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0 18:20:38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集要继续来跟各位分享苦灭圣谛,也就是说四圣谛的第三个圣谛。
上一集我们讲到说,《中阿含经》里面如是开示:「诸贤!过去时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是爱灭、苦灭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中阿含经》卷七)这个意思就是说:「诸贤,过去时的贪爱与执着灭了,这个就是爱灭了,苦灭圣谛,这个就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的贪爱跟执着也灭了,这个就是爱灭、苦灭圣谛,真实的道理是绝对不虚妄的,这个道理是不离于如的。也就是说,这个苦灭——这个爱灭、苦灭的这个道理,是不离于真实如如的这个真如本心的;离于真如本心来谈灭的话,那个就是断灭;所以这个真实的道理绝不虚妄,也不离于如,所以它不是断灭的。这个灭不是断灭的,也不是颠倒的想法,也不是说我们去虚妄思惟,去思惟一个颠倒的想法,这个真实的道理必须要详细的审查确实。」
所以,过去的贪爱,或是说现在的贪爱,或是说未来的贪爱跟执着都灭了以后,这个就是爱灭、苦灭圣谛。但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这样子的贪爱跟执着灭了,是因为依于这样子的「如」的道理,而不是说把蕴处界诸法的烦恼爱着灭了以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如果把这个灭了以后,认为什么东西都没有,这个就是断灭,这个就是落入了一切法空,这个也是修学佛法所必须要去正视的一个道理。很多人错解了这样子的道理,以为说一切法空、一切皆空这个就是真正涅槃、真正灭的道理;但是,一切法空、一切灭,一切法空这个诸法 皆空这样子的道理,其实是依于如来藏的真实,而说蕴处界诸法它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这个法它是空的。当你把对于蕴处界诸法的执着,把它给灭了,灭了以后——对于蕴处界诸法的贪爱跟执着灭了以后,这个就是对于爱灭跟苦灭真正的了知了,这个就是爱灭、苦灭圣谛。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又如是开示说:「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爱灭、苦灭圣谛。」(《中阿含经》卷七)「所以综合如是的真理,综合上面所说的真理,也就是说,前面所说对于五蕴十八界这个爱着、这个贪爱执着已经灭了,这样子的道理,这个是圣人所有的,这个是圣人所知道的,这个是圣人所看见的,是圣人所了知的,是圣人所得到的,是圣人所共同正确的觉悟;因为这样子的缘故,世尊说这个是爱灭、苦灭圣谛。」也就是说,这些蕴处界诸法灭了以后,对蕴处界诸法的贪爱执着灭了以后,这个就是爱灭、苦灭圣谛,蕴处界诸法灭是依于如的这样子的道理。蕴处界诸法灭与蕴处界诸法依于如的这样子的道理,这个是圣人所有的,是圣人所知道的;因为不管是二乘声闻人或是说缘觉,都知道佛所开示的道理,佛所开示说我们众生都有一个如,都有一个本际,都有一个所知依;是因于这样子的本际,因于所知依,才能够去说我们蕴处界的贪着的灭除,这样子是说爱灭、苦灭的圣谛。
所以,我们从上面《中阿含经》尊者舍梨子的开示的道理,我们可以归纳出来苦灭的方法。苦灭的方法: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先断除、弃舍、吐尽我们对于六根的贪爱和执着,断除了六根的贪爱,弃舍了对于六根的贪爱跟执着,吐尽了对于六根的贪爱跟执着;紧接着,必须要对我所的贪爱,譬如说对于妻、子、奴婢,或是仆人、眷属、田地、屋宅、店铺、孳息、财物等等,也都应该在心中断除了造作贪爱的这样子的身口意业,必须要断除造作这样子的业,使心中没有欲望,止息这些欲望;乃至于,必须要对六尘的触,对于六尘的觉受,对于六尘的了知,对于六尘的思量,对于六尘的贪爱,也都应该要彻底的断除。更进一步,必须要断除、必须要弃舍、必须要吐尽对于地界,对于水界,对于火界,对于风界,对于空界,对于识界等六界的爱染跟执着;必须要进一步对于过去的贪爱跟执着,对于现在的贪爱跟执着,对于未来的贪爱跟执着,都灭尽了、都吐尽了、都彻底的断除了,这样子就是爱灭、苦灭的圣谛。像这样子的真理,是佛所开示的,也是圣人们所有、所知、所见、所了,是圣人们所得到的共同而正确觉悟的至理,这个就是究竟灭尽苦的真实的道理。
