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4-09-28 21:11:38 |
|
|
四弘誓愿 入佛门受三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誓愿说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要 断尽一切的烦恼、要修学一切的法门、最后要成就究竟的佛果。 十法界 四圣法道——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以及地狱众生的这六凡业道,合起来总共是十法界。 三界六道 六凡业道当中的天道,是分属于欲界天、色界天还有无色界天。其余的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四个法道在欲界天之下的欲界。阿修罗是遍在 天、人、畜生、饿鬼、还有地狱五道当中。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成为三界,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种业道合起来,就是三界六道。三界六道都不离凡夫境界,他 的业报善业、净业受尽之后,还是免不了要下堕到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当中去受苦,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所以说这六道都是凡夫境界。 四圣法道 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都是能够让修学的人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法道。
但二乘圣人,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他们虽然修学佛所说的法,可是只是修学其中一小部分的解脱道而已。他们虽然具有解脱的智慧,但是没有证 得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就是没有找到那颗「摩尼宝珠」,所以不具有实相的智慧,终究是与成就佛地的那个果德是无缘的,永远不可能成佛,所以说他们不是 真正的学佛,只能够说是学声闻阿罗汉,或者是学缘觉辟支佛。 至 于除了修学解脱道出离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亲证二乘圣人所不能知的那个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为修学佛法目标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依 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 人。 愿众生都能成佛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开」、 「示」、「悟」、「入」。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又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佛所立的誓愿要让众生跟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
释迦牟尼佛祂立这样的誓愿,要让众生将来都能够跟祂一样能够成佛,要「开」、「示」、「悟」、「入」让众生了解这个诸佛世尊的所知所见,就是佛世尊的认知!不只是要了知「摩尼宝珠」这个如来藏所生所显的那个五阴身是虚妄、种种的我所是虚妄——这样了知以后,具有了「解脱」的智慧,更要具足有实相的智慧,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相、真如佛性,而且要证知祂的无量无数的功德。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13 09:53:40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的解说当中,我们告诉大家: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摩尼宝珠」,而我们的五阴身其实就是在自己的「摩尼宝珠」上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五阴的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祂是不生也不灭的,祂是永远那么样的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的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的那个苦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要让自己有实相的智慧。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 「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佛的知见。当然佛的知见,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而且还要去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这个「摩尼宝珠」在佛法上来讲,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说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就是要找到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第八识如来藏。那么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可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呢?
