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 45.名称女请佛缘--正娴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单元,透过演述解说各种佛法故事的内容,教导如何来看待真实佛法义理,希望能为普罗大众种下学习正法的因缘,欢迎您收看。 今天《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所要为各位介绍的是“名称女请佛缘”,本故事主旨是在谈论有关供佛的功德是无比广大。这是因为我们所供养的对象 佛陀,佛陀的一切功德圆满,佛陀是无上功德田、也是无上恩德田,佛陀是一切众生中最尊贵的,佛如昙花一现那么难得值遇;所以 佛陀是三千大千世界独一成佛者,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觉悟者、一切法义的依止。基于对 佛陀有如此的赞叹与景仰,才能发起真诚恭敬心。 现在我们就来看今天要介绍的这则故事内容,经典是这么说。《撰集百缘经》〈菩萨授记品第一〉: 【佛在毘舍离,弥猴河岸重阁讲堂。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到师子家。时彼长者有一儿妇,字曰名称,见佛威颜种种相好,庄严其身,前白大 家:“如此之身,叵可得不?”姑即答曰:“汝今若能修诸功德,发于无上广大心者,亦可获得所有相好。”时彼儿妇闻此语已,便从姑妐求索财物,设会请佛。饭 食已讫,持种种花,散佛顶上,在虚空中变成花盖随佛行住。见是变已,喜不自胜,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供养所作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 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为作涅槃。”尔时世尊观彼女人发广大心,即便微笑;从其面 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佛告阿难: “汝今见此名称女人供养我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今此名称发广大心,善根功德,过三阿僧只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作佛, 名曰宝意,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佛说是名称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 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撰集百缘经》卷1) 我们就将其经文内容解释如下:佛陀在毘舍离弥猴河岸重阁讲堂。有一时,世尊著衣持钵,带领比丘们入城乞食。来到长者师子家门前,师子长者家中有一儿媳 妇,名字叫作名称,当她看见 佛陀的威仪容颜,显现出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种种庄严身相,就很好奇地走向前问婆婆:“犹如佛世尊所具如此威仪庄严好相,我是不是有可能得到 呢?”她的婆婆就回答说:“如果你从现在开始修集种种功德,并发起无上广大誓愿成佛之心,那么你将来也可以获得像佛陀一样的好相啊!”此时儿媳妇听闻婆婆 这么说,就马上向她的公婆祈求索取财物,摆设宴请 佛陀受供。饭食结束,又持著种种鲜花,散于 佛陀顶上的空中;鲜花在空中顿时变成众花宝盖,随 佛陀行止而住,久久不散。这位叫名称女的,看见这种奇妙的变化,心中喜不自胜,便五体投地礼拜 佛陀,并发下大誓愿:“愿以此供养佛陀所作的功德,在未来世时,能为那些无明昏暝的众生,利益他们开启智慧眼目;为那些没有归依的众生,利益他们能归命依 止三宝,不再流浪生死;为那些没有得到救护的可怜众生,能得到救护而趣向正道;对那些不得解脱的众生,利益他们得到解脱系缚之乐;为那些不能得到安隐的众 生,利益他们得到安隐之乐;对那些不能成就涅槃的众生,利益他们得证涅槃解脱之果德。” 当时 世尊看见名称女已发起广大心及大誓愿,脸上便露出了微笑;从祂的面门放射出五种彩色的光芒,遍照到整个佛世界,又变化出种种色彩绕佛三匝,最后再由 佛陀的顶门而入。此时阿难上前禀白 佛陀说:“如来您一向威仪尊贵稳重,绝不会无因无缘随意而笑,是有什么样的因缘,如今世尊您示现微笑呢?至诚请愿,祈求世尊为弟子们详细开示,演说这其中 的深意。”佛陀告诉阿难:“你今天有没有看见,这位名字叫名称女,对我所作种种恭敬供养呢?”阿难回答说:“是的,我确实看得很清楚,她对世尊您作了非常 恭敬的供养。”