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1 07:57:30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概说」,我们今天要来继续讲:入地菩萨第八地的修道。
七地菩萨进入八地以后呢,八地本身证得的无生法忍是第一最胜、最清净的无生法忍。那么八地入地所证得这个「无生法忍如实智」,它是怎么来的呢?这得要追溯于在三贤位中,七住位实证如来藏心的所在——证真如开始,证真如以后所获得的「实相般若无生智」来开始说。因为在三贤位中的七住位实证如来藏以后,证得如来藏本身的如金刚不坏的真实性,而且证得如来藏祂于六尘中离见闻觉知,以及不分别人我、法我的如如法性,合这两个法称为真如,所以,七住位菩萨证如来藏就是证真如。同时,他获得的「实相般若无生智」,为什么又称为实相般若无生智呢?这个与前面所说的、八地菩萨所获得的「如实智」,有什么关联呢?
也就是说,当七住位菩萨证得如来藏心以后,发现到说,原来五蕴法都是从如来藏所生,原来如来藏就是有情生命的实相;这个如来藏本身呢,祂是不生不死的。如来藏本身出生了这个五蕴是有生死、有生灭,可是有情本身的如来藏却又没有生死、没有生灭,所以这样子就是中道;等于说,不落在一边的生死中,也不落在一边的无中,那么这样的一个智慧,就是叫般若,就是中道。而且,这个如来藏本身又是五蕴有情生命的实相;所以,证得如来藏心所生起的智慧,证真如所生的智慧,又称为「实相般若无生智」。这个无生智指的就是说,如来藏本身祂没有出生的时候,祂法尔如是——你不能追溯祂是什么时候开始而有,祂是被什么所生,本来存在,祂所含藏的这些五蕴十八界法,也跟祂的心体本来就具足而有;所以,因为这样子而说,所证得的智慧叫实相般若无生智。
那么又为什么称为如实智呢?因为五蕴法本身是有生有灭,那有生有灭,最终发现的就是缘起性空的这种智慧,缘起性空的智慧它是依止于这种生灭法而得来的;可是这种缘起性空的智慧不是叫如实智,因为五蕴法不在了,缘起性空的智慧就不在了。就像说二乘阿罗汉,二乘阿罗汉所证的无生智、尽智等等,它不能叫如实智的意思是,因为他所依止的都是依止于这个五蕴不再出生,那五蕴如何把这个苦灭;当他的这个五蕴不在三界中现行的时候,既然没有一个意识心、这个六识心现前在三界中,那么就没有所谓的相应的智慧出现了;那既然五蕴灭了,这个智慧跟着就随着六识心的不现前就灭了,所以这样的智慧不能称为如实智,因为所依止的法它是属于无常苦空生灭法。那菩萨所证得的智慧,他是依止于本来不生、犹如金刚不坏的心——如来藏所生起的智慧;而如来藏既然本来不生,就不会灭,不可毁坏;假如说这个菩萨他不入无余涅槃,最后修到佛地,那么这个智慧也不会被毁坏;所以,从这个七住位开始,证得这个如来藏——证真如,他所生的智慧就是如实智,只是这个智慧的内容「广」以及「比较细」差别不同而已。
所以,从刚刚我们说的,八地所获得这种如实智要追溯在三贤位中七住位证如来藏证真如开始,所以由那时候开始,次第增上修证,进入十住、十行位、十回向位,然后初地、二地、三地,乃至七地的有加行有功用的无相住,这样的开始都是在如实智方面的实证。这个如实智最重要经过加行,就是四加行,就是名、义、自性、差别这种四加行来实证。那么前面我们也解说过了,说从初地以及到七地都是有加行有功用的,要求无相法;而到了七地以后,他有加行有功用,能有这个无相住;可是到八地以后,就成为无加行无功用的无相住了,因为一切这种加行功用,到七地已经圆满。
我们再一次来说,从三贤位进入初地乃至到七地,所修的这些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都是怎么样呢?都要转依所证的如来藏心真如无我法性,来修除杂染习气烦恼、遍计执着,这个部分就是所说的加行,然后产生功用,而成为能够安住无相住,那么这所产生的智慧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如来藏心的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是真实的,祂不是像缘起性空是戏论,而可以说是成为断灭的。
