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28 17:35:51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一次我们要介绍的主题是:佛教的根本教条是什么?
实际上,佛教并没有特别施设一些规范,然后一些强制的、不合理的;完全是顺着如何成就佛道而来的。所以,佛教如果要说真正有一个严谨的教条,我们就可以说是四不坏信。
何谓四不坏信呢?就是对于四种应该信受的,要予以强力的信受。这个四不坏信,就是在一乘佛道上的三归依以及受菩萨戒。因为一乘佛道就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恶见中,如此就可以圆满佛道。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所应当遵从的,也就是说,应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守戒律。
关于最后一项的持守戒律,许多的众生以及学佛人都非常的担忧,想「我为什么要去将自己束缚?」然而却不是如此。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心祂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在,而且于一切万法自在;因为我们的本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祂没有见闻觉知。初闻到这样深的法的人很难相信:「如来藏为什么不能跟我一样,能够看得见世间的物体呢?为什么听不到世间的声音?」这就是佛法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佛陀亲证这个如来藏,所以将如来藏的所有的内涵,都一一予以亲证,没有一点点遗漏,如来藏祂的体性就是如此。所以,根本的教条要说的话,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大乘法的知见,也就是说这叫般若正见。
然后,我们回到戒这地方来说,一般的学佛人就应该来持守五戒;然后在五戒之上,就应该继续来向菩萨戒来熏闻,熏闻到一个阶段以后,愿意来接受菩萨戒。菩萨戒本身,佛并没有说强制所有的一切的人,都可以在一个短的时间里面,可以修学成满;因为这个戒,它本身是属于心地戒,要看每一位学佛人他当时候身心的状况。然而,佛在五十二菩萨阶位很明确的指出,只有等到你入地以后,成就二地菩萨的时候,戒才可能修持得圆满。
因此,受戒的本身,是为了让我们可以不至于堕落到三恶道;并不是要强制规范我们要如何如何如何,这是守护我们。就像是今天你在一条山路上,这样的在行走,不论你有搭车,或是一个人在走;这样的佛道在行的时候,前途未卜,然后渺渺茫茫,最好的方式是你筑起这个戒的护栏;因此有这个戒,就像是这个山路中,你永远不会摔到山谷中一样,不会沿着道路上跑出去。
而且,有戒在持身的话,对于五欲的贪婪会比较少。会了解说:「外面另外的一条道路,它们看起来风景非常优美,那我是不是抽个空溜下去?」那如果有戒的话,就知道说,戒本身是可以避免五欲的种种的不好的贪婪,而能够顺五欲,不至于说这样执着得太深。也就是说,五欲只要轻微的受,在这个佛道中继续的前进就好;不至于将五欲很浊重的部分,来困扰自己的身心,导致自己未来的厚重,非常重的果报。
因此,戒的观念就是如此,所以大众不用对于戒来担心。要想:就是因为每个阶段对于菩萨戒的认识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不用去担心说「我是不是受戒完以后,要马上可以持戒圆满?」这不是佛所订制、制定这个戒——菩萨戒的标准,没有说一定要如此作。而每一位菩萨都是要受戒的,因为只有受戒以后,你才会跟菩提心在相应的程度会提高。