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当中祂又这样子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个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来人间,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那么进一步,佛所立的誓愿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就是什么,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所以说既然释迦牟尼佛祂立这样的誓愿,要让众生将来都能够跟祂一样能够成佛,那么祂所要「开」、「示」、「悟」、「入」让众生了解的这个诸佛世尊的所知所见,那就是佛世尊的认知嘛!那就不只是要了知「摩尼宝珠」这个如来藏所生所显的那个五阴身是虚妄、种种的我所是虚妄——这样了知以后,具有了「解脱」的智慧,更要具足有实相的智慧,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相、真如佛性,而且要证知祂的无量无数的功德。
今天我们依着释迦牟尼佛的教示来修学佛法,也不能够违背祂的本愿,祂的本愿就是要让众生悟得生命实相——这个真如佛性如来藏,而且要以成佛作为我们修学的目的。所以说讲到这边,就是告诉大家学佛的目的,其实最终就是要成佛。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么差别?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
一般人常常认为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其他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修学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事业顺利,追求身体健康,追求家人平安,都是在这些事相上面去用心、去追求。可是佛法只有这样子而已吗?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用心在学佛的人,他 很用心的在佛教当中去修学、去护持,别人会说他在「学佛」,他也会自称是「学佛人」。可是一个接受其他宗教信仰,尤其像是一神教——所谓一神教:他们就是认为有一个绝对无上的神是宇宙万物唯一的主宰,并且积极投入在这个宗教信仰当中的人。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说像这样的一神教信仰的信徒跟教友,他们会自称说他们是属主——是属于主的,他们会自称说是「生命在基督内」,像基督教他们就是说「生命在基督内」,但是他们不会说他们自己是在「学上帝」、在「学基督」。纵使说也许有的信徒会这样讲,说他是在学主耶稣基督的和蔼、学主耶稣基督的慈善,但是也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不一样,因为佛教当中的「学佛」除了要修学佛所说的法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并且更长远的目标是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成佛」。
就像刚初入佛门受三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样的誓愿,誓愿说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要断尽一切的烦恼、要修学一切的法门、最后要成就究竟的佛果。但是在刚刚提到的一神教,比如说在基督教当中在学主耶稣基督的人,他 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爱主,为了要属主、跟主、侍主、传主,要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在主的掌管当中,最后要像迷路的羔羊,回归到那个放牧的人,也就是他的主的监督,成为「蒙主召选」的仆人。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说过或者是想过,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主,成为耶稣基督,当然就更不会有信徒自称在学上帝,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上帝。其他的一神教也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宗教信仰当中的信徒,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他 修学的目的是有着截然的不同。
那么这边,我们还要再说明,就是说宗教信仰当中的神祇,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说像一神教的教主、天主,他们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以佛教的十法界,来判定他们的地位是什么。佛教当中说一切的众生,依着他们过去所造作的善恶还有净业,然后就会受报到各个不同的界,这个法界,所以有所谓的十法界的区分。那这个十法界,讲的就是四圣法道——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以及地狱众生的这六凡业道,合起来总共是十法界。那其中的六凡业道呢,依照佛经上的说明,说因为每一个业道,他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就是说他的生活环境有的是清净、有的是污秽。好比说我们现下可以看得到的,一般来讲人的生活环境是比动物的生活环境要清净,那么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比一般的这些动物、畜生道的这些有情它们的生活环境要富足。那么由这样子清净以及污秽的不同,还有富足跟贫乏的不同,所以这个六凡业道对众生就会有不同的效益,也就是说你出生在六凡业道当中,你所能够感受的那个效益那当然就不一样,所以说六凡业道它会有那个价值的高低不同。所以刚刚所讲的人的这个法界,它的价值当然是比畜生道这些有情的法界它的价值要高,所以说佛法上就有所谓的「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就是天、阿修罗还有人,三恶道就是畜生、饿鬼、还有地狱的众生。
