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詩是六祖慧能的著名禪詩。他和神秀的禪詩中提到的 “菩提樹”、“明鏡台”是來比喻自己對佛法的認識。而 六祖“菩提本無樹”中的“菩提”,則指的是真實本心。
禪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講的就是“菩提”即真實本 心如來藏。而六祖的禪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 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時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要高明得多。
因為“菩提”確實有空的體性,是無形無相的,無覺無知 的,是“諸入不會”的。所以,並無菩提樹、明鏡台等實 物可供人“勤拂試”。但佛法不是如虛空一樣的空,不是 斷滅空,不是世俗認識所能了知的。是即相離相,無相無 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邊,而亦空有二邊的。
所以說,這禪詩是在六祖親證菩提之前的詩,並不代表他 後來親證菩提後,對佛法的正確認識。禪門是無門為門, 掃除一切相,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千百年來,歷代祖師以及佛子,修行參禪都是為了親證這 個“菩提”。明心見性的禪師所做的詩歌,表達的就是這 個境界。摘兩首禪詩如下:
眾生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 萬別千差明底事,鷓鴣啼處百花新。
----洞山良價禪師
豁然春意現,鵑鳴百花新。 羸鶴翹枯木,俯見眾雛迷。
----蕭平實居士 (《禪-悟前與悟後》www.a202.id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