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7-13 18:26:33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一集「三乘菩提概说」,我们要来探讨的是:常乐我净。
前面为大家说明了佛法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处涅槃的四种涅槃。其实这其中,唯有诸佛具足证得这四种涅槃,称为大般涅槃。而如来大般涅槃则具有常、乐、我、净这个四德;因为,如来涅槃心体这第八无垢识已经断尽了二种生 死,恒常不变,没有生灭,所以称为「常」;又,如来不仅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也断尽一切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永远寂灭,没有丝毫的烦恼,所以称为「乐」;而如来涅槃心体第八无垢识是真实、不变异、得大自在,所以称为「我」;又,如来究竟解脱一切染污垢秽,所以称为「净」。
就如同《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中有圣教这样开示: 【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
常、乐、我、净,讲的是佛地第八无垢识真如心体以及佛地佛性的性用,并非菩萨地,更不是凡夫众生的境界。 《阿含经》中曾提到佛的「解脱色」,说「诸佛有解脱色常住不坏,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大乘经中也说,诸佛有三种意生身及庄严报身,常住十方三界利乐有情。因为成佛之后,第八识已经究竟清净不再变异,才能称为常乐我净。意思是说,第八识中含藏的烦恼障分段生死的烦恼现行,在很久的二大阿僧祇劫以前就已经断尽了,早已具足二乘圣者的有余及无余涅槃。而烦恼障的一切习气种子和所知障尘沙惑随眠,如今也已经全部断尽;所以如来第八识中所含藏的种子究竟清净,永远不可能再受熏、再增进了,永远不再变异,变易生死也已断尽了,不再有种子生灭变异的现象,祂已经断尽变异性了,不再有异熟性了;到了这个地步,如来的如来藏心体从内到外都不可能再变异了,这时候才能叫作真常,才是真正的常。就是说,祂除了心体从来不曾变异外,而今所含藏的种子也不再变异,这已经超过中道的非常亦非断的境界,才能称为成佛。
未到佛地的因地第八识称为如来藏,也就是说,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成就如来法身的功能。如来藏有熏,有染,会受熏而有种种杂染烦恼;因为有这些杂染烦恼种子,所以常处于生死之中,但祂自身本体却是没有生死的。
所以,《胜鬘经》中胜鬘夫人才会向佛陀禀白说:「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又说呢:「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然后又说:「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意思就是说,开悟后找到这一个本性清净的如来藏,里面有客尘烦恼以及上烦恼所染污;客尘烦恼就是一念无明,上烦恼就是无始无明。这个自性清净心而竟然有染污,这种事情一切凡夫众生、阿罗汉、辟支佛以及未悟的菩萨都很难理解,而已证悟的菩萨只能够知一部分;只有佛世尊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才能够如实知见,祂才能究竟了知如来藏这一个本性清净的心里面却还有染污。所以,声闻种性以及乐修定法而不乐修智慧的菩萨,都无法信受这样的说法,即使听了也不能明了。
依照上面《胜鬘经》的经文可知,菩萨悟后的第八识如来藏,仍然还有杂染烦恼种子尚未清净,所以还不是佛。只有最后身菩萨五阴已尽,所以在人间一悟就到佛地。其余的菩萨,有的人还在色阴区宇;有的人色阴已尽,而仍在受阴区宇;有的人受阴已尽,而仍在想阴区宇;有的人想阴已尽,而仍在行阴区宇;有的人行阴已尽,而仍在识阴区宇;有的人识阴已尽,进入十地等觉,可是大圆镜智、成所作智都还未现前;层次差别不等,所以悟后仍应精进修行。
我们再就常、乐、我、净,来加以分别的说明。
