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1 08:04:21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概说」,今天的主题要讲的是:菩萨道十地之意义。
菩萨从初地到十地的修道,因入于佛智而有差别。这里所说的佛智指的是: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真如,通达真如,而能够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法种,如实了知而亲证,有能力将有漏有为法的杂染给它断除究竟,这样的情况之下,你才能说这样的智慧是佛智。这样的佛智也不是二乘纯修解脱道的解脱智慧,更不是一般所谓在意识层次里面,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的。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个有染心转成无染心;如果说这样子就是佛智的话,那么二乘的圣者他已经将生死于三界的这个烦恼障都断除净尽了,应该是属于是无染心,可是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却不是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这样的部分不是佛智,而是属于是意识层次的部分的想像,跟佛智部分是完全不相干的。
那么入于佛智而有差别是,也是实证一切种智而有差别,所以有诸地的名称,有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等名称。就好像说我们阎浮提大地,有十大宝山王,这十大宝山王同在大海里面,随着它所含藏宝藏的差别,而得它的名称。菩萨十地也是一样,同在一切智海中,随所证的道种智的差别,而得诸地的名称。
譬如说大海里面有十种相,所以称它为大海,而不可移夺,有哪十种相呢?第一个是次第渐深,海水它是次第渐深的;第二个、不受死尸,死尸一旦落到海水里,就会浮到水面,或者是被漂到岸边的;第三个、余水入中皆失本名,任何江水、溪水、河水一入到大海都称为海水;第四个、普同一味,一切的海水都是同一味的;第五、无量珍宝,海水中藏有种种无量的珍宝;第六、无能至底,也就是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智慧,或是专业的技艺,是没办法到达海底的;第七、广大无量,海水是无量无边,不可以斗而量的;第八、大身所居,海水中可以让这些大龙、大鱼,能够居于海水中而自在;第九、潮不过限,就是海水受着日月引力的影响,有这个潮水涨落的情况,可是它却不会去损害了其他的事物;第十、普受大雨无有盈溢,这个海中受种种的大雨,都不会去超溢出来。
那么十地的菩萨行也是一样,也是以十种相来称为他诸地的菩萨行,不可被转移、不可被替换、不可被夺取的。那有哪十种相呢?
像初地欢喜地,欢喜地自从实证如来藏,通达真如进入修道以后,为利益一切众生,为求无上佛道,所发起的清净增上意乐这样的大愿,发起十无尽愿;他是从初地到十地,坚固而渐次渐深的,好像海水一样次第渐深的。
二地离垢地,二地菩萨性戒具足,于一切菩萨的戒行、威仪中已经远离一切微细的毁戒犯戒的戒垢了,而不受一切破戒尸;就像海水一样,有死尸一定浮上海面,就被发现,就会冲到岸边的。
三地发光地,三地发光地的菩萨,已经具足一切世间的禅定、神通、解脱三昧、止观,能引发而且能够安住,对于四禅八定能够引发、能安住于这样的禅定,但是却不随于这样的修力,而往生天界去享天福;三地菩萨随着大愿,在能成满一切智慧海之处受生,来继续行他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就好像舍离世间的假名字,好像说河水、江水入于海水中,都失去本名一样的譬喻。
那么四地焰慧地,四地菩萨呢,主修以四念处为上首的四念处、四神足、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的菩提分法,他所成就的如实智焰,在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中,这个殊胜智慧都在其中,他能成为佛教正法的照明慧灯,与佛的功德是同一味的;就像海水譬喻一样,普同一味。
