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0 18:10:04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集要继续跟各位来分享的还是苦圣谛。上一集我们讲到苦圣谛里面的爱别离苦,讲到苦圣谛里面的爱别离苦。
那什么是爱别离苦呢?我们上一集有讲到,这个爱别离苦从事相上来说,有生离,有死别。从理上来说,是说众生确实有内六处,也就是说,众生这个可爱的眼根、可爱的耳根跟可爱的鼻根、可爱的舌根跟可爱的身根,对这个可爱的六根,互不相属分散了。众生执着贪爱渴爱这六根,这六根因为没有办法再聚在一起了,它是相属分散的,六根不能再相应,不能再互相呼应,不能够再互相起作用的。所以六根慢慢的互相分离,六根不能聚会在一起,六根不能再和合在一起产生它的作用的,那六根不能互摄,六根不能共同的熏习一切法;因为我们所熏的一切法,其实都是透过六根触六尘,乃至于六识在这个地方去作了别来运作的。因为六根、六尘、六识的和合运作,所以才会熏习一切法,当我们六根不能聚会在一起,六根不能互相含摄,六根不能共同的来熏习一切法,这样六根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和合在一起了,这样就是苦。
除了 对内六处这个六根的分离的这样的苦的觉受以外,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对于外处的六尘的触,外处的六尘的觉受,外处六尘的了知,外处六尘的思量跟外处六尘的贪爱,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与外六尘的别离,也像这样子的痛苦的话,这个也摄属在爱别离苦。为什么呢?这个六尘是,我们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还有空、识六界和合而成的,但是这个六界假使成为不相干的六界,不能再聚合为一体;众生之所以由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和合,是因为众生必须要使用这六界,他才有办法生存在这个世间,当这个六界没有办法互相和合,这个六界已经不相干,不能再聚会在一起,那身中的六界就不能再互相相应了;那这个六界分散别离,没有办法相应而分散别离以后,六界就不能够聚会为一体,六界不再互相的摄持,六界也不能共同的熏习一切法,六界不和合在一起,色身就坏了,这就是苦,就是爱别离的痛苦。也就是说,当众生要离开地、水、火、风、空、识,也就是说,地、水、火、风、空、识要散坏,而你不愿意散坏,这个就是爱别离的痛苦。
众生的身中有内六处,有外六处,有内六界,它互相别离的时候,身体领纳到这样子,内六处、外六处还有这个六界互相别离的这样子的痛苦;身体领纳这样子的苦受,心中也领纳了这样子的苦受,也了别这样子的痛苦的觉受;甚至因为心中领纳、了别这样子的痛苦的觉受,而感到身体跟心中,都专注而且全面性的感觉到爱别离的痛苦的觉受,这就是世尊所开示的爱别离的痛苦。所以,爱别离的痛苦,一样是从理的角度来探讨的话,所有的一切爱别离,一样是从我们的内六处、外六处跟六界所引生出来的;因为有内六处跟外六处的贪着,乃至于对于内六处、外六处分离的时候,你不愿意分离而产生的爱执,因为它要分离,但是你不得不去接受它的分离,这样子所产生的苦受,这个就是爱别离苦。
什么叫作所求不得苦呢?何谓所求不得苦呢?我们也是从事相上的求不得苦,以及从理上的求不得苦,来探讨这一部分的问题。