像《华严经》卷三十中有这样开示说:「譬如真如,是佛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所以,如果不是最后身菩萨修学佛法而开悟的第八识,仍然不是真如。既然不是真如,就必须有熏染,必须有变易,才能成佛;既然不是真如,就不守原有,不净本性,而能渐渐变易,转依清净本性。所以,悟后的阿赖耶识或异熟识必须是能受熏、能变易、不守原有本性,才能转化如来藏中的烦恼有漏种子,而渐渐的到达佛地成为真如;成为真如之后就不受熏染,恒守本性,无有变易。如果未到佛地,那就不可以说不受熏染、恒守本性、无有变易,否则就没有办法成佛。所以,未到佛地的第八识,虽然是中道的非常非断境界,但却不是真正的「常」。
再来说「乐」。究竟的乐就是远离生死轮回,只有证得涅槃,才能远离生死及生灭。佛陀已经断尽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成为无上正等正觉,是无人能出其上的三界至尊,永远以法乐自娱,永远离开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所以称为乐;一切法都无所不知,成为一切智智,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成为究竟佛,三界世间没有其他人比祂更有智慧,所以称为乐;世间与出世间的究竟果报,到这个时候都已经究竟了,再没有可断的不净法,也没有可学的清净法,也没有可修的了义法,也再没有可证的般若实相法,再没有更上的可修境界,已经究竟圆满,所以称为乐。这是究竟清净的境界,也是永离一切苦乐受的境界,乃至于最微细的心地上的苦乐受也都永离了,究竟安隐,所以是乐。
而佛地的常乐我净所说的「我」是什么呢? 《大般若经》中这样讲说:「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大般涅槃经》卷二)所说的就是佛地第八识无垢识的心体。菩萨从证悟第八识开始,一直到等觉位,第八识都只能够跟五遍行的心所法相应;就是因地时的第八识一定是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应,所以没有办法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因此不能了别六尘中的万法。这时第八识可以说是如痴如呆,好像白痴一样;虽然好像白痴,却又非常伶俐,就是能善于了知五蕴众生的心行,众生的任何一个心行都瞒不过祂;但是,因为祂不与别境五心所法相应,所以不能了别六尘境界,不于六尘境界起任何的好恶欣厌,因此也就不与各种根本烦恼、随烦恼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也还没有生起证自证分,不能返缘于自己,就不能自知自觉「我」的存在,所以不能称之为我。因此,等觉以及以下的一切诸地菩萨的第八识,都只能称作无我如来藏,不能称之为常乐我净的我。而佛地的第八识,不但可以跟五遍行心所法相应,也可以跟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全部相应,能够在五尘境界中运作无碍,能拥有证自证分;所以,佛地的第八识真如心,才可以说是真正的「我」。
那无垢识为什么又称为「净」呢?因为成佛了,无漏法已经具足圆满,已经不需要再熏修任何无漏法,心体与所含藏的种子已经内外俱净;不像因地诸菩萨位的异熟识或阿赖耶识,都还有或多或少的不净种子,无垢识则是究竟的清净,所以称为净。
因此,佛地的第八识具足了常乐我净,到这个地步才是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无住处涅槃,永远不住于生死中,也不住于涅槃中。无住处涅槃本身其实是函盖了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函盖了二乘人、初地满心以上菩萨所证的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在内;所以说,佛地具足四种涅槃,才是大般涅槃,这也才是《心经》所说的「究竟涅槃」。