第五难胜地,五地菩萨于四圣谛等诸谛中能得善巧以及决定妙智,同时五地菩萨引发一切世间的工巧业处,一切自在如意神通都在其中,说不可尽;五地菩萨所成就的是世间最珍贵稀有的珍宝,就好像海水中藏有无量珍宝的譬喻。
六地现前地,六地菩萨呢,他转依真如,观察缘生的甚深理,他觉悟了缘起甚深生解脱门,有无着智现前,六地菩萨解脱果证超越了声闻果,他的功德说不可尽;就好像海水深处,这海水深处,凡夫以及声闻阿罗汉不能探底;因为这个佛智的深处,到底他是依止于什么法,到底佛的智慧的境界是什么,声闻阿罗汉因为没有实证实相法界,所以对于法本身有多深,他是不知道的;所以说如海水深处不能探底,就好像说六地菩萨境界,凡夫及声闻阿罗汉都不能探底一样。
那么七地远行地,七地菩萨祂圆满修证了一切佛法觉知,广大的觉慧能够善观察,具足了一切方便智慧以及独觉的果证,这些功德也是说不可尽;就好像海水广大无量,不可测量一样。
那么八地不动地,八地菩萨究竟转依真如心了,于相于土自在,而能任运示现广大庄严的佛事,一切菩萨自在行都在其中,这些功德也说不可尽;就好像海水大身之龙居大海中,能于大海得自在一样,八地菩萨入于一切智海,入于佛智海,此时而能得自在。
九地善慧地,九地菩萨能得深解脱行,于世间能如实了知而不过限,这个意思就是说,九地菩萨能因应众生的根器与机缘而为他说法;因为已经得四无碍解了,不但不会伤害众生的法身慧命,而且能够让众生因为九地菩萨的摄受,能长养善根,能够趣向佛菩提道的修证;就好像海水的譬喻,潮不过限一样。
第十法云地,菩萨所住的法云地,能受一切诸佛如来大法明雨而无有厌足,如来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佛事都在其中,所能听闻的法,能受闻如来大法明雨,完全能够领受,所能宣说的法也不可限制,所以问答宣说都不可穷尽;如海水的譬喻说,能够普受大雨无有盈溢一样。
菩萨从初地入地开始的修道,就是入于一切智海中,修证一切种智,次第修证而相续不可逾越。也就是说,你要进入初地,是一定要在三贤位满足三贤位应该有的这个见道的通达;从初地开始,你要入于二地,你一定要有初地的实证,然后再进入二地;从二地要进入三地,也要在二地中有实证,再进入三地……这样的次第修证。而且是相续的,相续的意思就是说,从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它是不可逾越的;不可说你要从初地马上成为十地菩萨,或者说你要先修十地,再回来修二地、三地、八地,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次第相续,因为有它的实际的修证、修断的内容。
但是佛智极深极广,所以呢,以十种大海的譬喻,我们来了知说其中这个内容是如何,以及差别是如何,而来知道说从初地开始的修证:第一个要正愿,发十无尽愿;二地一定要于戒垢清净;三地心地光明,心地光明的意思就是,要除了世间的一切的烦恼,然后能够让自己发起禅定,而且依止于实相、依止于无生法忍而来修禅定;四地菩萨你一定要在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能够如实修证;五地菩萨呢,在四圣谛能够如实修证,转依真如而如实修证;六地菩萨于这个甚深的缘觉法门如实修证;而到七地以后呢,能够念念入灭尽定;然后于八地能够于相于土自在;进入九地,能够得四无碍解;能成为十地,成为受职菩萨。那这样的修道,这个部分是很深很广,而且不是我们一般可以从世间法来想像的。
十地菩萨一切的修道有关的这些上烦恼习气随眠障碍都断除了以后,他要入如来住。所谓入如来住的意思,就是等觉地;等觉他超过一切菩萨地了,也就是说,等觉菩萨他是行过十地的。等觉菩萨他一定是从初地次第这样修证上来,然后超过十地;但是等觉菩萨他还没有成佛。十地以下的菩萨对于等觉菩萨,他不能了知等觉菩萨的境界;那么等觉菩萨呢,他在十地菩萨来看,他等同于佛。所以,我们说有时候会称等觉菩萨为等觉如来,他是因为从下地菩萨来看,等觉菩萨等同于佛,所以称等觉如来;可是等觉菩萨他在佛的面前,因为还没成佛,所以还称为菩萨,称为等觉菩萨。有时候你会听到有人称呼等觉菩萨,或者等觉如来,你要知道这其中的意涵在哪里。
