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13 11:23:25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要在佛道当中修学,最后实证成就佛菩提果的目的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实修,这个实修的过程当中,念佛法门是一个很好的法门。可是,佛——十方三世有种种佛,每一尊佛有三身——应化身,庄严报身,清净法身。以释迦牟尼佛来讲,两千五百多年前因为众生的因缘成熟,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那个是应身佛;与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众生,常常在定中、在梦中会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是化身佛,这两个都是应化身佛。那么庄严报身指的就是色究竟天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祂圆满庄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有八万四千种的光明相好,这个是报身佛。可是不管是应化身也好、报身也好,祂都不是真佛。真佛是什么?真佛就是法身佛。可是法身无身,无身就不可见,无身所以没办法说法,无身怎么说法呢?
所以说真佛不说法,说法的不是真佛。所以像《金刚经》当中佛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有:「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这里面所讲的「佛」,当然就是指的真佛——法身佛。如来的真实法身,祂是无说无示,祂不说法,是由庄严报身来为诸天说法,是由应身、化身来为人间有缘的众生说法。所以念佛虽然有个佛可念,可是究竟是要念哪尊佛呢?又是要念哪个层次的佛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又因为念佛的人根器和知见千差万别,所以念佛法门,就有许多不同的层次。
我们逐一来说明。首先就是持名,随兴的持名。这种人通常是刚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于不知道念佛有口字边的「念」跟没有口字边的「念」其实是不同的,只是听说念佛好,他就跟着别人在学念佛。开始从持名,持念佛名开始,心中虽然念着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瞋、痴、慢、疑,样样都不离。通常是什么?通常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就吓了一跳,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赶快念,或者是什么时候想到才念,平常心中持佛名号,也是随兴默念,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在打妄想。这个是有相的念佛,因为是持佛名号嘛。第二个阶段,这种人就念佛不辍。因为他过去已经种了种种的善根福德因缘,今生又碰到善的伴侣,有善知识来接引他,然后与他共同的来念佛。并且他也知道为什么要念佛,以及念佛有什么好处,这样了知以后,也就是他对念佛这个法门已经有所了解,不是单纯的知道念佛好念佛好那我就念佛。他知道念佛法门有什么好处,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会相续不断的执持佛号,有时候甚至于可以把它编成歌,在心中不断的唱诵着佛号。可是这个还是有相的念佛。进一步就是能够持名、能够忆佛。
像这样的人他不但已经知道诸佛国土的依正庄严,就好比他信受《阿弥陀经》里面所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深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绝对真实,相信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然后在深心里面就发起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誓愿。所以他开始去探索念佛法门,希望能够一心深入,希望能够时时忆念思惟。渐渐的去探究之后,他就能够了解:口字边的「念」佛跟没有口字边的「念」佛是有差别的。他明白了念佛共修的时候,不但要口念,还要心念;不但要心念,而且还要心听;不但要心听,而且还要心里面要忆念;不止是要忆念,而且要让这个忆念的心持续不断,要把一切的外缘全部都放下,不要让妄想打断了自己所念的佛号以及所忆念的佛。可是这样子的念佛,他还是有相念佛。如果有一天他这样子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能够念到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是不断的,醒来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别的念头,就是会先听到自己心里面那个念佛的佛号,那这样子他就有了念佛三昧,我们称为「有相的念佛三昧」。因为口念心忆,口念心听,都是有相的,所以是有相的念佛三昧。