佛陀接著说:“现在这位名字叫名称女,发了广大心,她的善根功德,再经过三大阿僧只劫,就能完全具足菩萨行,修集大悲心,圆满具足六波罗 蜜,当时即能成就佛道,佛号名为宝意如来;此宝意如来能够广度无量无边不可限量的众生。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微笑的呀!”佛陀解说完这个名字叫名称女的成 佛因缘后,当下就有人得证须陀洹果,也有人得证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及阿罗汉果,甚至有发心成就辟支佛的人,乃至有人发起大心愿,在未来世成就无上佛菩提 果。这时比丘们听闻完 佛陀的开示,都欢喜地信受奉行。 以上佛典的故事,是在教导我们不要轻忽供佛的功德,不要以为供佛是迷信的行为;供佛的心态与态度是很重要,应该对 佛陀,要对其意想其智慧深峻。要知道信受 佛陀祂是清净的,要相信 佛陀祂也是遵守戒法的,故 佛所教导的佛法是如理的。因为 佛陀有其具足圆满的十号称名,我们自然从心底生起恭敬意想,这样的人才会具足了四不坏信,也就是四不坏净。经文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分别善恶报应经》卷 2: 【尔时佛告输迦长者:“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合掌恭敬,有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贵族广大,二妙色广大,三形相广大,四四事广大,五珍财广大,六美名广 大,七信根广大,八忆念广大,九智慧广大,十艺业广大。如是,长者!若复有人合掌恭敬如来之塔,获斯功德。”】举证以上经文说明,真实至诚心供佛,可以得 到十种功德:像种性高贵、庄严色身、身形威仪、美好名声、智慧深广等十种功德。 而以下经文也说明,若真实至诚心用花来供养佛陀,也有如下十种功德:【若复有人,于如来塔施花供养,功德有十。何等为十?一色相如花,二世间无比,三 鼻根不坏,四身离臭秽,五妙香清净,六往生十方净土见佛,七戒香芬馥,八世间殷重得大法乐,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以花供养佛舍利塔获如斯 果。】(~《分别善恶报应经》卷2) 各位菩萨您看,多么广大功德自在啊!经文还告诉我们,对于供佛的物品,有多种清净物都可以供佛。供佛可以得多种不可思议的功德,不论是清净的素食、饮 品、花果,和清净的衣服等物品,都可以供佛。就像供养鲜花,可以让我们于未来世长得庄严端正;供养衣物和用品,可以让我们于未来生活自在无缺;供养医药物 品,可以让我们于未来身体康健;供养清净的饮食,可以让我们于未来世饮食不缺。供佛的画像、雕像,就如同供养应身佛一般,也就是如同 佛陀在世一样的功德。只要是我们至诚恭敬礼拜、真诚合掌,都有很多不可思议功德。供佛也是修集福德的大好机会、好因缘,我们要好好把握住每次能供佛的机 会,因为佛是福德和智慧修集最圆满的大福田,也是大报恩田。佛陀对我们每个众生,都有无量无边大的恩德,我们要趁著值遇真正佛法时机,好好供佛,如此跟 佛陀在世的功德是一样大的。我们也需要让其他不清楚不明白的有情、佛弟子众努力供佛,明白如何供佛,也要教导他们作供佛的六种作意,如此众生们未来世福报 都会很好。经文这么说,《瑜伽师地论》卷44〈供养亲近无量品〉中说:【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一者,无上大功 德田增上意乐。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四者,犹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增上意乐。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 千世界增上意乐。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增上意乐。由是六种增上意乐,于如来所,若于如来法所、僧所,少分思维而兴供养,尚获无量大功德果, 何况其多。】以上经文是这样告诉我们,当大家供佛时要有六种作意,如此可以让供佛功德更加殊胜。简单地说,也就是要起这样的意念:佛陀是最大功德田、佛陀 是最大恩德田、佛陀是一切众生中最尊贵最无上正等正觉、佛陀如优昙花而难值遇、佛陀是三千大千世界独一成佛者、佛陀是一切法一切真实义理的依止,其一切功 德圆满。当每次供佛有这样起作意,那供佛时自然会起最大最至诚的态度,当然供佛功德会殊胜。 在《增壹阿含经》卷24〈善聚品〉中,也有讲到礼佛的五种功德。请看经典开示: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 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如来有信、有戒、有闻、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复以何因缘礼佛而得端正?