那么菩萨从初地,他发坚固愿求佛菩提,在知恩报恩而次第的来修持这个菩萨妙行,他虽然能得种种相好,可是都还没有圆满,等觉菩萨还得要百劫来修相好。百劫修相好,是以他所获得的这个五蕴身财来行大布施,众生需要任何的眼啊,任何的这个脑啊、髓啊,都随时布施给他;每一世每一世所获得的五蕴身,就是要行这个大布施,来圆满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需要的大福德。
那么菩萨道十地的修证,就是说我们说的所谓佛菩提的修证,因为佛菩提,表示还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那么这三种菩提呢,既然我们说,有人说发菩提心,那你就要去了解说,他所说的发菩提心是哪一种菩提心?如果是发成佛的菩提心,那么就是他要发愿要修佛道,那么修佛道你就要求佛法,你既然要修佛菩提,所求的就是佛法。那么你要求佛法呢,你就要知道说声闻法、缘觉法与佛法的差别在哪里。
声闻法本身就纯粹是,求自己能够解脱于三界的生死,要断除这个三界生死的烦恼,让自己能够不在三界受生,不再受生死之苦,然后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之苦。那缘觉法也是一样,要求三界生死之苦能够解脱而不再受生;但是缘觉辟支佛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他虽然所得的智慧比这个声闻解脱道的智慧还深,可是缘觉辟支佛有个慢心,他的慢心就是说,他希望能够在没有佛世的时候,自己能够因为自己去成就这个缘觉的解脱道,他不愿意在佛世的时候成就解脱道,这是缘觉的慢心;可是他终究还是只求自己的解脱,而不是为了要利益有情。那佛菩提它本身的修证内容,就跟前面所说的声闻、缘觉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佛菩提它含摄了声闻、缘觉的解脱道的修证,可是佛菩提它是为了成佛,声闻、缘觉是为了解脱而不在三界受生;那成佛一定要在这个离三界,出离三界,还要入三界来利益有情,那么要能够离开三界,又能入三界,那就是一定要有大心,而且法门一定是要成佛的法门,才有可能说能够解脱于三界而入于三界自在,那这个是成佛的法门。
所以佛菩提的修证,它需要很长的时劫来修证,需要经历的次第就是,从这个十信位,信位满足,然后进入住位;进入住位,自己熏习自己的菩萨种性,然后才进入行位。那十住位最重要的部分呢,就是让自己在七住位能够实证如来藏而于住位不退;否则的话,如果没有实证如来藏,让自己知道说法界实相是如来藏,成佛所依的心是如来藏,那么他是永远没办法进入菩萨道修道的次第的,然后有可能会退转,退转于一切外道法中,或者是误解佛法而落入邪见中。所以,佛菩提的修道,是可以讲说需要很长的时劫,可是最重要是需要发大心,还要求依止善知识。
所以我们说,进入初地开始修道,其实有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有一个基础在三贤位。所以我们刚有略说,你进入住位以后,要求在七住位能够实证如来藏,让自己能够于七住位不退,不退以后才能够再前进,满足十住位来进入行位;进入行位以后,让自己能够在菩萨性上面能够愈加坚固;然后让自己能够在回向位,能够让自己成为能够发起道种性,开始准备要修道的一个心性,进入修道心性以后,满足这个回向位的修证,才能够进入初地而进入圣种性,进入所谓圣位的修道。所以说最重要是在三贤位。
三贤位做什么呢?就是要对菩萨藏正法,要生起信解。也就是说在十信位,让自己对三宝的信满足以后;接着最重要是说,你要实证的法是什么?在住位要实证的法就是如来藏。那如来藏正法所含藏的一切法内容是如何?如来藏正法原来是含藏了一切世间法,以及声闻、缘觉的出世间法,以及佛菩提能够出世间又入于世间的世出世间法,祂含藏了一切法。所以就知道说,原来这个如来藏正法才是佛法的根本;因为纯粹的声闻解脱法它不是佛法,它只是解脱道的法门,可以说是方便的解脱法,而是在佛道上的方便解脱法,不是究竟解脱法。所以说,对菩萨藏正法能够生起信解听受熏闻,听受然后思惟熏习,去思惟着法的内容是如何,对于自己佛道修道的关系在哪里,这个地方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说,要进入初地开始的修道的前提在三贤位,就是我们一般的,可以讲说学佛人所要重视的地方。
