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7-10 14:01:46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跟各位来讨论的是「表相僧宝与真实义僧宝」的问题。
那什么是表相僧宝?什么是真实义僧宝?顾名思义的话,「表相僧宝」就是依着表面的形像所显现出来的僧宝的形像;「真实义僧宝」就是因为有实体实义的这样子的一个僧宝。那这样子有什么差别呢?好,我们今天就是要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的僧宝,他是佛、法、僧三宝之一。那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佛、法、僧三宝。什么是佛宝?什么是法宝?什么是僧宝呢?这个三宝又分成哪几个层次呢?三宝分成:第一个有「自性三宝」,第二个有「出世的三宝」,第三个是「住持三宝」。
什么叫作「自性三宝」呢?自性三宝就是指:众生本具的法身,众生本具的真如本心,也就是众生自己的自性佛,这个就是众生的「自性佛宝」。众生的自性佛宝指的就是法身,指的就是真如,指的就是这个真如本心,这个就是众生的「自性佛宝」。当众生因为这样子了知有一个自性三宝的时候,而去求悟、证悟这个自性佛宝、证悟这个自心如来,而去了解自心如来里面到底有哪些法;那自心如来这个真如祂示现了世出世间法,祂示现了所有的世出世间法而圆满无碍,这个就是这个真如体性祂本具的圆成实性;虽然众生的妄心祂本身有依他起性,有遍计所执性,但是如来藏在依他起上面、在遍计执上面一样圆满的成就了祂的圆成实性,所以能够圆满现出世出世间法。当知道这样的道理以后,去求证悟如来藏、去求证悟这个真如本心、去求证悟这个自性弥陀、去求证悟这个自性如来;当证悟了这个自性如来以后,而转依这个自性如来,转依这个清净心,转依这个自性清净的真心——自性清净的这个本体,而「动无违诤」。
什么叫作「动无违诤」呢?也就是说,如来藏祂本身就是动静一如,而与三界六尘万法完全不相到的,不会跟三界六尘万法起任何的一个冲突,所以因为证悟了这个如来藏、转依了如来藏,所以不会再跟众生有任何的争执,也不会跟众生有不如法的这一个地方,这个就是「自性的僧宝」。那自性僧宝跟自性的佛宝,还有自性法宝,这个就是「自性三宝」。
那再来说什么是「出世的三宝」呢?出世的三宝就是指佛的报身、还有佛的化身、还有佛的应身——佛的报身跟佛的化身,还有佛的应身就是出世的三宝。依于出世的三宝,所以我们能够随着佛来修学,随着佛来修出世的法宝。来修出世的法宝——出世的法宝是什么呢?出世的法宝就是所谓的「四谛缘生」、「六度诠旨」。那什么是四谛缘生呢?就是「苦集滅道」四圣谛的法,还有十二缘起法。那菩萨也修四圣谛、也修十二缘起观,那更重要的是修六度诠旨:也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因为修四谛缘生还有六度诠旨(菩萨六度万行的这个法)所以能够证悟了如来藏,也能够逐渐的解脱烦恼,所以就成为大乘的「菩萨僧」,这个就是出世的僧宝。
出世的僧宝有四向五果,也有菩萨十地。菩萨相同的也修解脱法,解脱法是在修大乘法的过程里面,其实是附带的一个修行的一个结果,大乘法其实还是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但是菩萨在迈向修学大乘法、要证悟如来藏的时候,经过了「四加行」,也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而进入了加行位。进入加行位以后,其实就已经迈向了菩萨的初果向,也就是准备要断我见;等断了我见以后,也就是菩萨的初果;如果在证悟如来藏以后,进入菩萨的七住位,一直到菩萨的十住位,就是进入菩萨的二果。从二果一直到三果向到四果,乃至于修菩萨的十二因缘观,也成为菩萨的缘觉,这就是菩萨的四向五果。菩萨的四向五果里面,有现在家身的,也有现出家身的;菩萨的十地,也就是从初地一直到菩萨十地、一直到等觉位,这些菩萨其实大部分都示现在家身的。这里我们没有谈到声闻缘觉解脱果二乘人的部分,二乘人的部分他们修这个四向五果解脱道的部分的话,大部分是以出家僧为主的。
