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4-02-15 19:04:41 |
|
|
关于断我见
断我见,这个次第就是要去观察,蕴处界的一切法的虚妄,而且要一个一个的去细观,不能漏掉任何一蕴当中的各种法,也不能够漏掉一处、一界里面的法。我们在讲蕴处界,它只是一个总和的名称,而是要看这里面的法。例如五蕴,五蕴当中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但是每个蕴当中会有许多的法,这些法都必须要一一地去细观。如果有漏掉其中任何一点的话,我见就没有办法断除。
断我见的观行在明心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这一些法它的名、它的义、它的内涵,在知见上弄清楚以后,再把这些法来对照自己每天的身口意行,去观察出来。由亲证的观察与体会,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六尘 的虚妄、六识的虚妄,以及六根的虚妄。
这个部分一定必须要亲自地去体会、亲自地去体证,不是只是看文字上面说,他是苦、空、无常、无我,就断我见,因为只是在文字上,你没有办法产生亲证的功德力;没有办法产生亲证的功德力,任何境界现起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真实地观照它,观照到这个法的法行,这样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断我见。所以如果把五蕴十八界,一一法、一一界,它的名、义、自性、内涵,都能够了知清楚,都能够观行清楚,这样破参明心的前方便就已经完成了。
(129正珍老师)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4-02-09 08:41:55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要和大家略谈的题目是:「息恶法则(四)——深会如来愿行」。
佛言:「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
这一段的内容就是佛陀教我们去体会如来的愿行。如果我们能够去体会如来的愿行,这样我们的贪瞋痴烦恼就能够止息,外面的恶缘现起,我们也不会起心去相应。在前面佛陀教我们忆念如来十号的功德来修念佛心以外,现在又教我们以佛陀无量世以来护念众生的愿行。佛说如来的一切身口意行、如来修戒定慧三种增上学,都不曾有任何一念祂这样的修学,是为自己而修的。
如果在修学的过程中,心里想:「我修增上慧学增上定学,增上戒学,这样我就可以迅速成佛。」有这样的心念,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来成就三种增上学,这样他只能够成就一般的慧学、定学和戒学。增上是指,从初地开始所修的三学。菩萨在十回向位的时候,就要学习念念回向众生;到了初地开始的时候,他的心念也已经绝对不会再起任何一念是为了自己求进步,而去起任何的身口意行,而来修学戒定慧。心中只有想着为佛教为众生而付出,不会想要把自己的目标达成,再来为众生、为佛教作事。如果有需要的时候,菩萨绝对不会推辞,马上出来作事,不必等到人家开口。假如是要等到人家三请四请才出来作事,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修增上三学的。菩萨应该这样观察:如来无量劫来都是这样修一切行,乃至修戒定慧,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作的。
第二点佛说:祂是「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就是诸佛如来都是以很长的时间,在不可计算的一世又一世当中,在利乐众生;但是在利乐众生的过程当中,对于怨家、对于亲眷,是平等视之加以利益,而没有差别。菩萨在无量劫当中,当然会结下许多的善缘,这些善缘会成为他的眷属;但是也会有人是对菩萨不满的,乃至会对菩萨加害、羞辱,这样的缘其实也是结得很深,来世也都会相遇。所以菩萨在一世又一世受生的过程当中,都会遇见善缘的众生,也会遇见恶缘的众生;但是菩萨感应到某些人,他 是过去世的怨家的时候,他心里不会动念加以排斥。
如果有一个人,他 自称他是入地的菩萨,但是遇到一个怨家,他心中会不高兴、会加以排斥,有这样的心念起行,就要自己知道,自己说入地这是大妄语了。因为菩萨的心是没有记恨的,会记恨就表示他是个还没有入地的菩萨。那已成为如来,当然是超越诸地的、当然是怨亲平等不会有差别;如果说诸佛如来有差别,只是观察这一个众生,得道的因缘成熟与否,如果遇到缘没有熟的众生,勉强地帮助他,反而是揠苗助长,如来对众生只有这样的差别。另外说,如来不会有怨亲平等的差别,更因为是如来已经断了烦恼,在诸地开始,就已经断习气种子随眠,就不可能有排斥怨家的事情出现,更何况是佛地呢?因为佛地已经断尽了无量的烦恼。