所谓的求不得苦,从事相上来说它包含了三方面,包括了人、事、物三方面。在人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哪些求不得苦呢?譬如说要求好妻好夫、俊男美女,要求配偶或是说要求子女,或是说要求父母长寿,或是说要求好子媳,或是说要求好女婿,或是说求弟妹等等,但是因为所求不得而产生的苦。为了要求配偶、求子女、求父母长寿,或求好媳好婿,或求好弟妹,而求不得所产生的苦,这个是因为事相上面,人所求不得所产生的苦,这个也是一种求不得苦。那物方面呢?譬如说求田产、求钱财,或是求骨董珍玩,或是说求房舍、求舍宅,或是说求古今名画,求来以后而不能存;求不得,或是说求来以后而没有办法能够保存它,这样子就是属于求不得的苦。所以,物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对于物的求不得的苦,也有对于物求来以后没有办法能够永远的保存它,没有办法永远的拥有它,没有办法永远的占有它,因为这样子产生的苦,这个也是求不得苦。那对事方面的求不得苦,有譬如说求职位的升迁,或是说求调职,或是说求官司的胜诉,或是说求冤狱的平反,乃至于求名声,求浪子回头等等,但是所求不得。如是诸多的世间事务,因为心中产生爱乐,因为求之而不可得,因为求之而不可得,因此而生起了心中种种的苦受,这样子就称为求不得苦。这个是求不得苦在事相上面所产生的这样子的一个道理。
第二个是从理上来说。从理上来说,什么是求不得苦呢?也就是说,从佛法的道理来讲的话,就是在说众生都有出生的法相,众生都不能离开出生的这个法。 「想要让这个我不出生」,但是众生想要这个我不出生,但是不能因为你想要让这个我不出生,就能够成功的。因为众生的这个我的出生,是因为众生因为烦恼种子,因为过去受生的业种未断,所以必须要受生死的轮回;所以,不是说你要求我不出生,你要求生天,你要求我不要烦恼,就不会有烦恼;所以众生要求我这个我不出生,那个是不可能的,那必须要透过如法的修行。所以,如果要求这样子的我不出生,而不如法修行的话,这个也是求不得苦。那生这个法是这个道理,同样的老这个法、死这个法,也是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众生求出生不可能,求生、求不出生,也不是能够自主的。
同样的道理,众生对于老这个法,要让众生不愿意老去,这个也是不可能的,让众生不会死去,这个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求不愿意老、不愿意死,这样子求不得而产生的这样子的苦恼,产生的忧悲恼苦,这个就是因为生或是老病死苦求不得所产生的苦,这个也是一种求不得苦。不但是求离老死而不能离,乃至不能离开忧悲恼苦之法,即使想要使自我不忧悲恼苦,即使想要使自己远离忧悲恼苦,也是不可能因为心里想要离开就能够如愿的。所以,众生要求离苦而求不得,这个就是求不得苦。也就是说,当众生有所求而求不得的时候,不管是你求生或是说求死,或是说求不生,或是说求不死,或是说求老,或是说求不老,乃至于求你不忧悲恼苦,而求不可得,这样子所求不可得的话,所产生的苦,这个就是求不得苦,也就是所求不得苦。
同样的,如果有众生觉得出生是快乐而可爱恋的,而想要让自己出生以后可以恒常久住而不变异,也就是不可能因为心中想要这样就能够成功的。甚至于想要使心中生的思想成为常住而不变异,也就是说,让你这个想法变成是常住而不变异,这个也是无法因为心中想要这样子就能够成功的。这样子种种心中想要成就的事,却都没有办法如愿成就,这个就是世尊所说的求不得苦的道理,这个就是所求不得所产生的这个苦的道理。
讲完求不得苦以后,我们就要进到什么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说,前面所说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它最主要的根源,它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众生对于五阴的执着,所以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五阴炽盛苦。为什么五阴炽盛是苦呢?
