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0 18:13:12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来分享的还是苦圣谛——四圣谛里面的苦圣谛。
我们上一集有讲到,苦圣谛是由于生、老、病、死苦,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还有五阴炽盛苦,总括而来是这个八种苦,就是苦圣谛所说的内涵。生、老、病、死苦它是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是属于心苦,而五阴炽盛是总括身心二苦。这个前面的七苦是过去所感之果,后面的这一个苦总括来说是身心诸苦而说,也就是说是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因。因跟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的,所以痛苦就没有一个止期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必须要依止着声闻的解脱道,或是说大乘的佛菩提道,才有办法解脱这八苦的这样子的一个烦恼。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舍梨子尊者才会这样说: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这样子的圣谛,它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的;这个真谛审察确实,合于这样子的谛,合于这样子的苦圣谛——这个诸谛,圣者之所有,圣者之所知,圣者之所见,圣者之所了,圣者之所得,圣者所觉悟的;这个是说苦圣谛真正的道理。
所以,过去时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理,绝不虚妄的。这个苦圣谛并不离于如,什么是如呢?这个「如」字表示,苦谛它不离于真实而如如不动的自在真如本性;而解脱道二乘人,他 灭尽了五阴,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它并不是断灭空。这个如就是在指说,这个真如本心,祂是真实的,祂是实在的,所以这个苦谛它是不离于真实而如如的这个自在的本性。这个苦圣谛也不是颠倒想,因为是依于如,所以它不是颠倒想,而是对于真实正理详细的审察觉思。这个苦圣谛不是臆想思惟来的,而是对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八种苦真实真正的这样子的一个正理,详细的审察思惟,确实以后得到的。所以,综合这样子的一个思惟、观察、观行,综合如上八苦的真谛,这个八苦的真谛,这个是圣人所有,是圣人所知,是圣人所见,是圣人所了知的,是圣人所证的,圣人所共同真正觉悟的内容。因为这样子的缘故,所以世尊说这个是苦圣谛。也就是说,是因为圣人如实的了知,是圣人所有、圣人所知、圣人所见,圣人所了知、所证的、所真正觉悟的内容,才能够说为是苦圣谛。如果不是这样子的情形的话,就不能称为圣谛,那个是只有世间苦而已。
我们今天已经把苦圣谛讲到这边,已经完全讲完了。紧接着我们要进到苦集圣谛,紧接着我们要跟各位说明的,是四圣谛的第二个圣谛——苦集圣谛。
为什么要去探讨苦集圣谛呢?苦集圣谛在四圣谛里面,它是占着怎么样的一个地位呢?因为苦集圣谛它是前面所说的八种苦的原因,也就是说,苦集圣谛它是在探讨前面八种苦生起的原因。我们前面已经叙述了众生存活在世间有八种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总括而言为五阴炽盛苦,这包含起来有身心二苦;这个苦其实是后果,也就是说这个苦是果,它并不是原因。那苦的原因是什么呢?苦的原因就是苦集圣谛,就是四圣谛当中的第二个圣谛。也就是说,苦集圣谛就是在探讨我们苦所集起的这样子的原因:为什么会招集这样子的苦?为什么众生会招集这些生、老、病、死苦,乃至于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呢?