那我们再来谈一下,什么是「住持三宝」?住持三宝指的就是泥塑的佛像或是木雕的佛像,泥塑的佛像跟木雕的佛像这个就是住持的三宝。什么是住持的法宝?也就是「黄卷赤轴」,由这些书籍所成立的这些三藏十二部经典的这些法宝,这个就是住持的法宝。什么是住持僧宝呢?住持僧宝也就是剃发着染衣,离世俗的家,也就是离开了世俗的家,而且剃发着染衣,现了出家表相的这样子的一个僧宝,这个就叫作住持僧宝。
那我们从这边来看的话:从自性的僧宝、到出世的僧宝、到住持的僧宝,其实是从自性僧宝到出世僧宝是因为如来藏,悟了这个真心如来藏——大乘菩萨悟了这个真心以后所显现的出家的状况,所显现了这个的法相。住持三宝是因为剃发着染衣,离世俗的家这样子的一个表相,所以我们说其实住持三宝就是表相三宝。出世的三宝其实就是真实义的僧宝——出世的僧宝就是真实义的僧宝,住持的僧宝就是表相的僧宝。
这个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有没有悟入如来藏,有没有悟入自性。如果悟入了自性的话,这个样子的话,就是叫作出世的僧宝。所以出世的僧宝也有可能示现出家相的,那也有可能示现在家相的。但是不是以现在家相或是以现出家相为主,而是以有没有悟入如来藏这个真心为主,所以自性三宝其实才是最初、最终、最究竟的归依处!所以无论你是出世三宝或是住持三宝,都必须要依止于自性三宝。也就是说:出世的僧宝跟住持的僧宝就是必须依止于自性的僧宝。
如果否定了自性的僧宝的话,那就没有办法成立僧宝的一个僧格,否定了如来藏的话就已经完全丧失了僧宝的僧格。所以不管有没有悟,都必须要依止自性三宝。三世诸佛同样是依止自性三宝而修学佛法,乃至于达到究竟圆满、乃至于达到成佛的果地。所以自性三宝、自性僧宝是一切的所依,是出世三宝、是住持三宝的所依。所以表相三宝也应该要依止自性三宝,不是只有求开悟的人要依止自性三宝。虽然住持三宝还没有悟,但是必须要深信自性三宝,因为一切的归依全部都是从自性三宝而来的。所以从这边来看的话,四向五果的菩萨、声闻,有在家、有出家的,那地上菩萨大部分都是在家的,所以:僧宝必须以是否开悟,为最主要的一个判定标准。
那我们来看一下,因为这个样子的话,我们会有两种情况来对这样做一个区别,就有两种僧宝——也就是说我们要探讨的这个问题:就有表相僧宝跟真实义僧宝。
表相僧宝就是所谓的身出家,表相出家,表相僧宝就是只有剃发着染衣而出世俗的家,那这个就叫作身出家,也又叫作表相出家;因为只有他的这个身体出家了,但并没有真正的出家,只是出了世俗的家。那真实义僧宝方称为真出家,也又叫作心出家,真实义僧宝为什么可以称为真出家、也称为心出家呢?他是出哪一个家呢?他就是出了三界的家,也就是离了五阴宅——离了五阴的这个宅舍。众生没有办法解脱,没有办法离开的就是三界的这个家——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这一个家,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这个家(色受想行识五阴的这个宅舍)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宅舍。所以离开这个宅舍才是称为真出家,才是称为心出家,因为心已经离开三界的系缚、心已经离开五阴的系缚。
那什么叫作三界家呢?什么又叫作五阴宅呢?什么人能够离开三界家?能够离开这个五阴宅呢? 「三界家跟五阴宅」我们刚刚说过了,就是因为众生这个轮回生死的这个业种未断,所以执取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还有色受想行识形成的三界六尘万法,形成的这样子的执着,所以没有办法离开这个舍宅。
那我们来看看,到底谁能够离开这个三界家,离开这个五阴宅呢?是身出家的表相僧宝能够离开这个三界家,离开这个五阴宅吗?很显然,不是的!因为身出家如果不事于修行、不事于修证的话,如何离开这个五阴宅呢?如何离开这个三界家呢?