所以,到了八地入地心无生法忍才极为清净,所获得如实智才极为清净;所以住于八地入地心的菩萨,他念念皆能够任运无功用行,而住于甚深无相而极为清净的境界中。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必须前来觉悟劝导,并且要授予这位八地入地心的菩萨叫「引发如来妙智」的三昧;否则的话,这位菩萨就会进入究竟涅槃中,而弃舍一切利益众生的事业;因为他所住的境界是什深无相,而且是极为清净的境界。
那诸佛所给予觉悟劝导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诸佛会跟这位八地入地心的菩萨说:「诸佛的所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你都还没有获得呢!那么应该要成就这些法门,还要再勤加精进,千万不要弃舍。现在虽然是已经证得寂灭解脱了,但是还有许多凡夫都还不能证得,他们都还被种种烦恼、种种觉观所侵害;应该要愍念这些众生,要为这些众生而发起这个大愿。同时,诸佛也不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寂灭法,而称为如来的。」同时,诸佛又跟这位八地入地心的菩萨说:「你要来观察诸佛的身相,有无量智慧、无量国土,诸佛的无量方便、无量光明还有无量清净,音声也是无量,应该要赶快成就这些诸佛的功德。」
八地菩萨经过诸佛世尊的加持,而引发生起了无量无边的起智门,所以能在一念之间,以他的无功用智而入一切智智境界。换句话说,只有到了八地,能够念念任运安住于无加行无功用的这种无相智里面,才有办法说受到诸佛的加持,而入于一切智智的境界,一切智智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他以这样的大方便善巧智慧所起的无功用觉慧,他能够观察如来妙智所摄的一切智智的所行境界;这是八地菩萨受了诸佛引发如来妙智以后,所生起的功德。
那么八地菩萨承蒙诸佛觉悟劝导,引发了无量分身妙智以后,得了十种自在,这十种自在指的就是:得生自在、命自在、业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愿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因为他得了生自在、命自在、业自在,所以,八地菩萨能够普遍的于一切能感生业以及能受生的处所,他能够随心所欲,为了利乐有情,为了佛法的需要,而自在往生。因为八地菩萨愿自在,所以他的一切妙愿,皆能够随他随其所欲,而能够称遂。
八地菩萨于第一义谛真如人无我、法无我的无相法,已经不用再加行,而能够自在安住了,断除了在七地修初无相住所存在的四种障碍。七地所修的是有加行有功用的无相住,七地在修的时候有四种障碍,在八地的时候断除了。这四种障碍指的是什么?
第一种,于无相住还需要有加行,才能产生功用的障碍。因为在七地的时候,他还要有作意才能够再产生,所以,虽然说他也是修无相住,可是却是有加行有功用的无相住。
第二点是,七地菩萨对于上地,就是对于八地纯清净无功用无相住的这个境界,会精勤的思念仰慕。他会仰慕,因为他知道八地菩萨有这种无加行无功用的无相住的境界,那么他现在还无法到达,所以会去仰慕而心中会有作意。
第三种,于一切功能都能利益有情,有这个大能力、可以胜任的这种精勤思念仰慕。因为在七地菩萨的时候,对无相法还要起作意,所以呢,他的能力还是受到一点限制。
第四点,有微细想阴习气未断。在七地的时候,要七地满心,这个想阴才断除,所以在七地的时候,这个也是障碍,到了八地的时候断除了。
所以,八地菩萨断除了七地修无相住所存在的这四种灾患,也就是,这四种是障碍七地菩萨不能任运而安住于无相的障碍,在八地中能够任运安住于无相法中而极为清净。
