽了,但是还有过去业力所感生的这个五阴身还没有灭除,这个叫作有余依涅槃。第二个也就是说,依灭得无余依灭谛。依灭得无余依灭谛这个意思就是说,因为由过去所感生这样子的依身也灭掉了,也就是说,因为烦恼灭尽了以后,过去所感生的这样子的五蕴的这样子的五蕴身,这样子的这一世的酬偿果报的这个身体,这个五蕴身已经灭尽了,已经没有再留下来的——无有遗余,称之为无余依涅槃。
这样子上述的两种涅槃,这个是三乘共通的教理。这两种涅槃是通于二乘,也通于大乘的。但是依大乘来说,涅槃是有哪四种呢?也就是说,大乘一样是讲有余依涅槃,也有无余依涅槃;但是,大乘法还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还有一个无住处涅槃。那我们就一一来为各位说明一下,大乘所说的四种涅槃。
大乘所说的四种涅槃,第一个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什么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呢?那是依着第八识如来藏,在生死流转当中,恒常显现其体恒常住、随缘任运、不贪不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的这样子的一个如来藏自住的一个境界。也就是说,如来藏自处于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里面,如来藏虽然在生死流转当中,出生了五阴十八界,与五阴十八界和合运作;但是祂恒常显现祂的恒常的体、常住不变的体,随缘任运的体性,不贪不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的涅槃中道性。这个就是在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说,依着这样的道理,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并不能外于自心如来藏而说有一个涅槃的境界;也不是说外于自心如来藏的修证,而言说有一个涅槃的实证。也就是说,无余依涅槃跟有余依涅槃,其实还是依着自性清净涅槃来施设安立的,如果没有自性清净涅槃的这样子的一个如来藏的体的话,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就形同戏论了。
紧接着我们来说,何谓有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就是依我们前面所说的,它是依着如来藏中分段生死烦恼现行之断除。也就是说,依着如来藏中含藏着分段生死烦恼的现行的断除,断除以后但是还未舍寿而入无余涅槃之前,施设说有余依涅槃之名。这个也是不能外于自心如来藏而说有有余依涅槃,因为依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境界,才有办法说尚未灭除诸苦所依的五阴,说之为有余依涅槃。
第三个叫作无余依涅槃。那什么叫作无余依涅槃呢?无余依涅槃就是在说:众生的七转识已经修除了分段生死的烦恼种子,令烦恼种子不再现行,所以在舍寿的时候,能够令意根的这个我灭除,也能够令如来藏不再出生中阴身;或者在中阴身灭除以后,不再受生,而将中阴身与中阴阶段这个十八界法的灭除,只留下如来藏无形无色,离一切觉观,也没有思量,也不再出现于三界当中,永无一切三界行苦,而成就了中般涅槃。因为这样子的缘故,所以依如来藏所处的这样子的境界,来说这个就是无余依涅槃。也是说,依着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涅槃境界,而说灭除诸苦所依的五阴,这个状况叫作无余依涅槃。所以,不管是有余依涅槃,或是无余依涅槃,其实都是必须要依着如来藏所处的、自处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才有办法施设这个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
第四个是大乘的特有的一个这样子的佛地的涅槃,也就是无住处涅槃。那什么是无住处涅槃呢?无住处涅槃指的是,依自心藏识来说,也就是说,依自心藏识来说佛地的第八识已经断尽分段生死的现行。所以,无住处涅槃一样是依着佛地的无垢识、依着佛地的如来藏,来谈这个无住处涅槃。那是因为佛地八识,已经断尽了分段生死的现行,成就阿罗汉所证的有余依与无余依的两种涅槃;而且进而断尽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永离变易生死;也断尽了无始无明一切随眠,智慧究竟圆明;如来藏灭除了阿赖耶识名,以及异熟识名,改名为无垢识,这样子才叫作佛地真如;在这一切境界当中,于一切法,于一切有情,都能够真实如如,佛的无垢识于一切境界,于一切法,于一切有情,悉皆真实如如,这个就是佛地无垢识、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样子的佛地的真如,因为断尽了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的证量的缘故,所以永远不住在生死当中;但是因为断尽了无始无明随眠的缘故,现观一切法,唯是自心真如所生、唯是自心真如所显,现观一切法,现观一切无为法,也是自心真如所显,涅槃就是无垢识的真如性的缘故,由于如是亲证的缘故,断尽了涅槃贪,而能令诸佛永不住无余涅槃境界当中;因为这样子不住变易生死,也不住无余涅槃,所以称佛的无垢识的这样子的一个证量、这样子的一个境界,称为是无住处涅槃。