那到底是谁能够离开这个五阴宅?那是声闻解脱的圣者吗?是声闻缘觉解脱的圣者吗?声闻缘觉断了五蕴,证了五蕴空相、证了十二因缘,断了我执,入了无余涅盘,有没有出五阴家?有没有出三界家、五阴宅?没有出三界家、五阴宅啊!因为入了无余涅盘,是无余涅盘的本际——也就是如来藏的本际,是谁离了这个家呢?因为如来藏祂本来就出家啊!祂本来就离开了这个五阴宅了,祂没有必要出家。那阿罗汉、缘觉入于无余涅盘的时候是谁出这个家呢?所以很显然,他也没有出这个家;那他还没有入无余涅盘的时候,他还是在五阴宅里面,虽然他已经断了见惑或是思惑,但是他还是在五阴宅里面,因为他并没有证悟到这一个本来就出家的这个如来藏——没有证悟到本来就出家、本来就离开三界家、五阴宅的这个如来藏。
那是谁才有办法离开这个三界家、五阴宅呢?也就是菩萨!菩萨证悟了如来藏以后,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出家、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就离开了六尘、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就不摄属在三界里面、现观如来藏祂本来就不属于五阴,而用自己的这个五阴身,而用自己的这个意识心能够现观如来藏祂本身就出家,而转依如来藏,这个才是叫作真出家!因为意识心——因为见闻觉知心——转依了如来藏而逐步的修行,断除了所有的思惑,断除了习气种子随眠,这样子才是真正的离开了五阴家。而如来藏祂本来就是无形无相的,如来藏无形无相所以祂根本不用剃发,也不用着染衣。如来藏无形无相何须剃发?何须着染衣呢?所以必须要心离五阴的系缚才是真出家,否则就是表相出家。
我们在前面「观像念佛」的时候有提到大精进菩萨,大精进菩萨原来他就是想要求出家,所以就跟他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出家,但是父母并没有同意。后来是因为观像念佛悟入了实相,悟入了实相进入了实相念佛,所以悟入了真如本性。他原来是极力的想要追求要出家,但是他悟了以后说了一句话,他说:「不被袈裟,亦不见佛,不受禁戒……如是观已成大智慧。」(《大宝积经》卷八十九)那就很奇怪,原来他是要求出家,(披袈裟就是出家,披袈裟就是表相出家的意思)那为什么他那个时候反而不求出家了呢?反而不披袈裟呢?就是因为已经悟了如来藏,(已经悟了本心、已经悟了这个阿赖耶识)悟了这个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出家了;悟了如来藏祂本来就远离三界六尘万法、悟了如来藏祂本来就不属于五阴,所以没有必要披袈裟。需要披袈裟、需要剃发的正是我们这个五阴,五阴身才需要披袈裟、才需要剃发,所以只有五阴身才需要披袈裟,如来藏祂本身没有必要披袈裟,没有必要出家。所以唯有悟了如来藏,才是真正的真出家。
所以《大宝积经》里面,这个时候佛要弥勒菩萨对这个跋陀罗作剃度,这个时候佛说: 【时,跋陀罗闻是说已,前白佛言:「我愿出家作于比丘。」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即与出家,受于具戒。 】(《大宝积经》卷八十五)
有一个跋陀罗他想要出家,就到佛前跟佛说他要出家作比丘,这个其实就是他想要剃发、要着染衣,要作佛的弟子,要进于僧团里面。那这个时候释尊告诉弥勒菩萨说:「你应该对这个善男子(也就是说跋陀罗)剃除须发,授具足戒。」也就是帮他授具足戒,那授这个声闻的这个解脱戒。那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就对这个跋陀罗剃除须发,让他着染衣,让他出家了,而且让他授了具足戒。但是这样子是叫作什么样的出家呢?剃发着染衣完以后,其实就是表相的出家。真正的出家是怎么样的状况呢?弥勒菩萨后面又说了一段话。