为什么众生会招集这些苦呢?我们先看一下《增壹阿含经》里面卷十七,世尊告诸比丘如何开示的:「彼云何名为苦习谛?所谓习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着,是谓名为苦习谛。」(《增壹阿含经》卷十七)这个意思就是说,由于爱与欲,所以导致众生心恒染着,所以不断造作诸业,乃至于招集未来的苦果。众生因为爱与欲的缘故,所以导致了众生恒染着于这些爱与欲诸法里面,所以不断的造作了身口意行诸业,所以招集了未来的这样子的苦果。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作「爱」呢?在佛法里面我们所说的爱是怎么样的一个爱呢?这个爱其实就是十二有支里面的第八支,也就是「受缘爱,爱缘取」,这个十二有支里面的第八支的「受缘爱,爱缘取」,这个贪爱是世间众生最大的敌人。世间众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贪爱这个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乃至于对三有的贪爱,对于六根、六尘乃至于各种境界的贪爱。但是,众生并不知道这个是我们必须要去断除的,我们必须要断除这一个爱,你才有办法去解脱生死的。所以,由于我们不明五阴的虚妄,由于六根对六尘境界中产生了种种的贪着,执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个种种境界,以为这六种境界为实有的,因此而造作了身口意三业,搜集了未来世受苦的这样的种子。
那什么叫作「欲」呢?欲它是属于五别境心所有法里面的一个心所法,也就是欲、胜解、念、定、慧里面的其中的一个心所有法。五别境心所有法的欲心所,它是希求、欲望的意思,也就是欲望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善法欲能够使众生生起精进向善之心,而恶法欲就会导致众生产生贪着。
所以,贪、爱还有欲这三个字,它虽然名称不同,但是意义却是可以相通的。但这些各种的欲望都包括在爱欲当中,众生的这些欲望都包含在爱欲里面。归纳起来有哪几种欲望呢?如果纯就世俗人、世间人的五欲来讲的话,大概分为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这五种世间世俗人的欲望。那修行人所应该要断除的有哪些欲望呢?有哪些爱欲呢?修行人所应该要面对的这五欲,就是对于色、声、香、味、触的贪着,对于色、声、香、味、触的染着的这样子的一个爱欲。
所以,不管是世间的五欲,或是修行人的五欲,你只要是贪着财色名食睡,或是说贪着了色声香味触这样子的五欲,而爱跟欲相应就产生了三种爱,也就是欲爱,还有有爱,还有无有爱。欲爱是说对于感官享受的渴求,有爱是对生与存的渴求,无有爱则是对于脱离人生的苦而追求虚无飘渺的境界。所以欲爱其实就是对于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的一个渴求。有爱其实就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个渴求,不管你是追求欲界的生命,或是色界的生命,乃至于无色界,这个都是对于生与存的一个渴求。无有爱则是对于脱离人生的苦,对于追求这个虚无飘渺的境界,以为这样子的你都没有「有」这样子的虚无飘渺,认为这样子一切境界都不染着,以为这个就是脱离人生的苦的境界,追求这样子,这个就是一种无有爱。这样子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渴求、欲望、贪婪、爱着,这个是生起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使得生死相续的最主要的根本。
这样子的根本是因为爱欲而成的,爱欲跟苦因它是如何熏习而成的呢?爱欲与苦因是透过怎么样的一个方式,而熏习成众生所贪着的这样子的爱欲,而形成这样子的苦因呢?这个《中阿含经》卷七当中如是开示:【诸贤!云何爱习、苦习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 】(《中阿含经》卷七)