所谓的菩提心也是佛法的正见,也就是在四不坏信里面当然隐含着许多应该具备的观念。譬如说,一个人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得到真正的解脱。可是真正的解脱是什么?真正的解脱就是没有解脱可说,所以才称为解脱。也就是说,解脱并不是有一个束缚你的一个东西在那里,而是你要找到真正有一个常法,就是一个本在、本自、本住这样的一个法。祂这个常住法本身,祂是没有一个东西捆绑祂,所以祂是没有一个东西来束缚祂,因此祂也不需要任何的一个解脱。也就是说,这个本自之法就是众生的佛性,就是众生的自住的如来;祂具备一切功德,具备一切的智慧,所以祂不用受用一切诸法。也就是说,祂自受用祂自己的法,而且祂也不需要作种种的内观、种种的思惟,因为祂是随顺着三界一切诸法的缘起。
何谓是三界一切诸法呢?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根本的信受,就是说,包括我们能取这三界一切诸法的心识,或是我们称为眼、耳、鼻、舌、身、意识这六个识,祂本身呢是没有自在性的,祂本身也是虚妄性的,祂本身也是无常性的;然后祂所面对的了别的这个境界,包括三界里面的山河大地,以及车水马龙的一切的景象,这些都是属于所面对的六尘,这六尘也是属于虚妄性的。而佛陀说,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会败坏,所以我们才说是无常,是它存在的当下就已经是无常,没有一个常可说。怎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一切的法都是不断的在变动,没有一个固定的,没有一个所有的内涵是不变动的一个东西存在,包括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所以佛法提到有位比丘,他有一天产生一个恶邪见。他说:「我今天这一生这个六识,或是这个意识,要到未来世是可以的,因为祂就是轮回的根本,所以祂可以去到后世,祂可以继续绵延不断。」因此,这样的见解就遭到佛陀的斥责,佛陀甚至用了两次「你这位愚痴人」来告诉他:「你所主张的心识,到底是哪一种心识呢?你所主张的心识,就是这样的能够看、能够闻、能够见闻觉知、能够说话?这样的心识不是我所说的可以到后世的心识。」因此佛陀说,有个常法。
所以,在根本教条里面,实际上是包括着,对于常见是不是在每个人心中都已经固定下来要予以破除。因为这个常见是众生的根深柢固,就会产生许许多多观念;包括轮回里面有一个灵魂,或是中国道家有说「三魂七魄」等等,然而这些见解都是错误的。因为真实心这个心识,祂很特别,祂是不可见的;祂虽然没有见闻觉知,但我们指的是祂没有六识上的见闻觉知;可是,当你成佛位的时候,就会大大的不同,不过那个不同还是祂本性的功德。在我们因位的时候,要找到这个真心,确实要对般若的正见要非常的清楚。因此这就是「法」。
在大藏经里面,也有许多的经典经论,实际上是经过伪造的,但绝非是像有一些人,他 以学术考古的心理态度来说「大乘经典都是错误的」。这样的说法不但值得商榷,而且这样的说法是属于破坏四不坏信。因为佛在三乘经典里面所提的都是一贯的,就是一乘佛道。虽然许多人阅读阿含,他觉得小乘经典没有这样说,然而他的见解却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从佛开始,就是实际上祂是过去生不断的累积祂的福德以及功德,以及造就许许多多能够成就菩萨道,乃至声闻、缘觉道的行者,这个历程我们就称为菩萨。
所以,并不是像有的人,以为《阿含经》里面,或是「本缘部」里面,并没有提到所有关于菩萨的事迹。实际上是有的!如果以小乘法来说,最快的修行一生就可以了结,就可以入无余涅槃,但这不是佛陀的本意;因为佛陀的本意是希望一切的众生,都能跟祂一样,发觉出这个不生不灭的涅槃,就是真正的涅槃心,而不是将自己变成槁木死灰。然而这样的道理,逐渐的在现代的佛教里面慢慢的失去了,所以今天重振大乘的四不坏信——一乘佛道四不坏信,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再来,就是对于贤圣僧的信受。许多人认为证悟是不大可能,这样的想法又过于怯懦,无法承担 如来的家业。另外一种人他又认为证悟很简单,他一下子就证悟了;甚至有的人认为,他不知道已经悟过多少次了,小悟多少次,大悟多少次;这种说法又是过于对佛法轻慢,而且本身也是妄语。
