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28 11:31:33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继续要跟大家谈:最好修学哪一宗?
上次说到说法相唯识宗,就好像前面在华严宗所说,假如学人不能够如实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没有办法证解解脱果,也没有办法了解解脱道;假如不能证知及领受自心藏识,则没有办法进入佛菩提道之门,更不要说可以领会华严宗、法相唯识宗的宗旨于一般。这样简单地介绍了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进到现在的状况。
为什么说佛门中会分宗分派呢?一者是说,因为当代的环境之下,某一个法门因为感应殊胜,所以会引发信众的信乐,这就好像前面讲的狭隘的净土宗而言。再者,因为古大德观察因缘,用某一个法门来摄受众生,而学人看到大德的证量是这么样深广,因而建立宗派;可是当大德舍寿之后,往往后继乏人,所以法便式微,很少有能够像古德一样证量这么深的人,譬如说法相唯识宗。再者,古德也可能认为说某一个法门是很殊胜的,所以他一直努力去修学,可是往往自己却不知道说修学的标的为何,可是因此宗派却也建立下来。
有善知识说,应当依照每一个人的兴趣、根器来选择宗派,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更应当思惟说,自己到底修学佛法所求的是什么,在各宗派中的修学,是不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说,是不是有哪一个善知识真正可以带领你达成自己的目标。什么目标?当然是应当以亲证法界实相为目标啊!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嘛!然而,宗派里面常常有所改变,就好像说佛门中常常会有善知识重新建立宗派;假如只是在修学人天善法,自然就应当知道要如何转进,在这里就不进一步说明。我们应当知道的是,各个宗派都不应当独立的立宗,应当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应当依世尊的六度方便,先修福德,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以期证法,然后才能够深入。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 平实导师在宣讲《金刚经宗通》的时候提到的一首偈颂:「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就已经说明说,想要修学亲证佛法,是要依循六度万行的次第,在前五度的修集福德,再加上六度的正确般若知见的熏习,在福德因缘成熟的状况下,自然就会有机会亲证法界实相;然后你才会知道说,真正佛法的内涵,再随分生生世世之中进一步去圆满修证它。
那么,什么叫作五度修福慧?财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得大富贵;法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增长大智慧;当然无畏施可以方便含摄在财施跟法施之中。而这三者中的法施,假如更能够布施了义法,更为胜妙,因为这是能够引导学人进入三乘菩提的。因为持戒的缘故,就有不侵犯众生的止过;然后进一步又去利乐众生,成就众生的善净业,这就有扬善的成分;未来世可生人天尊贵,自然可以脱离三恶道。当然,也可以用自己持戒的功德福德,也转教众生来持戒,而同时可以免除三恶道之苦。因为忍辱的缘故,自己除掉了瞋恚之毒,也同时教令有情同样的除去瞋恚之毒,未来世得到身体容貌的端正,威德第一,让所有的有情看到你都心生欢喜;更何况你能够进一步说法,转而更利乐这些有情。因为精进的缘故,可以破今世后世的懈怠,得到金刚身不动心。
当然这里我们讲的是证如来藏,而不是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的意涵,我在这里不好意思说。所以,是应当以这一种真正证到真正法的身心这种金刚身心,来破凡夫的骄慢身,令得涅槃。因为禅定的缘故,破散乱心,不但能够得到更深细的观慧,又能够得到离开五欲的功德;并进一步能够为众生说离开五欲的法,也能够帮众生离开五欲的过患。依照前面五度的福德,加上长时间的熏修般若的正见,般若的正知正见熏修以后,那么亲证实相的因缘当然就会很快成熟。
可是一定有人会觉得说,这个过程这么久又这么辛苦,所以在你真正发心想要亲证般若之前,应当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到底为了什么想要证这个法?你有没有想过说,要怎么样才能证这个法?当然,这也许就是你说想要去修学哪一个宗派的目的。也许你回答说:「我是为了智慧的关系,我是为了佛道的关系,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亲证这个法。」因为,也许你是对每一个宗派修学内涵其实是不是很清楚的,也许又对这些宗派其实是信心不太够的。这样我再进一步问你说:修学佛法的过程是这么辛苦,乃至于还要再舍弃五欲,你能够安住得下来吗?再者,你刚才讲说为了要求智慧,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求智慧?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呢,还是为了要借这个来博取名闻利养?而实际上这个三大阿僧祇劫的过程久远,你又有什么把握可以成办呢?