这个意思就是说:「诸贤啊!如何是爱习、苦习圣谛?如何是苦集谛?是说众生确实有贪爱的内六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在六根当中如果对任何一根或全部六根都有贪爱,都有黏腻,都有爱染或有执着的话,这个就称为苦的熏习。」也就是说,苦的熏习是众生贪爱于内六处——贪爱于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样子的一个贪着;对于这样子的一个贪着,所以对这些法产生了贪爱,产生了黏着,产生了爱染,产生了执着;因为对这些法产生了执着,就称为这个是对于苦的熏习,就称为这个是苦的一个熏发;因为这样子的苦,因为这样子的一个状况,就成为苦的一个聚集。
《中阿含经》里面又云:【诸贤!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习、苦习圣谛。」如是知之。云何知耶?若有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为所作业,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彼知此爱习、苦习圣谛。 】(《中阿含经》卷七)
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位贤者,多闻的圣弟子们知道:『我像这样子了知这个苦习的法义,像这样子看见苦习,这样子了知苦习,这样子看待苦习,这样子觉悟苦习,这就是爱习、苦习圣谛。』这样子了知爱习、苦习圣谛,如何才是真的了知爱习、苦习圣谛呢?如果心中有贪爱妻、子,或是奴婢,或是仆人,或是眷属,或是田地、屋宅、店肆,或是说孳息的财物,这个就是心中所作的贪爱熏习的业,而有贪爱、有黏腻、有爱染、有执着的话,这就称为爱染的熏习;未来世的苦果,就因为这样子的熏习而存在了。他们这样子观察以后,现在知道这就是爱习、苦习圣谛。」
《中阿含经》里面又这样子说:「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 《中阿含经》卷七)也就是说,「同样的,外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爱染,也和这样子的道理一样」。
又说:「诸贤!众生实有爱六界:地界,水、火、风、空、识界;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中阿含经》卷七)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在说:「诸贤啊!众生确实有贪爱六界的现象。哪六界呢?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还有识界这六界。在这六界当中,如果有贪爱、有黏腻、有爱染、有执着的话,这个就是贪爱的熏习。」
紧接着,《中阿含经》里面又如是开示: 【诸贤!过去时是爱习、苦习圣谛,未来、现在时是爱习、苦习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爱习、苦习圣谛。 】(《中阿含经》卷七)
这个意思就是说:「过去时,我们对五阴、对我所的贪爱执着,就是爱习、苦习圣谛,未来、现在时,对五阴、对我所的贪爱执着,也是爱习、苦习圣谛;这个道理它是真实不虚的,也不离于如,而且不是断灭,也不是颠倒想,真正的道理详细地审察确实了。综合像这样的真理,正是圣人所有、圣人所知道、圣人所看见、圣人所了知、圣人所证得、圣人所共同正确觉悟的真理。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世尊说爱习、苦习圣谛。」
我们由上面《中阿含经》尊者舍梨子所开示的道理,可以归纳出苦集的原因:苦集的原因乃是,众生确实对内六处、外我所、外六尘乃至六界产生了贪爱,众生对内六处、外我所、外六尘、六界产生了黏腻,产生爱染,产生执着,这个就是贪爱的熏习,也就是苦的熏习。甚至于对于过去时的五阴、我所的贪爱,以及对于未来、现在时的五阴、我所的贪爱、执着,也都可称之为爱习、苦习圣谛。综合这样子的真理、这样子的道理,这个是圣人所有,圣人所知、所见、所亲证,是圣人们所共同觉悟的正确的真理,因此这样子称这个是苦集圣谛。所以,苦集圣谛乃是对于众生他在对内六处、外我所、外六尘产生的贪爱,因为这样子产生了苦的熏习;因为贪爱产生苦的熏习,就称之为这个是苦集圣谛。这个就称为是爱习、苦习圣谛,这个就是苦集圣谛真正的道理。