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五阴。五阴又叫作五蕴,为什么会成为阴呢?而为什么又会成为蕴呢?因为阴是遮盖的意思,遮盖了什么东西呢?是真如实性被遮盖住了,被什么东西遮盖住了,被无明所遮盖住。被无明所遮盖住,被五阴色受想行识所产生的无明所遮盖住,所以就称五蕴为五阴。因为是被色受想行识这五个法所遮盖住,所以它称为五阴。为什么这个五阴又称为蕴呢?五阴又称为五蕴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因为蕴是聚集,是积聚后有的种子,是积聚了后有的种子,所以称为蕴,积聚了出生后有的种子,所以五阴称为蕴。其实五蕴就是众生的身心,五蕴总括起来——色、受、想、行、识,其实就是函盖了身心两个法,也就是名色,所以五蕴它就是众生的身心。
为什么这个五蕴它会产生对众生逼迫的苦呢?为何五阴炽盛它是苦呢?这五阴——别别阴、各各阴,对众生如何产生逼迫的苦呢?我们一个一个来作说明。
第一个,色阴炽盛的话,会造成四大不调。这个我们前面所说的病苦,病苦是因为四大不调而来的,所以色阴炽盛产生的四大不调,所以四大不调会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的话,领纳分别;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会使诸苦变本加厉。众生会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对受阴的这样子的领纳分别去贪着、去执着,产生变本加厉的这样子的一个结果,这个就是受阴炽盛。那什么是想阴炽盛呢?想阴炽盛是因为想像追求,而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色阴的四大不调,对于受阴的领纳分别完以后,因为在这个当中去作思惟、想像、分别、追求,所以进而会产生怨憎会苦,会产生爱别离苦,乃至于产生所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为什么也会是苦呢?行阴炽盛的苦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因为我们想像追求,因为想像追求以后,而有怨憎会、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诸苦的这样子的一个领纳想像,追求分别完以后,又起而造作了身口意行诸业。因为想像追求,所以造作了这样的流转的诸业,身口意行的诸业,所以再度的种下了未来的苦果之因,这个就是行阴之苦。那识阴,为什么识阴炽盛是苦呢?因为有识阴的原因,众生对于识阴的执着,所以流转生死,永无尽期。
这样子的五取蕴,其实它是刹那刹那迁流变坏的,为生时、病时等众苦之所聚集;也就是说,五蕴其实就是生老病死苦,乃至于引生后面所说的想像这个爱别离、怨憎会,乃至于求不得诸苦,所以总摄一切诸法,总摄一切苦法。因为所有的一切苦法,所有的一切苦性,都是因为五蕴炽盛所产生的,所以我们称五蕴炽盛是苦。也就是说,因为前面的七种苦全部都是总摄于五阴之苦,所以,真正要解决这些苦,必须要从观五蕴的苦、空、无常、无我,才有办法解决这样子的一个苦。也因为这样子的道理,所以我们说,五蕴聚集了这些苦,所以说五蕴炽盛是苦。
我们从这边可以了解到,生老病死是属于身苦,也就是说我们这八苦里面,我们把它汇归起来,生老病死苦它是属于身苦;而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它是属于心苦;而五阴炽盛则是总括身心二苦。前面的七苦,是过去所感之果;而后面的这一个苦,是总括身心诸苦而说的,是因为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原因。因跟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痛苦没有了期。