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28 11:34:38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要来跟大家谈谈: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很多佛法中的名相,被一般人所引用,已经产生跟佛法中原有的义理是不相同的意思。譬如说,现在有所谓的在劫难逃,其中的「劫」字已经跟佛法中原有的「劫」的意涵,已经有一些出入了。或者是说,很多世间法的名相也被学人所引用,而产生了与佛法有关的意涵,譬如说「红尘」、「异教徒」等等。那么这一种在文化演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应当要了解的是,这一些名相被引进佛法之中,它在佛法的意涵为何;或者是说,可不可能借这种所谓的文化交流的过程,方便为世人或是为学习佛法的人,种下一些真正佛法上义理的种子呢?要思惟这个问题之前,先要了解一下:红尘是什么?而看破红尘又是什么?
汉朝班固《西都赋》里面有这么记载:「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也有古人说:「地居形胜,天助幽奇,门开而紫陌相连,路僻而红尘不到。庭除冉冉,坐对闲云;苔榭时时,卧闻幽鸟。」这个意境真的是好美!所以一般而言,红尘这一词是从人潮来往很多而产生种种的尘土,所以说红尘滚滚;或者有着人间熙来攘往或是人多事杂,而引申为说,富贵人间的繁华景象的意思。从这样看来,看破红尘就有一点想要远离这一些纷纷扰扰尘世的意涵;或者,有的是已经不再眷恋这些曾经已经受用过的这些繁华景象。所以说,厌倦官场的这些虚幻的富贵生涯,然后向往着什么?向往着简单然后朴实的山林田园生活。或者是说,想要远离从前总是被侵扰而不如意的这些环境,然后安安静静的重新生活。
那么,红尘这一词被引进佛法之中,无非也跟上述的意涵有着一些关联。譬如说,有一些菩萨他曾经这么说过,他说:「自开自解自为人,便向红尘利有情。」而禅门里面也有这样的说法,出现红尘这样的名词,譬如说:【师门送,谓青林曰:「恁么去,一句作么生道?」林曰:「步步踏红尘,通身无影像。」师良久,林云:「老和尚何不速道?」师曰:「子得恁么性急?」林曰:「某甲罪过!」便礼辞。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当然这里面就有更深一层的意涵,不过我们现在不讲这个部分;只举说红尘一词,已经被广泛被佛门里面所使用,然后作为引导,跟后面所要说明的佛法义理,来作一个联结。
现在回过头来说,世间人为什么会看破红尘?有人说:因为某甲曾经受用过这些世间的荣华富贵,虽然曾经是一般世间人所欣乐的,但是他现在已经不再眷恋这些荣华的景象,反而羡慕田园的恬静生活。又有人说:因为某乙经历了世间种种的酸甜苦辣,然后受尽了种种的苦雨风霜,当然这部个分是世间人一般所不喜欢的;所以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他决定要离开现在的环境。当然,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种种的状况,不过现在我们回头来思考说:某甲、某乙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是不是已经离开了红尘?没有!大家都很有智慧,可以马上洞悉出个中的差异。为什么说他们看破红尘之后,其实是没有离开红尘?因为充其量只不过说,他们虽然看破红尘,只是离开一种他们认为是喧嚣的红尘,而进入另外一种他认为是清净的红尘,其实还是在红尘之中,所以说其实是没有离开红尘的。
这就好像说,一些世间自杀的人一样。不管他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年老病衰呢,或者因为欠债还不起呢,或者因为说爱人结婚了但是对象不是我,或者因为是说在世间被人家所看不起。这个部分世间法上如何对治,不是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我们也不讨论说,他在自杀之后,是不是能够解决当时的问题;单单就说有没有离开红尘这个题目来作说明。请问:他们自杀的时候,真的是心里面想永远离开这个世间吗?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们不是想要永远离开这个世间的,他们只是想要赶快离开当时这个困境,而在他们深层的心中,是不想要永远离开这个世间的;甚至还希望说,将来是不是有一个可以令他满意的生活环境。那至于说有没有来生?或是说来生是怎么出生的?这不但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了解,乃至是佛门中的大小善知识所想要明白,而却又一直误会其中义理的。这就好像说,有极少部分的一些世间人,他 剃了头、着染衣以后,看起来好像出家一样,其实他心里面都不想要去修证最基本的出家法,也就是说解脱道,依然在世间的名闻利养上面用心。所以有的人才会说:「哎呀!他根本没有出家啦!」「哎呀!他只是出了一个家,然后又搬到另外一个家。」那么这个道理,就跟前面的状况是类似的。