我们今天就把苦集圣谛讲到这边,也把苦集圣谛跟各位分享完了。下一集开始我们将要跟各位分享苦集滅圣谛。
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6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2-28 08:15:39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各位來分享的還是苦聖諦——四聖諦裏面的苦聖諦。
我們上一集有講到,苦聖諦是由於生、老、病、死苦,還有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還有五陰熾盛苦,總括而來是這個八種苦,就是苦聖諦所說的內涵。生、老、病、死苦它是屬於身苦,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是屬於心苦,而五陰熾盛是總括身心二苦。這個前面的七苦是過去所感之果,後面的這一個苦總括來說是身心諸苦而說,也就是說是現在起心造作,是未來得苦的因。因跟果互相牽連、相續不斷的,所以痛苦就沒有一個止期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必須要依止著聲聞的解脫道,或是說大乘的佛菩提道,才有辦法解脫這八苦的這樣子的一個煩惱。
所以,《中阿含經》裏面舍梨子尊者才會這樣說:過去時是苦聖諦,未來、現在時是苦聖諦;這樣子的聖諦,它是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也不是顛倒的;這個真諦審察確實,合於這樣子的諦,合於這樣子的苦聖諦——這個諸諦,聖者之所有,聖者之所知,聖者之所見,聖者之所了,聖者之所得,聖者所覺悟的;這個是說苦聖諦真正的道理。
所以,過去時的五盛陰是苦聖諦,未來、現在的五盛陰也是苦聖諦,這是真實的道理,絕不虛妄的。這個苦聖諦並不離於如,什麼是如呢?這個「如」字表示,苦諦它不離於真實而如如不動的自在真如本性;而解脫道二乘人,他滅盡了五陰,入了無餘涅槃以後,它並不是斷滅空。這個如就是在指說,這個真如本心,祂是真實的,祂是實在的,所以這個苦諦它是不離於真實而如如的這個自在的本性。這個苦聖諦也不是顛倒想,因爲是依於如,所以它不是顛倒想,而是對於真實正理詳細的審察覺思。這個苦聖諦不是臆想思惟來的,而是對於我們前面所說的八種苦真實真正的這樣子的一個正理,詳細的審察思惟,確實以後得到的。所以,綜合這樣子的一個思惟、觀察、觀行,綜合如上八苦的真諦,這個八苦的真諦,這個是聖人所有,是聖人所知,是聖人所見,是聖人所了知的,是聖人所證的,聖人所共同真正覺悟的內容。因爲這樣子的緣故,所以 世尊說這個是苦聖諦。也就是說,是因爲聖人如實的了知,是聖人所有、聖人所知、聖人所見,聖人所了知、所證的、所真正覺悟的內容,才能夠說爲是苦聖諦。如果不是這樣子的情形的話,就不能稱爲聖諦,那個是只有世間苦而已。
我們今天已經把苦聖諦講到這邊,已經完全講完了。緊接著我們要進到苦集聖諦,緊接著我們要跟各位說明的,是四聖諦的第二個聖諦——苦集聖諦。
爲什麼要去探討苦集聖諦呢?苦集聖諦在四聖諦裏面,它是佔著怎麼樣的一個地位呢?因爲苦集聖諦它是前面所說的八種苦的原因,也就是說,苦集聖諦它是在探討前面八種苦生起的原因。我們前面已經敘述了猩婊钤谑篱g有八種苦,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總括而言爲五陰熾盛苦,這包含起來有身心二苦;這個苦其實是後果,也就是說這個苦是果,它並不是原因。那苦的原因是什麼呢?苦的原因就是苦集聖諦,就是四聖諦當中的第二個聖諦。也就是說,苦集聖諦就是在探討我們苦所集起的這樣子的原因:爲什麼會招集這樣子的苦?爲什麼猩鷷屑@些生、老、病、死苦,乃至於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五陰熾盛苦這八苦呢?
爲什麼猩鷷屑@些苦呢?我們先看一下《增壹阿含經》裏面卷十七,世尊告諸比丘如何開示的:「彼云何名爲苦習諦?所謂習諦者,愛與欲相應,心恆染著,是謂名爲苦習諦。」(《增壹阿含經》卷十七)這個意思就是說,由於愛與欲,所以導致猩膼a染著,所以不斷造作諸業,乃至於招集未來的苦果。猩驙憪叟c欲的緣故,所以導致了猩鷲a染著於這些愛與欲諸法裏面,所以不斷的造作了身口意行諸業,所以招集了未來的這樣子的苦果。