那我们今天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那等下一集我们继续再跟各位分享。 祝各位: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39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7-23 15:25:21 |
|
|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三十九輯 表相僧寶與真實義僧寶(上) 余正文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來討論的是「表相僧寶與真實義僧寶」的問題。
那什麽是表相僧寶?什麽是真實義僧寶?顧名思義的話,「表相僧寶」就是依著表面的形像所顯現出來的僧寶的形像;「真實義僧寶」就是因為有實體實義的這樣子的一個僧寶。那這樣子有什麽差別呢?好,我們今天就是要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所謂的僧寶,他是佛、法、僧三寶之一。那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麽是佛、法、僧三寶。什麽是佛寶?什麽是法寶?什麽是僧寶呢?這個三寶又分成哪幾個層次呢?三寶分成:第一個有「自性三寶」,第二個有「出世的三寶」,第三個是「住持三寶」。
什麽叫作「自性三寶」呢?自性三寶就是指:眾生本具的法身,眾生本具的真如本心,也就是眾生自己的自性佛,這個就是眾生的「自性佛寶」。眾生的自性佛寶指的就是法身,指的就是真如,指的就是這個真如本心,這個就是眾生的「自性佛寶」。當眾生因為這樣子了知有一個自性三寶的時候,而去求悟、證悟這個自性佛寶、證悟這個自心如來,而去瞭解自心如來裏面到底有哪些法;那自心如來這個真如祂示現了世出世間法,祂示現了所有的世出世間法而圓滿無礙,這個就是這個真如體性祂本具的圓成實性;雖然眾生的妄心祂本身有依他起性,有遍計所執性,但是如來藏在依他起上面、在遍計執上面一樣圓滿的成就了祂的圓成實性,所以能夠圓滿現出世出世間法。當知道這樣的道理以後,去求證悟如來藏、去求證悟這個真如本心、去求證悟這個自性彌陀、去求證悟這個自性如來;當證悟了這個自性如來以後,而轉依這個自性如來,轉依這個清淨心,轉依這個自性清淨的真心——自性清淨的這個本體,而「動無違諍」。什麽叫作「動無違諍」呢?也就是說,如來藏祂本身就是動靜一如,而與三界六塵萬法完全不相到的,不會跟三界六塵萬法起任何的一個衝突,所以因為證悟了這個如來藏、轉依了如來藏,所以不會再跟眾生有任何的爭執,也不會跟眾生有不如法的這一個地方,這個就是「自性的僧寶」。那自性僧寶跟自性的佛寶,還有自性法寶,這個就是「自性三寶」。
那再來說什麽是「出世的三寶」呢?出世的三寶就是指佛的報身、還有佛的化身、還有佛的應身——佛的報身跟佛的化身,還有佛的應身就是出世的三寶。依於出世的三寶,所以我們能夠隨著佛來修學,隨著佛來修出世的法寶。來修出世的法寶——出世的法寶是什麽呢?出世的法寶就是所謂的「四諦緣生」、「六度詮旨」。那什麽是四諦緣生呢?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法,還有十二緣起法。那菩薩也修四聖諦、也修十二緣起觀,那更重要的是修六度詮旨:也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萬行。因為修四諦緣生還有六度詮旨(菩薩六度萬行的這個法)所以能夠證悟了如來藏,也能夠逐漸的解脫煩惱,所以就成為大乘的「菩薩僧」,這個就是出世的僧寶。
出世的僧寶有四向五果,也有菩薩十地。菩薩相同的也修解脫法,解脫法是在修大乘法的過程裏面,其實是附帶的一個修行的一個結果,大乘法其實還是以證悟如來藏為標的。但是菩薩在邁向修學大乘法、要證悟如來藏的時候,經過了「四加行」,也就是煖、頂、忍、世第一法,而進入了加行位。進入加行位以後,其實就已經邁向了菩薩的初果向,也就是準備要斷我見;等斷了我見以後,也就是菩薩的初果;如果在證悟如來藏以後,進入菩薩的七住位,一直到菩薩的十住位,就是進入菩薩的二果。從二果一直到三果向到四果,乃至於修菩薩的十二因緣觀,也成為菩薩的緣覺,這就是菩薩的四向五果。菩薩的四向五果裏面,有現在家身的,也有現出家身的;菩薩的十地,也就是從初地一直到菩薩十地、一直到等覺位,這些菩薩其實大部分都示現在家身的。這裏我們沒有談到聲聞緣覺解脫果二乘人的部分,二乘人的部分他們修這個四向五果解脫道的部分的話,大部分是以出家僧為主的。