念佛法门还有观想念佛,观想就是修学《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这十六观里面——前面的十三观是观想。可是在第八观之前不能叫做「念佛三昧」只能称为「观想三昧」,一直要到能够观想佛、观想菩萨观想成功了,这个时候才叫念佛三昧。可是这样观想念佛还是有相的,所以他是有相的观想念佛三昧。
以上这些有相的念佛,不论是持名念佛,或者是说观想念佛,都是一心系念着报身佛、应化身佛祂的种种依正庄严,还有种种的功德。那么以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是什么?所谓「依」是指阿弥陀佛所依的国土,也就是极乐世界的极乐国土。 《阿弥陀经》上说: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些都是种种珍宝、四宝周匝围绕,因为这样才称为极乐。又说极乐世界有七宝池,有八功德水。这七宝池里面,池底是以金沙所铺,池中还有种种的莲花,这些莲花大的像车轮一般,而且有种种的妙色,所谓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等等,并且是微妙香洁。这是经中说明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它的庄严。依正庄严——依:是佛土,正:是诸佛相好之身。像阿弥陀佛,我们常听到的说:「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个都是在说明阿弥陀佛相好之身,一般净土的学人都很清楚。另外,比如说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卢舍那佛,说祂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而且是最极究竟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没有其他的阿罗汉,没有其他的佛弟子,能够有这样子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唯除诸佛。另外说佛的种种功德:譬如像释迦牟尼佛祂是大慈大悲,祂是福智圆满,祂是福慧两足尊——具足了智慧,具足了福德。修学到这边这样子不断的依佛的种种功德去思惟、去忆念,然后伴随着的念佛法门。
那另外还有人是修无相念佛,这个就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惟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净念相续,也就是要一念相续。因为净土法门以及修定法门的那个基本知见他都已经具备了,所以在精进不断的修学过程中,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到达无相念佛的层次了——心中忆佛的念。他是具备了种种的善根福德,具备了慧以及定的知见,然后不以有相的这样子来忆念着佛,成为了无相的忆佛。那么他自己了知,必须依着这个方法去修学念佛,这个才是真实念佛。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进而修学无相忆念拜佛,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的再把这个无相念佛法门,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那么动静当中都能够有「无相念佛」的功夫,这样子能够一心系缘于他所念的佛,心不散乱,忆念相续不断。一旦能够修成这样的念佛法门,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的保持着这样的功夫,这种人他不只是对于自己有信心,那他也对三宝生起信心了——表示佛所说、菩萨所说,真实不虚!
然后无相念佛三昧修学成功了,突然心里面会有一个怀疑,怀疑说我在念佛,那佛祂究竟是什么?我又是什么呢?那这样一个心里面起这样一个疑之后呢,整个人好像东西南北分不清楚,完全就是在这个疑里面、这个困惑当中,那这个就会体究念佛,就是体究念佛。突然有一天一念相应了,他知道「我」是什么了,知道弥陀是什么了,他很清楚的这样的了知了。这个一念相应就是禅宗的明心开悟,这个境界我们称为果地的无相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但是这样的人落在空的一边,还没有究竟圆满,所以不能叫作实相念佛。因为实相是非有也非无,也就是说这个实相,祂不是无相也不是有相,所以只说祂无相那就落在空的一边,不叫作实相。那么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又会进一步地去开始探究,开始体究,终有一天一念相应,他就看见了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见自性弥陀。亲见自性弥陀之后,这个时候是空也是有,是有也是空。那么从此之后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这就是真正而圆满的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并且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所说的念佛三昧。不落空、有两边,是有也是空,从此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那这就是真正而圆满的念佛三昧。