现在再来说说看,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当然我们就要先来看看说一般人学佛的动机,你自然就会明白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有的人真的是看破了世间的荣辱毁誉,所以他想要以后都能够常伴青灯之下,当然这个部分,他的厌世成分就会比较重一点;所以他出家学佛,当然也有可能是出家学道,可能是因为什么?因为事业受到打击,因为生活不顺利,因为家庭不和睦,乃至因为听说佛法里面可以改变运势等等等等,所以他就来学佛。当然这些状况大部分都不是真正来学佛,只是表相上的什么?人天善法罢了。乃至于,甚至于大部分都是依附于佛门中的什么?鬼神法罢了。
有人听说佛法中有很多胜妙稀奇的事迹,他因为贪求这方面的感应,所以他也来学佛。又往往有的人是在世间上就一直在寻寻觅觅,总觉得说,世间的种种的法不是他所想要追求、所了知的;所以当他有缘听到真正的佛法,说什么都没有办法阻止他,就这样一头栽进佛法的大海中;他认为说,这个才是我一生所要追求的。
也有的人,只是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因为要陪亲友来听听善知识的佛法开示;可是正好他的因缘殊胜,所以因此就继续来学佛了。也有的人是善根福德深厚,听到善知识在开示佛法,就能分辨中佛法的是非善恶等等,他多少是存着一分想要导正佛门里面的乱相;因为这个关系,他也来进一步学法。
那么这一些林林总总的状况,您就不难了解说,是不是一定要有所谓的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够学佛。当然,其中所谓的看破红尘,并不一定是真的看破红尘,这个道理前面就已经说过。但是反过来说,学佛了以后要如何看破红尘?现在就要借着世俗的红尘,来说明佛法里面的红尘是什么意思。
取世间红尘的意思,说红尘是纷纷扰扰,我们世间中,何处纷纷扰扰、变动不止?譬如说,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我们听到的种种声音,我们闻到的种种香臭,我们所尝的酸甜苦辣,我们所碰到的冷热细滑,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这个统称为六尘,也就是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一直在变动,生生灭灭,来来去去,所以才说滚滚红尘。
听到这里,你可先不要说,这样我已经看破红尘了。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刚才讲的六尘只是什么?只是滚滚红尘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红尘滚滚,那么到底是谁随着它而变动,而有滚滚?当然就是要有心去领纳这些尘境,这个心相对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识,也就是所谓的六识;领纳尘境之时,同时随之而变动,所以才叫作滚滚。可是六识生起的过程又是如何呢?佛开示说根、尘为缘才能生识,所以换句话说,六识的生起还得要有我们的六根为缘,也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根,才能够生起我们的六识,来具足领受这滚滚红尘。所以,这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的十八界,就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红尘。每一个人十八界就是自己的红尘,在其中滚滚而不自知。
当我们进一步看清楚这十八界的一一界,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虚妄法;而且要进一步确认说,在这些法的背后有一个不虚妄、真实的法界实相常住不灭,而且必须真正的确认这一点。当您这样心得决定不再改变的时候,这样才可以说初步地看破红尘。不是说,只要能够彻悟六尘世界的虚幻不实,当下就已经解脱自在了;因为领受六尘世界的自己的六识,跟作为生出六识的缘的六根,也一样是这样虚幻不实。因为您虽然知道六尘世界是虚幻不实的,可是在内心的深处,其实是一直想要拥有领受清净六尘世界的自己;当这个事实存在的当下,其实你就是一直在爱惜自己的六根、六识,而不愿意放舍。而这个十八界就是佛所开示说,应当要放舍的五阴。如同佛在《增壹阿含经》里面这么开示说:【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 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学道者,以求无为道、灭五阴身,以是学道。」】(《增壹阿含经》卷十六)这样子一来,六尘、六识、六根这十八界中,你愿意舍弃的,只有占三分之一的六尘。怎么可以说,这样就已经是看破红尘了呢?