那我們再來談一下,什麽是「住持三寶」?住持三寶指的就是泥塑的佛像或是木雕的佛像,泥塑的佛像跟木雕的佛像這個就是住持的三寶。什麽是住持的法寶?也就是「黃卷赤軸」,由這些書籍所成立的這些三藏十二部經典的這些法寶,這個就是住持的法寶。什麽是住持僧寶呢?住持僧寶也就是剃髮著染衣,離世俗的家,也就是離開了世俗的家,而且剃髮著染衣,現了出家表相的這樣子的一個僧寶,這個就叫作住持僧寶。
那我們從這邊來看的話:從自性的僧寶、到出世的僧寶、到住持的僧寶,其實是從自性僧寶到出世僧寶是因為如來藏,悟了這個真心如來藏——大乘菩薩悟了這個真心以後所顯現的出家的狀況,所顯現了這個的法相。住持三寶是因為剃髮著染衣,離世俗的家這樣子的一個表相,所以我們說其實住持三寶就是表相三寶。出世的三寶其實就是真實義的僧寶——出世的僧寶就是真實義的僧寶,住持的僧寶就是表相的僧寶。
這個差別在什麽地方呢?就是有沒有悟入如來藏,有沒有悟入自性。如果悟入了自性的話,這個樣子的話,就是叫作出世的僧寶。所以出世的僧寶也有可能示現出家相的,那也有可能示現在家相的。但是不是以現在家相或是以現出家相為主,而是以有沒有悟入如來藏這個真心為主,所以自性三寶其實才是最初、最終、最究竟的歸依處!所以無論你是出世三寶或是住持三寶,都必須要依止於自性三寶。也就是說:出世的僧寶跟住持的僧寶就是必須依止於自性的僧寶。如果否定了自性的僧寶的話,那就沒有辦法成立僧寶的一個僧格,否定了如來藏的話就已經完全喪失了僧寶的僧格。所以不管有沒有悟,都必須要依止自性三寶。三世諸佛同樣是依止自性三寶而修學佛法,乃至於達到究竟圓滿、乃至於達到成佛的果地。所以自性三寶、自性僧寶是一切的所依,是出世三寶、是住持三寶的所依。所以表相三寶也應該要依止自性三寶,不是只有求開悟的人要依止自性三寶。雖然住持三寶還沒有悟,但是必須要深信自性三寶,因為一切的歸依全部都是從自性三寶而來的。所以從這邊來看的話,四向五果的菩薩、聲聞,有在家、有出家的,那地上菩薩大部分都是在家的,所以:僧寶必須以是否開悟,為最主要的一個判定標準。
那我們來看一下,因為這個樣子的話,我們會有兩種情況來對這樣做一個區別,就有兩種僧寶——也就是說我們要探討的這個問題:就有表相僧寶跟真實義僧寶。
表相僧寶就是所謂的身出家,表相出家,表相僧寶就是只有剃髮著染衣而出世俗的家,那這個就叫作身出家,也又叫作表相出家;因為只有他的這個身體出家了,但並沒有真正的出家,只是出了世俗的家。那真實義僧寶方稱為真出家,也又叫作心出家,真實義僧寶爲什麽可以稱為真出家、也稱為心出家呢?他是出哪一個家呢?他就是出了三界的家,也就是離了五陰宅——離了五陰的這個宅舍。眾生沒有辦法解脫,沒有辦法離開的就是三界的這個家——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這一個家,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的這個家(色受想行識五陰的這個宅舍)沒有辦法離開這個宅舍。所以離開這個宅舍才是稱為真出家,才是稱為心出家,因為心已經離開三界的繫縛、心已經離開五陰的繫縛。
那什麽叫作三界家呢?什麽又叫作五陰宅呢?什麽人能夠離開三界家?能夠離開這個五陰宅呢?「三界家跟五陰宅」我們剛剛說過了,就是因為眾生這個輪迴生死的這個業種未斷,所以執取的欲界、色界、無色界還有色受想行識形成的三界六塵萬法,形成的這樣子的執著,所以沒有辦法離開這個舍宅。
那我們來看看,到底誰能夠離開這個三界家,離開這個五陰宅呢?是身出家的表相僧寶能夠離開這個三界家,離開這個五陰宅嗎?很顯然,不是的!因為身出家如果不事於修行、不事於修證的話,如何離開這個五陰宅呢?如何離開這個三界家呢?