这个就是大乘的四种涅槃。所以大乘的四种涅槃,是函盖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函盖了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及无住处涅槃。其中的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是共于二乘的,因为二乘也同样同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但是二乘人他并没有办法证悟真如本心,并没有办法证悟如来藏,因为他们只是在五蕴空相上面去作思惟,去作观察,而断除了分段生死的烦恼,所以唯能取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但是大乘是依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这个如来藏体来修学,所以能够亲证如来藏自处的境界,远离于三界六尘万法的境界,名为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依止着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地地往前修,而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乃至于圆满佛道、成就佛道,而证佛地的无垢识,证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个是大乘的四种涅槃。
苦灭圣谛是灭烦恼,是灭生死,是生命的还灭以趣向于涅槃。也就是说,苦灭圣谛目的就是为了要灭除烦恼,要灭除生死;灭除烦恼,灭除生死,就是要让生命还灭,要让生命还灭以趣向于涅槃。那四圣谛其实是缘起的另一种表达,四圣谛其实是缘起法的另一种表达,分成流转还有还灭两种缘起。那流转,什么是流转呢?在四圣谛里面哪一部分是在说明流转的法呢?流转的法就是前面两者,也就是苦圣谛跟苦集圣谛,这个是生命的流转,这个就是六道的轮回。因为有苦圣谛跟苦集圣谛,所以会有生命的流转;因为生命的流转,所以会让众生轮回三界六道永无穷尽,这个就是四圣谛里面的流转的这个圣谛,流转的法。那还灭的部分是在指什么呢?还灭的部分就是在指后面两者,也就是说还灭的部分是在指苦灭圣谛还有苦滅道圣谛。还灭的意思就是让生命还灭,让生命还灭以后趣向于涅槃。想要趣向于涅槃,就必须要让生命还灭,要让生命还灭就必须要灭生死,灭生死就必须要灭烦恼。想要灭烦恼,应该要灭哪些东西呢?
我们也来看一下,《中阿含经》卷七里面《分别圣谛经》如何的开示。这篇《阿含经》里面这样子的开示:【诸贤!云何爱灭、苦灭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 】(《中阿含经》卷七)这个意思就是在说:「诸贤啊!如何是爱灭、苦灭圣谛呢?这个是在说,众生确实有贪爱内六处。哪内六处呢?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内六处。他们如果解脱了,不爱染、不执着六根,断除以及舍弃了六根,把对六根的爱着吐尽了,对六根没有贪爱,对六根灭了贪爱,止息而不贪爱,让六根对于贪爱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存在的话,这个就是苦灭了。」也就是说,把六根的爱着吐尽了,对六根没有贪爱,灭了贪爱,止息,而不使贪爱继续存在的话,这个就是苦灭。
《中阿含经》里面又如何开示呢?要如何知道苦灭呢?就说:【云何知耶?若有不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不为所作业;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彼知是爱灭、苦灭圣谛。 】(《中阿含经》卷七)这个意思就是在说:「如何才是真的知道苦灭了呢?如果有人心中不再贪爱妻、子、奴婢、仆人、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孳息财物,不为这些而在心中造作贪爱的意业;他们如果解脱了,不贪染也不执着,断、舍、吐尽了贪爱执着,心中没有欲望、消灭了这些欲望、止息消失这些欲望的话,这个就叫作苦灭,他们知道这个就是爱灭、苦灭的真实道理。」
那又如何说呢?又说:「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中阿含经》卷七)也就是说,「同样的对于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贪爱,也是像这样子断除的。」
继续作这样子的开示:【诸贤!众生实有爱六界: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 】(《中阿含经》卷七)这个意思就是说:「诸贤啊!众生确实有爱贪爱六界,哪六界呢?就是地界,水、火、风、空、识六界。他们如果解脱了,对六界不爱染、不执着,贪舍吐尽了对六界的贪爱与执着,心中不再对六界有欲求,息灭对六界的欲求,止息了对六界的欲求,止息六界的欲求、消失了六界的欲求,这个就叫作苦灭。」