要想当初,佛陀示现灭度之后,这个真正证悟的菩萨,实在是非常非常少,凤毛麟角这样的少。因此,当达摩祖师来到中土的时候,只有二十八位证悟——或许他们还有一些嫡传的弟子证悟,然而证悟的祖师他们所传授的这个禅法,也是非常的深奥。所以,等到来到中国以后,中国的禅师们,就是以前在佛陀座下,然后继续留在人间来应化于世间的,然后予以作种种的方便施教,产生了中国很特殊的公案。然而公案实际上在佛陀的年代就已经有了,只是说并没有像中国佛学在开展禅门这种密意的时候这么多了。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要看到的是,禅门祖师对于这个「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心」是没有疑惑的。证悟的祖师他们当下发现了这个法。然而证悟的祖师们还是非常的少;所以不应该轻易的说,自己是有所证悟;然后不应该轻易的来解说公案,解说公案其中的密意,因为这样就是泄露密意。
然而,世间的许许多多自认为开悟者,他并不晓得这中间的差别。他们以为:「公案这样的法就是没有道理,没有逻辑,所以我只要随便说一说,就代表我能够于公案、于法自在。」实际上,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因为公案它就像是一个敲门砖,它让你知道说,般若真正体性是这个真心,祂既然没有见闻觉知,又无形无相。那你如何能够找到祂呢?可是祂应该是一直存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应该没有涅槃这种常住法。所谓涅槃不生不灭,不是代表说涅槃祂不存在,是说没有一个法可以出生祂,祂是本来无始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心;而且每一位有情都有,不是说哪一位有情缺少。所以祂就是我们的真正的佛,所以一切众生都有这尊佛,只是说你还是要去开启祂。所以,公案就是来扮演这样的角色:在你具备正确的般若知见之后,在你能够持菩萨戒之后,然后透过这样的修学,如何参究这个真正的般若,所以这才是真正的禅。
透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今天如果是归依僧宝,到底什么是僧呢?就是应当信受大乘佛法,信受这一乘佛道,信受将来一定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走到这样的知见上,这样才是正道。不至于说,在许许多多的法里面,迷迷懵懵懂懂,认为「佛是真的是存在的吗?」或是「佛祂应该是个人吧?祂应该是个宗教家。」对佛产生怀疑,因此导致于对法产生怀疑,认为:「佛说的许多法,然而大乘佛法是后来思想的一些改造,以及一些思想的发展。」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甚至认为:「证悟者他如果证悟,那我也可以赶快来宣称自己证悟。」也就是说,对于三宝是没有办法产生归依信受,这样也不可能产生自归依佛法僧。
什么叫自归依呢?就是相信自己有一个本住的这个法,那本住的法能够让轮回的体性得以产生。所以,无始以来这个本住法,随顺众生一切有缘,然后在这个因缘和合的这个聚会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恩怨情仇,以及果报偿还等等。然而每一位有情都有这样的如来藏心,祂并没有移动,祂也不会刻意在三界法中显露出祂的如来藏身,甚至起一个念头说「我要来作什么」。可是,即使是这样的话,也不能说祂就跟我们一切无关。应该了解,因缘果报之所以成立,就是完全因为有这个阿赖耶识,有这个真如,有这个如来藏,有这个常住法,有这个本心,有这个佛在阿含经典所说的不是六识的心识;遇到这个这么特殊的心识,你只能够退还,因为祂再过去就没有了,因为祂是一切的根本。
