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15 08:21:27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观赏我们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我们是依据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所著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来说明。我们今天继续讲往生极乐世界九品的内涵,上节课我们上品中生没有介绍完,我们今天再依据上节课的部分,我们再来说明。
上节课我们提到极乐世界的上品中生,行者他是坐紫金台,到了极乐世界,紫金台花开见佛以后,佛放光加持以后让行者能够见佛,他因为见佛,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我们接下来看后面是什么。后面的经文是说:【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什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这里有提到「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什深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这一个要上品求生极乐世界的菩萨,一个能够上品中生的菩萨,他在娑婆世界舍寿之前,他一定要多闻熏习第一义谛的知 见,才会有因宿习来普闻众声。就是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因为你在往生前,你有多闻熏习大乘第一义的知见,你有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有阅读经典,透过多闻熏习来建立第一义谛的知 见,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你就相应了这个种子;透过佛的加持,见佛以后,你因为这样在宿习的种子就会现行,所以说这个部分的多闻熏习是非常重要,也是上品中生一个重要的条件。
而且这里是说「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也就是说,他所在的极乐世界,佛对于我们上品中生的菩萨开示什么?开示的也是第一义谛的正理,而且是纯然的第一义谛正理!也就是说祂不是讲解脱道,而且是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也就是说在我们娑婆世界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经典的这个正理,而不是讲解脱道,是讲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三转法轮,尤其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的经典。所以说从这个部分也了解:要上品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他得要是大乘的种性,他在舍寿之前,必须要先熏 习这些知见,那时候到了极乐世界,蒙佛的加持开眼,亲见佛,闻佛说法以后,这时候就很快的相应。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你能够熏习的越多,那你到那里相应的法就越多,能够马上的实证。所以说各位菩萨在还没有舍寿之前,就应该要去寻求大乘——弘扬大乘法的善知识,来熏习这些第一义的知见,或者自己请阅经典。
那要读哪些经典?譬如说:《楞伽经》、《解深密经》、《如来藏经》、《不增不减经》、《胜鬘经》、《楞严经》……这些经典都是大乘了义究竟的经典,就是在求生极乐世界之前,就应该要能够熏习。所以说,有的善知识错误的教导说:「念佛都不用读经!」其实错了!你去念佛,除了在功夫上面——那是在「事行」的上面用功之外,你在「理行」上面要建立第一义的知见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那可以让你的莲品增上,而不是小鼻子小眼睛把自己上生莲品的这个功德缩减,这个部分要注意。
这时候,你看佛菩萨在这一段经文又开示说,礼佛的规矩是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到佛,到讲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洗完了以后,就是要礼佛!礼佛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什么?经典告诉我们说: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问讯、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这种种都是礼佛的规矩。譬如来讲,我们的至诚心要恭敬佛菩萨,还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伟法师同时示范合掌、叉手的手势动作),甚至要胡跪。稽首就是要鞠躬。问讯,现在菩萨都把问讯弄错了,我们来看经典讲问讯是什么?诸佛世界的菩萨来娑婆世界,问释迦牟尼佛,就问佛说:「我是某某佛的菩萨,来礼见释迦世尊,请问世尊『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色身康健否?众生易度否?』」这个才是标准的问讯!而不是说这样合掌(正伟法师示范合掌的手势动作),这个是合掌稽首。所以说礼佛的这个规矩也要。那礼拜就是头面接足礼啊,或头面的五体投地的礼拜;然后还要供养诸佛,不管是用言语的赞叹供养;而且有的时候如果自己见到佛以后,发觉自己的心性不好,就在佛前发露忏悔;甚至随喜赞叹,然后劝请诸佛,来请法;甚至在佛前发愿,回向一切种智的成就,回向成佛之道的快速成就。所以这个礼佛的规矩要注意。