因此说,八地菩萨于相于土自在而有大力,能够任运现种种相及土来利益有情。这样的大力,并不是入了八地突然而有了;也就是说,八地菩萨于相于土有自在的这样的大力,不是说入了八地突然产生,而是要从初地到五地开始修道。这种大力的这种成就的起源,是来自于从初地开始修道,到达五地,这时候修的内容是什么呢?有相观多而无相观少。也就是说,这种有加行有功用的部分的结果,还是有相观多而无相观少,对无相观的本身的安住,比例来讲是比较少的。进入了第六地的时候,随着无生法忍的智慧的增上修证,变成有相观比较少了,而无相观比较多。进入第七地的时候纯无相观,可是他能够相续却还需要加行,这个是七地修无相观本身的一点障碍。因此,在七地的时候于无相法,有刚刚说的这四种前面讲的四种障碍。
那住于无相法中有加行,这个加行就是指加行障,也因为这个加行,所以不能任运现相及土,所以在七地的时候称为有加行有功用的无相住。也就是说,虽然是无相,能够住于无相法中,可是却是有加行有功用;所以,他要任运现相及土就受到障碍了,他要起作意,所以他没有办法有很大的能力。那进入八地的时候,就断了这样的加行障碍。因此,八地菩萨于无相住极为清净,就是因为这些障碍都断除了,所以可以任运的现相及土,而有大力。而这个部分就是七地菩萨所思念仰慕,而因为思念仰慕,所以会精勤修学。
八地菩萨已经断除了色阴、受阴、想阴的习气种子了:在三地满心的时候,就已经断除了色阴,就已经断除色阴的这个障碍,也就是色阴尽;那到达六地的时候呢,就断除了受阴的习气种子,就是受阴尽;到达七地满心的时候,断除了想阴的习气种子,也就是想阴尽了。所以在八地的时候,于无相法已经成满,成满了这种有加行有功用道,也就是,要怎么样能够完全安住于无相法中的这种要加行的这种需要产生的对治,在八地的时候完全成满,所以能够完全任运的安住于无相法。同时,三界爱的现行以及习气种子全部断尽。三界的爱的现行,在初地的时候就已经伏除了。这个习气种子本身呢,是二乘人所未曾断的,也就是说,三界爱的习气本身不障碍分段生死,这个部分二乘人他只断三界爱的现行。可是菩萨因为修佛菩提,他要把一切的这种成就大菩提大涅槃的这个染污以及障碍遮障都要断除;所以对于三界爱的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着初地以及到七地本身的修证过程,也都是随着无生法忍本身的增长而断尽。烦恼障所摄的一切法都已经无可进修了,也就是烦恼障所摄的三界爱的现行跟习气,在第八地而言已经没有说哪里还需要进修了;所以,第八地菩萨心的智慧境界,已经究竟转依真如心了。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知道说,七住位的菩萨他一开始实证如来藏,然后能够于七住位不退,受到善知识所摄受以后,因为不知究竟转依真如的道理在哪里,就知道因为烦恼障所含摄的这些三界爱的烦恼习气都还在;也就是在七地之前,所修的这个内容,除了这个无始无明所知障的断除以外,对于三界爱烦恼障所摄的这个习气种子,都是随着无生法忍而断的;因为这样子,所以才能够究竟转依真如心,而能够什么?完全任运的安住,住于无相。所以,这个所断的是什么,所证的是什么,这个部分就很明显了。也就是说,在七住位实证如来藏心的时候,他是还没有完全断除三界爱烦恼障所相应的这个所谓习气以及这个现行烦恼的;因为还没有断除,所以就不能来要求说,一位七住位的菩萨要究竟转依真如。
这个是我们在修道上所应该了解的,所修所断的差别以及果德的差别;如果能够这样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说如何来看待一位七住位菩萨,以及一位七地菩萨,以及阿罗汉。
因为阿罗汉虽然已经证得解脱,有能力入无余涅槃,可是阿罗汉本身不知道实相,不知道真如是在哪里;完全他的所缘,无法缘于真如的法性,他所缘都是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智慧的范围就非常狭隘了。相较于一位说七地菩萨已经能够念念入灭尽定,证得等于说可以不入无余涅槃,而八地菩萨究竟转依真如本身来看待的话,这个地方差别是非常的大。从智慧的角度来看,八地菩萨的这个七地菩萨满心的解脱证见,是阿罗汉所不可思议的;那退一步讲,对这个菩萨所证如实智的所依,这个如来藏的真如,也是阿罗汉所不可思议的。所以才说这个菩萨的智慧是什深极甚深,是因为这样的智慧是连人天应供的阿罗汉都不能探底,不能知道说菩萨的智慧的深是在哪里;因为他完全没有实证如来藏,所以没办法去探说,这智慧的底在哪里。
