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阴的苦灭之道 “识阴之苦的灭除, 就是灭除识阴的存在;若不肯灭除识阴的存在,绝对无法获 得二乘圣果的亲证智慧境界,特别是亲证二乘极果的阿罗汉慧解脱智慧境界。但 是,如何是确实如真的了知识阴的内涵呢?难道前面所说的还不够吗?答:确实 是不够的。《中阿含经》卷七云: 云何知识如真?谓有六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是谓知识如真。 这意思是说,对于识阴如实的了知,是必须了知识阴详细内容的。 如前所举经文说,识阴不但是指六识心而已,还包括六识身在内;举凡识阴六识 的功能差别,都要一一了知,然后观察这六识中某一识的自性,与其他五识的自 性有何差别?一一了知以后,才算是知道识阴六识身意涵的人,才算是‘知识如 真 ’的人。当前佛教界大师们无法证得初果的最大原因,就是对识阴的内容不如 实知,往往把识阴中的某些境界(特别是意识心的变相境界),当作已经不是识 阴、不是意识境界了,当作是已经亲证实相心如来藏(或名真如心)的开悟境界 了。也有人错将六识心的自性(见性、闻性乃至知觉性)误认为佛性,就自称已经 开悟了;也以这种错误的认知而为别人印证为开悟,师徒同坠大妄语业中,其实 正是坠入自性见外道的邪见中。换句话说,必须先认清楚识阴的全部内容,了知 识阴六识的所有自性,特别是要知道意识的全部变相境界,才不会坠入意识心的 变相境界中,误将意识心排除在识阴之外。 除了认知六识是有生之法,是二法为缘而出生的生灭法,还得要确认六识心的无 常性及其相应法的无常性。……所以,对六根、六尘、六识及我所觉受等法的虚 妄也是应该一并了知的,并不是只了知识阴六识的虚妄性就够了。解脱道的修行 者,必须同时了知识阴以外的六根及六尘的虚妄性,因为它们都是无常的,不能 久住的。还必须了知识阴所生的受阴虚妄,必须了知识阴及身口共同出现的行阴 也都虚妄,然后再现观这些法必然会对解脱生死、取证无余涅槃的过程产生障碍, 所以努力灭除对于五阴自己的执著,灭除对于五阴中一切阴的所有执著自爱。当 自己已经确定完全没有自我及我所的执著贪爱,确实愿意在捨报后断灭,只剩下 自己仍未证知的本识离见闻觉知而独存时,才能确认自己确实是‘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知如真’的声闻阿罗汉。 《杂阿含经》卷八亦云: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 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以得解脱;是名比丘六触入处已 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欲不复生,谓意识法。’ 此段经文特别强调:对于意识及其相应法,都不想要再出生了,就是断除生死根 本的人。如同截断了多罗树的树头,使得多罗树的生机永断,不可能再出生枝叶 了!专修解脱道的比丘们,若能将六根、六尘、六识的触受,认清是虚妄无常的; 并且认知无常虚妄的五阴不是真我、也不异于真我、也与真我不是混合而相在的 ;了知灭尽五阴、十八界的全部自己,不让阴界入任何一法的自己继续存在,于 是不再出生种种有漏的心行,对于蕴处界的每一法都无贪染执著,就是对自己的 贪爱与执著全部灭尽了,不想让自己再有未来世的蕴处界出生于三界中,死时有 把握可以做到,这就如同截断多罗树头一般,不会再有对自己贪爱执著的心行出 现了,这就是解脱。 但这一段经文中特别强调的是意识,意识是最难断除的;因为意识心的变相非常 多,而且意识心心遍在三界九地中都可以存在,所以,佛陀出世以前常有外道将 欲界定、色界定中的意识心,误认为常住不坏的真我如来,死不掉意识心,希望 未来世仍然会有意识继续存在,是把定中意识误认为常住的如来藏,所以无法断 除我见;目前全球佛教界大师们却是连初禅都尚未证得,当然不证色界定中的意 识心。意识心固然能存在于三界九地中,却不可能离开三界九地而存在,绝无可 能住于三界外的无余涅槃中,绝无可能住于灭尽十八界的无余涅槃中,当然不可 能由意识进入无余涅槃中。 学佛人往往因为误认无余涅槃境界,以及误认意识心是常住心的缘故,就死不了 意识心对自己的贪爱与执著,就会在死后想要保持意识心的存在,因此不得不再 度入胎,或是往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中,自以为是无余涅槃境界。天寿 报尽以后,就又下生人间的畜生或饿鬼道中。所以这段经文中,特别注重意识觉 知心的认知,要大家别再贪爱执著意识心;所以我见与我执的断除是非常不容易 的,原因就对五阴的内容无知,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其实仍是对于意识的全部内容 无知,或是所知不够详尽,所以断不了意识心对自我的所有贪爱与执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