这个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说如果这个人他能够行善,能够持五戒,就能够得人身;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话,就能够生到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乃至于他更进一步,如果去修学禅定,有了禅定的功夫,依着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就会生到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天当中,在这些法界当中去享受种种可爱的乐果。反过来说,如果造作了偷盗、诈欺、杀人越货,乃至谤佛、谤法的恶业,那就依着他所造恶业的轻重,会受报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当中去受种种的苦。那么这六凡业道当中的天道,是分属于欲界天、色界天还有无色界天,那么其余的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四个法道,那就是在欲界天之下的欲界。那阿修罗呢?他是遍在天、人、畜生、饿鬼、还有地狱这五道当中。那么和刚刚所说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就成为三界,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种业道,那么三界跟六道合起来,就是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都不离凡夫境界,为什么说不离凡夫境界呢?因为都脱离不了轮回!那么一般人所称的宗教信仰,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说一神教的教主,最多只是三界当中欲界天的众生,就是欲界的天人,还是凡夫境界。如果说他没有禅定的功夫,就没有办法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但是色界、无色界天还是凡夫境界。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不管是欲界天的天人,或者是说人道的人,或者是说阿修罗,乃至于色界、无色界天的那些天人,他 们都是因为过去修习善业或者是定业所得的那个果报,所以生到他所相应的业道去受报、受偿。如果没有兼修能够证得四圣法道的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苦,那么受报到这个三善道的众生,他的业报受尽——也就是说他过去所造的善业、净业受尽之后,还是免不了要下堕到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当中去受苦,那当然就离不开三界生死的轮回。所以我们说,这六道都是凡夫境界。
至于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都是能够让修学的人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法道,可是这四圣法道,它并不是独立于前面所说的那六凡业道而存在的,这四圣法道的圣人还是存在于六种业道之中而生活。也就是说这四种人虽然也是生活在六种业道当中,但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的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选择了成就解脱智慧,乃至成就实相智慧的修行法道,这样的法道抉择不同,就会形成了佛教三乘的差别。如果说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在亲证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果,以这样来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这就是声闻乘或者缘觉乘。但是这样的二乘圣人,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他们虽然修学佛所说的法,可是只是修学其中一小部分的解脱道而已。他们虽然具有解脱的智慧,但是没有证得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就是没有找到那颗「摩尼宝珠」,所以不具有实相的智慧,终究是与成就佛地的那个果德是无缘的,永远不可能成佛,所以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学佛,只能够说是学声闻阿罗汉,或者是学缘觉辟支佛。至于除了修学解脱道出离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亲证二乘圣人所不能知的那个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为修学佛法目标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
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所以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他宗教信仰没有差别,其实是把佛教浅化了,把佛教世俗化了。我们要特别的说明,在佛法当中修学,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那这样的人虽然说在修学佛法,可是那就像是《法华经》当中所说的那个从小因为离开了自己富裕的父母在外面奔波,贫困、心量狭小而只知道求衣食温饱,不知更求其它珍奇宝物的那个穷子一般,真是太可惜了!
我们今天的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3/2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1-03-04 09:55:08 |
|
|
第二集 學佛的目的 (二) 正源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在上一集的解說當中,我們告訴大家:每一個眾生都有自己的「摩尼寶珠」,而我們的五陰身其實就是在自己的「摩尼寶珠」上面生生滅滅、起起落落。五陰的色身以及見聞覺知心有生滅、有起落,但是那顆「摩尼寶珠」祂是不生也不滅的,祂是永遠那麼樣的清淨,如金剛一般。那麼由這樣的認知當中來消除我們對依這個五陰而說有生死、有煩惱的那個苦以及恐懼。所以說學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寶珠」,讓自己不只是有解脫的智慧,也要讓自己有實相的智慧。