所以,苦灭圣谛指的就是我们对于我所,对于六根,对于六尘,乃至于对于六界,乃至于对于过去的贪爱跟执着、对于现在的贪爱跟执着、对于未来的这些贪爱跟执着,都必须要灭尽了,都必须要断尽了,都必须要弃舍,都必须要吐尽,这个才是佛所开示的苦灭圣谛的真正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佛所开示的,是圣人们所了知的,所以它称为圣谛。因为解脱的圣人们依着佛的开示而这样子的往前进,去断除对于六根,对于六尘,乃至于对于我所,乃至于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这些贪爱执着舍弃的道理,就是苦灭圣谛的真正的道理。
我们现在已经把苦灭圣谛的真正道理已经讲完了,我们要正式的进入到所谓的苦滅道圣谛。
那苦滅道圣谛当中的「道」是在指什么呢?依着这个道修会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四圣谛当中的苦滅道圣谛它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这个道它是能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如果想要证涅槃的话,必须要行于此道;这个道能够让修行的人达到涅槃的境界,苦灭之道圣谛是四圣谛的第四圣谛,简称为道圣谛,就是这个道理。苦滅道圣谛的这个第四圣谛之所以称为道圣谛,就是说这个道它能够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必须要透过这样的道才能够到达涅槃的境界。我们前面所说的苦的灭的状况,对苦灭作了说明以及描述,是一切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的时候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藏独存的涅槃境界。但是这个涅槃之果,道则是能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如果要证涅槃,必须要行于此道。所以,这一切的烦恼断尽,一切苦断尽,舍寿的时候可以灭尽五阴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偿业果,这个就是灭,就是苦灭;这个苦灭只剩下如来藏的独存的涅槃境界,这个就是涅槃。但这个是果,如何达到这个果?就必须要透过这一个道来行,来施行,来落实下来,才有办法能够得到、得证这样子的一个涅槃的果。
所以,苦滅道圣谛中这个道在《俱舍论》当中,《俱舍论》卷二十五里面如是说:【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或复道者,谓求所依,依此寻求涅槃果故。解脱胜进如何名道?与道类同,转上品故,或前前力至后后故,或能趣入无余依故。道于余处立通行名,以能通达趣涅槃故。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五)
所以这一段《俱舍论》里面的论文,意思就是在说,由此道的缘故,能够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因为这样子的正理,能够让我们达于涅槃,这个就是道谛。也就是因为涅槃路——道就是通往涅槃之路,通往涅槃之城,依此这样子的道路,我们能够趣向于涅槃。