又说:【诸贤!过去时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是爱灭、苦灭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 】(《中阿含经》卷七)这个意思就是说:「诸贤啊!过去时的贪爱与执着灭了,就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的贪爱与执着灭了,也就是爱灭、苦灭圣谛,真实的道理绝不虚妄,也不离于如,而且不是断灭;也不是颠倒的想法,真实道理详细的审查确实。」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下一集继续跟各位分享苦灭圣谛。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7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2-28 08:16:56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上一集已經跟各位分享過了苦集聖諦。我們講到,苦集聖諦是猩鷮秲攘帯⑼馕宜⑼饬鶋m、六界產生了黏膩、產生了愛染,因爲產生了這樣的一個愛習、苦習,所以產生了這樣的一個聚集猩倪@種苦的緣因,所以這個叫作苦集聖諦。我們這一集將要進到苦滅聖諦。
所謂苦滅聖諦指的是什麼東西呢?苦滅聖諦的滅指的是什麼呢?我們從《大乘義章》的這樣的一個論文裏面,這邊這麼說:「外國涅槃,此翻名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名之爲滅;離邢喙剩蠹澎o故,亦名爲滅。」(《大乘義章》卷十八)也就是說,猩浻尚扌校瑴绫M了煩惱,斷除了意識、意根的執著性,捨壽之後不必再因業的勢力,而在三界六道中繼續的受生,酬償業果,僅剩下如來藏獨存的境界,這個就稱爲涅槃。所以滅的意思,是滅煩惱,是滅生死,煩惱滅、生死滅就是涅槃;這個涅槃是離邢啵谴蠹澎o的。這個涅槃我們後面會再跟各位詳細的說明,涅槃之意是在什麼地方,何謂涅槃,依大乘來說有哪四種涅槃,依二乘來說,二乘所依止的是哪幾種涅槃。從這邊的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所知道的這個所謂的滅,其實就是在滅除煩惱,就是在滅除煩惱。煩惱滅了以後,這樣子就是涅槃的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
我們來看一下,滅聖諦的這樣子的滅,它指的是在滅除煩惱。《瑜伽師地論》裏面又如何說呢?《瑜伽師地論》裏面 彌勒菩薩云:「問:何等法滅故名滅諦耶?
答:略有二種:一煩惱滅故,二依滅故。煩惱滅故,得有餘依滅諦;依滅故,得無餘依滅諦。」(《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八)彌勒菩薩祂說的意思就是說什麼呢?這個是說,有人問:什麼法滅的緣故,所以稱爲滅諦呢?是因爲什麼法滅了,所以這個苦滅聖諦的這個滅稱爲滅諦呢?彌勒菩薩答說:大概來說有兩種,第一種是因爲煩惱滅,第二種是因爲依滅的緣故。那什麼叫作煩惱滅呢?這個我們後面再說明。
因爲煩惱滅的緣故,所以得了有餘依的滅諦;因爲這個依滅的緣故,得無餘依的滅諦。其實最主要是在說,我們二乘的兩種涅槃,有有餘依涅槃跟無餘依涅槃。一者是煩惱滅盡,但是還有過去業力所感生之依身未滅,名之爲有餘依涅槃;也就是說,過去煩惱已經斷盡了,但是還有過去業力所感生的這個五陰身還沒有滅除,這個叫作有餘依涅槃。第二個也就是說,依滅得無餘依滅諦。依滅得無餘依滅諦這個意思就是說,因爲由過去所感生這樣子的依身也滅掉了,也就是說,因爲煩惱滅盡了以後,過去所感生的這樣子的五蘊的這樣子的五蘊身,這樣子的這一世的酬償果報的這個身體,這個五蘊身已經滅盡了,已經沒有再留下來的——無有遺餘,稱之爲無餘依涅槃。
這樣子上述的兩種涅槃,這個是三乘共通的教理。這兩種涅槃是通於二乘,也通於大乘的。但是依大乘來說,涅槃是有哪四種呢?也就是說,大乘一樣是講有餘依涅槃,也有無餘依涅槃;但是,大乘法還說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還有一個無住處涅槃。那我們就一一來爲各位說明一下,大乘所說的四種涅槃。
大乘所說的四種涅槃,第一個就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什麼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呢?那是依著第八識如來藏,在生死流轉當中,恆常顯現其體恆常住、隨緣任摺⒉回澆粎挕⒉簧粶纭⒉粊聿蝗ァ⒉还覆粶Q的這樣子的一個如來藏自住的一個境界。也就是說,如來藏自處於自性清淨涅槃的境界裏面,如來藏雖然在生死流轉當中,出生了五陰十八界,與五陰十八界和合咦鳎坏堑k恆常顯現祂的恆常的體、常住不變的體,隨緣任叩捏w性,不貪不厭、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的涅槃中道性。這個就是在說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就是說,依著這樣的道理,前面所說的有餘依涅槃跟無餘依涅槃,並不能外於自心如來藏而說有一個涅槃的境界;也不是說外於自心如來藏的修證,而言說有一個涅槃的實證。也就是說,無餘依涅槃跟有餘依涅槃,其實還是依著自性清淨涅槃來施設安立的,如果沒有自性清淨涅槃的這樣子的一個如來藏的體的話,有餘依涅槃跟無餘依涅槃就形同戲論了。
