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11-19 17:14:52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单元,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教徒应该如何教养小孩呢?各位菩萨!您生养几个孩子呢?您是否会觉得教养小孩很不容易呢?以佛法的观点,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些什么关联呢?佛弟子应该如何把佛法用在教育孩子身上?
弘法多年以来,常听到同修们请问如何教养子女的问题。有许多同修,因为孩子不乖、不学好,导致他们无法好好学佛;有的则是孩子在外面闯祸了,不停地要父母为他们善后;有的则是和父母产生嫌隙,关系恶劣,不相往来等等,如是家庭教养问题,林林总总说之不尽。也因为同修们大部分是在家居士,所以如何建立正确教养子女的原则和态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次电视弘法的因缘,来为大家略说教养子女的观念和原则,提供给您参考。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型,也是儿童学习社会化的最早处所,更是初期教育养成的地方。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扮演了非常重要关键的角色。儿童最先接触和学习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人格的养成有着绝对的影响。
人们常说:「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的确如此。我们想要扮演一位成功的父母,除了从书刊、报章、杂志上不断吸收教养子女的原理、原则以外,更必须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经验,并且随时的审视、检讨、修正、调整,使理论与实际能够紧密的配合,建立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
除此以外,我们也应该从佛法三世流转、因缘果报的角度来了解,家庭眷属互相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互相成为父母、眷属和子女呢?这当中一定有相当深厚的因缘在里面,也有许多修行的功课含藏在其中,我们如果能够先建立这样的观念,许多教养子女上的难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说明如何教养子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经典中所说有情要互为父母子女需要哪些条件呢? 《瑜伽师地论》卷1云:「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一其母调适而复值时,二父母和合俱起爱染,三健达缚正现在前。复无三种障碍,谓产处过患所作,种子过患所作,宿业过患所作。」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中阴身要入母胎时,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母亲正好在排卵期,这个时候父母两个人都动了情欲进行房事,而准备投胎的中阴身恰好现前,这就可以入胎了。但是在入胎的过程中,也有三种过患,会使得中阴身无法顺利的入胎:第一是产处过患。意思是说,如果母体有种种妇科的疾病,就无法受孕,即使受了孕也会导致流产,或者使胎儿产生其他先天性的缺陷。
第二是种子过患。如果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父亲精液中的精子浓度不够,或者没有精子,或者母亲有生殖器官的各种感染;也就是说,如果父亲健康无病而母亲有感染,或者母亲健康无病而父亲有感染,或者父母双方都有疾病,那么就不能够成功的受孕。依照现代医学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受孕了,胎儿也很可能会因此而导致先天性的各种缺陷。
第三是宿业过患。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双方的格局、运势,都必须旗鼓相当,否则无法受孕成胎。譬如父母尊贵,中有卑贱;或者中有尊贵,父母卑贱;或者父母以及中有俱尊贵,但是业缘配合不来,也无法顺利入胎。
由以上弥勒菩萨开示,我们就知道,其实中阴身要入胎成功,必须要有非常多的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就。总括来说,就是要有缘才行。譬如过去世都曾经和父母结过缘,又母亲没有妇科的疾病,以及父母亲的健康状况都十分良好,也刚好有有缘的中阴身现前,三处和合才能入胎,只要因缘有一点不具足,就无法入胎成功。当然这当中就有善缘与恶缘的差别,在过去生曾经结过善缘的孩子,自然乖巧懂事容易教养;相反地,若是恶缘来转生的孩子,则往往性格偏激暴烈,处处忤逆父母难以管教。
但这也不是决定不可改变的事,假使父母有正确的佛法知见,信受佛法中因、缘、果报的道理,就可以透过修行的力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观念,而不是一厢情愿的以溺爱放纵,或者是权威严格的态度来掌控孩子。而是应该运用佛法的智慧来教养孩子,自然就能转变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转恶缘为善缘,使这一世亲、子互为增上缘,共同结为未来佛道上的同修道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菩萨就这样藉由眷属的因缘,摄受众生进入正法之中,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和有缘众生结为眷属,如是在度众之中摄受佛土,次第圆满成就佛地功德。菩萨们如果能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教养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一定会有新的视野和格局。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一般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基本上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大致可以分成四类:第一、传统权威式。在传统的家庭里面,父母拥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管教孩子比较严格,但是严中有爱,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较乖巧、柔顺、有礼貌,可是也比较拘束,缺乏思考、批判、创造的能力。如果过于严厉,甚至会使孩子产生恐惧、退缩、胆怯、悲观、神经质等,不良的心理影响,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叛逆的行为,造成严重的亲子冲突。
第二、放任纵容式。纵容往往会变成溺爱,使孩子无法明辨是非道理,无所适从;放任的结果,养成孩子依赖、任性、嚣张的习性。放任纵容式的教养方式,凡事有求必应,很容易塑造出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的孩子,大多数的问题青少年,都出自于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深地警惕。
第三、不一致性。教养态度的不一致有三种情形,首先是祖父母和父母,两代间的不一致,其次是父母亲之间的不一致,第三种是父母本身前后矛盾或者宽严不一。前两者可能是父母严格,祖父母溺爱,父母处罚的时候,祖父母当靠山;不 然就是父亲过严,母亲纵容孩子做错事情,有母亲在背后撑腰。这都容易养成孩子虚伪、欺骗、阳奉阴违的个性;前后矛盾的态度,更容易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和适应上的困扰,甚至于猜忌,缺乏安全感,不信任别人,并且具有攻击倾向。