以上我们大略地说明了念佛的不同层次。所以持名念佛的人,不要批评无相念佛不是念佛,实相念佛的人也不要批评持名念佛的人说那不叫念佛,其实这些统统都是念佛,只是层次有所差别而已。所以说念佛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因缘、自己修学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互相攻击、互相的批评、互相的排斥。那么已经有实相念佛的,有因缘就帮对方拉一把,有因缘就告诉还在持佛名号的告诉他念佛是可以转折的,没有因缘那就算了,不需要互相的排斥、互相的批评。
在这边,我们也要借这个机会,要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这些学佛人,要告诉他们:其实修学净土也要具有动中的功夫。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佛法门,修学净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佛法门,也要动中的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佛法门,想要求生诸佛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么要能够锻炼到心不颠倒的这样的功夫呢,就必须要训练平常在念佛的时候能够达到一心不乱。那么要能够训练平时念佛一心不乱,能够一心不乱,假设说没有更殊胜的法门,当然就是老实的持名念佛嘛!假设说有更殊胜于持名念佛法门,而且有那个因缘有那个机会可以听闻到了——能够听到人家的解说或者是看到这样的书上的说明,那么当然就应该要去求这个更殊胜的念佛法门。譬如前面说过,透过无相忆念拜佛的训练,能够很容易就能够成就这动中的功夫。透过无相忆念拜佛的训练,不管是在动中、在静中,都能够念佛,不管在动中、在静中,这个一心系缘于所念的佛的这个心不散乱,这样子成就这个功夫之后,将来往生净土,当然一定没有问题。再者要说明的是说要往生净土,当然要求品位高上啊!那么要求品位高上,当然就是要让自己的无相念佛功夫能够增上,能够增上之后,就能够有因缘能够达到实相念佛,那么极乐净土的品位当然就高上了。
今天时间关系,我们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3/4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1-03-04 09:58:28 |
|
|
第四集 略說各種念佛法門 正源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在上一集當中,我們為大家說明了要在佛道當中修學,最後實證成就佛菩提果的目的必須要經過長時期的實修,這個實修的過程當中,念佛法門是一個很好的法門。可是,佛——十方三世有種種佛,每一尊佛有三身——應化身,莊嚴報身,清凈法身。以 釋迦牟尼佛來講,兩千五百多年前因為眾生的因緣成熟,所以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那個是應身佛;與 釋迦牟尼佛有緣的眾生,常常在定中、在夢中會看到 釋迦牟尼佛,這個是化身佛,這兩個都是應化身佛。那麼莊嚴報身指的就是色究竟天 盧舍那佛——盧舍那佛祂圓滿莊嚴,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有八萬四千種的光明相好,這個是報身佛。可是不管是應化身也好、報身也好,祂都不是真佛。真佛是什麽?真佛就是法身佛。可是法身無身,無身就不可見,無身所以沒辦法說法,無身怎麼說法呢?所以說真佛不說法,說法的不是真佛。所以像《金剛經》當中佛開示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還有:「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這裏面所講的「佛」,當然就是指的真佛 ——法身佛。如來的真實法身,祂是無說無示,祂不說法,是由莊嚴報身來為諸天說法,是由應身、化身來為人間有緣的眾生說法。所以念佛雖然有個佛可念,可是究竟是要念哪尊佛呢?又是要念哪個層次的佛呢?這裏面就有很大的學問。又因為念佛的人根器和知見千差萬別,所以念佛法門,就有許多不同的層次。
我們逐一來說明。首先就是持名,隨興的持名。這種人通常是剛剛開始學習念佛法門,還不明白為什麽要念佛,甚至於不知道念佛有口字邊的「唸」跟沒有口字邊的「念」其實是不同的,只是聽說唸佛好,他就跟著別人在學唸佛。開始從持名,持唸佛名開始,心中雖然唸著佛號,心中卻老是在打妄想,貪、瞋、癡、慢、疑,樣樣都不離。通常是什麽?通常是遇到了什麽事情就嚇了一跳,趕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趕快唸,或者是什麽時候想到才唸,平常心中持佛名號,也是隨興默唸,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是在打妄想。這個是有相的唸佛,因為是持佛名號嘛。第二個階段,這種人就唸佛不輟。因為他過去已經種了種種的善根福德因緣,今生又碰到善的伴侶,有善知識來接引他,然後與他共同的來念佛。並且他也知道為什麽要念佛,以及念佛有什麽好處,這樣了知以後,也就是他對念佛這個法門已經有所瞭解,不是單純的知道念佛好念佛好那我就念佛。他知道念佛法門有什麽好處,所以這個時候他就會相續不斷的執持佛號,有時候甚至於可以把它編成歌,在心中不斷的唱誦著佛號。可是這個還是有相的念佛。進一步就是能夠持名、能夠憶佛。