以见佛形像 已,发欢喜心,以此因缘而得端正。复以何因缘得好音声?以见如来形像已,三自称号:南无如来、至真、等正觉,以此因缘得好音声。复以何因缘多财饶宝?缘彼 见如来而作大施,散华、然灯,及余所施之物,以此因缘获大财宝。复以何因缘生长者家?若见如来形已,心无染著,右膝著地,长跪叉手,至心礼佛,以此因缘生 长者家。复以何因缘,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诸佛世尊常法,诸有众生,以五事因缘礼如来者,便生善处天上。是谓,比丘!有此五因缘礼佛功德。是故,诸比 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礼佛者,当求方便,成此五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以上经中说明真实至诚礼佛,未来容颜端正、有好音声、多财宝、生长者家、出生善处,故如理礼敬诸佛是何等重要啊!佛典故事名称女,也是教导我们诚心供 佛的不思议功德,各种经文也礼赞供佛,是必须要相信明白,否则一味地盲目跟随,乃至心存戏谑去礼拜,不清楚的有情众也造作说三道四口业或不净业,实在可怜 悯。就只因为对供佛不如理了解,所造成错误的供佛知见去诋毁,邪见口业是会贻害至未来世,乃至无量世的。 另外,供佛礼拜时,还可学习普贤十大愿王里的发愿,也就是有普皆回向,目的就是要摄受众生。十大愿王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 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像我们正觉禅净班,就有教导学员每天要以无相念佛拜佛为基础,每天作的拜佛功夫功德,都可以 回向给自己和一切众生早成佛道;教导我们每天供佛的功德,也都可以回向;赞叹如来、忏悔业障和随喜功德等一切功德,也是可以回向。所以供佛的功德,不仅自 利还可以利他,也可以藉此功德普皆回向。所以劝请各位菩萨,先建立入佛门基础知见,就是学习如何如法的供佛拜佛,学习如何对佛起信仰和敬仰,如何在供佛拜 佛中能有至诚的态度,这是需要如理的思维检讨和学习的,才能奠定学佛人学佛基础之路。 好的,各位菩萨,时间又到了尾声,在此祝愿,福慧增长,道业精进,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CN/a/a13/2781-a13_cn045
47. 悖慢佛法自招罪殃--正铭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介绍“悖慢佛法自招罪殃”。很多人都知道造了恶业会有恶报,但是有些人却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学了佛法竟然也会有不好的果报? 当然他们更不知道,他们之所以招引罪殃,是由于他们虽然表面上是学佛法,但事实上所作所行却是违背佛法;更是因为他们不信佛法,也对佛法起了慢心,最后当 然自己招来罪殃。这些人更不知道他们这些行为,为何有这些不好的果报?所以 佛就为众生开示这些道理。 这则“悖慢佛法自招罪殃”的佛典故事,是出自于《佛说慢法经》,经文大意是:佛陀告诉阿难,有的人信奉佛教或修学佛法以后,便能够富有而且尊贵;有的人同样是信奉佛教或修学佛法,但是却遭遇到丧亡、衰败等种种不好的事情。 阿难就恭请 佛陀开示:为什么同样是信奉佛教或修学佛陀的法教,却会有衰败和得利这么大的差别呢?是什么样的因缘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佛陀就告诉阿难说:有的人信佛或 修学佛陀的法教,是以寻求真正有智慧的善知识,来依止受学的,并且是以寻求能够如实了解、通达佛法的真实义理来跟随善知识,并从善知识这边学到如何受持清 净的戒法,他也为断除种种不如理作意的虚妄想,以便能够和善知识所传授教导的 佛陀所开示的经教义理相应,而且精进不懈地奉行,不超越规矩。他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能够遵照善知识的教诲,没有散失,而且自己能够坚持严谨的禁戒而不 去违犯,即使像毛发般这么微细的过失,也不敢去违犯。因为他完全不触犯正法、正道所遮止的戒禁,所以常为诸天、护法善神、侍卫所拥护著,他无论作什么事或 要到哪里去,心所向处都能够和谐顺遂,正面反面都考虑得非常的周详,而且无往不利,所以获得百倍的财富利益,而且还为大众所恭敬仰慕。像这样的人持续这样 修行,在未来世必定能够成就佛道,何况是现世所得到的世间财富的利益而已呢。像这样以至诚心严守净戒,依照 佛陀教导,奉行 佛陀法道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啊! 