再来,我们来讲,上品上生的菩萨他是到了极乐世界马上见佛闻法,而上品中生的菩萨,则是经过一个晚上。那一个晚上就是极乐世界一个晚上,我们上一节课有提到,一个晚上就是娑婆世界的半个大劫。我们来看一下经典,在经典来讲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的时劫的差异是什么。我们念一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有这样开示,它的开示怎么说呢:【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
我们看了这一段经文,我们就知道在娑婆世界的一劫,相当于极乐世界一日一夜。那好了,那这个上品中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经过一个晚上花才开,也就是说他到了极乐世界相当于娑婆世界半个大劫花才开,然后再透过佛的加持、开示,他才能够见佛闻法。所以说这个部分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的菩萨就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大心菩萨不要小心小量说:「哎呀!哎!我自己很笨啦,不行啦,我很差劲啦!」都不需要这样,佛菩萨都能够成佛,也劝请我们要大心成佛,所以我们就不需要小心小量,应该是要大心,要如同佛菩萨的愿一样,要踵随佛菩萨这样来行自己的菩萨道。所以所有的菩萨只要你有心,有信、愿、行,你就可以以上品上生为目标而努力,就算你上品上生没有达到,古人讲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那你有上品中生也好啊。可是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差异很大,就(时程来讲)差异相当于娑婆世界半个大劫。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文怎么说,后面经文说:【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这一段,这个上品中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听佛说法,经过了一个晚上,花开见佛以后,接下来是没事了?不是!接下来他要开始修行,听佛说法然后思惟整理,自己现观实证,听很多佛菩萨开示,要听多久呢?听经过了七天,在极乐世界七天的时间,到了七天以后,他就应时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这个七天就相当于娑婆世界的七个大劫,这样在七个大劫的听佛说法,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才能够得不退转,也就是证悟明心亲见自性弥陀。所以说这个第一义谛的正理的实证要在极乐世界七天,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七个大劫这样子,而不是说纯说解脱道正理——因为解脱道正理其实是含摄在第一义谛正理当中的一个小部分。所以说佛法当中基本上是两个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和解脱道。
那上品中生的菩萨,他不仅是要了解「解脱道」,而且到了极乐世界是纯说第一义的正理,也就是说纯说第一义谛的正理,你要在七天能够实证而且到了明心,听佛开示明心,也就代表说,你在娑婆该要有的资粮的建立,还有障难的排除也很重要。所以说这时候到了七天以后,应时就能够蒙佛菩萨的加持之力而能够到十方,历事十方诸佛如来,也一样啊——就如同我们上两节课讲你去十方不仅听佛说法,也要历事诸佛,就要恭敬礼拜、供养诸佛,这个要立时、在应时就到十方,历事十方诸佛如来,同时一样来修种种的三摩地正受——三摩地就是正受、三昧正受——修这些功德。而这些功德是怎么来的?除了 佛力的、他力的加持,也要你在之前的修、熏习这些知见,这样经过了多久呢?历事十方诸佛,经过了极乐世界一个小劫,才能证得无生法忍,也就是证得初地而受记成佛。所以说这个部分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到了上品中生,他在上品中生悟后修行,虽然到十方佛国,可是要在极乐世界一个小劫,那极乐世界一个小劫,娑婆世界多久?这个时节就非常长!因为它那里的一天,就相当于这里的一个大劫,那它那里一个小劫,这里是无法计算的!所以说我们求愿——大心的菩萨求愿,把你品位高升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后面的经文是怎么说:【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进入到了上品下生的部分,上品下生的菩萨他的条件又比上品中生的菩萨简单了一些:他不必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他也不必深解第一义谛的旨趣。也就是说,他不需要受持方等经典,不需要证悟实相、亲见自性弥陀,也不需要深解,只要了解部分的第一义谛的旨趣;他不像上品中生菩萨要在知见上闻熏具足圆满,他这个上品下生的菩萨,并不需要具足圆满,可是他还是要熏习,因为这是菩萨种性该有的基本知见。