所以我们说八地菩萨是究竟转依真如心的内容,在告诉我们是,他已经把烦恼障所摄的一切法的这种现行与习气种子断尽无余,这样的情况之下,同时也证得无生法忍;从初地开始,次第修证到七地满心,这样的去破除无明、破除所知障的内容,所以能够安住于无加行无功用的部分,而能够任运来转无相不动胜道。所以,当我们听到这个法的内容,说能够任运的于相于土自在,这里面的内容就告诉我们,所谓的「任运」就是,能够安住于无加行无功用的情况之下,而在无相法中任运而转,而不需要起任何作意;所以从「任运」两个字,就能知道这个修道对治的一个过程差别。所以,八地菩萨又称为「不动地」,因为他的心不用起任何的加行作意,就能安住于无相中;不需要起念,起念就不能称为不动,所以八地菩萨智慧境界,称为不动地。
那么八地菩萨,他要进入九地的修道,八地菩萨进入九地修道又是怎么样一个内容?我们下一节再继续说。
今天我们就先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64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1-28 20:53:09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概說」,我們今天要來繼續講:入地菩薩第八地的修道。
七地菩薩進入八地以後呢,八地本身證得的無生法忍是第一最勝、最清淨的無生法忍。那麼八地入地所證得這個「無生法忍如實智」,它是怎麼來的呢?這得要追溯於在三賢位中,七住位實證如來藏心的所在——證真如開始,證真如以後所獲得的「實相般若無生智」來開始說。因為在三賢位中的七住位實證如來藏以後,證得如來藏本身的如金剛不壞的真實性,而且證得如來藏祂於六塵中離見聞覺知,以及不分別人我、法我的如如法性,合這兩個法稱為真如,所以,七住位菩薩證如來藏就是證真如。同時,他獲得的「實相般若無生智」,為什麼又稱為實相般若無生智呢?這個與前面所說的、八地菩薩所獲得的「如實智」,有什麼關聯呢?
也就是說,當七住位菩薩證得如來藏心以後,發現到說,原來五蘊法都是從如來藏所生,原來如來藏就是有情生命的實相;這個如來藏本身呢,祂是不生不死的。如來藏本身出生了這個五蘊是有生死、有生滅,可是有情本身的如來藏卻又沒有生死、沒有生滅,所以這樣子就是中道;等於說,不落在一邊的生死中,也不落在一邊的無中,那麼這樣的一個智慧,就是叫般若,就是中道。而且,這個如來藏本身又是五蘊有情生命的實相;所以,證得如來藏心所生起的智慧,證真如所生的智慧,又稱為「實相般若無生智」。這個無生智指的就是說,如來藏本身祂沒有出生的時候,祂法爾如是——你不能追溯祂是什麼時候開始而有,祂是被什麼所生,本來存在,祂所含藏的這些五蘊十八界法,也跟祂的心體本來就具足而有;所以,因為這樣子而說,所證得的智慧叫實相般若無生智。
那麼又為什麼稱為如實智呢?因為五蘊法本身是有生有滅,那有生有滅,最終發現的就是緣起性空的這種智慧,緣起性空的智慧它是依止於這種生滅法而得來的;可是這種緣起性空的智慧不是叫如實智,因為五蘊法不在了,緣起性空的智慧就不在了。就像說二乘阿羅漢,二乘阿羅漢所證的無生智、盡智等等,它不能叫如實智的意思是,因為他所依止的都是依止於這個五蘊不再出生,那五蘊如何把這個苦滅;當他的這個五蘊不在三界中現行的時候,既然沒有一個意識心、這個六識心現前在三界中,那麼就沒有所謂的相應的智慧出現了;那既然五蘊滅了,這個智慧跟著就隨著六識心的不現前就滅了,所以這樣的智慧不能稱為如實智,因為所依止的法它是屬於無常苦空生滅法。那菩薩所證得的智慧,他是依止於本來不生、猶如金剛不壞的心——如來藏所生起的智慧;而如來藏既然本來不生,就不會滅,不可毀壞;假如說這個菩薩他不入無餘涅槃,最後修到佛地,那麼這個智慧也不會被毀壞;所以,從這個七住位開始,證得這個如來藏——證真如,他所生的智慧就是如實智,只是這個智慧的內容「廣」以及「比較細」差別不同而已。