然而,这个心识不是一个大自在的造物主,不是一个大自在有情,这个心识也不是住在虚空之中。所以,这个心识非常非常的特别,以及非常的难寻。那我们对于祂一些体性,应当了解,应当信受。这样这一生就有机会因为亲近善知识的因缘,而可以得证,得证这个本来面目;而不至于在一些境界中流转,甚至认为「轮回的体性就是我很轻易的破解了」。甚至有的人他会倒转回去,跟其他的宗教一起说「你的宗教也非常好」;甚至开始对于民间的一些信仰等等,产生了依靠。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从这些迷惘之中来离开。
所谓的四不坏信,就是知道说世间一切都是外道与邪见,或是世间的这种「我所见」。所谓的我所见,就是建立都是属于我的,认为「这是我的,我拥有这个」;包括许多人对于真如这个如来藏,也是作这样施设。他们把这种相似佛法放进来,认为这种相似般若就是在说,「我是有所得法,我可以得到,再去获得种种等等美妙的东西」,或在思惟这个。然而佛法不是说这样。因为它既然是你的,本来就是你的,这才是真正的法;所以它是没有得之法,不可得之法。不是说,你自己身上有了一个东西,你最后找到的话,就说「我得到这东西」。这种说法理解上是错误的!所以,对三界的这种执取,在佛法中并没有特别的去予以留恋;而是随顺这个世间,看众生如何在一个进阶的、渐次的各种的路程里面,能够归向于佛道。
所以,我们对于四不坏信应当去了解。四不坏信是基于许许多多正确的见解,这些正确的见解,是破除世间的许许多多谬误的这种不正确的知见,包括说对鬼神的崇拜,这些都是错误的。应当去想,鬼神他也是众生,他的生命也不究竟,他的智慧了知也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鬼神之法,应当摄受而远离,而不是归依,变成他在摄受我们。要去想,众生虽然是苦,可是苦还是有个尽头;与其人生在一直算命或是卜卦,一直求这些吉凶之过程,不如好好归依佛法僧,然后对于自己产生信受;即使不能堪忍这个世界,也没有关系。
佛说,不能堪忍的菩萨非常的多,诸佛因地都是如此,不喜乐这个娑婆世界;所以应当求生净土,这样的话,可以继续自己的法身慧命的成长。
好,我们今天对这个主题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51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1-21 21:56:00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這一次我們要介紹的主題是:佛教的根本教條是什麼?
實際上,佛教並沒有特別施設一些規範,然後一些強制的、不合理的;完全是順著如何成就佛道而來的。所以,佛教如果要說真正有一個嚴謹的教條,我們就可以說是四不壞信。
何謂四不壞信呢?就是對於四種應該信受的,要予以強力的信受。這個四不壞信,就是在一乘佛道上的三歸依以及受菩薩戒。因為一乘佛道就是能夠邁向佛地,而不會流連於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惡見中,如此就可以圓滿佛道。因此,四不壞信是一切學佛人所應當遵從的,也就是說,應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及持守戒律。
關於最後一項的持守戒律,許多的眾生以及學佛人都非常的擔憂,想「我為什麼要去將自己束縛?」然而卻不是如此。以佛法來說,真正的本心祂是自在的,祂沒有受戒,也沒有持戒,祂是於戒自在,而且於一切萬法自在;因為我們的本心就是如來藏,如來藏祂沒有見聞覺知。初聞到這樣深的法的人很難相信:「如來藏為什麼不能跟我一樣,能夠看得見世間的物體呢?為什麼聽不到世間的聲音?」這就是佛法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 佛陀親證這個如來藏,所以將如來藏的所有的內涵,都一一予以親證,沒有一點點遺漏,如來藏祂的體性就是如此。所以,根本的教條要說的話,就是要建立正確的大乘法的知見,也就是說這叫般若正見。