又有另外一种人,他虽然也是修学佛法,但是却没有因缘值遇到真善知识;或者有真善知识住世,却因为他的福报不足,或者是慢心、或者是邪见作祟,而无法 跟随善知识修学,也不请佛经或佛菩萨的圣像来作为依止,也不礼拜恭敬佛菩萨;他对于佛法完全不知不解,却喜欢强行以自己的邪见去教导别人,甚至于为人授 戒;他对于 佛陀的法教,并不是以至诚心完全信受的,所以他就算受戒了,也会不断地造恶违犯众戒;他的心常常是惛闇的,心意也是犹疑不决而不坚定的,身为佛弟子却不肯 读诵经典,修正行、修正道,也不造作培植福德之业;他一下子表现出很至诚信受的样子,一下子又转为不信,就这样翻来覆去变化不定;他又不能忆念起斋戒日应 该持斋、持戒,也不记得要烧香、燃灯作礼来供佛,再加上他常常起瞋恚心,总是大呼小叫,粗言粗语责骂别人,出入之间总是动不动就诅咒别人;如果别人说的话 不合他的意,他就会怀著憎恶嫉妒的心,并且唆使别人去造作杀生的恶业;当他见到佛教经典圣像时,都没有存著恭敬礼拜的心,如果恰巧有缘得到了一本佛经,他 也只是把经典挂在墙壁上当作装饰,或者是随便把经典丢掷在床席上,或者是丢进放旧衣服、棉被等破烂的竹篓筐中,或者是任意让妻子、小孩用不干净的手去玩弄 经典等等,久而久之,这本经典不管是被烟熏黑了,或者是因屋子漏水而把经典弄湿,变得破旧不堪了,他也都不会关心地再多看一眼,似乎那一本经典不曾经存在 过,更不用说会对它烧香、点灯作礼,简直就是把佛经当作是外道经书一样的毫无恭敬之心,因此护法善神就渐渐远离他而去,饿鬼就得到了方便来亲近他,一直跟 随著他而不肯离开;因此衰事也渐渐上身,跟著他就生病了。当他刚生病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很惊讶、恐怖,而且带著犹豫不决的;他自己的心里是这样想的:“我 从一开始就信受奉行佛教,为什么佛却没有保佑我呢?还让我生病呢?”他不敢相信竟然会发生这种事,所以不再相信佛了,于是呼唤使者去找医师来替他治病。医 师便以卜卦、占卜来问事吉凶,希望藉此来替他治病解除凶厄,采取强制镇压的手段,想要来赶走病魔,结果却是徒劳无益。于是只好转而祈请山精鬼魅等邪神来, 结果反而招来更多的过失,使那些妖魅的饿鬼聚集在家门口,牢牢地守住不肯离开,因此家道迅速衰落,丧亡之事接续不断、不曾间断过。最后他的病情加重终至死 亡,而他家中的财产也衰损耗尽,他的家人也是一个接一个的轮流生病而卧床不起。这个人命终之后,由于他所犯的罪业太大,以至于堕入地狱中仍有余辜而不冤枉 啊!在地狱中被狱卒拷问惩治责罚,受种种的纯苦果报,受苦时劫之久远,是无法以岁数来计算的。这都是因为他在世时,不能诚心信佛;他只是坐在那里,似乎虔 诚信佛的样子,但他的内心其实是很不恭敬的,他的心意也常是彷徨犹疑不定,他的信愿不坚、不精纯专一,而他的所言所行都是悖离 佛陀的圣教的,才会招感灾难罪殃不断,衰损耗竭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世间人对于佛法,不具有正知正见,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以及应该如何修学,误以为 自己是真的信佛学佛,才让自己遭逢灾殃衰败之事。实不知是因为自己心中仍有邪见,身口意不端正、不行正道,违背了 佛陀经教戒律中的告诫,因此自己的心专门在造作恶事上用心,具足种种的恶行恶状,其实他的灾祸完全是自己招感而来,并不是别人加诸在他身上的。阿难听闻了 佛陀的教导后,就以头面顶地礼拜 佛陀,并欢喜地信受奉行。 经文的大意我们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简单的介绍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几个启示:第一,学佛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从 佛的开示中我们可知道,有的人信奉佛教或修学佛法以后,便能够富有而且尊贵,有的人同样是信奉佛教或修学佛法,但是却遭遇到丧亡衰败等种种不好的事情,这 之间的主要差别,就是在正知正见。当我们有了正知正见,就知道如何去受持清净戒法,也就知道如何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去精进不懈,而且能够坚持严谨的禁戒而 不去违犯,所以完全不会去触犯正道正法所遮止的禁戒,因此常为诸天护法善神侍卫所拥护著,当然一切都能够和谐顺遂,在未来世必定能够成就佛道,所以正知正 见非常重要。 第二,亲近善知识非常重要。刚刚我们提到学佛后,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要有正知正见。但是如何能够获得正知正见呢?