你今天发大心说要学佛,你就要认清楚佛法是什么?我们说从「佛法」两个字要来知道,原来佛法的意思就是成佛的法门,成佛的法门,而不是说是解脱于这个三界生死的法门这么单纯;因为如果是解脱于三界生死的法门,那个称为罗汉道。那罗汉道的意思就是,自己想要了脱自己的生死而已,那么这样的法就不称为佛法;因为一旦舍报入无余涅槃,不在三界出生任何五阴身,不在三界现行,那就没有所谓成佛的法门可以继续修道了,也就没有办法将成佛的法门来传扬,弘传给一切想要学佛的人,所以无法行自利利他之行。
所以,菩萨藏正法,就是讲的就是如来藏正法。那菩萨藏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法的内容是成就你菩萨种性的内容,让你能够发起菩萨种性,成熟菩萨种性,最后进入修道;修道以后,从初地然后修到十地,菩萨道修道才圆满;菩萨道修道圆满到十地,进入等觉就 是准备成佛,等觉还得要百劫修相好,来成就大福德。所以,以这样的一个纲要,来了解这个佛法,那么对于想要求佛法的您,您就知道说,你现在要怎么样来寻找,能够让你真正学佛法的善知识以及法门了。
对于说菩萨道的解说,十地的解说,以及最后跟您讲说,菩萨道十地的意涵是什么;以这个大海的十种法相譬喻来说明菩萨道,整个初地到十地的内容,让你了解。最后你要知道说,原来要进入菩萨道修道呢,要进入初地的修道呢,是在三贤位的七住位实证如来藏,这个是要点!
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66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1-28 22:20:03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概說」,今天的主題要講的是:菩薩道十地之意義。
菩薩從初地到十地的修道,因入於佛智而有差別。這裡所說的佛智指的是:菩薩實證如來藏以後,轉依真如,通達真如,而能夠將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有為、無漏有為、無漏無為的法種,如實了知而親證,有能力將有漏有為法的雜染給它斷除究竟,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才能說這樣的智慧是佛智。這樣的佛智也不是二乘純修解脫道的解脫智慧,更不是一般所謂在意識層次裡面,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測的。意識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測會是說,要將這個有染心轉成無染心;如果說這樣子就是佛智的話,那麼二乘的聖者他已經將生死於三界的這個煩惱障都斷除淨盡了,應該是屬於是無染心,可是聲聞阿羅漢、緣覺辟支佛卻不是佛;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說,這樣的部分不是佛智,而是屬於是意識層次的部分的想像,跟佛智部分是完全不相干的。
那麼入於佛智而有差別是,也是實證一切種智而有差別,所以有諸地的名稱,有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等名稱。就好像說我們閻浮提大地,有十大寶山王,這十大寶山王同在大海裡面,隨著它所含藏寶藏的差別,而得它的名稱。菩薩十地也是一樣,同在一切智海中,隨所證的道種智的差別,而得諸地的名稱。
譬如說大海裡面有十種相,所以稱它為大海,而不可移奪,有哪十種相呢?第一個是次第漸深,海水它是次第漸深的;第二個、不受死屍,死屍一旦落到海水裡,就會浮到水面,或者是被漂到岸邊的;第三個、餘水入中皆失本名,任何江水、溪水、河水一入到大海都稱為海水;第四個、普同一味,一切的海水都是同一味的;第五、無量珍寶,海水中藏有種種無量的珍寶;第六、無能至底,也就是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智慧,或是專業的技藝,是沒辦法到達海底的;第七、廣大無量,海水是無量無邊,不可以斗而量的;第八、大身所居,海水中可以讓這些大龍、大魚,能夠居於海水中而自在;第九、潮不過限,就是海水受著日月引力的影響,有這個潮水漲落的情況,可是它卻不會去損害了其他的事物;第十、普受大雨無有盈溢,這個海中受種種的大雨,都不會去超溢出來。
那麼十地的菩薩行也是一樣,也是以十種相來稱為他諸地的菩薩行,不可被轉移、不可被替換、不可被奪取的。那有哪十種相呢?