你可能拍胸脯这么讲说:「我现在已经心得决定了,我得这个智慧不是要为了我自己的名闻利养;虽然成佛的时道久远,这么辛苦,可是我想一想说,我过去长时劫以来的种种辛苦中,我现在假如不开始努力修学,我未来世又要重新过这样的辛苦日子,那我可不要啰!所以,我得要现在开始就修学佛法。但是问题是,你刚才问说『要如何才能够成办?』我还真的不知道。所以,是不是真的有善知识可以让我追随,方便来修学?因为我现在已经知道说,我目前的福德、智慧都还不具足,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实证般若的缘分还没有成熟,我根本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样来摄受众生;所以,我应当还是要像你这样讲的,从五度开始来修学福德。」你要是能够真的这样想,才是真正依次第来修学佛法,不单是只学何宗何派就可以成就的。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看说,各个宗派跟六度万行到底有什么关系。
律宗,它虽然偏守戒律,但是还是总摄于三聚净戒,其实说来还是要修学六度万行的。具体来说,应当是每一个宗派都要修学戒律,而不是只有律宗修学戒律,所以律宗其实是不应当单独分宗。而天台宗,它宗奉的《妙法莲华经》是佛法五时中的最后一时,那你应当要知道说,这是世尊在佛法收圆的阶段,这个对一般人而言真的是义趣过于玄妙;假如不按照说从外门六度来修,根本不可能进入般若;不能进入般若,更不要讲说后面的种智修学阶段了。密宗,现在的密宗早就已经是心外求法,已经不是真正的佛法,虽然宣说了基本的人天善法,但是都只是为了要掩人耳目罢了,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进一步的谈它了。三论宗,同样地,修学三论宗的人假如不经过亲证自心,也没有办法通达三论的宗旨;而要会得般若,还是要如前面讲,要修学前五度,所以说三论宗的教义其实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证知的。而俱舍宗呢,因为所修学的偏二乘的解脱道,应当是要回小向大,来共证佛菩提果才对。禅宗,它参禅的法门是为了要证前面讲的三论宗的般若,所以其实这两者是不应该分宗的。假如不证悟自心如来,其实没有办法通般若,那于三论宗里面的三论也会生种种误会。
不过到了末法时代,一向有这个迷思,就叫作自我标榜。怎么样自我标榜呢?譬如说,同样在修学禅法,那某甲偏偏建立说「我是临济宗」,然后某乙建立说「我是曹洞宗」,然后某丙建立说「我是曹溪宗」。假如是真的肯真修实证,你会发现说,其实这个三宗都是汇归于一宗啊!那假如要效法这些大德兴宗建派的模式,我们不妨说,这个叫作「释迦牟尼佛宗」;那既然汇归于同一宗,就不需要再另外再兴宗建派。而你假如真的想要得到祖师意,还是要先从前面的五度修福业,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菩萨的六度万行。
净土宗,现在的净土宗已经偏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注意到《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说:「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咽⒅诿罨┭绞蛞诜稹!鼓乔胛剩菏遣皇怯忠硬际┑鹊瓤迹故且蘖韧蛐校康比唬阋宓木煌潦且郧字ぷ孕娜缋次甑摹
华严宗跟法相唯识宗,如同前面的天台宗所言,前面天台宗跟三论宗所说,要亲证这样甚深的法义之前,还得要先入门;而入门之前一定要循着六度来修学,同样都是要回归一佛乘的全面修证。