佛在经文 中也提到,必须寻求真正有智慧的善知识来依止受学,所以寻求一位能够教导我们正知正见的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善知识这边学到如何去受持清 净戒法,也可以学到如何断除种种不如理作意的虚妄想,也藉由善知识所传授教导的,来和 佛陀所开示的经教义理相应,并能够遵照善知识的教诲,去坚持严谨的禁戒而不去违犯。所以亲近具有正知正见的真正善知识非常重要,亲近真正的善知识,才能有 正知正见,才能依照 佛陀的教义,奉行 佛陀法道,佛说这样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啊! 第三个启示是,邪教导或邪知邪见的因果很重。如果一个人学佛遇到邪教导,或是没有因缘遇到具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而产生了邪知邪见;佛在经文里面说 到,这个人就可能会不礼拜恭敬佛菩萨,他对于佛法完全不知不解,却喜欢强行以自己的邪见去教导别人,甚至于为人授戒。他对于 佛陀的法教,并不是以至诚心完全信受的,也会不断地造恶违犯众戒。身为佛弟子却不修正行修正道,不恭敬佛法僧三宝,也不造作培植福德之业,也常常起瞋恚 心、嫉妒的心,并且因无知而教别人去造杀生的恶业;因此护法善神就渐渐远离他而去,饿鬼就得到了方便来亲近他,一直跟随著他而不肯离开,因此衰事也渐渐上 身。这个人命终之后,由于他所犯的罪业太重,以至于堕入地狱中仍有余辜而不冤枉啊!所以邪知邪见的因果是很重的,学佛人必须要随时要简择自己所学是否是正 知正见,不要因为邪师的邪教导,而导致来世的不好果报。 第四个启示是,我们随时要以至诚心恭敬佛法僧三宝。佛法僧合称三宝,所以以至诚心恭敬佛法僧三宝,功德很大。佛在故事中提到,当这个人对佛法僧三宝毫 无恭敬之心,护法善神就会渐渐远离,也会导致饿鬼方便来亲近他,所以不好的事也渐渐上身,甚至于下堕三恶道。所以学佛人必须以至诚心恭敬三宝。 第五个启示是,必须要真正地了解因果。佛为什么特地讲这一段“悖慢佛法自招罪殃”的经文呢?主要就是要让大众能够了解因果,而且 世尊很慈悲,直接由大众可能容易犯的,也可能容易被误导的疑问直接开示;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事佛以后便得富贵?但是有些人事佛以后却是衰丧不利呢?前面我 们已经提到这之间的主要差别,就是要有正知正见,也提到必须要亲近真正的善知识,才能够有正知正见,也才能依照 佛陀的教义奉行 佛陀法道。 但是可能有些人还是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因果报应呢?到底这些因果又是怎么运行的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他们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如来 藏会把我们往昔任何时刻所造作的善恶业,都会记录得非常的清楚,而且不会消失,一直等这个受报的缘到的时候,就会自然受报。 所以 佛开示的第一个例子,这些人事佛以后为什么会得富贵呢?是因为这些人会寻求真正有智慧的善知识来依止,也从善知识这边学到如何受持清净戒法,也都能够遵照 善知识的教诲,坚持严谨的禁戒而不去违犯;所以依照菩萨戒的精神,懂得去作财施、法施、无畏施等种种布施,也懂得去让自己的骄慢心不要生起,这些好的业种 都会储存在他们自己的如来藏中。所以他们不仅因为常为龙天护法所护念,一切处都能够和谐顺遂,而获得百倍的财富利益以外,而且还会在未来这些业种遇缘对境 时,会让他们受善报。例如族姓具足和自在具足,也就是会生在豪贵家,会得大财位,有大朋翼具大僚属,当然也会被大众所恭敬仰慕。像这样的人持续这样修行, 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就会越来越清净,不仅仅烦恼障的现行断除,如来藏所含藏烦恼的习气种子也断掉,最后连所知障的随眠都断掉,这时候如来藏究竟清净,同时 也成就佛道。 同样的道理,在 佛开示的第二个例子当中,这些人事佛以后,为什么却遭遇到丧亡衰败等种种不好的事情呢?因为这些人虽然也号称修学佛法,但是却没有因缘值遇到真善知识,也 不礼拜恭敬佛菩萨,对于 佛陀的法教并不完全信受的,起了怠慢的心;也不断地造恶违犯众戒,也常常起瞋恚心、憎恶嫉妒的心,并且唆使别人去造作杀生的恶业,这些不好的业种,都会储 存在他们自己的如来藏中。所以他们不仅因此龙天护法渐渐远离,造成饿鬼亲近让他们衰事上身以外,而且在未来这些业种遇缘对境时,也会让他们受报。就比如这 些人命终以后,由于他们所犯的罪业太大,也就是他们的如来藏中含藏了太多的恶业种子,会导致他们下堕地狱中。 所以为什么因果报应会历历不爽呢?就是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祂随时会记录著我们所造作所有的业行,在往后的历缘对境中去受报。 