有智慧的人,应该要依声闻解脱道来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这些苦,应该要依这样子的修行方法来修行,才会有解脱之日;或是说必须要依大乘佛菩提道来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来求证般若实相,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就能够解脱八苦的系缚,更能够永发受生愿、大菩提愿,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话,想要离开这七苦乃至于这八苦的烦恼,要离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这样的烦恼,唯有依止两种方法,一个就是解脱道的修行,一个就是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才有办法解决这样子的困难。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在《中阿含经》卷七《分别圣谛经》中,舍梨子尊者如是说:【诸贤!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圣谛。 】(《中阿含经》卷七)意思是说,过去时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理,绝不虚妄。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苦圣谛的部分,暂时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我们下一集会针对苦圣谛作一个总结,紧接着要进入到苦集圣谛。
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5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2-28 08:14:23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要繼續跟各位來分享的還是苦聖諦。上一集我們講到苦聖諦裏面的愛別離苦,講到苦聖諦裏面的愛別離苦。
那什麼是愛別離苦呢?我們上一集有講到,這個愛別離苦從事相上來說,有生離,有死別。從理上來說,是說猩_實有內六處,也就是說,猩@個可愛的眼根、可愛的耳根跟可愛的鼻根、可愛的舌根跟可愛的身根,對這個可愛的六根,互不相屬分散了。猩鷪讨潗劭蕫圻@六根,這六根因爲沒有辦法再聚在一起了,它是相屬分散的,六根不能再相應,不能再互相呼應,不能夠再互相起作用的。所以六根慢慢的互相分離,六根不能聚會在一起,六根不能再和合在一起產生它的作用的,那六根不能互攝,六根不能共同的熏習一切法;因爲我們所熏的一切法,其實都是透過六根觸六塵,乃至於六識在這個地方去作了別來咦鞯摹R驙懥⒘鶋m、六識的和合咦鳎圆艜曇磺蟹ǎ斘覀兞荒芫蹠谝黄穑荒芑ハ嗪瑪z,六根不能共同的來熏習一切法,這樣六根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和合在一起了,這樣就是苦。
除了對內六處這個六根的分離的這樣的苦的覺受以外,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對於外處的六塵的觸,外處的六塵的覺受,外處六塵的了知,外處六塵的思量跟外處六塵的貪愛,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與外六塵的別離,也像這樣子的痛苦的話,這個也攝属在愛別離苦。爲什麼呢?這個六塵是,我們猩际怯傻亍⑺⒒稹L還有空、識六界和合而成的,但是這個六界假使成爲不相干的六界,不能再聚合爲一體;猩杂傻亍⑺⒒稹L、空、識六界和合,是因爲猩仨氁褂眠@六界,他才有辦法生存在這個世間,當這個六界沒有辦法互相和合,這個六界已經不相干,不能再聚會在一起,那身中的六界就不能再互相相應了;那這個六界分散別離,沒有辦法相應而分散別離以後,六界就不能夠聚會爲一體,六界不再互相的攝持,六界也不能共同的熏習一切法,六界不和合在一起,色身就壞了,這就是苦,就是愛別離的痛苦。也就是說,當猩x開地、水、火、風、空、識,也就是說,地、水、火、風、空、識要散壞,而你不願意散壞,這個就是愛別離的痛苦。