所以,听了前面说明之后,您不但知道说佛门各宗的义趣,而且也同时了解说,菩萨是应当依照六度或是十度万行,回归一佛乘的全面修证,不应当分宗别派。这也为什么说明了佛在《增壹阿含经》里面所提到的义趣,所开示的义趣。佛这么讲说:「犹如陶家所造器,随意所作无狐疑;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增壹阿含经》卷一)意思也就是说,虽然在修学佛法的初分,可能会有种种的方便,那这包括说修学某一个法门、某一个宗派,乃至于说亲近某一些特定的善知识。但是,应当进一步知道的是,菩萨还是应当依照六度万行的方便,他的目的应当是要亲证于宗门,也就是要亲证法界实相。一旦亲证法界实相以后就会知道,原来种种的方便施设,其实都不能离开自心如来而施设,诸法其实都是自心如来的一部分。所以虽然方便施设三乘,却是汇归一佛乘。所以,在《妙法莲华经》里面,佛才这么开示说:【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这个道理也就是这样。
然而,却不能因此而说:因为三乘教法无差别,所以都汇归于一乘;汇归于哪一乘?汇归于解脱道啊!那么假如这样说的话,就会有严重的过失;因为一佛乘说的是佛菩提道,而不是解脱道。而解脱道只是什么?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而已。
可是,为什么常常听善知识开示说,「从宗入教,从宗出教」,显然好像说各个宗派都可以亲证教法,就好像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为什么一定你要主张说,回归唯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呢?宗门、教门之互 相间关系,这又是另外一个大题目,这里没有时间可以进一步去讨论。简单来说,虽然从各个宗门去契入,当然还是会有机会去亲证法界实相;而进一步可以去通达之后,可以从自心如来的流露之中来开演教门。因为佛所开示的教法其实就是在说,每一个有情的自心如来的种种功能差别;只是说菩萨因地所证,他的微妙深广的程度,远不及究竟佛所证的圆满程度。
可是,最大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不管你修学的是哪一个宗门,应当都要进入佛法,以进入佛法殿堂为目标;不管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而所入为何?都是应当以亲证如来藏为标的。那么,要亲证如来藏之前,不能说都不需要有种种福德资粮,而所应当具备的福德资粮要从哪里得到呢?答案是说,假如你只有修学一宗一派,是没有办法完全具足的。你应当更进一步去了解说,因为你所要亲证的是无上什深微妙法,所以当然应当相对具足更广大的福德资粮才可以,这样才会有因缘去亲证法界实相;而这个广大的福德就要普遍的从布施等五度中去修学。
再者,于你所修学的宗门之内,真的有可以帮你走向亲证这一途的善知识吗?因为你一定不会只想要说,「我一辈子只要作佛法的学问研究分析就好了」。假如是真的,那么这个善知识他还是一样会告诉你——假如你所碰到的是真正的善知识,他一定还是会告诉你:「我所施设教导你的,只是无量方便之一,你应当要知道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因是说,你还是应当要有能够亲证佛菩提的资粮,也就是前五度的福德的修集,然后再加上第六度的正知正见的熏习,所以还是要回归到菩萨的六度,乃至于十度万行。如是果讲的是说,你可以亲证真正的佛法,当然还是汇归于一佛乘。」
所以,思惟「最好修学哪一宗」这个问题的时候,应当是要有一个前提,是什么前提呢?那就是说,我们修学佛法到底是为了什么?乃至于进一步要思惟说,我修学这个宗派它的内涵是什么?好,你现在应当已经知道说,真正修学的佛法是不应当去分宗立派,应当是要依据六度万行,乃至于是十度万行,要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35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1-01 09:33:11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繼續要跟大家談:最好修學哪一宗?