所以,從剛剛我們說的,八地所獲得這種如實智要追溯在三賢位中七住位證如來藏證真如開始,所以由那時候開始,次第增上修證,進入十住、十行位、十迴向位,然後初地、二地、三地,乃至七地的有加行有功用的無相住,這樣的開始都是在如實智方面的實證。這個如實智最重要經過加行,就是四加行,就是名、義、自性、差別這種四加行來實證。那麼前面我們也解說過了,說從初地以及到七地都是有加行有功用的,要求無相法;而到了七地以後,他有加行有功用,能有這個無相住;可是到八地以後,就成為無加行無功用的無相住了,因為一切這種加行功用,到七地已經圓滿。
我們再一次來說,從三賢位進入初地乃至到七地,所修的這些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都是怎麼樣呢?都要轉依所證的如來藏心真如無我法性,來修除雜染習氣煩惱、遍計執著,這個部分就是所說的加行,然後產生功用,而成為能夠安住無相住,那麼這所產生的智慧的根源,都是來自於如來藏心的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是真實的,祂不是像緣起性空是戲論,而可以說是成為斷滅的。
所以,到了八地入地心無生法忍才極為清淨,所獲得如實智才極為清淨;所以住於八地入地心的菩薩,他念念皆能夠任邿o功用行,而住於甚深無相而極為清淨的境界中。這個時候,十方諸佛必須前來覺悟勸導,並且要授予這位八地入地心的菩薩叫「引發如來妙智」的三昧;否則的話,這位菩薩就會進入究竟涅槃中,而棄捨一切利益眾生的事業;因為他所住的境界是甚深無相,而且是極為清淨的境界。
那諸佛所給予覺悟勸導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諸佛會跟這位八地入地心的菩薩說:「諸佛的所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你都還沒有獲得呢!那麼應該要成就這些法門,還要再勤加精進,千萬不要棄捨。現在雖然是已經證得寂滅解脫了,但是還有許多凡夫都還不能證得,他們都還被種種煩惱、種種覺觀所侵害;應該要愍念這些眾生,要為這些眾生而發起這個大願。同時,諸佛也不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寂滅法,而稱為如來的。」同時,諸佛又跟這位八地入地心的菩薩說:「你要來觀察諸佛的身相,有無量智慧、無量國土,諸佛的無量方便、無量光明還有無量清淨,音聲也是無量,應該要趕快成就這些諸佛的功德。」
八地菩薩經過諸佛世尊的加持,而引發生起了無量無邊的起智門,所以能在一念之間,以他的無功用智而入一切智智境界。換句話說,只有到了八地,能夠念念任甙沧§稛o加行無功用的這種無相智裡面,才有辦法說受到諸佛的加持,而入於一切智智的境界,一切智智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他以這樣的大方便善巧智慧所起的無功用覺慧,他能夠觀察如來妙智所攝的一切智智的所行境界;這是八地菩薩受了諸佛引發如來妙智以後,所生起的功德。
那麼八地菩薩承蒙諸佛覺悟勸導,引發了無量分身妙智以後,得了十種自在,這十種自在指的就是:得生自在、命自在、業自在、心自在、財自在、願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因為他得了生自在、命自在、業自在,所以,八地菩薩能夠普遍的於一切能感生業以及能受生的處所,他能夠隨心所欲,為了利樂有情,為了佛法的需要,而自在往生。因為八地菩薩願自在,所以他的一切妙願,皆能夠隨他隨其所欲,而能夠稱遂。
八地菩薩於第一義諦真如人無我、法無我的無相法,已經不用再加行,而能夠自在安住了,斷除了在七地修初無相住所存在的四種障礙。七地所修的是有加行有功用的無相住,七地在修的時候有四種障礙,在八地的時候斷除了。這四種障礙指的是什麼?