这就好像说有一些善知识,他教导学人说:「佛法就是要教人家可以离开贪瞋痴啦!然后能够离开贪瞋痴以后,就可以了脱生死了。」这个目标很吸引人,对不对?所以他就教人怎么样?要努力地去去除生活中的贪瞋痴,不要有种种的贪欲,包括什么?不要贪男女色,不要贪美食,不要贪什么华丽的服饰,乃至不要动不动就生气,还要善待曾经让你动怒的对像,说那样叫作逆增上缘、善知识等等。并且又跟你讲说,要勤修忍辱来降伏自己的贪欲瞋恚,然后还要观察世间的山河大地等种种法是缘起缘灭、都是虚妄的。结果,都还是在如石压草之般!也许他还进一步教你说,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被境界所转,要始终掌握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被贪瞋痴所束缚,而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都认为说,这样就是解脱。其实,这样在佛法中,不是真正的离开红尘;只是离开一个相对上比较染着的红尘,而安住在一个相对上比较清净的红尘罢了,依然是在三界之中,依然是在生死之中;只是未来世可以享受一下今世所修的福业罢了,福报受尽以后,还是要在三界中继续流转。如前面所说,其实他只是放下「我所」罢了,他没有进一步去观察说,「我」其实也是虚幻不实的。
所以,这样的善知识就把禅门中的一句话说「大隐隐于世廛,小隐隐于山林」,解释说:「假如心有所执着、心有所系缚,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都不会自在的;假如你心无罣礙,处于皇宫华厦和居于洞穴中、茅穴中,那都是一样的,何必去作什么分别呢?」其实,这都是在六尘境界上的贪着与否去作文章,依然没有进一步去探讨说,六根跟六尘、六识的关系,乃至于说六识是不是为虚妄的问题。这与禅宗祖师所开示的,就又多隔了一重山!因为这一些所谓学佛者,都是一些自了汉的心态,想要自隐于山林之中好好修行,所以这叫作小隐。可是菩萨真正悟了以后,却是「入廛垂手,接引众生」,表面上看起来,这些菩萨是陷身于红尘之中,其实从来都是无比的安隐,所以叫作大隐。
那么既然红尘一词已经广被学人所使用,所以未尝也不是一个可以让学人了解佛法的方便。要真正的知道红尘是什么,看破它,那才真正是学佛的开始;否则,都只是在探讨佛学,拿佛法来作学问上的研究,跟真正的佛法是了不相干的,充其量只能作学术的研究。可是问题是,佛法明明是可以亲证的。
今天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36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1-01 09:34:50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要來跟大家談談: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很多佛法中的名相,被一般人所引用,已經產生跟佛法中原有的義理是不相同的意思。譬如說,現在有所謂的在劫難逃,其中的「劫」字已經跟佛法中原有的「劫」的意涵,已經有一些出入了。或者是說,很多世間法的名相也被學人所引用,而產生了與佛法有關的意涵,譬如說「紅塵」、「異教徒」等等。那麼這一種在文化演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現象,本來就是無可厚非的。應當要瞭解的是,這一些名相被引進佛法之中,它在佛法的意涵爲何;或者是說,可不可能藉這種所謂的文化交流的過程,方便爲世人或是爲學習佛法的人,種下一些真正佛法上義理的種子呢?要思惟這個問題之前,先要瞭解一下:紅塵是什麼?而看破紅塵又是什麼?
漢朝班固《西都賦》裏面有這麼記載:「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也有古人說:「地居形勝,天助幽奇,門開而紫陌相連,路僻而紅塵 不到。庭除冉冉,坐對閒雲;苔榭時時,臥聞幽鳥。」這個意境真的是好美!所以一般而言,紅塵這一詞是從人潮來往很多而產生種種的塵土,所以說紅塵滾滾;或 者有著人間熙來攘往或是人多事雜,而引申爲說,富貴人間的繁華景象的意思。從這樣看來,看破紅塵就有一點想要遠離這一些紛紛擾擾塵世的意涵;或者,有的是 已經不再眷戀這些曾經已經受用過的這些繁華景象。所以說,厭倦官場的這些虛幻的富貴生涯,然後嚮往著什麼?嚮往著簡單然後樸實的山林田園生活。或者是說, 想要遠離從前總是被侵擾而不如意的這些環境,然後安安靜靜的重新生活。