上次說到說法相唯識宗,就好像前面在華嚴宗所說,假如學人不能夠如實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沒有辦法證解解脫果,也沒有辦法瞭解解脫道;假如不能證知及領受自心藏識,則沒有辦法進入佛菩提道之門,更不要說可以領會華嚴宗、法相唯識宗的宗旨於一般。這樣簡單地介紹了歷代佛門中的宗派,一直演進到現在的狀況。
爲什麼說佛門中會分宗分派呢?一者是說,因爲當代的環境之下,某一個法門因爲感應殊勝,所以會引發信械男艠罚@就好像前面講的狹隘的淨土宗而言。再者,因爲古大德觀察因緣,用某一個法門來攝受猩鴮W人看到大德的證量是這麼樣深廣,因而建立宗派;可是當大德捨壽之後,往往後繼乏人,所以法便式微,很少有能夠像古德一樣證量這麼深的人,譬如說法相唯識宗。再者,古德也可能認爲說某一個法門是很殊勝的,所以他一直努力去修學,可是往往自己卻不知道說修學的標的爲何,可是因此宗派卻也建立下來。
有善知識說,應當依照每一個人的興趣、根器來選擇宗派,這本是無可厚非的;可是,更應當思惟說,自己到底修學佛法所 求的是什麼,在各宗派中的修學,是不是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說,是不是有哪一個善知識真正可以帶領你達成自己的目標。什麼目標?當然是應當以親證法 界實相為目標啊!因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嘛!然而,宗派裏面常常有所改變,就好像說佛門中常常會有善知識重新建立宗派;假如只是在修學人天善法,自然 就應當知道要如何轉進,在這裏就不進一步說明。我們應當知道的是,各個宗派都不應當獨立的立宗,應當回歸於一佛乘的全面修證,應當依 世尊的六度方便,先修福德,同時熏習正知正見,以期證法,然後才能夠深入。爲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 平實導師在宣講《金剛經宗通》的時候提到的一首偈頌:「五度修福業,憑之得般若,後無住行施,福智無能比。」這就已經說明說,想要修學親證佛法,是要依循六度萬行的次第,在前五度的修集福德,再加上六度的正確般若知見的熏習,在福德因緣成熟的狀況下,自然就會有機會親證法界實相;然後你才會知道說,真正佛法的內涵,再隨分生生世世之中進一步去圓滿修證它。
那麼,什麼叫作五度修福慧?財施的因緣故,可以讓你未來世得大富貴;法施的因緣故,可以讓你未來世增長大智慧;當然無畏施可以方便含攝在財施跟法施之中。而這三者中的法施,假如更能夠布施了義法,更爲勝妙,因爲這是能夠引導學人進入三乘菩提的。 因爲持戒的緣故,就有不侵犯猩闹惯^;然後進一步又去利樂猩删托生的善淨業,這就有揚善的成分;未來世可生人天尊貴,自然可以脫離三惡道。當然, 也可以用自己持戒的功德福德,也轉教猩鷣沓纸洌瑫r可以免除三惡道之苦。因爲忍辱的緣故,自己除掉了瞋恚之毒,也同時教令有情同樣的除去瞋恚之毒,未 來世得到身體容貌的端正,威德第一,讓所有的有情看到你都心生歡喜;更何況你能夠進一步說法,轉而更利樂這些有情。因爲精進的緣故,可以破今世後世的懈 怠,得到金剛身不動心。當然這裏我們講的是證如來藏,而不是現在密宗所說的金剛;現在密宗所說的金剛的意涵,我在這裏不好意思說。所以,是應當以這一種真正證到真正法的身心這種金剛身心,來破凡夫的驕慢身,令得涅槃。因爲禪定的緣故,破散亂心,不但能夠得到更深細的觀慧,又能夠得到離開五欲的功德;並進一步能夠爲猩f離開五欲的法,也能夠幫猩x開五欲的過患。依照前面五度的福德,加上長時間的熏修般若的正見,般若的正知正見熏修以後,那麼親證實相的因緣當然就會很快成熟。
可是一定有人會覺得說,這個過程這麼久又這麼辛苦,所以在你真正發心想要親證般若之前,應當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到底爲了什麼想要證這個法?你有 沒有想過說,要怎麼樣才能證這個法?當然,這也許就是你說想要去修學哪一個宗派的目的。也許你回答說:「我是爲了智慧的關係,我是爲了佛道的關係,可是我 真的不知道要如何親證這個法。」因爲,也許你是對每一個宗派修學內涵其實是不是很清楚的,也許又對這些宗派其實是信心不太夠的。這樣我再進一步問你說:修 學佛法的過程是這麼辛苦,乃至於還要再捨棄五欲,你能夠安住得下來嗎?再者,你剛才講說爲了要求智慧,到底是爲了什麼目的求智慧?是爲了要利樂有情呢,還是爲了要藉這個來博取名聞利養?而實際上這個三大阿僧祇劫的過程久遠,你又有什麼把握可以成辦呢?