最后我们以这一则佛典故事,来提醒所有的学佛人,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有很多所谓的学佛人,都是在表相学佛,所学的又是相似佛法;他们常自以为是在学佛, 但是却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是不知也不敬信的。而且他们的身口意行,却是和 佛陀的教导相违背,甚至于还一直造作不净的恶业;可能还会自以为会蒙佛菩萨跟龙天护法的护念,得到世间的种种利益,比如说身体健康、财富丰饶等等;却不知 道自己所作所行是非道,是违背因果,是不守净戒的,是不依 佛陀教导而行的,所以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够远离灾殃而得富贵呢?世尊也在最后强调说,他们的这些灾祸,完全是自己招感而来,并不是别人加诸在他们身上的。 所以一定要谨遵 世尊的叮咛。 今天佛典故事“悖慢佛法自招罪殃”,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佛典故事] 48. 惭愧立誓 生谦下心 等视一切 未曾中退--正铭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介绍“惭愧立誓,生谦下心;等视一切,未曾中退”,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贤愚经》卷3中〈七瓶金施品 第18〉。由于这则的经文比较长,也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直接介绍经文的大概意思。 这则经文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那个时候比丘们分别在不同的国度中随意安居,经过了九十日后, 结夏安居已经结束,这些比丘们各自都回到 佛陀的安居处来面见 世尊,并且来咨受 佛陀的圣教。那个时候,世尊因为和这些比丘们离开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流露出慈悲的心来关怀他们,而且随即举起千辐轮相的神手,来慰劳这些比丘们,然后又以谦下之意来问讯众比丘们说:“你们各自住在偏僻遥远的地方,你们的饮食供养是否有匮乏吗?”
如来的功德在世间上是没有人能够相比的,如今尊贵的 世尊竟然用谦下之意来瞻望众比丘们,而且从头到尾都是怀著特别谦下的恭敬心。阿难看见这样的情形,对其中的缘由感到非常奇怪,所以就向 佛陀禀白说:“世尊您出现于世间,乃是最为殊胜奇特的,您的功德跟智慧更是世间希有的,而您今天却以谦下之意来慰劳问讯众比丘们,这是何等地清净纯善的行 为啊!不知道 世尊您兴起显发这样谦卑的言行,是在远时呢?还是在近时呢?”世尊回答说:“欲知不乎?明听善思,当为汝说,奉教善听。”(《愚贤经》卷3)也就是说: “想要知道吗?仔细地听!而且要好好地思维,我将为你们说明,你们应该要奉持圣教而善于听闻。” 接下来,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在过去久远的无数无量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以前,这个阎浮提有一个大国叫作波罗奈国,那个时候有一个人,他喜欢经营自己家里 事业,而且他特别喜爱黄金。因此他辛勤努力地积聚家财,而且精勤地劳役工作,不管是东南西北,只要有可以累积钱财的工作,他都会尽量去作,所得的钱财,他 都全部用来买黄金。当他累积到一瓶黄金的时候,他就在他的房间内挖掘一个洞,然后把这瓶黄金埋藏在地下。他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精勤地工作,经年累月地过 去,他始终都不在衣食方面享受,一心一意都只放在钱财的积聚上面;最后终于让他积集到七瓶黄金,他把它们全部都埋藏在房间的地下中。这个人后来因为疾病而 往生,而且由于他贪爱黄金,因此转生投胎成为一条毒蛇;也由于它对黄金贪爱的习气非常重,所以成为毒蛇以后,它还是回到自己原来的房间内,继续守护这些储 金瓶。就这样经年累月过了很多年了,它的房舍都已经磨损坏灭了,因此也没有人再继续住在里面了,可是这条蛇依然继续守护著这些储金瓶。 随著年岁增长,这条 蛇最后也命终了,可是由于它贪爱黄金的习气非常重,而且这个贪爱心从来也不曾止息过,所以舍弃这个蛇身以后,它又再次受生为蛇,继续自己以自己的蛇身来缠 绕这些储金瓶。就这样继续辗转经过了数万年,终于在最后一世又受生为蛇时,它厌倦之心就开始生起了,也开始自己思维:‘为什么生生世世都受生为蛇呢?’也 了解到这些缘由:‘就是因为贪著这些黄金的缘故,所以我生生世世都受生为蛇,这样的恶身形是不会休止的;因此我现在应当要把这些金子布施在好的福田中,使 得我能够生生世世蒙受这个布施的福报。’ 