像這樣的人他不但已經知道諸佛國土的依正莊嚴,就好比他信受《阿彌陀經》裏面所說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也深信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絕對真實,相信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到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然後在深心裏面就發起了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誓願。所以他開始去探索念佛法門,希望能夠一心深入,希望能夠時時憶念思惟。漸漸的去探究之後,他就能夠瞭解:口字邊的「唸」佛跟沒有口字邊的「念」佛是有差別的。他明白了念佛共修的時候,不但要口唸,還要心念;不但要心念,而且還要心聽;不但要心聽,而且還要心裏面要憶念;不止是要憶念,而且要讓這個憶念的心持續不斷,要把一切的外緣全部都放下,不要讓妄想打斷了自己所唸的佛號以及所憶念的佛。可是這樣子的念佛,他還是有相念佛。如果有一天他這樣子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能夠念到睡覺的時候在夢中佛號也是不斷的,醒來的時候第一個念頭不是別的念頭,就是會先聽到自己心裏面那個念佛的佛號,那這樣子他就有了念佛三昧,我們稱為「有相的念佛三昧」。因為口唸心憶,口唸心聽,都是有相的,所以是有相的念佛三昧。
念佛法門還有觀想念佛,觀想就是修學《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十六觀。這十六觀裏面——前面的十三觀是觀想。可是在第八觀之前不能叫做「念佛三昧」只能稱為「觀想三昧」,一直要到能夠觀想佛、觀想菩薩觀想成功了,這個時候才叫念佛三昧。可是這樣觀想念佛還是有相的,所以他是有相的觀想念佛三昧。
以上這些有相的念佛,不論是持名念佛,或者是說觀想念佛,都是一心繫念著報身佛、應化身佛祂的種種依正莊嚴,還有種種的功德。那麼以 阿彌陀佛來講,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是什麽?所謂「依」是指 阿彌陀佛所依的國土,也就是極樂世界的極樂國土。《阿彌陀經》上說:極樂國土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這些都是種種珍寶、四寶周匝圍繞,因為這樣才稱為極樂。又說極樂世界有七寶池,有八功德水。這七寶池裏面,池底是以金沙所鋪,池中還有種種的蓮花,這些蓮花大的像車輪一般,而且有種種的妙色,所謂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等等,並且是微妙香潔。這是經中說明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它的莊嚴。依正莊嚴——依:是佛土,正:是諸佛相好之身。像 阿彌陀佛,我們常聽到的說:「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這個都是在說明 阿彌陀佛相好之身,一般淨土的學人都很清楚。另外,比如說 釋迦牟尼佛的報身 盧舍那佛,說祂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而且是最極究竟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沒有其他的阿羅漢,沒有其他的佛弟子,能夠有這樣子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唯除諸佛。另外說佛的種種功德:譬如像 釋迦牟尼佛祂是大慈大悲,祂是福智圓滿,祂是福慧兩足尊——具足了智慧,具足了福德。修學到這邊這樣子不斷的依佛的種種功德去思惟、去憶念,然後伴隨著的念佛法門。
那另外還有人是修無相念佛,這個就是《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所說的「憶佛、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這個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夠去深入的思惟念佛法門,而且能夠知道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層次。雖然說他是主修念佛法門,可是他也知道這個定要如何來修,也能夠攝取這個修定的知見,知道說這個定就是要制心一處要凈念相續,也就是要一念相續。因為淨土法門以及修定法門的那個基本知見他都已經具備了,所以在精進不斷的修學過程中,這樣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到達無相念佛的層次了——心中憶佛的念。他是具備了種種的善根福德,具備了慧以及定的知見,然後不以有相的這樣子來憶念著佛,成為了無相的憶佛。那麼他自己了知,必須依著這個方法去修學念佛,這個才是真實念佛。這樣的人如果能夠進而修學無相憶念拜佛,那麼就可以很容易的再把這個無相念佛法門,哂玫饺粘I町斨校屈N動靜當中都能夠有「無相念佛」的功夫,這樣子能夠一心繫緣於他所念的佛,心不散亂,憶念相續不斷。一旦能夠修成這樣的念佛法門,並且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的保持著這樣的功夫,這種人他不只是對於自己有信心,那他也對三寶生起信心了—— 表示佛所說、菩薩所說,真實不虛!