你可能拍胸脯這麼講說:「我現在已經心得決定了,我得這個智慧不是要爲了我自己的名聞利養;雖然成佛的時道久遠,這麼辛苦,可是我想一想說,我過去 長時劫以來的種種辛苦中,我現在假如不開始努力修學,我未來世又要重新過這樣的辛苦日子,那我可不要囉!所以,我得要現在開始就修學佛法。 但是問題是,你剛才問說『要如何才能夠成辦?』我還真的不知道。所以,是不是真的有善知識可以讓我追隨,方便來修學?因爲我現在已經知道說,我目前的福 德、智慧都還不具足,可能因爲這樣的緣故,我實證般若的緣分還沒有成熟,我根本也沒有辦法因爲這樣來攝受猩凰裕覒斶是要像你這樣講的,從五度開 始來修學福德。」你要是能夠真的這樣想,才是真正依次第來修學佛法,不單是只學何宗何派就可以成就的。
現在我們回頭來看看說,各個宗派跟六度萬行到底有什麼關係。 律宗,它雖然偏守戒律,但是還是總攝於三聚淨戒,其實說來還是要修學六度萬行的。具體來說,應當是每一個宗派都要修學戒律,而不是只有律宗修學戒律,所以律宗其實是不應當單獨分宗。而天台宗,它宗奉的《妙法蓮華經》是佛法五時中的最後一時,那你應當要知道說,這是 世尊在佛法收圓的階段,這個對一般人而言真的是義趣過於玄妙;假如不按照說從外門六度來修,根本不可能進入般若;不能進入般若,更不要講說後面的種智修學階段了。密宗,現在的密宗早就已經是心外求法,已經不是真正的佛法, 雖然宣說了基本的人天善法,但是都只是爲了要掩人耳目罷了,所以在這裏就不再進一步的談它了。三論宗,同樣地,修學三論宗的人假如不經過親證自心,也沒有 辦法通達三論的宗旨;而要會得般若,還是要如前面講,要修學前五度,所以說三論宗的教義其實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證知的。而俱舍宗呢,因爲所修學的偏二乘的解 脫道,應當是要迴小向大,來共證佛菩提果才對。禪宗,它參禪的法門是爲了要證前面講的三論宗的般若,所以其實這兩者是不應該分宗的。假如不證悟自心如來,其實沒有辦法通般若,那於三論宗裏面的三論也會生種種誤會。
不過到了末法時代,一向有這個迷思,就叫作自我標榜。怎麼樣自我標榜呢?譬如說,同樣在修學禪法,那某甲偏偏建立說「我是臨濟宗」,然後某乙建立說 「我是曹洞宗」,然後某丙建立說「我是曹溪宗」。假如是真的肯真修實證,你會發現說,其實這個三宗都是匯歸於一宗啊!那假如要效法這些大德興宗建派的模 式,我們不妨說,這個叫作「釋迦牟尼佛宗」;那既然匯歸於同一宗,就不需要再另外再興宗建派。而你假如真的想要得到祖師意,還是要先從前面的五度修福業, 所以還是要回歸到菩薩的六度萬行。
淨土宗,現在的淨土宗已經偏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有沒有注意到《佛說阿彌陀經》裏面講說:「其國猩R郧宓└饕砸卵盛忻钊A,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那請問:是不是又要從布施等等開始,還是要修六度萬行?當然,廣義的淨土是以親證自心如來爲標的。
華嚴宗跟法相唯識宗,如同前面的天台宗所言,前面天台宗跟三論宗所說,要親證這樣甚深的法義之前,還得要先入門;而入門之前一定要循著六度來修學,同樣都是要回歸一佛乘的全面修證。