可是他需要什么条件?他需要信受因果。也就是说,他得要真实的归依三宝,成就四不坏信,并且他还要——不只是深信因果这个基本资粮的建立——他还要不毁谤大乘法,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一样,他不毁谤大乘法。因为大乘法是建立一切的万法,一切万法都不离大乘法所说,因为大乘法都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极乐世界的功德也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所以说这个三归依的如法受持具足圆满,以及四不坏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们知道三归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就不信受外道天神,归依法就不信受外道所说的法,归依僧就不会礼拜外道的这些天神或传法者。所以说,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后,归依佛就不入地狱,归依法就不入饿鬼,归依僧就不入畜生。因为归依佛、归依法、归位僧以后,你就知道你应该要依佛所开示的圣戒而行,所以自然而然会愿意在佛菩萨及善知识——正法的善知识面前信受佛戒,而不是信受外道的邪戒,譬如有的三昧耶戒、双身法的恶戒,那都是邪戒!而是要信「四不坏信」、诸佛圣戒,就信受佛戒。
可是这时候还要一个很重要的准备资粮,叫什么?就是说虽然他不必胜解第一义谛,可是他要发无上道心,也就是说他要发成佛的愿。因为唯有成佛才是无上道心,成阿罗汉不是无上道心,因为阿罗汉之上还有三明六通、俱解脱的三明六通,所以这个还是有上,只有成佛,无上正等正觉才是无上。所以说这一个上品下生菩萨,他不仅要信受因果、不谤大乘之外,他还要发起无上道心,而不是发起解脱道的成就阿罗汉的出离三界的心。所以说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是有很多的差别:解脱道只是为了解脱于三界的生死轮回而已,只解脱于烦恼障的现行而已,解脱于三界的见惑、思惑而已;可是佛菩提道不是这样,佛菩提道的内涵非常的多,它不仅解脱三界的生死见思惑,而且它还要解脱于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一切无量无边的这些上烦恼,而且它还解脱于所知障的随眠——所知障,不知、对于三界一切万法的不知——它还要解脱这个无明,解脱于这个无始无明。唯有成佛才能够究竟解脱于这个无明,所以这才是无上的道心,唯有发起这个成佛之愿才是无上道心。所以我们才要发四弘誓愿,才要持守三聚净戒:「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四弘誓愿;还有三聚净戒——饶益有情戒,然后摄善法戒,摄律仪戒。这些都是为了成佛而准备。所以说,这时候还要将一切的功德回向愿求极乐佛国,这个回向发愿的这个功德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要养成习惯,就是说我们在平常有所做的少善根福德,就要回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近的话回向,如果你是想求生极乐佛国,你就要求生极乐佛国。这个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因为唯有你养成这个习惯,你未来生生世世就成为无作的习惯,这个无作的习惯,你就会生生世世常常把你的善净法回向求生极乐佛国,或者求生就佛道。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文怎么说:【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 「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到这个部分所说到,上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西方三圣化作五百化身的阿弥陀佛来接引此人,而且这五百化身的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一个上品下生的这个菩萨,同时授手,而且同样赞叹这位行者,赞叹的内容是什么?赞叹他有发清净愿——发清净的成佛之愿,发成就无上道心的志愿。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就知道:发愿成佛是非常重要!倒不是有些人小鼻子小眼睛妄自菲薄说:「唉呀!我能够解脱三界生死就好了!」佛来我们这个世界来告诉我们一大事因缘,就是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自己就应该要发愿成就无上的道心。
而且再来我们看这个上品下生的菩萨,乃是坐着金莲花而往生极乐世界,并且行者一样同前两生的菩萨一样,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金莲花上;而且坐上去之后,你可以看到金莲花就这样合起来;然后他就随着这个金莲花,就能够随着阿弥陀佛这个化佛到了极乐世界七宝池中。所以说我们看到这个差别:上品上生的菩萨是坐金刚台,上品中生的菩萨是坐紫金台,上品下生的菩萨是坐金莲花;而且这上品三生的菩萨都是自己见到自己坐在莲花台上而往生极乐世界的。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文怎么说:【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到了这个上品下生者,他到了极乐世界是怎样?他到了极乐世界,他得要在这个金莲花当中待上极乐世界的一天一夜,也就是说要待上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劫,这样莲花才会开!那开了以后是怎么样啊?开了以后还没有见佛喔,得要在七日之中透过听闻佛法,才能够见佛;听闻佛法见佛以后,他眼睛才开,七日之中才能见佛,有的可能三日、五日最后是七日,而且看到佛的时候还不明了,不会明了,这时候要等到见佛才会明了,所以要七日之后才会明了。
所以这个部分,我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会在下节课再把这个部分再加以说明。今天这个部分,我们介绍了上品中生的部分以及上品下生的部分,因为时间的关系,欢迎大家来收看这个部分,也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今天时间到这里,谢谢大家观赏!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3/27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7-02 14:43:31 |