佛世尊在阿含诸经当中,开示了哪些可证涅槃之道呢?佛世尊在阿含诸经当中,开示的可证涅槃之道非常的多。关于证涅槃之道的正理,佛世尊在阿含诸经当中最主要所说的,第一个是「三十七助道品」,再来广说八正道的正理。三十七道品又叫作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类:第一个是四念处,第二个是四正勤,第三个是四神足,第四个是五根,第五个是五力,第六个是七觉支,第七个是八正道分。佛除了在三十七道助品里面讲八正道分以外,又在阿含当中广说八正道的正理,这个八正道所说的就是: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志,第三个是正语,第四个是正业,第五个是正命,第六个是正方便,第七个是正念,第八个是正定。佛世尊开示三十七道品、八正道的正理是为了干什么呢?就是为了要帮助弟子们修行,帮助弟子们遵循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趣向于涅槃解脱。所以,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就是趣向于涅槃之道。而八正道的正理在下一集当中,叶老师将会在八正道的单元当中,将会对于八正道作详细的说明;我们在这里,仅针对前面所说的三十七道品的各种法作详细的说明。
三十七道品我们说有四念处等等诸法。何谓四念处呢?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又叫作四念住。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以及法念处四种法。这四种法又称为……
所谓的身念处就叫作身念住,身念处又叫作身念住,也就是观身之自相为不净,同时观身之非常、苦、空、非我等空相,以对治见颠倒。也就是说,透过身念处的观察来观身不净,观自身之相是不净之相;同时,透过这样子的观察,去观察我们的色身乃是非常,它不是常住的,它是因无常而苦,因苦故空,因空所以它是非我;所以透过这样子的观察,来对治对我的执着,所以透过苦、空、无常、无我这个共相,来对治对于净的颠倒。也就是说,众生都对于自身的这个色身产生贪着、爱着,由于对于身念处的一个观察,了解到说这个色身它是非净的,所以对治众生这个净颠倒。
第二个是受念处。受念处又称为受念住,就是观察众生在欣求乐受当中反生苦的原因,而且观苦、空的共相来对治乐的颠倒。因为众生都是以苦为乐,众生处在八苦里面并不知道苦;这个就是我们前面在讲八苦的时候,有众生根本不知道苦,众生处于苦境根本不知道苦。那有的人能够去观察这个人生的苦,但是这个毕竟还是属于凡夫与外道所观察的苦;但是佛法里面所要观察的苦,是必须要观这些生老病死苦这些苦,这些苦它的根源是来自于五阴炽盛苦。这个五阴炽盛,五阴的本身它是因为因缘所生法,它是缘起性空的,它是依他起性的;从这样子去观察,观察这样子的苦、空的共相,来对治我们对于这样子的苦,这样对于这个受的这样子的一个颠倒见,对于乐受的颠倒见;所以这个是对治乐颠倒,用这样子的受念处来对治乐颠倒。
那什么叫作心念处呢?心念处又称为心念住。心念处的观察方法是怎么样的一个方法?它就是透过观能求之心乃是生灭无常的,而且观其共相以对治常颠倒。也就是说,透过心念处的观察,透过心念住的思惟,去观察我们能观、能求的这一个意识心,能求的这个识蕴,这个心祂是生灭无常的,透过这样子的生灭无常来观察祂的共相。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众生都是执着这样子的意识心,都是执着这样子的生灭的、无常的这个意识心为常,以为这个意识觉知心祂是常住不灭的;所以必须要观这个观心无常,来观察自己的这个觉知心是无常,别人、其他众生、一切众生的这个觉知心一样是无常的,观这个共相来对治这个觉知心是常的这样子的一个邪见。所以是透过心念处的一个观法来对治常颠倒。
法念处是观察什么东西呢?法念处又称为法念住,也就是说透过观一切法皆是因缘而生,这一切法没有自性,而且观这些法它的共相来对治我颠倒。也就是说观法无我,一切法它并没有自性的,这些蕴处界诸法并没有自性,观所有众生所出生的这些一切蕴处界诸法都是因为因缘而生的,这些因缘所生法它是没有自性的。所有一切法有自性的话,是只有如来藏祂才有自性;但是如来藏的这个自性,祂又不是因为因缘所生法的这个自性,所以祂又称为无自性性,所以祂并没有自性。法念处是透过蕴处界诸法的观察,观察这些法它是没有自性的,透过所有众生执着因为因缘所生法,认为它是有自性,认为它是常的,来对治这样子的一个邪见,说就是来对治对于我的颠倒,这个就是法念处观。因为对于法念处跟法念住的这样子的观察,所以得到这样子的一个智慧。