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什麼叫作「愛」呢?在佛法裏面我們所說的愛是怎麼樣的一個愛呢?這個愛其實就是十二有支裏面的第八支,也就是「受緣愛,愛緣取」,這個十二有支裏面的第八支的「受緣愛,愛緣取」,這個貪愛是世間猩畲蟮臄橙恕J篱g猩畲蟮臄橙耍褪亲约贺潗圻@個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乃至於對三有的貪愛,對於六根、六塵乃至於各種境界的貪愛。但是,猩鷣K不知道這個是我們必須要去斷除的,我們必須要斷除這一個愛,你才有辦法去解脫生死的。所以,由於我們不明五陰的虛妄,由於六根對六塵境界中產生了種種的貪著,執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這個種種境界,以爲這六種境界爲實有的,因此而造作了身口意三業,蒐集了未來世受苦的這樣的種子。
那什麼叫作「欲」呢?欲它是屬於五別境心所有法裏面的一個心所法,也就是欲、勝解、念、定、慧裏面的其中的一個心所有法。五別境心所有法的欲心所,它是希求、欲望的意思,也就是欲望通於善、惡、無記三性,善法欲能夠使猩鹁M向善之心,而惡法欲就會導致猩a生貪著。
所以,貪、愛還有欲這三個字,它雖然名稱不同,但是意義卻是可以相通的。但這些各種的欲望都包括在愛欲當中,猩倪@些欲望都包含在愛欲裏面。歸納起來有哪幾種欲望呢?如果純就世俗人、世間人的五欲來講的話,大概分爲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這五種世間世俗人的欲望。那修行人所應該要斷除的有哪些欲望呢?有哪些愛欲呢?修行人所應該要面對的這五欲,就是對於色、聲、香、味、觸的貪著,對於色、聲、香、味、觸的染著的這樣子的一個愛欲。
所以,不管是世間的五欲,或是修行人的五欲,你只要是貪著財色名食睡,或是說貪著了色聲香味觸這樣子的五欲,而愛跟欲相應就產生了三種愛,也就是欲愛,還有有愛,還有無有愛。欲愛是說對於感官享受的渴求,有愛是對生與存的渴求,無有愛則是對於脫離人生的苦而追求虛無飄渺的境界。所以欲愛其實就是對於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的一個渴求。有愛其實就是對於生命存在的一個渴求,不管你是追求欲界的生命,或是色界的生命,乃至於無色界,這個都是對於生與存的一個渴求。無有愛則是對於脫離人生的苦,對於追求這個虛無飄渺的境界,以爲這樣子的你都沒有「有」這樣子的虛無飄渺,認爲這樣子一切境界都不染著,以爲這個就是脫離人生的苦的境界,追求這樣子,這個就是一種無有愛。這樣子以各種形式出現的渴求、欲望、貪婪、愛著,這個是生起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使得生死相續的最主要的根本。
這樣子的根本是因爲愛欲而成的,愛欲跟苦因它是如何熏習而成的呢?愛欲與苦因是透過怎麼樣的一個方式,而熏習成猩澲倪@樣子的愛欲,而形成這樣子的苦因呢?這個《中阿含經》卷七當中如是開示:【諸賢!云何愛習、苦習聖諦?謂猩鷮嵱袗蹆攘帲貉厶帲⒈恰⑸唷⑸怼⒁馓帲吨腥粲袗邸⒂心仭⒂腥尽⒂兄撸敲麪懥暋!浚ā吨邪⒑洝肪砥撸
這個意思就是說:「諸賢啊!如何是愛習、苦習聖諦?如何是苦集諦?是說猩_實有貪愛的內六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在六根當中如果對任何一根或全部六根都有貪愛,都有黏膩,都有愛染或有執著的話,這個就稱爲苦的熏習。」也就是說,苦的熏習是猩潗垤秲攘帯潗垤堆鄹⒍⒈歉⑸喔⑸砀⒁飧@樣子的一個貪著;對於這樣子的一個貪著,所以對這些法產生了貪愛,產生了黏著,產生了愛染,產生了執著;因爲對這些法產生了執著,就稱爲這個是對於苦的熏習,就稱爲這個是苦的一個熏發;因爲這樣子的苦,因爲這樣子的一個狀況,就成爲苦的一個聚集。
《中阿含經》裏面又云:【諸賢!多聞聖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見、如是了、如是視、如是覺,是謂愛習、苦習聖諦。」如是知之。云何知耶?若有愛妻、子、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財物,爲所作業,有愛、有膩、有染、有著者,是名爲習;彼知此愛習、苦習聖諦。】(《中阿含經》卷七)