|
|
第二十七集 上品中生(二) 上品下生(一)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觀賞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節目!我們是依據正覺同修會 平實導師所著的《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來說明。我們今天繼續講往生極樂世界九品的內涵,上節課我們上品中生沒有介紹完,我們今天再依據上節課的部分,我們再來說明。
上節課我們提到極樂世界的上品中生,行者他是坐紫金臺,到了極樂世界,紫金臺花開見佛以後,佛放光加持以後讓行者能夠見佛,他因為見佛,受持讀誦大乘方等 經典。我們接下來看後面是什麼。後面的經文是說:【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這裡有提到「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也就是說這一個要上品求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一個能夠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在娑婆世界捨壽之前,他一定要 多聞熏習第一義諦的知見,才會有因宿習來普聞眾聲。就是說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因為你在往生前,你有多聞熏習大乘第一義的知見,你有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有閱讀經典,透過多聞熏習來建立第一義諦的知見,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你就相應了這個種子;透過佛的加持,見佛以後,你因為這樣在宿習的種子就會現行,所 以說這個部分的多聞熏習是非常重要,也是上品中生一個重要的條件。
而且這裡是說「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也就是說,他所在的極樂世界,佛對於我們上品中生的菩薩開示什麼?開示的也是第一義諦的正理,而且是純然的第一義諦 正理!也就是說祂不是講解脫道,而且是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也就是說在我們娑婆世界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經典的這個正理,而不是講解脫道,是講純說第一 義諦的正理——三轉法輪,尤其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經典。所以說從這個部分也瞭解:要上品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得要是大乘的種性,他在捨壽之前,必須要 先熏習這些知見,那時候到了極樂世界,蒙佛的加持開眼,親見佛,聞佛說法以後,這時候就很快的相應。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你能夠熏習的越多,那你到那裡相應 的法就越多,能夠馬上的實證。所以說各位菩薩在還沒有捨壽之前,就應該要去尋求大乘——弘揚大乘法的善知識,來熏習這些第一義的知見,或者自己請閱經典。
那要讀哪些經典?譬如說:《楞伽經》、《解深密經》、《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楞嚴經》……這些經典都是大乘了義究竟的經典,就是在 求生極樂世界之前,就應該要能夠熏習。所以說,有的善知識錯誤的教導說:「念佛都不用讀經!」其實錯了!你去念佛,除了在功夫上面——那是在「事行」的上 面用功之外,你在「理行」上面要建立第一義的知見是非常非常重要,因為那可以讓你的蓮品增上,而不是小鼻子小眼睛把自己上生蓮品的這個功德縮減,這個部分 要注意。
這時候,你看佛菩薩在這一段經文又開示說,禮佛的規矩是非常重要。所以說我們平常就要養成見到佛,到講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 洗完了以後,就是要禮佛!禮佛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什麼?經典告訴我們說: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問訊、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 願、迴向……這種種都是禮佛的規矩。譬如來講,我們的至招囊Ь捶鹌兴_,還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偉法師同時示範合掌、叉手的手勢動作),甚至要胡 跪。稽首就是要鞠躬。問訊,現在菩薩都把問訊弄錯了,我們來看經典講問訊是什麼?諸佛世界的菩薩來娑婆世界,問 釋迦牟尼佛,就問佛說:「我是某某佛的菩薩,來禮見釋迦世尊,請問世尊『少病少惱否?游步輕利否?色身康健否?眾生易度否?』」這個才是標準的問訊!而不 是說這樣合掌(正偉法師示範合掌的手勢動作),這個是合掌稽首。所以說禮佛的這個規矩也要。那禮拜就是頭面接足禮啊,或頭面的五體投地的禮拜;然後還要供 養諸佛,不管是用言語的讚歎供養;而且有的時候如果自己見到佛以後,發覺自己的心性不好,就在佛前發露懺悔;甚至隨喜讚歎,然後勸請諸佛,來請法;甚至在 佛前發願,迴向一切種智的成就,迴向成佛之道的快速成就。所以這個禮佛的規矩要注意。