第一種,於無相住還需要有加行,才能產生功用的障礙。因為在七地的時候,他還要有作意才能夠再產生,所以,雖然說他也是修無相住,可是卻是有加行有功用的無相住。
第二點是,七地菩薩對於上地,就是對於八地純清淨無功用無相住的這個境界,會精勤的思念仰慕。他會仰慕,因為他知道八地菩薩有這種無加行無功用的無相住的境界,那麼他現在還無法到達,所以會去仰慕而心中會有作意。
第三種,於一切功能都能利益有情,有這個大能力、可以勝任的這種精勤思念仰慕。因為在七地菩薩的時候,對無相法還要起作意,所以呢,他的能力還是受到一點限制。
第四點,有微細想陰習氣未斷。在七地的時候,要七地滿心,這個想陰才斷除,所以在七地的時候,這個也是障礙,到了八地的時候斷除了。
所以,八地菩薩斷除了七地修無相住所存在的這四種災患,也就是,這四種是障礙七地菩薩不能任叨沧§稛o相的障礙,在八地中能夠任甙沧§稛o相法中而極為清淨。
因此說,八地菩薩於相於土自在而有大力,能夠任攥F種種相及土來利益有情。這樣的大力,並不是入了八地突然而有了;也就是說,八地菩薩於相於土有自在的這樣的大力,不是說入了八地突然產生,而是要從初地到五地開始修道。這種大力的這種成就的起源,是來自於從初地開始修道,到達五地,這時候修的內容是什麼呢?有相觀多而無相觀少。也就是說,這種有加行有功用的部分的結果,還是有相觀多而無相觀少,對無相觀的本身的安住,比例來講是比較少的。進入了第六地的時候,隨著無生法忍的智慧的增上修證,變成有相觀比較少了,而無相觀比較多。進入第七地的時候純無相觀,可是他能夠相續卻還需要加行,這個是七地修無相觀本身的一點障礙。因此,在七地的時候於無相法,有剛剛說的這四種前面講的四種障礙。
那住於無相法中有加行,這個加行就是指加行障,也因為這個加行,所以不能任攥F相及土,所以在七地的時候稱為有加行有功用的無相住。也就是說,雖然是無相,能夠住於無相法中,可是卻是有加行有功用;所以,他要任攥F相及土就受到障礙了,他要起作意,所以他沒有辦法有很大的能力。那進入八地的時候,就斷了這樣的加行障礙。因此,八地菩薩於無相住極為清淨,就是因為這些障礙都斷除了,所以可以任叩默F相及土,而有大力。而這個部分就是七地菩薩所思念仰慕,而因為思念仰慕,所以會精勤修學。
八地菩薩已經斷除了色陰、受陰、想陰的習氣種子了:在三地滿心的時候,就已經斷除了色陰,就已經斷除色陰的這個障礙,也就是色陰盡;那到達六地的時候呢,就斷除了受陰的習氣種子,就是受陰盡;到達七地滿心的時候,斷除了想陰的習氣種子,也就是想陰盡了。所以在八地的時候,於無相法已經成滿,成滿了這種有加行有功用道,也就是,要怎麼樣能夠完全安住於無相法中的這種要加行的這種需要產生的對治,在八地的時候完全成滿,所以能夠完全任叩陌沧§稛o相法。同時,三界愛的現行以及習氣種子全部斷盡。三界的愛的現行,在初地的時候就已經伏除了。這個習氣種子本身呢,是二乘人所未曾斷的,也就是說,三界愛的習氣本身不障礙分段生死,這個部分二乘人他只斷三界愛的現行。可是菩薩因為修佛菩提,他要把一切的這種成就大菩提大涅槃的這個染污以及障礙遮障都要斷除;所以對於三界愛的現行與習氣種子,隨著初地以及到七地本身的修證過程,也都是隨著無生法忍本身的增長而斷盡。煩惱障所攝的一切法都已經無可進修了,也就是煩惱障所攝的三界愛的現行跟習氣,在第八地而言已經沒有說哪裡還需要進修了;所以,第八地菩薩心的智慧境界,已經究竟轉依真如心了。