当它这样思维清楚,并起了决定心以后,就前往道路旁边,窜身在草丛之中藏匿自己的蛇身,而且观看著四周,心里也想 著:‘假使有人来到,应该跟他说明并请求他帮忙。’那时候毒蛇恰巧看见有一个人顺著道路走来,这条蛇就呼唤他;这个人听闻到呼唤声,左顾右盼地寻找,但却 看不到人。由于只有听到叫唤的声音却找不人,因此这个人又继续在他的道路上往前走,这条蛇只好现形叫唤说:‘喂,这个人!你可以再靠近我。’这个人回答蛇 说:‘你是条毒蛇,全身都是毒,叫唤我要作什么用呢?我如果接近你的话,可能会被你所伤害。’这条蛇就回答这个人说:‘我如果是怀著恶心的话,就算你不来 接近,我也能够害你。’ 这个人因为恐怖被蛇所害,就走向毒蛇所在的地方;这蛇就告诉这个人说:‘我现在这个地方有一瓶黄金,想要请你帮我用它来供养积福, 你能够帮我作吗?如果你不作的话,我将毒害你。’这个人就回答这个蛇说:‘我可以帮忙作。’这时候,这条蛇就带著这个人一同来到藏金的所在,拿出黄金给这 个人,而且又告诉这个人说:‘你拿这些黄金去供养众僧,而且在施食供养的当日,好好地抬一个阿输提容器来这里,把我抬到供僧的地方。’这个人就担著黄金来 到僧众的寺院伽蓝处,交付给僧众中的维那,然后将以上全部事情的经过向僧人说明,并说这条毒蛇想要广设供养,请确定供养施食的日期。僧人接受这些黄金,也 开始筹办美食斋饭;供养施食的日期来到时,这个人就拿著一个小阿输提来到蛇的处所,这蛇看见这个人,心中非常欢喜、喜悦,也以庆慰的心向这个人问讯、问 好,随后就盘绕自己的蛇身进入阿输提容器中;于是这个人就用白布迭覆盖在蛇上,担著这蛇往佛塔寺院处走去。 在道路中,遇到另一个人来问担蛇人:‘你是从哪 里来的?身体步履状况还好吗?’这位担蛇人,竟然默然不答对方的问讯,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讯,这位担蛇人就是不出一言回答。这时候这条毒蛇因此也起了 瞋恚心,心中含毒炽盛,想要毒杀这位担蛇人,不过这条毒蛇还是强忍住了。过了一会儿,自己又想:‘为何这个担蛇人不知时宜,别人好心好意向你问候,并且是 郑重再三地问候,他居然没有回答一语,这真是很大的过失之疾啊!’这条蛇起了这个念以后,它的毒心又再次兴起,也起了猛烈炽盛的瞋恚心,这时它又想要毒害 这位担蛇人。在即将要吐出毒液的时候,这条蛇又自己思维:‘这个担蛇人是在为我作福啊!我还没有报答他的恩德呢!’这样子的再三思维,这条蛇还是将自己的 瞋毒心降伏住了,而且也这样想:‘这个担蛇人对于我已经有大恩德,虽然他现在又造作罪业,但是这件事还是应该安忍为好。’当走到前面的空旷处时,这条蛇就 告诉这位担蛇人说:‘把我放在地上。’然后用非常严厉的言语责备这位担蛇人,而且非常恳切地告诫他应该如何作。这位担蛇人因此内心便起了忏悔心,也深深觉 得惭愧自责;并且生起谦下之心,也愿意庄重诚挚地垂视一切众生。这条蛇又重复嘱咐说:‘不要再犯这样的过失了!’随后这位担蛇人又继续担蛇,来到众僧的寺 院伽蓝处,把蛇放在僧众面前。 当众僧斋食的时间已经到了,僧众们沿路排队站立,恭敬地接受供养。这条蛇就命令这位担蛇人,对众僧次第递上香品而作供养,并且自己以信心恭敬地正视著那些受香者,就这样一直注视到最后,目不转睛。接著众僧人引导遶行佛塔的周匝,然后这位担蛇人拿著水,一一为僧众洗手。这条蛇内 心怀著无限的敬意看著洗手的人,而且没有厌倦之心。众僧人斋食完毕后,再度为这条蛇广泛地宣说佛法;这条蛇听闻佛法后,又加倍的欢喜,更增加布施之心,因 此带领僧人维那来到自己本来藏金的所在,将剩余的黄金六瓶全部都用来布施僧众。这样造作福德完毕后,这条蛇便取命终了,也由于这样供僧众的福德,而往生忉 利天。佛告诉阿难说:‘要知道那时候的担蛇人并非别人,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过去身,当时的毒蛇就是现在的舍利弗。我在往昔担蛇的时候,被蛇教诫指责,因此 生起惭愧心而立定誓愿,因此生起谦下之心而平等地看视一切众生;一直到今天,这个誓愿从来没有中途退失过。’这时各比丘以及阿难等,听闻佛陀所说都欢喜奉 行。” 经文的大意我们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简单地介绍出现在这则故事的几个名相。首先我们来介绍“伽蓝”。伽蓝这个名词来自梵语,也可由音译为僧伽蓝摩或僧 伽蓝。伽蓝就是僧人念经聚集的地方,或者是僧众共住的处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寺院或者是寺庙。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维那”,维那又称作都维那。在古代丛林, 维那是僧院中的纲领职事,掌理僧众的进退威仪等等的事情,所以故事中这位担蛇人在寺院中讨论有关供养僧众的事情,是跟维那接洽的。 