为什么修四念处观在对治这四种的颠倒呢?因为凡夫众生不明法界真实相,而以世间之无常为常,于诸苦执为乐,于无我中执为有我,于不净执为净,所以才会造成这样子的一个错误的一个知见;所以必须要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观行来对治,来对治于净颠倒,来对治于常颠倒,来对治于乐颠倒,来对治于我颠倒;所得到的这样的智慧,这样子就叫作四念处观,这样子就叫作四念住。
那四念住为什么称为住呢?四念住为什么又称为住,这个道理是在什么地方?我们在下一集再跟各位作分享。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就暂时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8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2-28 08:18:50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要繼續來跟各位分享苦滅聖諦,也就是說四聖諦的第三個聖諦。
上一集我們講到說,《中阿含經》裏面如是開示:「諸賢!過去時是愛滅、苦滅聖諦,未來、現在時是愛滅、苦滅聖諦,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真諦審實。」(《中阿含經》卷七)這個意思就是說:「諸賢,過去時的貪愛與執著滅了,這個就是愛滅了,苦滅聖諦,這個就是愛滅、苦滅聖諦,未來、現在時的貪愛跟執著也滅了,這個就是愛滅、苦滅聖諦,真實的道理是絕對不虛妄的,這個道理是不離於如的。也就是說,這個苦滅——這個愛滅、苦滅的這個道理,是不離於真實如如的這個真如本心的;離於真如本心來談滅的話,那個就是斷滅;所以這個真實的道理絕不虛妄,也不離於如,所以它不是斷滅的。這個滅不是斷滅的,也不是顛倒的想法,也不是說我們去虛妄思惟,去思惟一個顛倒的想法,這個真實的道理必須要詳細的審查確實。」
所以,過去的貪愛,或是說現在的貪愛,或是說未來的貪愛跟執著都滅了以後,這個就是愛滅、苦滅聖諦。但是,過去、現在、未來的這樣子的貪愛跟執著滅了,是因為依於這樣子的「如」的道理,而不是說把蘊處界諸法的煩惱愛著滅了以後,什麼東西都沒有;如果把這個滅了以後,認為什麼東西都沒有,這個就是斷滅,這個就是落入了一切法空,這個也是修學佛法所必須要去正視的一個道理。很多人錯解了這樣子的道理,以為說一切法空、一切皆空這個就是真正涅槃、真正滅的道理;但是,一切法空、一切滅,一切法空這個諸法皆空這樣子的道理,其實是依於如來藏的真實,而說蘊處界諸法它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它這個法它是空的。當你把對於蘊處界諸法的執著,把它給滅了,滅了以後——對於蘊處界諸法的貪愛跟執著滅了以後,這個就是對於愛滅跟苦滅真正的了知了,這個就是愛滅、苦滅聖諦。
所以《中阿含經》裏面又如是開示說:「合如是諦,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聖所等正覺,是故說愛滅、苦滅聖諦。」(《中阿含經》卷七)「所以綜合如是的真理,綜合上面所說的真理,也就是說,前面所說對於五蘊十八界這個愛著、這個貪愛執著已經滅了,這樣子的道理,這個是聖人所有的,這個是聖人所知道的,這個是聖人所看見的,是聖人所了知的,是聖人所得到的,是聖人所共同正確的覺悟;因為這樣子的緣故,世尊說這個是愛滅、苦滅聖諦。」也就是說,這些蘊處界諸法滅了以後,對蘊處界諸法的貪愛執著滅了以後,這個就是愛滅、苦滅聖諦,蘊處界諸法滅是依於如的這樣子的道理。蘊處界諸法滅與蘊處界諸法依於如的這樣子的道理,這個是聖人所有的,是聖人所知道的;因為不管是二乘聲聞人或是說緣覺,都知道 佛所開示的道理,佛所開示說我們眾生都有一個如,都有一個本際,都有一個所知依;是因於這樣子的本際,因於所知依,才能夠去說我們蘊處界的貪著的滅除,這樣子是說愛滅、苦滅的聖諦。