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知道說,七住位的菩薩他一開始實證如來藏,然後能夠於七住位不退,受到善知識所攝受以後,因為不知究竟轉依真如的道理在哪裡,就知道因為煩惱障所含攝的這些三界愛的煩惱習氣都還在;也就是在七地之前,所修的這個內容,除了這個無始無明所知障的斷除以外,對於三界愛煩惱障所攝的這個習氣種子,都是隨著無生法忍而斷的;因為這樣子,所以才能夠究竟轉依真如心,而能夠什麼?完全任叩陌沧。§稛o相。所以,這個所斷的是什麼,所證的是什麼,這個部分就很明顯了。也就是說,在七住位實證如來藏心的時候,他是還沒有完全斷除三界愛煩惱障所相應的這個所謂習氣以及這個現行煩惱的;因為還沒有斷除,所以就不能來要求說,一位七住位的菩薩要究竟轉依真如。
這個是我們在修道上所應該瞭解的,所修所斷的差別以及果德的差別;如果能夠這樣瞭解的話,就會知道說如何來看待一位七住位菩薩,以及一位七地菩薩,以及阿羅漢。
因為阿羅漢雖然已經證得解脫,有能力入無餘涅槃,可是阿羅漢本身不知道實相,不知道真如是在哪裡;完全他的所緣,無法緣於真如的法性,他所緣都是五蘊的無常、苦、空、無我;那麼這樣的情況之下,他的智慧的範圍就非常狹隘了。相較於一位說七地菩薩已經能夠念念入滅盡定,證得等於說可以不入無餘涅槃,而八地菩薩究竟轉依真如本身來看待的話,這個地方差別是非常的大。從智慧的角度來看,八地菩薩的這個七地菩薩滿心的解脫證見,是阿羅漢所不可思議的;那退一步講,對這個菩薩所證如實智的所依,這個如來藏的真如,也是阿羅漢所不可思議的。所以才說這個菩薩的智慧是甚深極甚深,是因為這樣的智慧是連人天應供的阿羅漢都不能探底,不能知道說菩薩的智慧的深是在哪裡;因為他完全沒有實證如來藏,所以沒辦法去探說,這智慧的底在哪裡。
所以我們說八地菩薩是究竟轉依真如心的內容,在告訴我們是,他已經把煩惱障所攝的一切法的這種現行與習氣種子斷盡無餘,這樣的情況之下,同時也證得無生法忍;從初地開始,次第修證到七地滿心,這樣的去破除無明、破除所知障的內容,所以能夠安住於無加行無功用的部分,而能夠任邅磙D無相不動勝道。所以,當我們聽到這個法的內容,說能夠任叩撵断囔锻磷栽冢@裡面的內容就告訴我們,所謂的「任摺咕褪牵軌虬沧§稛o加行無功用的情況之下,而在無相法中任叨D,而不需要起任何作意;所以從「任摺箖蓚字,就能知道這個修道對治的一個過程差別。所以,八地菩薩又稱為「不動地」,因為他的心不用起任何的加行作意,就能安住於無相中;不需要起念,起念就不能稱為不動,所以八地菩薩智慧境界,稱為不動地。
那麼八地菩薩,他要進入九地的修道,八地菩薩進入九地修道又是怎麼樣一個內容?我們下一節再繼續說。
今天我們就先到這裡。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