猩纳碇杏袃攘帲型饬帲袃攘纾ハ鄤e離的時候,身體領納到這樣子,內六處、外六處還有這個六界互相別離的這樣子的痛苦;身體領納這樣子的苦受,心中也領納了這樣子的苦受,也了別這樣子的痛苦的覺受;甚至因爲心中領納、了別這樣子的痛苦的覺受,而感到身體跟心中,都專注而且全面性的感覺到愛別離的痛苦的覺受,這就是 世尊所開示的愛別離的痛苦。所以,愛別離的痛苦,一樣是從理的角度來探討的話,所有的一切愛別離,一樣是從我們的內六處、外六處跟六界所引生出來的;因爲有內六處跟外六處的貪著,乃至於對於內六處、外六處分離的時候,你不願意分離而產生的愛執,因爲它要分離,但是你不得不去接受它的分離,這樣子所產生的苦受,這個就是愛別離苦。
什麼叫作所求不得苦呢?何謂所求不得苦呢?我們也是從事相上的求不得苦,以及從理上的求不得苦,來探討這一部分的問題。
所謂的求不得苦,從事相上來說它包含了三方面,包括了人、事、物三方面。在人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哪些求不得苦呢?譬如說要求好妻好夫、俊男美女,要求配偶或是說要求子女,或是說要求父母長壽,或是說要求好子媳,或是說要求好女婿,或是說求弟妹等等,但是因爲所求不得而產生的苦。爲了要求配偶、求子女、求父母長壽,或求好媳好婿,或求好弟妹,而求不得所產生的苦,這個是因爲事相上面,人所求不得所產生的苦,這個也是一種求不得苦。那物方面呢?譬如說求田產、求錢財,或是求骨董珍玩,或是說求房舍、求舍宅,或是說求古今名畫,求來以後而不能存;求不得,或是說求來以後而沒有辦法能夠保存它,這樣子就是屬於求不得的苦。所以,物方面的求不得苦,有對於物的求不得的苦,也有對於物求來以後沒有辦法能夠永遠的保存它,沒有辦法永遠的擁有它,沒有辦法永遠的佔有它,因爲這樣子產生的苦,這個也是求不得苦。那對事方面的求不得苦,有譬如說求職位的升遷,或是說求調職,或是說求官司的勝訴,或是說求冤獄的平反,乃至於求名聲,求浪子回頭等等,但是所求不得。如是諸多的世間事務,因爲心中產生愛樂,因爲求之而不可得,因爲求之而不可得,因此而生起了心中種種的苦受,這樣子就稱爲求不得苦。這個是求不得苦在事相上面所產生的這樣子的一個道理。
第二個是從理上來說。從理上來說,什麼是求不得苦呢?也就是說,從佛法的道理來講的話,就是在說猩加谐錾姆ㄏ啵生都不能離開出生的這個法。「想要讓這個我不出生」,但是猩胍@個我不出生,但是不能因爲你想要讓這個我不出生,就能夠成功的。因爲猩倪@個我的出生,是因爲猩驙憻⿶婪N子,因爲過去受生的業種未斷,所以必須要受生死的輪迴;所以,不是說你要求我不出生,你要求生天,你要求我不要煩惱,就不會有煩惱;所以猩笪疫@個我不出生,那個是不可能的,那必須要透過如法的修行。所以,如果要求這樣子的我不出生,而不如法修行的話,這個也是求不得苦。那生這個法是這個道理,同樣的老這個法、死這個法,也是這樣的道理。也就是說,猩蟪錾豢赡埽笊⑶蟛怀錾膊皇悄軌蜃灾鞯摹
同樣的道理,猩鷮独线@個法,要讓猩活娨饫先ィ@個也是不可能的,讓猩粫廊ィ@個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求不願意老、不願意死,這樣子求不得而產生的這樣子的苦惱,產生的憂悲惱苦,這個就是因爲生或是老病死苦求不得所產生的苦,這個也是一種求不得苦。不但是求離老死而不能離,乃至不能離開憂悲惱苦之法,即使想要使自我不憂悲惱苦,即使想要使自己遠離憂悲惱苦,也是不可能因爲心裏想要離開就能夠如願的。所以,猩箅x苦而求不得,這個就是求不得苦。也就是說,當猩兴蠖蟛坏玫臅r候,不管是你求生或是說求死,或是說求不生,或是說求不死,或是說求老,或是說求不老,乃至於求你不憂悲惱苦,而求不可得,這樣子所求不可得的話,所產生的苦,這個就是求不得苦,也就是所求不得苦。
同樣的,如果有猩X得出生是快樂而可愛戀的,而想要讓自己出生以後可以恆常久住而不變異,也就是不可能因爲心中想要這樣就能夠成功的。甚至於想要使心中生的思想成爲常住而不變異,也就是說,讓你這個想法變成是常住而不變異,這個也是無法因爲心中想要這樣子就能夠成功的。這樣子種種心中想要成就的事,卻都沒有辦法如願成就,這個就是 世尊所說的求不得苦的道理,這個就是所求不得所產生的這個苦的道理。
講完求不得苦以後,我們就要進到什麼是五陰熾盛苦。我們說,前面所說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所求不得苦這七種苦,它最主要的根源,它最主要的根源就是來自於猩鷮段尻幍膱讨宰钪饕母淳褪莵碜造段尻師胧⒖唷懯颤N五陰熾盛是苦呢?