像初地歡喜地,歡喜地自從實證如來藏,通達真如進入修道以後,為利益一切眾生,為求無上佛道,所發起的清淨增上意樂這樣的大願,發起十無盡願;他是從初地到十地,堅固而漸次漸深的,好像海水一樣次第漸深的。
二地離垢地,二地菩薩性戒具足,於一切菩薩的戒行、威儀中已經遠離一切微細的毀戒犯戒的戒垢了,而不受一切破戒屍;就像海水一樣,有死屍一定浮上海面,就被發現,就會沖到岸邊的。
三地發光地,三地發光地的菩薩,已經具足一切世間的禪定、神通、解脫三昧、止觀,能引發而且能夠安住,對於四禪八定能夠引發、能安住於這樣的禪定,但是卻不隨於這樣的修力,而往生天界去享天福;三地菩薩隨著大願,在能成滿一切智慧海之處受生,來繼續行他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就好像捨離世間的假名字,好像說河水、江水入於海水中,都失去本名一樣的譬喻。
那麼四地焰慧地,四地菩薩呢,主修以四念處為上首的四念處、四神足、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的菩提分法,他所成就的如實智焰,在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中,這個殊勝智慧都在其中,他能成為佛教正法的照明慧燈,與佛的功德是同一味的;就像海水譬喻一樣,普同一味。
第五難勝地,五地菩薩於四聖諦等諸諦中能得善巧以及決定妙智,同時五地菩薩引發一切世間的工巧業處,一切自在如意神通都在其中,說不可盡;五地菩薩所成就的是世間最珍貴稀有的珍寶,就好像海水中藏有無量珍寶的譬喻。
六地現前地,六地菩薩呢,他轉依真如,觀察緣生的甚深理,他覺悟了緣起甚深生解脫門,有無著智現前,六地菩薩解脫果證超越了聲聞果,他的功德說不可盡;就好像海水深處,這海水深處,凡夫以及聲聞阿羅漢不能探底;因為這個佛智的深處,到底他是依止於什麼法,到底佛的智慧的境界是什麼,聲聞阿羅漢因為沒有實證實相法界,所以對於法本身有多深,他是不知道的;所以說如海水深處不能探底,就好像說六地菩薩境界,凡夫及聲聞阿羅漢都不能探底一樣。
那麼七地遠行地,七地菩薩祂圓滿修證了一切佛法覺知,廣大的覺慧能夠善觀察,具足了一切方便智慧以及獨覺的果證,這些功德也是說不可盡;就好像海水廣大無量,不可測量一樣。
那麼八地不動地,八地菩薩究竟轉依真如心了,於相於土自在,而能任呤粳F廣大莊嚴的佛事,一切菩薩自在行都在其中,這些功德也說不可盡;就好像海水大身之龍居大海中,能於大海得自在一樣,八地菩薩入於一切智海,入於佛智海,此時而能得自在。
九地善慧地,九地菩薩能得深解脫行,於世間能如實了知而不過限,這個意思就是說,九地菩薩能因應眾生的根器與機緣而為他說法;因為已經得四無礙解了,不但不會傷害眾生的法身慧命,而且能夠讓眾生因為九地菩薩的攝受,能長養善根,能夠趣向佛菩提道的修證;就好像海水的譬喻,潮不過限一樣。
第十法雲地,菩薩所住的法雲地,能受一切諸佛如來大法明雨而無有厭足,如來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佛事都在其中,所能聽聞的法,能受聞如來大法明雨,完全能夠領受,所能宣說的法也不可限制,所以問答宣說都不可窮盡;如海水的譬喻說,能夠普受大雨無有盈溢一樣。
菩薩從初地入地開始的修道,就是入於一切智海中,修證一切種智,次第修證而相續不可逾越。也就是說,你要進入初地,是一定要在三賢位滿足三賢位應該有的這個見道的通達;從初地開始,你要入於二地,你一定要有初地的實證,然後再進入二地;從二地要進入三地,也要在二地中有實證,再進入三地……這樣的次第修證。而且是相續的,相續的意思就是說,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它是不可逾越的;不可說你要從初地馬上成為十地菩薩,或者說你要先修十地,再回來修二地、三地、八地,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次第相續,因為有它的實際的修證、修斷的內容。