再來,我們來講,上品上生的菩薩他是到了極樂世界馬上見佛聞法,而上品中生的菩薩,則是經過一個晚上。那一個晚上就是極樂世界一個晚上,我們上一節課有提 到,一個晚上就是娑婆世界的半個大劫。我們來看一下經典,在經典來講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的時劫的差異是什麼。我們念一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五有這 樣開示,它的開示怎麼說呢:【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五
我們看了這一段經文,我們就知道在娑婆世界的一劫,相當於極樂世界一日一夜。那好了,那這個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經過一個晚上花才開,也就是說 他到了極樂世界相當於娑婆世界半個大劫花才開,然後再透過佛的加持、開示,他才能夠見佛聞法。所以說這個部分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的菩薩就差異很大,所以我 們大心菩薩不要小心小量說:「哎呀!哎!我自己很笨啦,不行啦,我很差勁啦!」都不需要這樣,佛菩薩都能夠成佛,也勸請我們要大心成佛,所以我們就不需要 小心小量,應該是要大心,要如同佛菩薩的願一樣,要踵隨佛菩薩這樣來行自己的菩薩道。所以所有的菩薩只要你有心,有信、願、行,你就可以以上品上生為目標 而努力,就算你上品上生沒有達到,古人講的「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那你有上品中生也好啊。可是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差異很大,就(時程來講)差異相當於娑 婆世界半個大劫。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後面經文說:【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這一段,這個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聽佛說法,經過了一個晚上,花開見佛以後,接下來是沒事了?不是!接下來他要開始修行,聽佛說法然後思 惟整理,自己現觀實證,聽很多佛菩薩開示,要聽多久呢?聽經過了七天,在極樂世界七天的時間,到了七天以後,他就應時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這個七天就相當於娑婆世界的七個大劫,這樣在七個大劫的聽佛說法,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才能夠得不退轉,也就是證悟明心親見自性彌陀。所以說這個第一義諦 的正理的實證要在極樂世界七天,也就是說娑婆世界七個大劫這樣子,而不是說純說解脫道正理——因為解脫道正理其實是含攝在第一義諦正理當中的一個小部分。 所以說佛法當中基本上是兩個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和解脫道。那上品中生的菩薩,他不僅是要瞭解「解脫道」,而且到了極樂世界是純說第一義的正理,也就是說 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你要在七天能夠實證而且到了明心,聽佛開示明心,也就代表說,你在娑婆該要有的資糧的建立,還有障難的排除也很重要。所以說這時候到 了七天以後,應時就能夠蒙佛菩薩的加持之力而能夠到十方,歷事十方諸佛如來,也一樣啊——就如同我們上兩節課講你去十方不僅聽佛說法,也要歷事諸佛,就要 恭敬禮拜、供養諸佛,這個要立時、在應時就到十方,歷事十方諸佛如來,同時一樣來修種種的三摩地正受——三摩地就是正受、三昧正受——修這些功德。而這些 功德是怎麼來的?除了佛力的、他力的加持,也要你在之前的修、熏習這些知見,這樣經過了多久呢?歷事十方諸佛,經過了極樂世界一個小劫,才能證得無生法 忍,也就是證得初地而受記成佛。所以說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到了上品中生,他在上品中生悟後修行,雖然到十方佛國,可是要在極樂世界一個小劫,那 極樂世界一個小劫,娑婆世界多久?這個時節就非常長!因為它那裡的一天,就相當於這裡的一個大劫,那它那裡一個小劫,這裡是無法計算的!所以說我們求願 ——大心的菩薩求願,把你品位高升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後面的經文是怎麼說:【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我們 進入到了上品下生的部分,上品下生的菩薩他的條件又比上品中生的菩薩簡單了一些:他不必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他也不必深解第一義諦的旨趣。也就是說,他 不需要受持方等經典,不需要證悟實相、親見自性彌陀,也不需要深解,只要瞭解部分的第一義諦的旨趣;他不像上品中生菩薩要在知見上聞熏具足圓滿,他這個上 品下生的菩薩,並不需要具足圓滿,可是他還是要熏習,因為這是菩薩種性該有的基本知見。
可是他需要什麼條件?他需要信受因果。也就是說,他得要真實的歸依三寶,成就四不壞信,並且他還要——不只是深信因果這個基本資糧的建立——他還要不毀謗 大乘法,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一樣,他不毀謗大乘法。因為大乘法是建立一切的萬法,一切萬法都不離大乘法所說,因為大乘法都是依於法界實相心而說,極樂世 界的功德也是依於法界實相心而說。所以說這個三歸依的如法受持具足圓滿,以及四不壞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們知道三歸依就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 依佛就不信受外道天神,歸依法就不信受外道所說的法,歸依僧就不會禮拜外道的這些天神或傳法者。所以說,能夠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後,歸依佛就不入地 獄,歸依法就不入餓鬼,歸依僧就不入畜生。因為歸依佛、歸依法、歸位僧以後,你就知道你應該要依佛所開示的聖戒而行,所以自然而然會願意在佛菩薩及善知識 ——正法的善知識面前信受佛戒,而不是信受外道的邪戒,譬如有的三昧耶戒、雙身法的惡戒,那都是邪戒!而是要信「四不壞信」、諸佛聖戒,就信受佛戒。