這個意思就是說:「諸位賢者,多聞的聖弟子們知道:『我像這樣子了知這個苦習的法義,像這樣子看見苦習,這樣子了知苦習,這樣子看待苦習,這樣子覺悟苦習,這就是愛習、苦習聖諦。』這樣子了知愛習、苦習聖諦,如何才是真的了知愛習、苦習聖諦呢?如果心中有貪愛妻、子,或是奴婢,或是僕人,或是眷屬,或是田地、屋宅、店肆,或是說孳息的財物,這個就是心中所作的貪愛熏習的業,而有貪愛、有黏膩、有愛染、有執著的話,這就稱爲愛染的熏習;未來世的苦果,就因爲這樣子的熏習而存在了。他們這樣子觀察以後,現在知道這就是愛習、苦習聖諦。」
《中阿含經》裏面又這樣子說:「如是,外處更樂、覺、想、思、愛,亦復如是。」(《中阿含經》卷七)也就是說,「同樣的,外六塵的觸、覺受、了知、思量、愛染,也和這樣子的道理一樣」。 又說:「諸賢!猩鷮嵱袗哿纾旱亟纾⒒稹L、空、識界;於中若有愛、有膩、有染、有著者,是名爲習。」(《中阿含經》卷七)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在說:「諸賢啊!猩_實有貪愛六界的現象。哪六界呢?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還有識界這六界。在這六界當中,如果有貪愛、有黏膩、有愛染、有執著的話,這個就是貪愛的熏習。」
緊接著,《中阿含經》裏面又如是開示:【諸賢!過去時是愛習、苦習聖諦,未來、現在時是愛習、苦習聖諦;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真諦審實。合如是諦,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聖所等正覺,是故說愛習、苦習聖諦。】(《中阿含經》卷七)
這個意思就是說:「過去時,我們對五陰、對我所的貪愛執著,就是愛習、苦習聖諦,未來、現在時,對五陰、對我所的貪愛執著,也是愛習、苦習聖諦;這個道理它是真實不虛的,也不離於如,而且不是斷滅,也不是顛倒想,真正的道理詳細地審察確實了。綜合像這樣的真理,正是聖人所有、聖人所知道、聖人所看見、聖人所了知、聖人所證得、聖人所共同正確覺悟的真理。因爲這樣的緣故,所以 世尊說愛習、苦習聖諦。」
我們由上面《中阿含經》尊者舍梨子所開示的道理,可以歸納出苦集的原因:苦集的原因乃是,猩_實對內六處、外我所、外六塵乃至六界產生了貪愛,猩鷮攘帯⑼馕宜⑼饬鶋m、六界產生了黏膩,產生愛染,產生執著,這個就是貪愛的熏習,也就是苦的熏習。甚至於對於過去時的五陰、我所的貪愛,以及對於未來、現在時的五陰、我所的貪愛、執著,也都可稱之爲愛習、苦習聖諦。綜合這樣子的真理、這樣子的道理,這個是聖人所有,聖人所知、所見、所親證,是聖人們所共同覺悟的正確的真理,因此這樣子稱這個是苦集聖諦。所以,苦集聖諦乃是對於猩趯攘帯⑼馕宜⑼饬鶋m產生的貪愛,因爲這樣子產生了苦的熏習;因爲貪愛產生苦的熏習,就稱之爲這個是苦集聖諦。這個就稱爲是愛習、苦習聖諦,這個就是苦集聖諦真正的道理。
我們今天就把苦集聖諦講到這邊,也把苦集聖諦跟各位分享完了。下一集開始我們將要跟各位分享苦集滅聖諦。
今天就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8-12 06:36:03 |
|
|
人生八种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五阴炽盛苦。
这八种苦是苦圣谛所说的内涵。生老病死苦是身苦,怨憎会、 爱别离、所求不得苦属于心苦。五阴炽盛是总括身心二苦。
前七苦是过去所感之果,后面这一五阴炽盛苦,总括来说是 身心诸苦而说,是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因。因与果 互相牵连,相续不断,所以痛苦没有止息。
有智慧的人必须依声闻的解脱道或大乘的佛菩提道才能解脱 八苦的烦恼。
苦集圣谛: 苦集圣谛是八苦的原因。众生为什么会招至八苦呢?
“彼云何名为苦习谛?所谓习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著, 是谓名为苦习谛。” --《增一阿含经》卷7
由于爱与欲导致众生心恒染著,不断造作,身口意行诸业。
(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