但是佛智極深極廣,所以呢,以十種大海的譬喻,我們來了知說其中這個內容是如何,以及差別是如何,而來知道說從初地開始的修證:第一個要正願,發十無盡願;二地一定要於戒垢清淨;三地心地光明,心地光明的意思就是,要除了世間的一切的煩惱,然後能夠讓自己發起禪定,而且依止於實相、依止於無生法忍而來修禪定;四地菩薩你一定要在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能夠如實修證;五地菩薩呢,在四聖諦能夠如實修證,轉依真如而如實修證;六地菩薩於這個甚深的緣覺法門如實修證;而到七地以後呢,能夠念念入滅盡定;然後於八地能夠於相於土自在;進入九地,能夠得四無礙解;能成為十地,成為受職菩薩。那這樣的修道,這個部分是很深很廣,而且不是我們一般可以從世間法來想像的。
十地菩薩一切的修道有關的這些上煩惱習氣隨眠障礙都斷除了以後,他要入如來住。所謂入如來住的意思,就是等覺地;等覺他超過一切菩薩地了,也就是說,等覺菩薩他是行過十地的。等覺菩薩他一定是從初地次第這樣修證上來,然後超過十地;但是等覺菩薩他還沒有成佛。十地以下的菩薩對於等覺菩薩,他不能了知等覺菩薩的境界;那麼等覺菩薩呢,他在十地菩薩來看,他等同於佛。所以,我們說有時候會稱等覺菩薩為等覺如來,他是因為從下地菩薩來看,等覺菩薩等同於佛,所以稱等覺如來;可是等覺菩薩他在佛的面前,因為還沒成佛,所以還稱為菩薩,稱為等覺菩薩。有時候你會聽到有人稱呼等覺菩薩,或者等覺如來,你要知道這其中的意涵在哪裡。
那麼菩薩從初地,他發堅固願求佛菩提,在知恩報恩而次第的來修持這個菩薩妙行,他雖然能得種種相好,可是都還沒有圓滿,等覺菩薩還得要百劫來修相好。百劫修相好,是以他所獲得的這個五蘊身財來行大布施,眾生需要任何的眼啊,任何的這個腦啊、髓啊,都隨時布施給他;每一世每一世所獲得的五蘊身,就是要行這個大布施,來圓滿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所需要的大福德。
那麼菩薩道十地的修證,就是說我們說的所謂佛菩提的修證,因為佛菩提,表示還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那麼這三種菩提呢,既然我們說,有人說發菩提心,那你就要去瞭解說,他所說的發菩提心是哪一種菩提心?如果是發成佛的菩提心,那麼就是他要發願要修佛道,那麼修佛道你就要求佛法,你既然要修佛菩提,所求的就是佛法。那麼你要求佛法呢,你就要知道說聲聞法、緣覺法與佛法的差別在哪裡。
聲聞法本身就純粹是,求自己能夠解脫於三界的生死,要斷除這個三界生死的煩惱,讓自己能夠不在三界受生,不再受生死之苦,然後能夠解脫於三界生死之苦。那緣覺法也是一樣,要求三界生死之苦能夠解脫而不再受生;但是緣覺辟支佛有一個特點就是說,他雖然所得的智慧比這個聲聞解脫道的智慧還深,可是緣覺辟支佛有個慢心,他的慢心就是說,他希望能夠在沒有佛世的時候,自己能夠因為自己去成就這個緣覺的解脫道,他不願意在佛世的時候成就解脫道,這是緣覺的慢心;可是他終究還是只求自己的解脫,而不是為了要利益有情。那佛菩提它本身的修證內容,就跟前面所說的聲聞、緣覺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佛菩提它含攝了聲聞、緣覺的解脫道的修證,可是佛菩提它是為了成佛,聲聞、緣覺是為了解脫而不在三界受生;那成佛一定要在這個離三界,出離三界,還要入三界來利益有情,那麼要能夠離開三界,又能入三界,那就是一定要有大心,而且法門一定是要成佛的法門,才有可能說能夠解脫於三界而入於三界自在,那這個是成佛的法門。