我們先來說明一下,什麼叫作五陰。五陰又叫作五蘊,爲什麼會成爲陰呢?而爲什麼又會成爲蘊呢?因爲陰是遮蓋的意思,遮蓋了什麼東西呢?是真如實性被遮蓋住了,被什麼東西遮蓋住了,被無明所遮蓋住。被無明所遮蓋住,被五陰色受想行識所產生的無明所遮蓋住,所以就稱五蘊爲五陰。因爲是被色受想行識這五個法所遮蓋住,所以它稱爲五陰。爲什麼這個五陰又稱爲蘊呢?五陰又稱爲五蘊的道理在什麼地方呢?因爲蘊是聚集,是積聚後有的種子,是積聚了後有的種子,所以稱爲蘊,積聚了出生後有的種子,所以五陰稱爲蘊。其實五蘊就是猩纳硇模逄N總括起來——色、受、想、行、識,其實就是函蓋了身心兩個法,也就是名色,所以五蘊它就是猩纳硇摹
爲什麼這個五蘊它會產生對猩破鹊目嗄兀繝懞挝尻師胧⑺强嗄兀窟@五陰——別別陰、各各陰,對猩绾萎a生逼迫的苦呢?我們一個一個來作說明。
第一個,色陰熾盛的話,會造成四大不調。這個我們前面所說的病苦,病苦是因爲四大不調而來的,所以色陰熾盛產生的四大不調,所以四大不調會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的話,領納分別;受陰熾盛,領納分別,會使諸苦變本加厲。猩鷷䦟嗍堋肥堋⒉豢嗖粯肥埽瑢κ荜幍倪@樣子的領納分別去貪著、去執著,產生變本加厲的這樣子的一個結果,這個就是受陰熾盛。那什麼是想陰熾盛呢?想陰熾盛是因爲想像追求,而有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也就是說,我們對於色陰的四大不調,對於受陰的領納分別完以後,因爲在這個當中去作思惟、想像、分別、追求,所以進而會產生怨憎會苦,會產生愛別離苦,乃至於產生所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爲什麼也會是苦呢?行陰熾盛的苦是在什麼地方呢?是因爲我們想像追求,因爲想像追求以後,而有怨憎會、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諸苦的這樣子的一個領納想像,追求分別完以後,又起而造作了身口意行諸業。因爲想像追求,所以造作了這樣的流轉的諸業,身口意行的諸業,所以再度的種下了未來的苦果之因,這個就是行陰之苦。那識陰,爲什麼識陰熾盛是苦呢?因爲有識陰的原因,猩鷮蹲R陰的執著,所以流轉生死,永無盡期。
這樣子的五取蘊,其實它是剎那剎那遷流變壞的,爲生時、病時等锌嘀奂灰簿褪钦f,五蘊其實就是生老病死苦,乃至於引生後面所說的想像這個愛別離、怨憎會,乃至於求不得諸苦,所以總攝一切諸法,總攝一切苦法。因爲所有的一切苦法,所有的一切苦性,都是因爲五蘊熾盛所產生的,所以我們稱五蘊熾盛是苦。也就是說,因爲前面的七種苦全部都是總攝於五陰之苦,所以,真正要解決這些苦,必須要從觀五蘊的苦、空、無常、無我,才有辦法解決這樣子的一個苦。也因爲這樣子的道理,所以我們說,五蘊聚集了這些苦,所以說五蘊熾盛是苦。
我們從這邊可以瞭解到,生老病死是屬於身苦,也就是說我們這八苦裏面,我們把它匯歸起來,生老病死苦它是屬於身苦;而怨憎會、愛別離、所求不得苦,它是屬於心苦;而五陰熾盛則是總括身心二苦。前面的七苦,是過去所感之果;而後面的這一個苦,是總括身心諸苦而說的,是因爲現在起心造作,是未來得苦的原因。因跟果互相牽連,相續不斷,痛苦沒有了期。有智慧的人,應該要依聲聞解脫道來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離開這些苦,應該要依這樣子的修行方法來修行,才會有解脫之日;或是說必須要依大乘佛菩提道來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來求證般若實相,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如來藏,就能夠解脫八苦的繫縛,更能夠永發受生願、大菩提願,常住世間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話,想要離開這七苦乃至於這八苦的煩惱,要離開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這樣的煩惱,唯有依止兩種方法,一個就是解脫道的修行,一個就是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才有辦法解決這樣子的困難。