但是,这个究竟涅槃的法,得要证悟以后才能真正开始了解,不是定性声闻的大阿罗汉们及缘觉辟支佛所能证得的涅槃;他们所证的无余涅槃不是大般涅槃,只能称为二乘涅槃;二乘涅槃是初地满心以上的菩萨就有能力可以证得的涅槃,但是七住贤位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却都还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稍微知悉的。所以,《胜鬘经》中佛才会这样子开示,说:「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意思就是说: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以及自性清净心仍有可以修断的二种烦恼随眠,修断这二种烦恼随眠而究竟清净,成就究竟涅槃;这两种妙法呢,只有智慧深利的菩萨及佛才能了知,二乘的声闻、缘觉都只能信佛语而不能实证。
所以,只有大乘法中才会讲常乐我净,在二乘法中一定是说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因为在二乘法中所观行的对象,是生灭不净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法;不论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中的蕴处界,也不论是人间极粗糙的蕴处界或是天界极微细的蕴处界,全都是无常、苦、无我、不净,三界种种不同状况中的蕴处界没有一法是常乐我净。
胜鬘夫人在《胜鬘经》中又说,说「阿罗汉、辟支佛无漏不尽」。就是说,阿罗汉、辟支佛不能断尽烦恼障的有漏习气种子,他们还有有漏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仍有可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可断,所以「无漏不尽」。那另一方面也说,他们还不能断除无始无明所知障的上烦恼随眠,还有可断的烦恼未曾断尽,还有可增进的无漏法未曾修 证圆满,所以他们所证的无漏法仍不究竟。 那至于菩萨,虽然已经远离了《大般涅槃经》所说的:「苦者计乐,乐者计苦,是颠倒法;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是颠倒法;无我计我,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是颠倒法。」(《大般涅槃经》卷二)断尽了见惑、思惑,随时能出离三界生死;可是仍然无法成佛,因为还无法断尽尘沙惑,所以「四倒」还没有完全断尽。尘沙惑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三界爱的习气种子流注以及异熟种子尚无法全部了知。由于这两种原因,所以菩萨的如来藏心体中还有种子变异流注,就无法称为常乐我净。
因为如来藏中的种子仍会变异,而非常;仍有变易生死,而非乐;仍有微细我应断尽,而使如来藏仍然不是真实我,还是非我;种子仍未究竟清净,而非净。由于这个缘故,菩萨继续常住于人间,在极长时劫中,不断的利乐众生,历缘对境之中次第断尽习气种子流注,及具足证知异熟种子。到达究竟位时成佛了,这时如来藏中的种子都不再变异,变易生死已经断尽了;而且那时,对异熟种子的内涵也全部了知,无始无明所摄的尘沙惑已经断尽无余;如来藏已经内外俱净,究竟清净,才能称为究竟常。这样的常才是真实的乐,这样的常与乐才能称之为真实我,这样的真实我才是究竟的清净。
佛地的无垢识这种「真常」与外道主张的真常完全不同。外道们自称的常,其实仍是无常,因为都是意识觉知心,不曾离开意识觉知心的体性;并且,不能够与七住菩萨所证的第八识心的体常相提并论,更何况说怎么能够与初地、八地、等觉地的非断非常的第八识中道心相提并论呢?那就更不能够跟等觉菩萨所不能了知的佛地无垢识真如心的真常,来加以相提并论!像意识境界的离念灵知,要有因有缘才能出现、才能运作,因就是如来藏及如来藏所含藏的意识心种子,缘就是意根、五色根和法尘及无明种子,要靠这些因和缘才能出生、才能运作,所以离念灵知心当然非常;而且,睡着无梦时,离念灵知心就断灭了,这是每一个人每天晚上都可以自我检查而加以确认。
因为有一些佛学学术研究者,不知不证禅宗初悟祖师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崇信藏传黄教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说:「大乘法中的真常唯心的如来藏常,与常见外道的常一样,都是富有外道神我、梵我色彩。」贬抑大乘真常唯心正理,说「如来藏不是佛说的正法」。其实,藏密的祖师们根本不懂佛地常乐我净的真实理,却用双身法中的「第四喜」的淫乐,作为他们「报身佛」所证得的快乐;所以他们的「报身佛」,都是手抱着女人而受淫乐的「抱身佛」,永远不与女人分离,而永远处于与女人交合的状态中,领受淫乐。但这种乐其实是苦,因为是无常的,是变异的,是受制于他人的,也是有为有漏的。那根本不是佛法!所以,他们所谓的「即身成佛」法门,只是无知的崇拜性器官,是属于原始而且低级的追求物欲的法门;可是却被他们冠上了佛法的果位名相,用来欺骗无知的世人;然而事实上,和真正的佛法修证完全无关,那根本就是世间法,只是以佛法名相来包装,用来欺瞒世人的一种伎俩。