所以佛菩提的修證,它需要很長的時劫來修證,需要經歷的次第就是,從這個十信位,信位滿足,然後進入住位;進入住位,自己熏習自己的菩薩種性,然後才進入行位。那十住位最重要的部分呢,就是讓自己在七住位能夠實證如來藏而於住位不退;否則的話,如果沒有實證如來藏,讓自己知道說法界實相是如來藏,成佛所依的心是如來藏,那麼他是永遠沒辦法進入菩薩道修道的次第的,然後有可能會退轉,退轉於一切外道法中,或者是誤解佛法而落入邪見中。所以,佛菩提的修道,是可以講說需要很長的時劫,可是最重要是需要發大心,還要求依止善知識。
所以我們說,進入初地開始修道,其實有一個很重要前提就是,有一個基礎在三賢位。所以我們剛有略說,你進入住位以後,要求在七住位能夠實證如來藏,讓自己能夠於七住位不退,不退以後才能夠再前進,滿足十住位來進入行位;進入行位以後,讓自己能夠在菩薩性上面能夠愈加堅固;然後讓自己能夠在迴向位,能夠讓自己成為能夠發起道種性,開始準備要修道的一個心性,進入修道心性以後,滿足這個迴向位的修證,才能夠進入初地而進入聖種性,進入所謂聖位的修道。所以說最重要是在三賢位。
三賢位做什麼呢?就是要對菩薩藏正法,要生起信解。也就是說在十信位,讓自己對三寶的信滿足以後;接著最重要是說,你要實證的法是什麼?在住位要實證的法就是如來藏。那如來藏正法所含藏的一切法內容是如何?如來藏正法原來是含藏了一切世間法,以及聲聞、緣覺的出世間法,以及佛菩提能夠出世間又入於世間的世出世間法,祂含藏了一切法。所以就知道說,原來這個如來藏正法才是佛法的根本;因為純粹的聲聞解脫法它不是佛法,它只是解脫道的法門,可以說是方便的解脫法,而是在佛道上的方便解脫法,不是究竟解脫法。所以說,對菩薩藏正法能夠生起信解聽受熏聞,聽受然後思惟熏習,去思惟著法的內容是如何,對於自己佛道修道的關係在哪裡,這個地方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說,要進入初地開始的修道的前提在三賢位,就是我們一般的,可以講說學佛人所要重視的地方。
你今天發大心說要學佛,你就要認清楚佛法是什麼?我們說從「佛法」兩個字要來知道,原來佛法的意思就是成佛的法門,成佛的法門,而不是說是解脫於這個三界生死的法門這麼單純;因為如果是解脫於三界生死的法門,那個稱為羅漢道。那羅漢道的意思就是,自己想要了脫自己的生死而已,那麼這樣的法就不稱為佛法;因為一旦捨報入無餘涅槃,不在三界出生任何五陰身,不在三界現行,那就沒有所謂成佛的法門可以繼續修道了,也就沒有辦法將成佛的法門來傳揚,弘傳給一切想要學佛的人,所以無法行自利利他之行。
所以,菩薩藏正法,就是講的就是如來藏正法。那菩薩藏的意思就是說,這些法的內容是成就你菩薩種性的內容,讓你能夠發起菩薩種性,成熟菩薩種性,最後進入修道;修道以後,從初地然後修到十地,菩薩道修道才圓滿;菩薩道修道圓滿到十地,進入等覺就是準備成佛,等覺還得要百劫修相好,來成就大福德。所以,以這樣的一個綱要,來瞭解這個佛法,那麼對於想要求佛法的您,您就知道說,你現在要怎麼樣來尋找,能夠讓你真正學佛法的善知識以及法門了。
對於說菩薩道的解說,十地的解說,以及最後跟您講說,菩薩道十地的意涵是什麼;以這個大海的十種法相譬喻來說明菩薩道,整個初地到十地的內容,讓你瞭解。最後你要知道說,原來要進入菩薩道修道呢,要進入初地的修道呢,是在三賢位的七住位實證如來藏,這個是要點!
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