我們來看《法華經》當中有這樣一段經文:【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妙法蓮華經》卷一〈方便品二〉這個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開」、「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間來教導眾生修學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見開示讓眾生能夠了知,並且要讓眾生也能夠悟入 佛的知見。當然 佛的知見,就不只是有解脫的智慧,也有實相的智慧。所以說 佛世尊之所以會降生到人間來,這個一大事因緣,就是要讓眾生悟入我們前面所說的「摩尼寶珠」,要知道眾生有「摩尼寶珠」,而且還要去找到自己的「摩尼寶珠」。這個「摩尼寶珠」在佛法上來講,就是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所以說學佛要了生死、要除煩惱,就是要找到每一個人都具有的第八識如來藏。那麼學佛要了生死、要除煩惱,可是它最終的目的是要做什麼呢?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當中祂又這樣子開示,祂告訴舍利弗尊者說:「舍利弗當知,我本立誓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這個意思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祂降生來人間,為了要讓大家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能夠找到自己的摩尼寶珠,找到如來藏;那麼進一步,佛所立的誓願就是要讓眾生「如我等無異」,要讓眾生跟 佛一樣沒有差別,那就是什麼,那當然就是要眾生都能成佛。所以說既然 釋迦牟尼佛祂立這樣的誓願,要讓眾生將來都能夠跟祂一樣能夠成佛,那麼祂所要「開」、「示」、「悟」、「入」讓眾生瞭解的這個諸佛世尊的所知所見,那就是佛世尊的認知嘛!那就不只是要了知「摩尼寶珠」這個如來藏所生所顯的那個五陰身是虛妄、種種的我所是虛妄——這樣了知以後,具有了「解脫」的智慧,更要具足有實相的智慧,也就是要證得眾生各個本具的生命實相、真如佛性,而且要證知祂的無量無數的功德。
今天我們依著 釋迦牟尼佛的教示來修學佛法,也不能夠違背祂的本願,祂的本願就是要讓眾生悟得生命實相——這個真如佛性如來藏,而且要以成佛作為我們修學的目的。所以說講到這邊,就是告訴大家學佛的目的,其實最終就是要成佛。可是透過上面的解說,也許有人還不是很能夠體會,我們不妨再來探討一下: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麼差別?用這樣的探討來加深諸位菩薩對這個信念的理解。
一般人常常認為佛教其實只是種種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種而已,跟其他宗教信仰並沒有差別。常常有人認為修學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樣,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樂、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說在家的學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樂、事業順利,追求身體健康,追求家人平安,都是在這些事相上面去用心、去追求。可是佛法只有這樣子而已嗎?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很用心在學佛的人,他很用心的在佛教當中去修學、去護持,別人會說他在「學佛」,他也會自稱是「學佛人」。可是一個接受其他宗教信仰,尤其像是一神教——所謂一神教:他們就是認為有一個絕對無上的神是宇宙萬物唯一的主宰,並且積極投入在這個宗教信仰當中的人。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們說像這樣的一神教信仰的信徒跟教友,他們會自稱說他們是屬主——是屬於主的,他們會自稱說是「生命在基督內」,像基督教他們就是說「生命在基督內」,但是他們不會說他們自己是在「學上帝」、在「學基督」。縱使說也許有的信徒會這樣講,說他是在學主耶穌基督的和藹、學主耶穌基督的慈善,但是也跟佛教當中的學佛人不一樣,因為佛教當中的「學佛」除了要修學佛所說的法之外,還希望自己能夠解脫三界六道的生死輪迴,並且更長遠的目標是希望將來自己也能夠「成佛」。就像剛初入佛門受三歸依的時候,會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發這樣的誓願,誓願說要救度一切的眾生、要斷盡一切的煩惱、要修學一切的法門、最後要成就究竟的佛果。但是在剛剛提到的一神教,比如說在基督教當中在學主耶穌基督的人,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愛主,為了要屬主、跟主、侍主、傳主,要將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在主的掌管當中,最後要像迷路的羔羊,回歸到那個放牧的人,也就是他的主的監督,成為「蒙主召選」的僕人。可是卻從來沒有人說過或者是想過,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主,成為耶穌基督,當然就更不會有信徒自稱在學上帝,希望自己將來也成為上帝。其他的一神教也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宗教信仰當中的信徒,跟佛教當中的學佛人,他修學的目的是有著截然的不同。