所以,聽了前面說明之後,您不但知道說佛門各宗的義趣,而且也同時瞭解說,菩薩是 應當依照六度或是十度萬行,回歸一佛乘的全面修證,不應當分宗別派。這也爲什麼說明了 佛在《增壹阿含經》裏面所提到的義趣,所開示的義趣。佛這麼講說:「猶如陶家所造器,隨意所作無狐疑;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無差別。」(《增壹阿含 經》卷一)意思也就是說,雖然在修學佛法的初分,可能會有種種的方便,那這包括說修學某一個法門、某一個宗派,乃至於說親近某一些特定的善知識。但是,應當進一步知道的是,菩薩還是應當依照六度萬行的方便,他的目的應當是要親證於宗門,也就是要親證法界實相。一旦親證法界實相以後就會知道,原來種種的方便施設,其實都不能離開自心如來而施設,諸法其實都是自心如來的一部分。所以雖然方便施設三乘,卻是匯歸一佛乘。所以,在《妙法蓮華經》裏面,佛才這麼開示說:【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爲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猩I崂ィ∪鐏淼砸环鸪斯薁懶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妙法蓮華經》卷一)這個道理也就是這樣。
然而,卻不能因此而說:因爲三乘教法無差別,所以都匯歸於一乘;匯歸於哪一乘?匯歸於解脫道啊!那麼假如這樣說的話,就會有嚴重的過失;因爲一佛乘說的是佛菩提道,而不是解脫道。而解脫道只是什麼?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而已。
可是,爲什麼常常聽善知識開示說,「從宗入教,從宗出教」,顯然好像說各個宗派都可以親證教法,就好像說「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入」,爲什麼一定你要主張說,回歸唯一佛乘的全面修證呢?宗門、教門之互相間關係,這又是另外一個大題目,這裏沒有時間可以進一步去討論。簡單來說,雖然從各個宗門去契入,當然還是會有機會去親證法界實相;而進一步可以去通達之後,可以從自心如來的流露之中來開演教門。因爲 佛所開示的教法其實就是在說,每一個有情的自心如來的種種功能差別;只是說菩薩因地所證,他的微妙深廣的程度,遠不及究竟佛所證的圓滿程度。
可是,最大的問題到底在哪裏?不管你修學的是哪一個宗門,應當都要進入佛法,以進入佛法殿堂爲目標;不管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入,而所入爲何?都是應當以親證如來藏爲標的。那麼,要親證如來藏之 前,不能說都不需要有種種福德資糧,而所應當具備的福德資糧要從哪裏得到呢?答案是說,假如你只有修學一宗一派,是沒有辦法完全具足的。你應當更進一步去 瞭解說,因爲你所要親證的是無上甚深微妙法,所以當然應當相對具足更廣大的福德資糧才可以,這樣才會有因緣去親證法界實相;而這個廣大的福德就要普遍的從 布施等五度中去修學。
再者,於你所修學的宗門之內,真的有可以幫你走向親證這一途的善知識嗎?因爲你一定不會只想要說,「我一輩子只要作佛法的學問研究分析就好了」。假如是真的,那麼這個善知識他還是一樣會告訴你——假如你所碰到的是真正的善知識,他一定還是會告訴你:「我所施設教導你的,只是無量方便之一,你應當要知道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因是說,你還是應當要有能夠親證佛菩提的資糧,也就是前五度的福德的修集,然後再加上第六度的正知正見的熏習,所以還是要回歸到菩薩的六度,乃至於十度萬行。如是果講的是說,你可以親證真正的佛法,當然還是匯歸於一佛乘。」
所以,思惟「最好修學哪一宗」這個問題的時候,應當是要有一個前提,是什麼前提呢?那就是說,我們修學佛法到底是爲了什麼?乃至於進一步要思惟說,我修學這個宗派它的內涵是什麼?好,你現在應當已經知道說,真正修學的佛法是不應當去分宗立派,應當是要依據六度萬行,乃至於是十度萬行,要回歸於一佛乘的全面修證。
今天就說到這裏。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