所以,《中阿含經》裏面,在《中阿含經》卷七《分別聖諦經》中,舍梨子尊者如是說:【諸賢!過去時是苦聖諦,未來、現在時是苦聖諦,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真諦審實。合如是諦,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聖所等正覺,是故說苦聖諦。】(《中阿含經》卷七)意思是說,過去時的五盛陰是苦聖諦,未來、現在的五盛陰也是苦聖諦,這是真實的道理,絕不虛妄。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我們苦聖諦的部分,暫時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我們下一集會針對苦聖諦作一個總結,緊接着要進入到苦集聖諦。
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8-26 18:44:27 |
|
|
爱别离苦(续): 可爱的六根慢慢地分离,不能互摄,不能和合在一起, 相属分散,不能互相起作用,六根不能共同的熏习一 切的法。而我们学一切的法是透过六根触六尘,乃至于 六识,在这个方面做了别而运作的。六根、六尘、六 识和合在一起而熏习一切法。而内六处六根分离,这 样的分离就是苦。
另外对外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贪爱也是这 样的道理。如果与外六尘的别离也是这样的苦的话, 也属于爱别离苦的苦。人的地水火风空识六界,如果成 为不相干的六界,不能和合在一起,就无法生存了。分散 别离六界就不能聚会为一体,色身就坏了,即爱别离苦。
众生身中有内六处、外六处,有内六界,他们互相离别时, 而并不想别离,就是苦受。心中也领受了别这样痛苦的 觉受。因为有对内六处、外六处的贪著,在分离时又不 得不接受分离,成为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 在事项上分为人、事、物三方面。人的方面如,求好妻、 好夫等求不得而苦。求对物的方面,求不得,或求来了却 不能永远保存拥有占有为苦。在求事的方面,如职务升 迁等,心中产生爱乐却求之不得,心中生起种种苦受。
众生不愿意老、丝,但自己又无法做主。众生要离苦,但求 不得。有求不可得,如求生求不生,求不死,求不老,而结果是 求不可得所产生的苦,就是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这七种苦的根源 来自于众生对于五阴的执著,五阴炽盛苦。
所谓阴:遮盖之意。真如实性被遮盖住,被无明所遮盖住,被 五阴所产生的无明所遮盖住,即为五阴。
所谓蕴:聚集。聚集出生后有的种子,故称蕴.五蕴就是众生 的身心。色受想行识既涵盖了身心两个法:名、色。
五阴为什么会产生对众生逼迫的苦呢?为何五阴炽盛是苦? 五蕴的别别阴、各各阴对众生如何产生逼苦呢? 1、 色阴炽盛,造成四大不调,会有疾病之苦。 2、 受阴炽盛,由于众生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对受阴的领纳分别贪著、执著而使诸苦变本加利。 3、 想阴炽盛,思维、想象、追求、而有怨憎会、爱 别离和所求不得苦。 4、 行阴炽盛,由思维、想象、追求、而有怨憎会、爱 别离和所求不得苦,起而造作身口意行流转的诸业, 再度种下未来苦果之因,即行阴之苦。 5、 识阴炽盛,由于有识阴的原因,众生对于识阴的执著 所以流转生死,永无尽期。 这样的五蕴刹那变迁流变坏的,为生时、病时等众苦之所聚集。 五蕴总摄一切诸法,总摄一切苦法.因所有一切苦法、一切苦性 都是因为五阴炽盛产生故苦。
真正要解决这些苦,必须要从观五蕴的苦、空、无常、无我,才 有办法解决这个苦.五蕴聚集了这些苦,故说五阴炽盛苦。生老 病死苦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和所求不得苦为心苦。而 五阴炽盛苦是总括身心二苦。前面七苦是过去所感之果,而五 阴炽盛是总括身心诸苦而说。是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 原因。因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痛苦没有了期。
解脱有两个办法: 可依声闻解脱道或依大乘佛菩提道,求证般若实相,亲证本来自 性清净涅磐如来藏,就能解脱八苦的系缚。更能够发受生愿、 大菩提愿,常住世间自度度他。 (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