所以,我們從上面《中阿含經》尊者舍梨子的開示的道理,我們可以歸納出來苦滅的方法。苦滅的方法: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先斷除、棄捨、吐盡我們對於六根的貪愛和執著,斷除了六根的貪愛,棄捨了對於六根的貪愛跟執著,吐盡了對於六根的貪愛跟執著;緊接著,必須要對我所的貪愛,譬如說對於妻、子、奴婢,或是僕人、眷屬、田地、屋宅、店鋪、孳息、財物等等,也都應該在心中斷除了造作貪愛的這樣子的身口意業,必須要斷除造作這樣子的業,使心中沒有欲望,止息這些欲望;乃至於,必須要對六塵的觸,對於六塵的覺受,對於六塵的了知,對於六塵的思量,對於六塵的貪愛,也都應該要徹底的斷除。更進一步,必須要斷除、必須要棄捨、必須要吐盡對於地界,對於水界,對於火界,對於風界,對於空界,對於識界等六界的愛染跟執著;必須要進一步對於過去的貪愛跟執著,對於現在的貪愛跟執著,對於未來的貪愛跟執著,都滅盡了、都吐盡了、都徹底的斷除了,這樣子就是愛滅、苦滅的聖諦。像這樣子的真理,是 佛所開示的,也是聖人們所有、所知、所見、所了,是聖人們所得到的共同而正確覺悟的至理,這個就是究竟滅盡苦 的真實的道理。
所以,苦滅聖諦指的就是我們對於我所,對於六根,對於六塵,乃至於對於六界,乃至於對於過去的貪愛跟執著、對於現在的貪愛跟執著、對於未來的這些貪愛跟執著,都必須要滅盡了,都必須要斷盡了,都必須要棄捨,都必須要吐盡,這個才是 佛所開示的苦滅聖諦的真正的道理。這個道理是 佛所開示的,是聖人們所了知的,所以它稱為聖諦。因為解脫的聖人們依著 佛的開示而這樣子的往前進,去斷除對於六根,對於六塵,乃至於對於我所,乃至於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這些貪愛執著捨弃的道理,就是苦滅聖諦的真正的道理。
我們現在已經把苦滅聖諦的真正道理已經講完了,我們要正式的進入到所謂的苦滅道聖諦。
那苦滅道聖諦當中的「道」是在指什麼呢?依著這個道修會到什麼樣的境界呢?四聖諦當中的苦滅道聖諦它指的是什麼東西呢?這個道它是能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如果想要證涅槃的話,必須要行於此道;這個道能夠讓修行的人達到涅槃的境界,苦滅之道聖諦是四聖諦的第四聖諦,簡稱為道聖諦,就是這個道理。苦滅道聖諦的這個第四聖諦之所以稱為道聖諦,就是說這個道它能夠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必須要透過這樣的道才能夠到達涅槃的境界。我們前面所說的苦的滅的狀況,對苦滅作了說明以及描述,是一切煩惱斷盡,一切苦斷盡,捨壽的時候可以滅盡五陰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償業果,僅剩下如來藏獨存的涅槃境界。但是這個涅槃之果,道則是能通往涅槃之路,修行的人如果要證涅槃,必須要行於此道。所以,這一切的煩惱斷盡,一切苦斷盡,捨壽的時候可以滅盡五陰十八界,不再受生酬償業果,這個就是滅,就是苦滅;這個苦滅只剩下如來藏的獨存的涅槃境界,這個就是涅槃。但這個是果,如何達到這個果?就必須要透過這一個道來行,來施行,來落實下來,才有辦法能夠得到、得證這樣子的一個涅槃的果。
所以,苦滅道聖諦中這個道在《俱舍論》當中,《俱舍論》卷二十五裏面如是說:【道義云何?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或復道者,謂求所依,依此尋求涅槃果故。解脫勝進如何名道?與道類同,轉上品故,或前前力至後後故,或能趣入無餘依故。道於餘處立通行名,以能通達趣涅槃故。】(《阿毘達磨俱舍論》卷二十五)
所以這一段《俱舍論》裏面的論文,意思就是在說,由此道的緣故,能夠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因為這樣子的正理,能夠讓我們達於涅槃,這個就是道諦。也就是因為涅槃路——道就是通往涅槃之路,通往涅槃之城,依此這樣子的道路,我們能夠趣向於涅槃。
佛世尊在阿含諸經當中,開示了哪些可證涅槃之道呢?佛世尊在阿含諸經當中,開示的可證涅槃之道非常的多。關於證涅槃之道的正理,佛世尊在阿含諸經當中最主要所說的,第一個是「三十七助道品」,再來廣說八正道的正理。三十七道品又叫作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菩提分又分為七種,也就是說三十七菩提分又分為七類:第一個是四念處,第二個是四正勤,第三個是四神足,第四個是五根,第五個是五力,第六個是七覺支,第七個是八正道分。佛除了在三十七道助品裏面講八正道分以外,又在阿含當中廣說八正道的正理,這個八正道所說的就是:第一個是正見,第二個是正志,第三個是正語,第四個是正業,第五個是正命,第六個是正方便,第七個是正念,第八個是正定。佛世尊開示三十七道品、八正道的正理是為了幹什麼呢?就是爲了要幫助弟子們修行,幫助弟子們遵循這些法要,努力去實踐,就可以漸漸趣向於涅槃解脫。所以,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就是趣向於涅槃之道。而八正道的正理在下一集當中,葉老師將會在八正道的單元當中,將會對於八正道作詳細的說明;我們在這裏,僅針對前面所說的三十七道品的各種法作詳細的說明。