无量的烦恼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包括所知障的上烦恼,也包括了三界中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住地的烦恼。这四种住地烦恼是有限的,它还是在三界之中;但是所知障的上烦恼是无数量的,所以无量两个字是包括无始无明的恒河沙数上烦恼,这个又称为尘沙惑。诸佛把这些烦恼也都断尽了,所以一切的无量烦恼,诸佛都能够一一究竟了知,祂才能够入八万四千细行;也依着这个八万四千细行,祂能够解除众生的八万四千惑,因为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既然如此,我们知道佛的境界的时候,我们的念佛心就一定会清净下来,一定不会再犯戒;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都离不开如来的相应。这样的念佛,戒行当然就会清净,这样念佛是真正懂得念佛的人。所以谈到这里,真正懂得念佛,知道起心动念都离不开如来的相应,这还真的要见道以后,所以更应当要用心的念佛,来让戒行清净。
如来接着说:「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这是说每一个众生都受制于一个烦恼,因为受制于这一个烦恼,所以无量劫当中都受了大苦恼。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断地为生死流转所苦,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受最大的苦恼,是为了哪一个烦恼呢?那个烦恼就是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的见一处住地,就是我见烦恼,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然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这样的贪爱欲界法,就是我见而来的。因为有一个能取的心—我,才能够说有欲界五欲的享受可言;色界爱也是放不下觉知心自己,不愿灭掉觉知心我;无色界众生也是,还是执着于一个我。所以三界的众生,就是因为这一个烦恼,而轮转无量的生死之中。
外道的人也有很多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人可以离开欲界而证得初禅。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定,死后就不会再生到欲界当中;可是他仍然会再轮转下来,继续受苦,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断贪,他只是借着禅定降伏了贪。所以想要远离无量世的大苦恼,一定要断我见,才能够渐渐地离开无量世的大苦恼。只要一断我见,就如《阿含经》所说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也可以远离三界的生死苦。所以佛说:所有的众生都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的大苦恼。当然这一个烦恼就是指我见,所以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性。平实导师开示:明不明心倒在其次,见不见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导师的开示就是说,如果我见未断,悟了如来藏,将来还是会否定祂,因为对意识的虚妄性观行不足,无法舍掉对意识心的执着,仍然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古时禅师骂人的:「人家是死了活不了,你是从来不曾死。」我见没断,悟了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以后,会后患无穷,甚至会反过来否定第一义谛,还会回头去认知这一个意识心离念灵知的境界,把祂当作是佛地真如。所以一一众生,他会受制于一个烦恼,而在无量世当中流转,这一个烦恼就是我见;只要能够断了我见,最多就只有七次的人天往返,必然能够出三界。
所以如果我们只从一个人个人的自身利 害来考量,断我见是最重要的,远比明心与见性更重要。断离贪、染、瞋、恚等法,断离种种的我所,那他只是一时间,短短的一段时间,离开了人间的生死;但是纵然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以后还是要回到人间,又开始重受生死。断了我见就像前面所说,你就可以笃定:你只要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就可以解除三界轮回之苦了。所以可见断我见,对一切修行人的重要。如果要想证如来藏,最先要作的就是要先断我见,这个次第就是要去观察,蕴处界的一切法的虚妄,而且要一个一个的去细观,不能漏掉任何一蕴当中的各种法,也不能够漏掉一处、一界里面的法。我们在讲蕴处界,它只是一个总和的名称,而是要看这里面的法。例如五蕴,五蕴当中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但是每个蕴当中会有许多的法,这些法都必须要一一地去细观。如果有漏掉其中任何一点的话,我见就没有办法断除。