然後,我們回到戒這地方來說,一般的學佛人就應該來持守五戒;然後在五戒之上,就應該繼續來向菩薩戒來熏聞,熏聞到一個階段以後,願意來接受菩薩戒。菩薩戒本身,佛並沒有說強制所有的一切的人,都可以在一個短的時間裡面,可以修學成滿;因為這個戒,它本身是屬於心地戒,要看每一位學佛人他當時候身心的狀況。然而,佛在五十二菩薩階位很明確的指出,只有等到你入地以後,成就二地菩薩的時候,戒才可能修持得圓滿。
因此,受戒的本身,是為了讓我們可以不至於墮落到三惡道;並不是要強制規範我們要如何如何如何,這是守護我們。就像是今天你在一條山路上,這樣的在行走,不論你有搭車,或是一個人在走;這樣的佛道在行的時候,前途未卜,然後渺渺茫茫,最好的方式是你築起這個戒的護欄;因此有這個戒,就像是這個山路中,你永遠不會摔到山谷中一樣,不會沿著道路上跑出去。
而且,有戒在持身的話,對於五欲的貪婪會比較少。會瞭解說:「外面另外的一條道路,它們看起來風景非常優美,那我是不是抽個空溜下去?」那如果有戒的話,就知道說,戒本身是可以避免五欲的種種的不好的貪婪,而能夠順五欲,不至於說這樣執著得太深。也就是說,五欲只要輕微的受,在這個佛道中繼續的前進就好;不至於將五欲很濁重的部分,來困擾自己的身心,導致自己未來的厚重,非常重的果報。
因此,戒的觀念就是如此,所以大眾不用對於戒來擔心。要想:就是因為每個階段對於菩薩戒的認識是不太一樣的,所以不用去擔心說「我是不是受戒完以後,要馬上可以持戒圓滿?」這不是 佛所訂制、制定這個戒——菩薩戒的標準,沒有說一定要如此作。而每一位菩薩都是要受戒的,因為只有受戒以後,你才會跟菩提心在相應的程度會提高。
所謂的菩提心也是佛法的正見,也就是在四不壞信裡面當然隱含著許多應該具備的觀念。譬如說,一個人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得到真正的解脫。可是真正的解脫是什麼?真正的解脫就是沒有解脫可說,所以才稱為解脫。也就是說,解脫並不是有一個束縛你的一個東西在那裡,而是你要找到真正有一個常法,就是一個本在、本自、本住這樣的一個法。祂這個常住法本身,祂是沒有一個東西捆綁祂,所以祂是沒有一個東西來束縛祂,因此祂也不需要任何的一個解脫。也就是說,這個本自之法就是眾生的佛性,就是眾生的自住的如來;祂具備一切功德,具備一切的智慧,所以祂不用受用一切諸法。也就是說,祂自受用祂自己的法,而且祂也不需要作種種的內觀、種種的思惟,因為祂是隨順著三界一切諸法的緣起。
何謂是三界一切諸法呢?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根本的信受,就是說,包括我們能取這三界一切諸法的心識,或是我們稱為眼、耳、鼻、舌、身、意識這六個識,祂本身呢是沒有自在性的,祂本身也是虛妄性的,祂本身也是無常性的;然後祂所面對的了別的這個境界,包括三界裡面的山河大地,以及車水馬龍的一切的景象,這些都是屬於所面對的六塵,這六塵也是屬於虛妄性的。而 佛陀說,並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會敗壞,所以我們才說是無常,是它存在的當下就已經是無常,沒有一個常可說。怎麼這樣說呢?就是因為一切的法都是不斷的在變動,沒有一個固定的,沒有一個所有的內涵是不變動的一個東西存在,包括我們的心也是如此。
所以佛法提到有位比丘,他有一天產生一個惡邪見。他說:「我今天這一生這個六識,或是這個意識,要到未來世是可以的,因為祂就是輪迴的根本,所以祂可以去到後世,祂可以繼續綿延不斷。」因此,這樣的見解就遭到 佛陀的斥責,佛陀甚至用了兩次「你這位愚癡人」來告訴他:「你所主張的心識,到底是哪一種心識呢?你所主張的心識,就是這樣的能夠看、能夠聞、能夠見聞覺知、能夠說話?這樣的心識不是我所說的可以到後世的心識。」因此佛陀說,有個常法。