那麼,紅塵這一詞被引進佛法之中,無非也跟上述的意涵有著一些關聯。譬如說,有一些菩薩他 曾經這麼說過,他說:「自開自解自爲人,便向紅塵利有情。」而禪門裏面也有這樣的說法,出現紅塵這樣的名詞,譬如說:【師門送,謂青林曰:「恁麼去,一句 作麼生道?」林曰:「步步踏紅塵,通身無影像。」師良久,林云:「老和尚何不速道?」師曰:「子得恁麼性急?」林曰:「某甲罪過!」便禮辭。】(《筠州洞 山悟本禪師語錄》卷一)當然這裏面就有更深一層的意涵,不過我們現在不講這個部分;只舉說紅塵一詞,已經被廣泛被佛門裏面所使用,然後作爲引導,跟後面所 要說明的佛法義理,來作一個聯結。
現在回過頭來說,世間人爲什麼會看破紅塵?有人說:因爲某甲曾經受用過這些世間的榮華富貴,雖然曾經是一般世間人所欣樂的,但是他現在已經不再眷戀 這些榮華的景象,反而羨慕田園的恬靜生活。又有人說:因爲某乙經歷了世間種種的酸甜苦辣,然後受盡了種種的苦雨風霜,當然這部個分是世間人一般所不喜歡 的;所以因爲往事不堪回首,他決定要離開現在的環境。當然,還會有很多其他的種種的狀況,不過現在我們回頭來思考說:某甲、某乙他們看破紅塵之後,是不是 已經離開了紅塵?沒有!大家都很有智慧,可以馬上洞悉出個中的差異。爲什麼說他們看破紅塵之後,其實是沒有離開紅塵?因爲充其量只不過說,他們雖然看破紅 塵,只是離開一種他們認爲是喧囂的紅塵,而進入另外一種他認爲是清淨的紅塵,其實還是在紅塵之中,所以說其實是沒有離開紅塵的。
這就好像說,一些世間自殺的人一樣。不管他自殺的原因,是因爲年老病衰呢,或者因爲欠債還不起呢,或者因爲說愛人結婚了但是對象不是我,或者因爲是 說在世間被人家所看不起。這個部分世間法上如何對治,不是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我們也不討論說,他在自殺之後,是不是能夠解決當時的問題;單單就說有沒有 離開紅塵這個題目來作說明。請問:他們自殺的時候,真的是心裏面想永遠離開這個世間嗎?相信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他們不是想要永遠離開這個世間的,他們只 是想要趕快離開當時這個困境,而在他們深層的心中,是不想要永遠離開這個世間的;甚至還希望說,將來是不是有一個可以令他滿意的生活環境。那至於說有沒有 來生?或是說來生是怎麼出生的?這不但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暸解,乃至是佛門中的大小善知識所想要明白,而卻又一直誤會其中義理的。這就好像說,有極少部分的 一些世間人,他剃了頭、著染衣以後,看起來好像出家一樣,其實他心裏面都不想要去修證最基本的出家法,也就是說解脫道,依然在世間的名聞利養上面用心。所 以有的人才會說:「哎呀!他根本沒有出家啦!」「哎呀!他只是出了一個家,然後又搬到另外一個家。」那麼這個道理,就跟前面的狀況是類似的。
現在再來說說看,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當然我們就要先來看看說一般人學佛的動機,你自然就會明白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有的人真的是看破了世間的榮辱毀譽,所以他想要以後都能夠常伴青燈之下,當然這個部分,他的厭世成分就會比較重一點;所以他出家學佛,當然也有可能是出家學道,可能是因爲什麼?因爲事業受到打擊,因爲生活不順利,因爲家庭不和睦,乃至因爲聽說佛法裏面可以改變邉莸鹊鹊鹊龋运蛠韺W佛。當然這些狀況大部分都不是真正來學佛,只是表相上的什麼?人天善法罷了。乃至於,甚至於大部分都是依附於佛門中的什麼?鬼神法罷了。
有人聽說佛法中有很多勝妙稀奇的事蹟,他因爲貪求這方面的感應,所以他也來學佛。又往往有的人是在世間上就一直在尋尋覓覓,總覺得說,世間的種種的法不是他所想要追求、所了知的;所以當他有緣聽到真正的佛法,說什麼都沒有辦法阻止他,就這樣一頭栽進佛法的大海中;他認爲說,這個才是我一生所要追求的。
也有的人,只是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因爲要陪親友來聽聽善知識的佛法開示;可是正好他的因緣殊勝,所以因此就繼續來學佛了。也有的人是善根福德深厚,聽到善知識在開示佛法,就能分辨中佛法的是非善惡等等,他多少是存著一分想要導正佛門裏面的亂相;因爲這個關係,他也來進一步學法。
那麼這一些林林總總的狀況,您就不難瞭解說,是不是一定要有所謂的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夠學佛。當然,其中所謂的看破紅塵,並不一定是真的看破紅塵,這個道理前面就已經說過。但是反過來說,學佛了以後要如何看破紅塵?現在就要藉著世俗的紅塵,來說明佛法裏面的紅塵是什麼意思。
取世間紅塵的意思,說紅塵是紛紛擾擾,我們世間中,何處紛紛擾擾、變動不止?譬如說,我們看到的山河大地,我們聽到的種種聲音,我們聞到的種種香 臭,我們所嚐的酸甜苦辣,我們所碰到的冷熱細滑,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這個統稱爲六塵,也就是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一直在變動,生生滅 滅,來來去去,所以才說滾滾紅塵。