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为大家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106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7-13 18:24:18 |
|
|
[繁体文稿]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這一集「三乘菩提概說」,我們要來探討的是:常樂我淨。
前面為大家說明了佛法中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和無住處涅槃的四種涅槃。其實這其中,唯有諸佛具足證得這四種涅槃,稱為大般涅槃。而如來大般涅槃則具有常、樂、我、淨這個四德;因為,如來涅槃心體這第八無垢識已經斷盡了二種生死,恆常不變,沒有生滅,所以稱為「常」;又,如來不僅斷盡一念無明煩惱障的現行,也斷盡一切習氣種子及無始無明上煩惱隨眠,永遠寂滅,沒有絲毫的煩惱,所以稱為「樂」;而如來涅槃心體第八無垢識是真實、不變異、得大自在,所以稱為「我」;又,如來究竟解脫一切染污垢穢,所以稱為「淨」。
就如同《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中有聖教這樣開示:
【若言我者,則是如來。何以故?身無邊故,無疑網故。不作不受故名為常;不生不滅故名為樂;無煩惱垢故名為淨;無有十相故名為空;是故如來常樂我淨,空無諸相。】(《大般涅槃經》卷三十)
常、樂、我、淨,講的是佛地第八無垢識真如心體以及佛地佛性的性用,並非菩薩地,更不是凡夫眾生的境界。《阿含經》中曾提到佛的「解脫色」,說「諸佛有解脫色常住不壞,利樂有情永無窮盡」。大乘經中也說,諸佛有三種意生身及莊嚴報身,常住十方三界利樂有情。因為成佛之後,第八識已經究竟清淨不再變異,才能稱為常樂我淨。意思是說,第八識中含藏的煩惱障分段生死的煩惱現行,在很久的二大阿僧祇劫以前就已經斷盡了,早已具足二乘聖者的有餘及無餘涅槃。而煩惱障的一切習氣種子和所知障塵沙惑隨眠,如今也已經全部斷盡;所以如來第八識中所含藏的種子究竟清淨,永遠不可能再受熏、再增進了,永遠不再變異,變易生死也已斷盡了,不再有種子生滅變異的現象,祂已經斷盡變異性了,不再有異熟性了;到了這個地步,如來的如來藏心體從內到外都不可能再變異了,這時候才能叫作真常,才是真正的常。就是說,祂除了心體從來不曾變異外,而今所含藏的種子也不再變異,這已經超過中道的非常亦非斷的境界,才能稱為成佛。
未到佛地的因地第八識稱為如來藏,也就是說,阿賴耶識裏面含藏著成就如來法身的功能。如來藏有熏,有染,會受熏而有種種雜染煩惱;因為有這些雜染煩惱種子,所以常處於生死之中,但祂自身本體卻是沒有生死的。
所以,《勝鬘經》中 勝鬘夫人才會向 佛陀稟白說:「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又說呢:「此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然後又說:「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意思就是說,開悟後找到這一個本性清淨的如來藏,裏面有客塵煩惱以及上煩惱所染污;客塵煩惱就是一念無明,上煩惱就是無始無明。這個自性清淨心而竟然有染污,這種事情一切凡夫眾生、阿羅漢、辟支佛以及未悟的菩薩都很難理解,而已證悟的菩薩只能夠知一部分;只有佛世尊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才能夠如實知見,祂才能究竟了知如來藏這一個本性清淨的心裏面卻還有染污。所以,聲聞種性以及樂修定法而不樂修智慧的菩薩,都無法信受這樣的說法,即使聽了也不能明瞭。