所以,在根本教條裡面,實際上是包括著,對於常見是不是在每個人心中都已經固定下來要予以破除。因為這個常見是眾生的根深柢固,就會產生許許多多觀念;包括輪迴裡面有一個靈魂,或是中國道家有說「三魂七魄」等等,然而這些見解都是錯誤的。因為真實心這個心識,祂很特別,祂是不可見的;祂雖然沒有見聞覺知,但我們指的是祂沒有六識上的見聞覺知;可是,當你成佛位的時候,就會大大的不同,不過那個不同還是祂本性的功德。在我們因位的時候,要找到這個真心,確實要對般若的正見要非常的清楚。因此這就是「法」。
在大藏經裡面,也有許多的經典經論,實際上是經過偽造的,但絕非是像有一些人,他以學術考古的心理態度來說「大乘經典都是錯誤的」。這樣的說法不但值得商榷,而且這樣的說法是屬於破壞四不壞信。因為 佛在三乘經典裡面所提的都是一貫的,就是一乘佛道。雖然許多人閱讀阿含,他覺得小乘經典沒有這樣說,然而他的見解卻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因為從 佛開始,就是實際上祂是過去生不斷的累積祂的福德以及功德,以及造就許許多多能夠成就菩薩道,乃至聲聞、緣覺道的行者,這個歷程我們就稱為菩薩。
所以,並不是像有的人,以為《阿含經》裡面,或是「本緣部」裡面,並沒有提到所有關於菩薩的事蹟。實際上是有的!如果以小乘法來說,最快的修行一生就可以了結,就可以入無餘涅槃,但這不是 佛陀的本意;因為 佛陀的本意是希望一切的眾生,都能跟祂一樣,發覺出這個不生不滅的涅槃,就是真正的涅槃心,而不是將自己變成槁木死灰。然而這樣的道理,逐漸的在現代的佛教裡面慢慢的失去了,所以今天重振大乘的四不壞信——一乘佛道四不壞信,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再來,就是對於賢聖僧的信受。許多人認為證悟是不大可能,這樣的想法又過於怯懦,無法承擔 如來的家業。另外一種人他又認為證悟很簡單,他一下子就證悟了;甚至有的人認為,他不知道已經悟過多少次了,小悟多少次,大悟多少次;這種說法又是過於對佛法輕慢,而且本身也是妄語。
要想當初,佛陀示現滅度之後,這個真正證悟的菩薩,實在是非常非常少,鳳毛麟角這樣的少。因此,當 達摩祖師來到中土的時候,只有二十八位證悟——或許他們還有一些嫡傳的弟子證悟,然而證悟的祖師他們所傳授的這個禪法,也是非常的深奧。所以,等到來到中國以後,中國的禪師們,就是以前在 佛陀座下,然後繼續留在人間來應化於世間的,然後予以作種種的方便施教,產生了中國很特殊的公案。然而公案實際上在 佛陀的年代就已經有了,只是說並沒有像中國佛學在開展禪門這種密意的時候這麼多了。不過不管怎麼說,我們要看到的是,禪門祖師對於這個「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就是真心」是沒有疑惑的。證悟的祖師他們當下發現了這個法。然而證悟的祖師們還是非常的少;所以不應該輕易的說,自己是有所證悟;然後不應該輕易的來解說公案,解說公案其中的密意,因為這樣就是洩露密意。
然而,世間的許許多多自認為開悟者,他並不曉得這中間的差別。他們以為:「公案這樣的法就是沒有道理,沒有邏輯,所以我只要隨便說一說,就代表我能夠於公案、於法自在。」實際上,這個見解也是錯誤的。因為公案它就像是一個敲門磚,它讓你知道說,般若真正體性是這個真心,祂既然沒有見聞覺知,又無形無相。那你如何能夠找到祂呢?可是祂應該是一直存在,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應該沒有涅槃這種常住法。所謂涅槃不生不滅,不是代表說涅槃祂不存在,是說沒有一個法可以出生祂,祂是本來無始以來就已經存在的心;而且每一位有情都有,不是說哪一位有情缺少。所以祂就是我們的真正的佛,所以一切眾生都有這尊佛,只是說你還是要去開啟祂。所以,公案就是來扮演這樣的角色:在你具備正確的般若知見之後,在你能夠持菩薩戒之後,然後透過這樣的修學,如何參究這個真正的般若,所以這才是真正的禪。