那麼這邊,我們還要再說明,就是說宗教信仰當中的神祇,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說像一神教的教主、天主,他們的地位到底是什麼?我們要以佛教的十法界,來判定他們的地位是什麼。佛教當中說一切的眾生,依著他們過去所造作的善惡還有淨業,然後就會受報到各個不同的界,這個法界,所以有所謂的十法界的區分。那這個十法界,講的就是四聖法道——就是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四聖法道,還有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以及地獄眾生的這六凡業道,合起來總共是十法界。那其中的六凡業道呢,依照佛經上的說明,說因為每一個業道,他生活環境的不同,也就是說他的生活環境有的是清淨、有的是污穢。好比說我們現下可以看得到的,一般來講人的生活環境是比動物的生活環境要清淨,那麼人的生活環境也是比一般的這些動物、畜生道的這些有情牠們的生活環境要富足。那麼由這樣子清淨以及污穢的不同,還有富足跟貧乏的不同,所以這個六凡業道對眾生就會有不同的效益,也就是說你出生在六凡業道當中,你所能夠感受的那個效益那當然就不一樣,所以說六凡業道它會有那個價值的高低不同。所以剛剛所講的人的這個法界,它的價值當然是比畜生道這些有情的法界它的價值要高,所以說佛法上就有所謂的「三善道」跟「三惡道」——三善道就是天、阿修羅還有人,三惡道就是畜生、餓鬼、還有地獄的眾生。這個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說如果這個人他能夠行善,能夠持五戒,就能夠得人身;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話,就能夠生到欲界天,成為欲界天人;乃至於他更進一步,如果去修學禪定,有了禪定的功夫,依著禪定功夫的深湶煌蜁缴缁蛘呤菬o色界天當中,在這些法界當中去享受種種可愛的樂果。反過來說,如果造作了偷盜、詐欺、殺人越貨,乃至謗佛、謗法的惡業,那就依著他所造惡業的輕重,會受報到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當中去受種種的苦。那麼這六凡業道當中的天道,是分屬於欲界天、色界天還有無色界天,那麼其餘的人、畜生、餓鬼、地獄這四個法道,那就是在欲界天之下的欲界。那阿修羅呢?他是遍在天、人、畜生、餓鬼、還有地獄這五道當中。那麼和剛剛所說的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就成為三界,還有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種業道,那麼三界跟六道合起來,就是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都不離凡夫境界,為什麼說不離凡夫境界呢?因為都脫離不了輪迴!那麼一般人所稱的宗教信仰,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說一神教的教主,最多只是三界當中欲界天的眾生,就是欲界的天人,還是凡夫境界。如果說他沒有禪定的功夫,就沒有辦法生到色界、無色界天,但是色界、無色界天還是凡夫境界。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不管是欲界天的天人,或者是說人道的人,或者是說阿修羅,乃至於色界、無色界天的那些天人,他們都是因為過去修習善業或者是定業所得的那個果報,所以生到他所相應的業道去受報、受償。如果沒有兼修能夠證得四聖法道的解脫智慧以及實相智慧,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苦,那麼受報到這個三善道的眾生,他的業報受盡——也就是說他過去所造的善業、淨業受盡之後,還是免不了要下墮到畜生、餓鬼、地獄這三惡道當中去受苦,那當然就離不開三界生死的輪迴。所以我們說,這六道都是凡夫境界。
至於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四聖法道,都是能夠讓修學的人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法道,可是這四聖法道,它並不是獨立於前面所說的那六凡業道而存在的,這四聖法道的聖人還是存在於六種業道之中而生活。也就是說這四種人雖然也是生活在六種業道當中,但是他們為了能夠真正的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之苦,選擇了成就解脫智慧,乃至成就實相智慧的修行法道,這樣的法道抉擇不同,就會形成了佛教三乘的差別。如果說修學佛法的目的,是在親證聲聞、緣覺這二乘聖人所證的解脫果,以這樣來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的苦,這就是聲聞乘或者緣覺乘。但是這樣的二乘聖人,嚴格來說不是真正的學佛人,因為他們雖然修學佛所說的法,可是只是修學其中一小部分的解脫道而已。他們雖然具有解脫的智慧,但是沒有證得大乘菩薩所證的法界實相,就是沒有找到那顆「摩尼寶珠」,所以不具有實相的智慧,終究是與成就佛地的那個果德是無緣的,永遠不可能成佛,所以說他們不是真正的學佛,只能夠說是學聲聞阿羅漢,或者是學緣覺辟支佛。至於除了修學解脫道出離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親證二乘聖人所不能知的那個法界實相、般若智慧、一切種智為修學佛法目標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學佛人。因為依著佛所說的法去修學,漸次的親證了法界實相、般若智慧、一切種智,這樣經過了菩薩的五十二階位的修習過程,最後必定會成佛,所以這樣子修學才是真正的學佛人。
說到這裡就可以瞭解:佛教的內涵其實是函蓋了佛、聲聞、緣覺這三乘菩提,也函蓋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個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學佛法的目標就是為了實證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遠出離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來生的平安、快樂、健康、富足,乃至於只求今生的平安、快樂、健康、富足。所以如果認為佛教只是種種宗教信仰當中的一種,跟其他宗教信仰沒有差別,其實是把佛教溁耍逊鸾淌浪谆恕N覀円貏e的說明,在佛法當中修學,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來生的平安、快樂、健康、富足,那這樣的人雖然說在修學佛法,可是那就像是《法華經》當中所說的那個從小因為離開了自己富裕的父母在外面奔波,貧困、心量狹小而只知道求衣食溫飽,不知更求其它珍奇寶物的那個窮子一般,真是太可惜了!
我們今天的解說到此,阿彌陀佛! |
|
|
|
作者:摩诃笨蛋 |
|
留言时间:2011-01-23 03:57:01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