最后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几个启示:第一,我们一定要广结善缘。例如 世尊的前身,也就是这位担蛇人,因为毒蛇的告诫及指责的因缘,而生起惭愧心并立定誓愿,也因此生起谦下之心,而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一直到 世尊成佛,这个誓愿从来没有中途退失过。所以广结善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条毒蛇也因为这一次告诫及指责的因缘,与这位担蛇人结了善缘,所以在佛世时, 才有机缘来跟 世尊再次结缘,并成为 世尊座下的智慧第一的弟子。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广结善缘。第二个启示是,至诚心供养。佛法僧三宝的福德很大,这条毒蛇除了舍离贪欲心,及以正知正见教导担蛇 人生起谦下心以外,这条毒蛇并以种种的方便善巧和以至诚心来供养三宝,以这样的功德竟然可以由畜生道直接往生到忉利天,可见至诚心供养佛法僧三宝的福德很大。 第三个启示是,要我们学习 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藉由某个因缘生起惭愧心,并立定誓愿生起谦下之心,而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而且一直到 世尊成佛,这个誓愿从来没有中途退失过。这个启示,我们分为几个部分来探讨,首先我们来说惭愧。很多人一直以为惭愧是不好的,其实“惭”与“愧”是两个善 法,它们是被归类在百法明门中的十一个善法中。惭跟愧也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跟畜生不同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能生起惭愧心是好事。其次这则故事的另一个重点是 生起谦下之心,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懂得谦虚,因为时时保持谦虚,才能用低姿态去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机 会。学佛人必须要随时保持谦虚的心,才能让慢心不会生起,也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故事中这位担蛇人在道路中遇到另一个人,因为不懂得以谦下之心对待 人,所以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讯,这位担蛇人都不曾出一言回答;不单单问话的人会不高兴,连这条需要他帮忙的毒蛇也因此起了瞋心想要毒害他。所以不懂得 以谦下之心对待人,是很危险的。 另外,这个故事也提到,这位担蛇人生起惭愧心立下誓愿后,一直到 世尊成佛,这个誓愿从来没有中途退失过,可见这位担蛇人精进心是相当坚定的,也足见 世尊在因地,善根是非常非常深厚的,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四个启示是,有些欲贪习气很重的人,除非有正知正见,或者是能够值遇善知识让他改正,否 则也真的必须要让他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受到不好的果报,才有机会改正他。所以故事中,这一条毒蛇的前世因为贪爱黄金,因此转生投胎成为一条毒蛇;由于它 对黄金贪爱的习气非常重,所以成为毒蛇后,它还是回到自己原来的房间里面,继续守护这些储金瓶;一直到这条毒蛇命终了,还是因为它贪爱这些黄金的习气非常 重,因此舍报后,它又再次受生为蛇,继续来守护这些储金瓶;这样一世又一世,辗转经过了数万年,一直到最后一世受生为蛇时,才生起厌恶的心,也才开始去思 维、自己思维:为什么生生世世都受生为蛇?也才了解到这些缘由,都是因为贪著这些黄金的缘故,最后才懂得应该要把这些黄金布施在好的福田中。所以在三界中 许多愚痴的众生,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正知正见教导,他们的恶习就会导致不好的果报,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受到类似的果报,一直到业报尽了,或者是因为 某个因缘,而让他开始对这些恶习产生了厌恶心,这时候才有可能将这些恶习改正。所以说依止善知识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依止能够教导我们正知正见的真正善 知识。 今天的佛典故事“惭愧立誓,生谦下心;等视一切,未曾中断”,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