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就可以理解,我們今天如果是歸依僧寶,到底什麼是僧呢?就是應當信受大乘佛法,信受這一乘佛道,信受將來一定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走到這樣的知見上,這樣才是正道。不至於說,在許許多多的法裡面,迷迷懵懵懂懂,認為「佛是真的是存在的嗎?」或是「佛祂應該是個人吧?祂應該是個宗教家。」對佛產生懷疑,因此導致於對法產生懷疑,認為:「佛說的許多法,然而大乘佛法是後來思想的一些改造,以及一些思想的發展。」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甚至認為:「證悟者他如果證悟,那我也可以趕快來宣稱自己證悟。」也就是說,對於三寶是沒有辦法產生歸依信受,這樣也不可能產生自歸依佛法僧。
什麼叫自歸依呢?就是相信自己有一個本住的這個法,那本住的法能夠讓輪迴的體性得以產生。所以,無始以來這個本住法,隨順眾生一切有緣,然後在這個因緣和合的這個聚會之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恩怨情仇,以及果報償還等等。然而每一位有情都有這樣的如來藏心,祂並沒有移動,祂也不會刻意在三界法中顯露出祂的如來藏身,甚至起一個念頭說「我要來作什麼」。可是,即使是這樣的話,也不能說祂就跟我們一切無關。應該瞭解,因緣果報之所以成立,就是完全因為有這個阿賴耶識,有這個真如,有這個如來藏,有這個常住法,有這個本心,有這個 佛在阿含經典所說的不是六識的心識;遇到這個這麼特殊的心識,你只能夠退還,因為祂再過去就沒有了,因為祂是一切的根本。
然而,這個心識不是一個大自在的造物主,不是一個大自在有情,這個心識也不是住在虛空之中。所以,這個心識非常非常的特別,以及非常的難尋。那我們對於祂一些體性,應當瞭解,應當信受。這樣這一生就有機會因為親近善知識的因緣,而可以得證,得證這個本來面目;而不至於在一些境界中流轉,甚至認為「輪迴的體性就是我很輕易的破解了」。甚至有的人他會倒轉回去,跟其他的宗教一起說「你的宗教也非常好」;甚至開始對於民間的一些信仰等等,產生了依靠。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從這些迷惘之中來離開。
所謂的四不壞信,就是知道說世間一切都是外道與邪見,或是世間的這種「我所見」。所謂的我所見,就是建立都是屬於我的,認為「這是我的,我擁有這個」;包括許多人對於真如這個如來藏,也是作這樣施設。他們把這種相似佛法放進來,認為這種相似般若就是在說,「我是有所得法,我可以得到,再去獲得種種等等美妙的東西」,或在思惟這個。然而佛法不是說這樣。因為它既然是你的,本來就是你的,這才是真正的法;所以它是沒有得之法,不可得之法。不是說,你自己身上有了一個東西,你最後找到的話,就說「我得到這東西」。這種說法理解上是錯誤的!所以,對三界的這種執取,在佛法中並沒有特別的去予以留戀;而是隨順這個世間,看眾生如何在一個進階的、漸次的各種的路程裡面,能夠歸向於佛道。
所以,我們對於四不壞信應當去瞭解。四不壞信是基於許許多多正確的見解,這些正確的見解,是破除世間的許許多多謬誤的這種不正確的知見,包括說對鬼神的崇拜,這些都是錯誤的。應當去想,鬼神他也是眾生,他的生命也不究竟,他的智慧了知也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鬼神之法,應當攝受而遠離,而不是歸依,變成他在攝受我們。要去想,眾生雖然是苦,可是苦還是有個盡頭;與其人生在一直算命或是卜卦,一直求這些吉凶之過程,不如好好歸依佛法僧,然後對於自己產生信受;即使不能堪忍這個世界,也沒有關係。
佛說,不能堪忍的菩薩非常的多,諸佛因地都是如此,不喜樂這個娑婆世界;所以應當求生淨土,這樣的話,可以繼續自己的法身慧命的成長。
好,我們今天對這個主題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