依照上面《勝鬘經》的經文可知,菩薩悟後的第八識如來藏,仍然還有雜染煩惱種子尚未清淨,所以還不是佛。只有最後身菩薩五陰已盡,所以在人間一悟就到佛地。其餘的菩薩,有的人還在色陰區宇;有的人色陰已盡,而仍在受陰區宇;有的人受陰已盡,而仍在想陰區宇;有的人想陰已盡,而仍在行陰區宇;有的人行陰已盡,而仍在識陰區宇;有的人識陰已盡,進入十地等覺,可是大圓鏡智、成所作智都還未現前;層次差別不等,所以悟後仍應精進修行。
我們再就常、樂、我、淨,來加以分別的說明。
像《華嚴經》卷三十中有這樣開示說:「譬如真如,是佛境界。」(《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所以,如果不是最後身菩薩修學佛法而開悟的第八識,仍然不是真如。既然不是真如,就必須有熏染,必須有變易,才能成佛;既然不是真如,就不守原有,不淨本性,而能漸漸變易,轉依清淨本性。所以,悟後的阿賴耶識或異熟識必須是能受熏、能變易、不守原有本性,才能轉化如來藏中的煩惱有漏種子,而漸漸的到達佛地成為真如;成為真如之後就不受熏染,恆守本性,無有變易。如果未到佛地,那就不可以說不受熏染、恆守本性、無有變易,否則就沒有辦法成佛。所以,未到佛地的第八識,雖然是中道的非常非斷境界,但卻不是真正的「常」。
再來說「樂」。究竟的樂就是遠離生死輪迴,只有證得涅槃,才能遠離生死及生滅。佛陀已經斷盡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成為無上正等正覺,是無人能出其上的三界至尊,永遠以法樂自娛,永遠離開了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所以稱為樂;一切法都無所不知,成為一切智智,具足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成為究竟佛,三界世間沒有其他人比祂更有智慧,所以稱為樂;世間與出世間的究竟果報,到這個時候都已經究竟了,再沒有可斷的不淨法,也沒有可學的清淨法,也沒有可修的了義法,也再沒有可證的般若實相法,再沒有更上的可修境界,已經究竟圓滿,所以稱為樂。這是究竟清淨的境界,也是永離一切苦樂受的境界,乃至於最微細的心地上的苦樂受也都永離了,究竟安隱,所以是樂。
而佛地的常樂我淨所說的「我」是什麼呢?《大般若經》中這樣講說:「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者,是名為我。」(《大般涅槃经》卷二)所說的就是佛地第八識無垢識的心體。菩薩從證悟第八識開始,一直到等覺位,第八識都只能夠跟五遍行的心所法相應;就是因地時的第八識一定是離見聞覺知,不與六塵相應,所以沒有辦法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因此不能了別六塵中的萬法。這時第八識可以說是如癡如呆,好像白癡一樣;雖然好像白癡,卻又非常伶俐,就是能善於了知五蘊眾生的心行,眾生的任何一個心行都瞞不過祂;但是,因為祂不與別境五心所法相應,所以不能了別六塵境界,不於六塵境界起任何的好惡欣厭,因此也就不與各種根本煩惱、隨煩惱及善十一心所法相應;也還沒有生起證自證分,不能返緣於自己,就不能自知自覺「我」的存在,所以不能稱之為我。因此,等覺以及以下的一切諸地菩薩的第八識,都只能稱作無我如來藏,不能稱之為常樂我淨的我。而佛地的第八識,不但可以跟五遍行心所法相應,也可以跟五別境、善十一等心所法全部相應,能夠在五塵境界中咦鳠o礙,能擁有證自證分;所以,佛地的第八識真如心,才可以說是真正的「我」。
那無垢識為什麼又稱為「淨」呢?因為成佛了,無漏法已經具足圓滿,已經不需要再熏修任何無漏法,心體與所含藏的種子已經內外俱淨;不像因地諸菩薩位的異熟識或阿賴耶識,都還有或多或少的不淨種子,無垢識則是究竟的清淨,所以稱為淨。
因此,佛地的第八識具足了常樂我淨,到這個地步才是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無住處涅槃,永遠不住於生死中,也不住於涅槃中。無住處涅槃本身其實是函蓋了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函蓋了二乘人、初地滿心以上菩薩所證的有餘涅槃及無餘涅槃在內;所以說,佛地具足四種涅槃,才是大般涅槃,這也才是《心經》所說的「究竟涅槃」。