第四、民主自由式。民主是互相尊重的,父母虽然有其权威,但也应该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注重双向沟通和彼此的接纳:自由需要合理的限制,而不是漫无节制的自由,在自由的气氛中,容易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判断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这种教养方式,长大的孩子,比较拥有幸福感、有自信心,能够自我悦纳、情绪稳定、独立自主、人际关系良好、社会适应力佳、富有爱心和社会正义感等特质。
各位菩萨!以上是依照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谈教养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上分类,看到不同的教养方式,所产生的后果各不相同。如果想要避免未来去承担不可爱的后果,那就得好好思惟我们以上所说四种教养方式的差异所在,并且能够以智慧来作调整和运用。如果能够依孩子不同的心性、不同的特质、不同的能力,给予不同的教养方法,并且随时观察、检讨、调整、修正,渐渐地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养方法,这同时也会是轻松又有效的教养方法呢。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教养子女的基本原则和态度,这个部分我们分成以下六点来作说明。第一、以身作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有些父母言行不一,譬如要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载着孩子闯红灯;甚至于有父亲责备孩子说:你为什么偷同学的铅笔啊?爸爸从公司里拿那么多铅笔回来给你,难道还不够用吗?如此的身教,怎么能够教孩子不去侵占别人的财物呢?因此,要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父母就不能作偷鸡摸狗的事,只要父母身口意清净了,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第二、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性向,因势利导。孩子由于往世所熏所习之不同,如来藏中所含藏的种子就不会一样,因此每个孩子的能力、兴趣、资质、性格就会有个别差异存在。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学业都名列前茅,更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当医生,只要顺着他们的能力、性向和兴趣,作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都会有所成就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行出状元。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要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和伯乐呢?这就必须要有能够鉴照众生根性,和引导不同根性众生的智慧了。
第三、公平对待不偏袒。由于每个孩子过去生和父母所结下的缘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和每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微妙的差异存在。虽然如此,父母仍然必须以公平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孩子,如果对待子女稍有不公平,他们马上就会察觉出来,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感受是相当敏感的。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或忽略,往往会造成兄弟姊妹之间互相嫉妒、争宠、冲突,不仅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甚至于会影响手足之间的感情。
第四、适度的要求和约束。教养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也要有适度的拉力,才不会造成失控或不知去向;如果能从他律发展成自律,那么不但父母轻松孩子也快活,这也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如何拿捏松紧分寸,在在都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呢。
第五、暗示而不姑息。孩子做错事不要苛责,也不要姑息,苛责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反省的机会,姑息会让孩子一错再错。因此,父母亲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作适当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能够用心去体会、思考和判断,然后自我调整,改过向善。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情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转里,每一世舍报后,此世意识就断灭了,这一世的意识无法去到未来世,因此当这一世又呱呱堕地时,过去世所学的都忘光光,一切都得从头再学起;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错事,也允许孩子在摸索中长大,父母仅需要担任支持、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就可以,而不必整天担心害怕孩子会犯错。
第六、态度与方式要协调一致。夫妻双方或者两代之间,对教养孩子的态度要一致,如果宽严不一或前后矛盾,将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如果大人们意见不同,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起争执,应该要私下沟通协调取得共识,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以上略说教养子女的六个基本原则。
接着我们继续从佛法的角度,来谈谈为人父母者对待子女应有的态度。世尊在《长阿含经》卷11中,教导为人父母者应作五件事:「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这一段经文意思是说: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好好地教育孩子,教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念: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如何断恶修善,让孩子深心中有所依止。孩子也许有种种先天上之差异,但是为人父母者应该一视同仁,发自内心的护念孩子。孩子到了适婚年龄,为人父母者也应该帮孩子找到好的婚配对象。对于孩子的所需,父母应该随时供给所需,使其不虞匮乏。父母若能以此五事来教养子女,一定可以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则不仅今生可以和子女结下善缘,乃至未来际生亦复如是,可以深结法缘。
各位菩萨!综合前面所说,其实是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教养模式,因为每个家庭状况不同,家长和子女的人格特质也各不相同,因此怎么样的教养才是合宜,要拿捏得准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只要秉持着:「教」必须是爱的教育,「养」必须是负责任的养育,也就八九不离十,可说是虽不中亦不远矣。当然父母最好都能学习正法,有坚定的信仰,深信因缘果报,以清净的身口意行作为孩子的榜样,以慈悲喜舍的修为来教养孩子,若能如此多管齐下,一定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使孩子不仅可以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乃至可以和父母共同修学佛法,迈向成佛之道。
各位菩萨!这个单元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