緊接着我們來說,何謂有餘依涅槃?有餘依涅槃就是依我們前面所說的,它是依著如來藏中分段生死煩惱現行之斷除。也就是說,依著如來藏中含藏著分段生死煩惱的現行的斷除,斷除以後但是還未捨壽而入無餘涅槃之前,施設說有餘依涅槃之名。這個也是不能外於自心如來藏而說有有餘依涅槃,因爲依如來藏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才有辦法說尚未滅除諸苦所依的五陰,說之爲有餘依涅槃。
第三個叫作無餘依涅槃。那什麼叫作無餘依涅槃呢?無餘依涅槃就是在說:猩钠咿D識已經修除了分段生死的煩惱種子,令煩惱種子不再現行,所以在捨壽的時候,能夠令意根的這個我滅除,也能夠令如來藏不再出生中陰身;或者在中陰身滅除以後,不再受生,而將中陰身與中陰階段這個十八界法的滅除,只留下如來藏無形無色,離一切覺觀,也沒有思量,也不再出現於三界當中,永無一切三界行苦,而成就了中般涅槃。因爲這樣子的緣故,所以依如來藏所處的這樣子的境界,來說這個就是無餘依涅槃。也是說,依著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爲涅槃境界,而說滅除諸苦所依的五陰,這個狀況叫作無餘依涅槃。所以,不管是有餘依涅槃,或是無餘依涅槃,其實都是必須要依著如來藏所處的、自處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境界,才有辦法施設這個有餘依涅槃跟無餘依涅槃。
第四個是大乘的特有的一個這樣子的佛地的涅槃,也就是無住處涅槃。那什麼是無住處涅槃呢?無住處涅槃指的是,依自心藏識來說,也就是說,依自心藏識來說佛地的第八識已經斷盡分段生死的現行。所以,無住處涅槃一樣是依著佛地的無垢識、依著佛地的如來藏,來談這個無住處涅槃。那是因爲佛地八識,已經斷盡了分段生死的現行,成就阿羅漢所證的有餘依與無餘依的兩種涅槃;而且進而斷盡了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永離變易生死;也斷盡了無始無明一切隨眠,智慧究竟圓明;如來藏滅除了阿賴耶識名,以及異熟識名,改名爲無垢識,這樣子才叫作佛地真如;在這一切境界當中,於一切法,於一切有情,都能夠真實如如,佛的無垢識於一切境界,於一切法,於一切有情,悉皆真實如如,這個就是佛地無垢識、佛地的無住處涅槃。這樣子的佛地的真如,因爲斷盡了分段生死以及變易生死的證量的緣故,所以永遠不住在生死當中;但是因爲斷盡了無始無明隨眠的緣故,現觀一切法,唯是自心真如所生、唯是自心真如所顯,現觀一切法,現觀一切無爲法,也是自心真如所顯,涅槃就是無垢識的真如性的緣故,由於如是親證的緣故,斷盡了涅槃貪,而能令諸佛永不住無餘涅槃境界當中;因爲這樣子不住變易生死,也不住無餘涅槃,所以稱佛的無垢識的這樣子的一個證量、這樣子的一個境界,稱爲是無住處涅槃。
這個就是大乘的四種涅槃。所以大乘的四種涅槃,是函蓋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函蓋了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及無住處涅槃。其中的有餘依涅槃跟無餘依涅槃是共於二乘的,因爲二乘也同樣同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但是二乘人他並沒有辦法證悟真如本心,並沒有辦法證悟如來藏,因爲他們只是在五蘊空相上面去作思惟,去作觀察,而斷除了分段生死的煩惱,所以唯能取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但是大乘是依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這個如來藏體來修學,所以能夠親證如來藏自處的境界,遠離於三界六塵萬法的境界,名爲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乃至依止著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地地往前修,而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乃至於圓滿佛道、成就佛道,而證佛地的無垢識,證佛地的無住處涅槃。這個是大乘的四種涅槃。
苦滅聖諦是滅煩惱,是滅生死,是生命的還滅以趣向於涅槃。也就是說,苦滅聖諦目的就是爲了要滅除煩惱,要滅除生死;滅除煩惱,滅除生死,就是要讓生命還滅,要讓生命還滅以趣向於涅槃。那四聖諦其實是緣起的另一種表達,四聖諦其實是緣起法的另一種表達,分成流轉還有還滅兩種緣起。那流轉,什麼是流轉呢?在四聖諦裏面哪一部分是在說明流轉的法呢?流轉的法就是前面兩者,也就是苦聖諦跟苦集聖諦,這個是生命的流轉,這個就是六道的輪迴。因爲有苦聖諦跟苦集聖諦,所以會有生命的流轉;因爲生命的流轉,所以會讓猩嗈捜缌烙罒o窮盡,這個就是四聖諦裏面的流轉的這個聖諦,流轉的法。那還滅的部分是在指什麼呢?還滅的部分就是在指後面兩者,也就是說還滅的部分是在指苦滅聖諦還有苦滅道聖諦。還滅的意思就是讓生命還滅,讓生命還滅以後趣向於涅槃。想要趣向於涅槃,就必須要讓生命還滅,要讓生命還滅就必須要滅生死,滅生死就必須要滅煩惱。想要滅煩惱,應該要滅哪些東西呢?