那到底是誰能夠離開這個五陰宅?那是聲聞解脫的聖者嗎?是聲聞緣覺解脫的聖者嗎?聲聞緣覺斷了五蘊,證了五蘊空相、證了十二因緣,斷了我執,入了無餘涅盤,有沒有出五陰家?有沒有出三界家、五陰宅?沒有出三界家、五陰宅啊!因為入了無餘涅盤,是無餘涅盤的本際——也就是如來藏的本際,是誰離了這個家呢?因為如來藏祂本來就出家啊!祂本來就離開了這個五陰宅了,祂沒有必要出家。那阿羅漢、緣覺入於無餘涅盤的時候是誰出這個家呢?所以很顯然,他也沒有出這個家;那他還沒有入無餘涅盤的時候,他還是在五陰宅裏面,雖然他已經斷了見惑或是思惑,但是他還是在五陰宅裏面,因為他並沒有證悟到這一個本來就出家的這個如來藏——沒有證悟到本來就出家、本來就離開三界家、五陰宅的這個如來藏。
那是誰才有辦法離開這個三界家、五陰宅呢?也就是菩薩!菩薩證悟了如來藏以後,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出家、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就離開了六塵、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就不攝屬在三界裏面、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就不屬於五陰,而用自己的這個五陰身,而用自己的這個意識心能夠現觀如來藏祂本身就出家,而轉依如來藏,這個才是叫作真出家!因為意識心——因為見聞覺知心——轉依了如來藏而逐步的修行,斷除了所有的思惑,斷除了習氣種子隨眠,這樣子才是真正的離開了五陰家。而如來藏祂本來就是無形無相的,如來藏無形無相所以祂根本不用剃髮,也不用著染衣。如來藏無形無相何須剃髮?何須著染衣呢?所以必須要心離五陰的繫縛才是真出家,否則就是表相出家。
我們在前面「觀像念佛」的時候有提到 大精進菩薩,大精進菩薩原來他就是想要求出家,所以就跟他父母哀求希望能夠出家,但是父母並沒有同意。後來是因為觀像念佛悟入了實相,悟入了實相進入了實相念佛,所以悟入了真如本性。他原來是極力的想要追求要出家,但是他悟了以後說了一句話,他說:「不被袈裟,亦不見佛,不受禁戒……如是觀已成大智慧。」(《大寶積經》卷八十九)那就很奇怪,原來他是要求出家,(披袈裟就是出家,披袈裟就是表相出家的意思)那爲什麽他那個時候反而不求出家了呢?反而不披袈裟呢?就是因為已經悟了如來藏,(已經悟了本心、已經悟了這個阿賴耶識)悟了這個如來藏祂本來就已經出家了;悟了如來藏祂本來就遠離三界六塵萬法、悟了如來藏祂本來就不屬於五陰,所以沒有必要披袈裟。需要披袈裟、需要剃髮的正是我們這個五陰,五陰身才需要披袈裟、才需要剃髮,所以只有五陰身才需要披袈裟,如來藏祂本身沒有必要披袈裟,沒有必要出家。所以唯有悟了如來藏,才是真正的真出家。
所以《大寶積經》裏面,這個時候 佛要 彌勒菩薩對這個跋陀羅作剃度,這個時候 佛說:
【時,跋陀羅聞是說已,前白佛言:「我願出家作於比丘。」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當與是善男子剃除鬚髮,授具足戒。」彌勒菩薩承佛教旨即與出家,受於具戒。】(《大寶積經》卷八十五)
有一個跋陀羅他想要出家,就到 佛前跟 佛說他要出家作比丘,這個其實就是他想要剃髮、要著染衣,要作佛的弟子,要進於僧團裏面。那這個時候 釋尊告訴 彌勒菩薩說:「你應該對這個善男子(也就是說跋陀羅)剃除鬚髮,授具足戒。」也就是幫他授具足戒,那授這個聲聞的這個解脫戒。那 彌勒菩薩「承佛教旨」就對這個跋陀羅剃除鬚髮,讓他著染衣,讓他出家了,而且讓他授了具足戒。但是這樣子是叫作什麼樣的出家呢?剃髮著染衣完以後,其實就是表相的出家。真正的出家是怎麼樣的狀況呢?彌勒菩薩後面又說了一段話。
那我們今天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那等下一集我們繼續再跟各位分享。
祝各位: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