三十七道品我們說有四念處等等諸法。何謂四念處呢?什麼是四念處?四念處又叫作四念住。它的內涵是什麼呢?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以及法念處四種法。 這四種法又稱為……
所謂的身念處就叫作身念住,身念處又叫作身念住,也就是觀身之自相為不淨,同時觀身之非常、苦、空、非我等空相,以對治見顛倒。也就是說,透過身念處的觀察來觀身不淨,觀自身之相是不淨之相;同時,透過這樣子的觀察,去觀察我們的色身乃是非常,它不是常住的,它是因無常而苦,因苦故空,因空所以它是非我;所以透過這樣子的觀察,來對治對我的執著,所以透過苦、空、無常、無我這個共相,來對治對於淨的顛倒。也就是說,眾生都對於自身的這個色身產生貪著、愛著,由於對於身念處的一個觀察,瞭解到說這個色身它是非淨的,所以對治眾生這個淨顛倒。
第二個是受念處。受念處又稱為受念住,就是觀察眾生在欣求樂受當中反生苦的原因,而且觀苦、空的共相來對治樂的顛倒。因為眾生都是以苦為樂,眾生處在八苦裏面並不知道苦;這個就是我們前面在講八苦的時候,有眾生根本不知道苦,眾生處於苦境根本不知道苦。那有的人能夠去觀察這個人生的苦,但是這個畢竟還是屬於凡夫與外道所觀察的苦;但是佛法裏面所要觀察的苦,是必須要觀這些生老病死苦這些苦,這些苦它的根源是來自於五陰熾盛苦。這個五陰熾盛,五陰的本身它是因為因緣所生法,它是緣起性空的,它是依他起性的;從這樣子去觀察,觀察這樣子的苦、空的共相,來對治我們對於這樣子的苦,這樣對於這個受的這樣子的一個顛倒見,對於樂受的顛倒見;所以這個是對治樂顛倒,用這樣子的受念處來對治樂顛倒。
那什麼叫作心念處呢?心念處又稱為心念住。心念處的觀察方法是怎麼樣的一個方法?它就是透過觀能求之心乃是生滅無常的,而且觀其共相以對治常顛倒。也就是說,透過心念處的觀察,透過心念住的思惟,去觀察我們能觀、能求的這一個意識心,能求的這個識蘊,這個心祂是生滅無常的,透過這樣子的生滅無常來觀察祂的共相。也就是說,所有的一切眾生都是執著這樣子的意識心,都是執著這樣子的生滅的、無常的這個意識心為常,以為這個意識覺知心祂是常住不滅的;所以必須要觀這個觀心無常,來觀察自己的這個覺知心是無常,別人、其他眾生、一切眾生的這個覺知心一樣是無常的,觀這個共相來對治這個覺知心是常的這樣子的一個邪見。所以是透過心念處的一個觀法來對治常顛倒。
法念處是觀察什麼東西呢?法念處又稱為法念住,也就是說透過觀一切法皆是因緣而生,這一切法沒有自性,而且觀這些法它的共相來對治我顛倒。也就是說觀法無我,一切法它並沒有自性的,這些蘊處界諸法並沒有自性,觀所有眾生所出生的這些一切蘊處界諸法都是因為因緣而生的,這些因緣所生法它是沒有自性的。所有一切法有自性的話,是只有如來藏祂才有自性;但是如來藏的這個自性,祂又不是因為因緣所生法的這個自性,所以祂又稱為無自性性,所以祂並沒有自性。法念處是透過蘊處界諸法的觀察,觀察這些法它是沒有自性的,透過所有眾生執著因為因緣所生法,認為它是有自性,認為它是常的,來對治這樣子的一個邪見,說就是來對治對於我的顛倒,這個就是法念處觀。因為對於法念處跟法念住的這樣子的觀察,所以得到這樣子的一個智慧。
爲什麼修四念處觀在對治這四種的顛倒呢?因為凡夫眾生不明法界真實相,而以世間之無常為常,於諸苦執為樂,於無我中執為有我,於不淨執為淨,所以才會造成這樣子的一個錯誤的一個知見;所以必須要透過這樣子的一個觀行來對治,來對治於淨顛倒,來對治於常顛倒,來對治於樂顛倒,來對治於我顛倒;所得到的這樣的智慧,這樣子就叫作四念處觀,這樣子就叫作四念住。
那四念住爲什麼稱為住呢?四念住爲什麼又稱為住,這個道理是在什麼地方?我們在下一集再跟各位作分享。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就暫時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