但是,這個究竟涅槃的法,得要證悟以後才能真正開始瞭解,不是定性聲聞的大阿羅漢們及緣覺辟支佛所能證得的涅槃;他們所證的無餘涅槃不是大般涅槃,只能稱為二乘涅槃;二乘涅槃是初地滿心以上的菩薩就有能力可以證得的涅槃,但是七住賢位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卻都還不是二乘聖人所能稍微知悉的。所以,《勝鬘經》中 佛才會這樣子開示,說:「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意思就是說: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以及自性清淨心仍有可以修斷的二種煩惱隨眠,修斷這二種煩惱隨眠而究竟清淨,成就究竟涅槃;這兩種妙法呢,只有智慧深利的菩薩及佛才能了知,二乘的聲聞、緣覺都只能信佛語而不能實證。
所以,只有大乘法中才會講常樂我淨,在二乘法中一定是說非常、非樂、非我、非淨。因為在二乘法中所觀行的對象,是生滅不淨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法;不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中的蘊處界,也不論是人間極粗糙的蘊處界或是天界極微細的蘊處界,全都是無常、苦、無我、不淨,三界種種不同狀況中的蘊處界沒有一法是常樂我淨。
勝鬘夫人在《勝鬘經》中又說,說「阿羅漢、辟支佛無漏不盡」。就是說,阿羅漢、辟支佛不能斷盡煩惱障的有漏習氣種子,他們還有有漏習氣種子隨眠在第八識中,仍有可斷的煩惱障習氣種子可斷,所以「無漏不盡」。那另一方面也說,他們還不能斷除無始無明所知障的上煩惱隨眠,還有可斷的煩惱未曾斷盡,還有可增進的無漏法未曾修證圓滿,所以他們所證的無漏法仍不究竟。
那至於菩薩,雖然已經遠離了《大般涅槃經》所說的:「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是顛倒法。」(《大般涅槃經》卷二)斷盡了見惑、思惑,隨時能出離三界生死;可是仍然無法成佛,因為還無法斷盡塵沙惑,所以「四倒」還沒有完全斷盡。塵沙惑的內容,簡單的說,就是三界愛的習氣種子流注以及異熟種子尚無法全部了知。由於這兩種原因,所以菩薩的如來藏心體中還有種子變異流注,就無法稱為常樂我淨。
因為如來藏中的種子仍會變異,而非常;仍有變易生死,而非樂;仍有微細我應斷盡,而使如來藏仍然不是真實我,還是非我;種子仍未究竟清淨,而非淨。由於這個緣故,菩薩繼續常住於人間,在極長時劫中,不斷的利樂眾生,歷緣對境之中次第斷盡習氣種子流注,及具足證知異熟種子。到達究竟位時成佛了,這時如來藏中的種子都不再變異,變易生死已經斷盡了;而且那時,對異熟種子的內涵也全部了知,無始無明所攝的塵沙惑已經斷盡無餘;如來藏已經內外俱淨,究竟清淨,才能稱為究竟常。這樣的常才是真實的樂,這樣的常與樂才能稱之為真實我,這樣的真實我才是究竟的清淨。
佛地的無垢識這種「真常」與外道主張的真常完全不同。外道們自稱的常,其實仍是無常,因為都是意識覺知心,不曾離開意識覺知心的體性;並且,不能夠與七住菩薩所證的第八識心的體常相提並論,更何況說怎麼能夠與初地、八地、等覺地的非斷非常的第八識中道心相提並論呢?那就更不能夠跟等覺菩薩所不能了知的佛地無垢識真如心的真常,來加以相提並論!像意識境界的離念靈知,要有因有緣才能出現、才能咦鳎蚓褪侨鐏聿丶叭鐏聿厮氐囊庾R心種子,緣就是意根、五色根和法塵及無明種子,要靠這些因和緣才能出生、才能咦鳎噪x念靈知心當然非常;而且,睡著無夢時,離念靈知心就斷滅了,這是每一個人每天晚上都可以自我檢查而加以確認。
因為有一些佛學學術研究者,不知不證禪宗初悟祖師所證得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崇信藏傳黃教應成派中觀的邪見,說:「大乘法中的真常唯心的如來藏常,與常見外道的常一樣,都是富有外道神我、梵我色彩。」貶抑大乘真常唯心正理,說「如來藏不是佛說的正法」。其實,藏密的祖師們根本不懂佛地常樂我淨的真實理,卻用雙身法中的「第四喜」的淫樂,作為他們「報身佛」所證得的快樂;所以他們的「報身佛」,都是手抱著女人而受淫樂的「抱身佛」,永遠不與女人分離,而永遠處於與女人交合的狀態中,領受淫樂。但這種樂其實是苦,因為是無常的,是變異的,是受制於他人的,也是有為有漏的。那根本不是佛法!所以,他們所謂的「即身成佛」法門,只是無知的崇拜性器官,是屬於原始而且低級的追求物欲的法門;可是卻被他們冠上了佛法的果位名相,用來欺騙無知的世人;然而事實上,和真正的佛法修證完全無關,那根本就是世間法,只是以佛法名相來包裝,用來欺瞞世人的一種伎倆。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為大家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