聽到這裏,你可先不要說,這樣我已經看破紅塵了。爲什麼我會這麼說?剛才講的六塵只是什麼?只是滾滾紅塵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紅塵滾滾,那麼到底是誰 隨著它而變動,而有滾滾?當然就是要有心去領納這些塵境,這個心相對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識,也就是所謂的六識;領納塵境之時,同時隨之而變 動,所以才叫作滾滾。可是六識生起的過程又是如何呢?佛開示說根、塵爲緣才能生識,所以換句話說,六識的生起還得要有我們的六根爲緣,也就是我們的眼、 耳、鼻、舌、身、意根,才能夠生起我們的六識,來具足領受這滾滾紅塵。所以,這六根、六塵、六識合起來的十八界,就成爲我們每一個人的紅塵。每一個人十八 界就是自己的紅塵,在其中滾滾而不自知。
當我們進一步看清楚這十八界的一一界,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虛妄法;而且要進一步確認說,在這些法的背後有一個不虛妄、真實的法界實相常住不滅,而 且必須真正的確認這一點。當您這樣心得決定不再改變的時候,這樣才可以說初步地看破紅塵。不是說,只要能夠徹悟六塵世界的虛幻不實,當下就已經解脫自在 了;因爲領受六塵世界的自己的六識,跟作爲生出六識的緣的六根,也一樣是這樣虛幻不實。因爲您雖然知道六塵世界是虛幻不實的,可是在內心的深處,其實是一 直想要擁有領受清淨六塵世界的自己;當這個事實存在的當下,其實你就是一直在愛惜自己的六根、六識,而不願意放捨。而這個十八界就是 佛所開示說,應當要放捨的五陰。如同 佛在《增壹阿含經》裏面這麼開示說:【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豈非欲離生死、求無爲道,故作道乎?然五陰之身實不可保。」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學道者,以求無爲道、滅五陰身,以是學道。」】(《增壹阿含經》卷十六)這樣子一來,六塵、六識、六根這十八界中,你願意捨 棄的,只有占三分之一的六塵。怎麼可以說,這樣就已經是看破紅塵了呢?
這就好像說有一些善知識,他教導學人說:「佛法就 是要教人家可以離開貪瞋癡啦!然後能夠離開貪瞋癡以後,就可以了脫生死了。」這個目標很吸引人,對不對?所以他就教人怎麼樣?要努力地去去除生活中的貪瞋 癡,不要有種種的貪欲,包括什麼?不要貪男女色,不要貪美食,不要貪什麼華麗的服飾,乃至不要動不動就生氣,還要善待曾經讓你動怒的對像,說那樣叫作逆增 上緣、善知識等等。並且又跟你講說,要勤修忍辱來降伏自己的貪欲瞋恚,然後還要觀察世間的山河大地等種種法是緣起緣滅、都是虛妄的。結果,都還是在如石壓 草之般!
也許他還進一步教你說,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被境界所轉,要始終掌握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被貪瞋癡所束縛,而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都認爲 說,這樣就是解脫。其實,這樣在佛法中, 不是真正的離開紅塵;只是離開一個相對上比較染著的紅塵,而安住在一個相對上比較清淨的紅塵罷了,依然是在三界之中,依然是在生死之中;只是未來世可以享 受一下今世所修的福業罷了,福報受盡以後,還是要在三界中繼續流轉。如前面所說,其實他只是放下「我所」罷了,他沒有進一步去觀察說,「我」其實也是虛幻 不實的。
所以,這樣的善知識就把禪門中的一句話說「大隱隱於世廛,小隱隱於山林」,解釋說:「假如心有所執著、心有所繫縛,不管生活在什麼環境都不會自在 的;假如你心無罣礙,處於皇宮華廈和居於洞穴中、茅穴中,那都是一樣的,何必去作什麼分別呢?」其實,這都是在六塵境界上的貪著與否去作文章,依然沒有進 一步去探討說,六根跟六塵、六識的關係,乃至於說六識是不是爲虛妄的問題。這與禪宗祖師所開示的,就又多隔了一重山!因爲這一些所謂學佛者,都是一些自了 漢的心態,想要自隱於山林之中好好修行,所以這叫作小隱。可是菩薩真正悟了以後,卻是「入廛垂手,接引猩梗砻嫔峡雌饋恚@些菩薩是陷身於紅塵之中,其實從來都是無比的安隱,所以叫作大隱。
那麼既然紅塵一詞已經廣被學人所使用,所以未嘗也不是一個可以讓學人瞭解佛法的方便。要真正的知道紅塵是什麼,看破它,那才真正是學佛的開始;否則,都只是在探討佛學,拿佛法來作學問上的研究,跟真正的佛法是了不相干的,充其量只能作學術的研究。可是問題是,佛法明明是可以親證的。
今天說到這裏。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