可是這時候還要一個很重要的準備資糧,叫什麼?就是說雖然他不必勝解第一義諦,可是他要發無上道心,也就是說他要發成佛的願。因為唯有成佛才是無上道心, 成阿羅漢不是無上道心,因為阿羅漢之上還有三明六通、俱解脫的三明六通,所以這個還是有上,只有成佛,無上正等正覺才是無上。所以說這一個上品下生菩薩, 他不僅要信受因果、不謗大乘之外,他還要發起無上道心,而不是發起解脫道的成就阿羅漢的出離三界的心。所以說佛菩提道和解脫道是有很多的差別:解脫道只是 為瞭解脫於三界的生死輪迴而已,只解脫於煩惱障的現行而已,解脫於三界的見惑、思惑而已;可是佛菩提道不是這樣,佛菩提道的內涵非常的多,它不僅解脫三界 的生死見思惑,而且它還要解脫於煩惱障的習氣種子,一切無量無邊的這些上煩惱,而且它還解脫於所知障的隨眠——所知障,不知、對於三界一切萬法的不知—— 它還要解脫這個無明,解脫於這個無始無明。唯有成佛才能夠究竟解脫於這個無明,所以這才是無上的道心,唯有發起這個成佛之願才是無上道心。所以我們才要發 四弘誓願,才要持守三聚淨戒:「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四弘誓願;還有三聚淨戒——饒益有情戒,然後攝善 法戒,攝律儀戒。這些都是為了成佛而準備。所以說,這時候還要將一切的功德迴向願求極樂佛國,這個迴向發願的這個功德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平常要養 成習慣,就是說我們在平常有所做的少善根福德,就要迴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近的話迴向,如果你是想求生極樂佛國,你就要求生極樂佛國。這個習慣的養成非常 重要,因為唯有你養成這個習慣,你未來生生世世就成為無作的習慣,這個無作的習慣,你就會生生世世常常把你的善淨法迴向求生極樂佛國,或者求生就佛道。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並大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華,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 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個部分所說到,上品下生的菩薩乃是西方三聖化作五百化身的 阿彌陀佛來接引此人,而且這五百化身的 阿彌陀佛來接引這一個上品下生的這個菩薩,同時授手,而且同樣讚歎這位行者,讚歎的內容是什麼?讚歎他有發清淨願——發清淨的成佛之願,發成就無上道心的 志願。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就知道:發願成佛是非常重要!倒不是有些人小鼻子小眼睛妄自菲薄說:「唉呀!我能夠解脫三界生死就好了!」佛來我們這個世界來告訴 我們一大事因緣,就是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夠成就佛道,所以我們自己就應該要發願成就無上的道心。
而且再來我們看這個上品下生的菩薩,乃是坐著金蓮花而往生極樂世界,並且行者一樣同前兩生的菩薩一樣,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金蓮花上;而且坐上去之後,你可以 看到金蓮花就這樣合起來;然後他就隨著這個金蓮花,就能夠隨著 阿彌陀佛這個化佛到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所以說我們看到這個差別:上品上生的菩薩是坐金剛臺,上品中生的菩薩是坐紫金臺,上品下生的菩薩是坐金蓮花;而且 這上品三生的菩薩都是自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臺上而往生極樂世界的。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了這個上品下生者,他到了極樂世界是怎樣?他到了極樂世界,他得要在這個金蓮花當中待上極樂世界的一天一夜,也就是說要待上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一 個大劫,這樣蓮花才會開!那開了以後是怎麼樣啊?開了以後還沒有見佛喔,得要在七日之中透過聽聞佛法,才能夠見佛;聽聞佛法見佛以後,他眼睛才開,七日之 中才能見佛,有的可能三日、五日最後是七日,而且看到佛的時候還不明了,不會明瞭,這時候要等到見佛才會明瞭,所以要七日之後才會明瞭。
所以這個部分,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會在下節課再把這個部分再加以說明。今天這個部分,我們介紹了上品中生的部分以及上品下生的部分,因為時間的關係,歡迎大家來收看這個部分,也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今天時間到這裡,謝謝大家觀賞!
阿彌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7-02 14:42:56 |
|
|
三皈依偈: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绍隆佛种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0-09-18 21:04:49 |
|
|
三皈依偈:
自归依佛 当愿众生 绍隆佛种 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