我們也來看一下,《中阿含經》卷七裏面《分別聖諦經》如何的開示。這篇《阿含經》裏面這樣子的開示:【諸賢!云何愛滅、苦滅聖諦?謂猩鷮嵱袗蹆攘帲貉厶帲⒈恰⑸唷⑸怼⒁馓帲巳艚饷摚蝗静恢瑪鄴瓮卤M,無欲、滅、止沒者,是名苦滅。】(《中阿含經》卷七)這個意思就是在說:「諸賢啊!如何是愛滅、苦滅聖諦呢?這個是在說,猩_實有貪愛內六處。哪內六處呢?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這內六處。他們如果解脫了,不愛染、不執著六根,斷除以及捨棄了六根,把對六根的愛著吐盡了,對六根沒有貪愛,對六根滅了貪愛,止息而不貪愛,讓六根對於貪愛已經沒有辦法繼續存在的話,這個就是苦滅了。」也就是說,把六根的愛著吐盡了,對六根沒有貪愛,滅了貪愛,止息,而不使貪愛繼續存在的話,這個就是苦滅。
《中阿含經》裏面又如何開示呢?要如何知道苦滅呢?就說:【云何知耶?若有不愛妻、子、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財物,不爲所作業;彼若解脫,不染不著,斷捨吐盡,無欲、滅、止沒者,是名苦滅,彼知是愛滅、苦滅聖諦。】(《中阿含經》卷七)這個意思就是在說:「如何才是真的知道苦滅了呢?如果有人心中不再貪愛妻、子、奴婢、僕人、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孳息財物,不爲這些而在心中造作貪愛的意業;他們如果解脫了,不貪染也不執著,斷、捨、吐盡了貪愛執著,心中沒有欲望、消滅了這些欲望、止息消失這些欲望的話,這個就叫作苦滅,他們知道這個就是愛滅、苦滅的真實道理。」
那又如何說呢?又說:「如是外處更樂、覺、想、思、愛亦復如是。」(《中阿含經》卷七)也就是說,「同樣的對於六塵的觸、覺受、了知、思量、貪愛,也是像這樣子斷除的。」
繼續作這樣子的開示:【諸賢!猩鷮嵱袗哿纾旱亟纾⒒稹L、空、識界。彼若解脫,不染不著,斷捨吐盡,無欲、滅、止沒者,是名苦滅。】(《中阿含經》卷七)這個意思就是說:「諸賢啊!猩_實有愛貪愛六界,哪六界呢?就是地界,水、火、風、空、識六界。他們如果解脫了,對六界不愛染、不執著,貪捨吐盡了對六界的貪愛與執著,心中不再對六界有欲求,息滅對六界的欲求,止息了對六界的欲求,止息六界的欲求、消失了六界的欲求,這個就叫作苦滅。」
又說:【諸賢!過去時是愛滅、苦滅聖諦,未來、現在時是愛滅、苦滅聖諦,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真諦審實。】(《中阿含經》卷七)這個意思就是說:「諸賢啊!過去時的貪愛與執著滅了,就是愛滅、苦滅聖諦,未來、現在時的貪愛與執著滅了,也就是愛滅、苦滅聖諦,真實的道理絕不虛妄,也不離於如,而且不是斷滅;也不是顛倒的想法,真實道理詳細的審查確實。」
今天因爲時間的關係,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下一集繼續跟各位分享苦滅聖諦。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