然後無相念佛三昧修學成功了,突然心裏面會有一個懷疑,懷疑說我在念佛,那佛祂究竟是什麽?我又是什麽呢?那這樣一個心裏面起這樣一個疑之後呢,整個人好像東西南北分不清楚,完全就是在這個疑裏面、這個困惑當中,那這個就會體究念佛,就是體究念佛。突然有一天一念相應了,他知道「我」是什麽了,知道彌陀是什麽了,他很清楚的這樣的了知了。這個一念相應就是禪宗的明心開悟,這個境界我們稱為果地的無相念佛,這個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但是這樣的人落在空的一邊,還沒有究竟圓滿,所以不能叫作實相念佛。因為實相是非有也非無,也就是說這個實相,祂不是無相也不是有相,所以只說祂無相那就落在空的一邊,不叫作實相。那麼了知這個道理之後,又會進一步地去開始探究,開始體究,終有一天一念相應,他就看見了佛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親見自性彌陀。親見自性彌陀之後,這個時候是空也是有,是有也是空。那麼從此之後念佛,才叫作實相念佛,這就是真正而圓滿的念佛三昧,也就是禪宗所謂的見性,並且就是《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所說的念佛三昧。不落空、有兩邊,是有也是空,從此念佛才叫作實相念佛,那這就是真正而圓滿的念佛三昧。
以上我們大略地說明了念佛的不同層次。所以持名唸佛的人,不要批評無相念佛不是念佛,實相念佛的人也不要批評持名唸佛的人說那不叫念佛,其實這些統統都是念佛,只是層次有所差別而已。所以說念佛人不要因為自己的因緣、自己修學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互相攻擊、互相的批評、互相的排斥。那麼已經有實相念佛的,有因緣就幫對方拉一把,有因緣就告訴還在持佛名號的告訴他唸佛是可以轉折的,沒有因緣那就算了,不需要互相的排斥、互相的批評。
在這邊,我們也要藉這個機會,要對於修學凈土法門的這些學佛人,要告訴他們:其實修學淨土也要具有動中的功夫。一般人心裏面總想,修學唸佛法門,修學凈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子持名唱誦不斷,將來就可以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認為修學淨土,就只要這樣就好。其實修學念佛法門,也要動中的功夫啊!為什麽我們這麼講呢?因為修學念佛法門,想要求生諸佛淨土。好比說修學這個念佛法門,念 阿彌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照經上講就必須要在臨命終的時候能夠心不顛倒,這樣才能夠往生到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麼要能夠鍛鍊到心不顛倒的這樣的功夫呢,就必須要訓練平常在念佛的時候能夠達到一心不亂。那麼要能夠訓練平時念佛一心不亂,能夠一心不亂,假設說沒有更殊勝的法門,當然就是老實的持名唸佛嘛!假設說有更殊勝於持名唸佛法門,而且有那個因緣有那個機會可以聽聞到了——能夠聽到人家的解說或者是看到這樣的書上的說明,那麼當然就應該要去求這個更殊勝的念佛法門。譬如前面說過,透過無相憶念拜佛的訓練,能夠很容易就能夠成就這動中的功夫。透過無相憶念拜佛的訓練,不管是在動中、在靜中,都能夠念佛,不管在動中、在靜中,這個一心繫緣於所念的佛的這個心不散亂,這樣子成就這個功夫之後,將來往生淨土,當然一定沒有問題。再者要說明的是說要往生淨土,當然要求品位高上啊!那麼要求品位高上,當然就是要讓自己的無相念佛功夫能夠增上,能夠增上之後,就能夠有因緣能夠達到實相念佛,那麼極樂淨土的品位當然就高上了。
今天時間關係,我們解說到此!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