如果能够观行得很彻底,就能够把我见断除,到时候有关于亲证如来藏这件事,能够值遇大乘真正见道的善知识,只要稍微点拨一下,知道怎么整理,其实很快就能够证得如来藏了。如果没有断我见,是没有办法让善知识随便帮你一下,你就能够知道整理以及体会的方法,因为没有断我见,这样的整理体会是没有办法很细心地去观照到。所以断我见的观行在明心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这一些法它的名、它的义、它的内涵,在知见上弄清楚以后,再把这些法来对照自己每天的身口意行,去观察出来。由亲证的观察与体会,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六尘的虚妄、六识的虚妄,以及六根的虚妄。这个部分一定必须要亲自地去体会、亲自地去体证,不是只是看文字上面说,他是苦、空、无常、无我,就断我见,因为只是在文字上,你没有办法产生亲证的功德力;没有办法产生亲证的功德力,任何境界现起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真实地观照它,观照到这个法的法行,这样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断我见。所以如果把五蕴十八界,一一法、一一界,它的名、义、自性、内涵,都能够了知清楚,都能够观行清楚,这样破参明心的前方便就已经完成了。
另外一方面,平常也应该要熏习第八识如来藏体性的正见,所以当我们证得了这一个如来藏,找到这一个如来藏,这时候这一个知见,和我们的体证就能够相吻合,如此就能够确定地承担下来,自己就可以去检验自己所证的这一个是不是如来藏。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先把二乘声闻法的见道—断我见,去弄清楚、去现观能取以及所取都是虚妄的。这时候发菩提愿,去求明心与见性,这样的一个功德力,是为了整体佛教,为了全体众生而去求见道,因为如果能够明心、见性,渐渐就能够发起道种智,在护持正法的时候,就不会为人所破坏。所以明心与见性,是为了整体佛教界、是为了众生而考量;断我见的这个部分,是有自利也有利他的双方面,这是重要的基础。
我们刚刚说断我见,要知道能取的是什么、所取的是什么,所取的是六尘境界,这个部分大家都能够知道,比较难的是在能取上面,能取上面大家都会误会。一般人会认为说:我们只要一念不生,什么都不分别,心中不要任何语言文字,这个时候就是无分别心,这无分别心就是不取。这样的说法就是他对于意识心的差别相,还无法具足了知。这样的说法就是这一个人,其实还落在意识心的境界当中,这样是没有办法断我见的;因为当分别完成的时候,当自己知道自己了了分别而不去分别,不论是了了分别、或者不去分别,其实都已经分别完成了。既然是分别完成,就是能取的功能已经完成了,能取的功能,也就是这个能知的心,也就是这个分别心,这个分别心是虚妄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能取的心观察清楚,我们要观察这个能取的心,是不是恒时常在不变的?祂是不是有什么时候祂的功能是断掉的,祂是不现起的?要看这一个能取的心,祂是不是要借缘而起的?当我们把这些都弄清楚了以后,就能够真正的断了我见。
所以在大乘见道前有四加行,四加行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现观能取所取都是虚妄了。完成现观的时候断了我见,接着就是大乘的真见道,这是在明心亲证如来藏的成就,而称为大乘的见道,在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此当我们发大心大愿来不断地利乐众生,一世又一世的跟众生结缘的时候就不会退转了;也不会去怀疑说:这一个可能是如来藏,那一个可能是离念灵知。对这个部分是能够有笃定的、这样的了别慧去认知。一般来说会退转的人,大部分都是先没有断我见,所以会退到离念灵知心当中,因为离念灵知的境界,有的时候会让自己有一种轻松舒服的感觉,但是大乘见道所证得的是无所得法、是无境界法,不像离念灵知心是有境界的。所以如果能够先断我见,对于有境界的这个意识心,祂种种的一个虚妄相,能够认识清楚,这样子自己所得的最大的受用,就是能够七次人天往返,能够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
接下来我们说,如来开示:「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因为 如来世尊知一切法,所以祂为了众生,难施能施难忍能忍。这个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一般人都以为最困难的是财富,其实世尊的施与忍,不是我们所能想像的。一般众生他现在造的什么业,未来会受到什么样的因缘果报,世尊都亲见在眼里。我们一般看到一个人,他 在受苦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很不舍;但是世尊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众生,他在造作身口意业的时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果报、会有什么样的痛苦,世尊都能够究竟了知。同样地,这个人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福报,世尊也能够究竟了知。在这个究竟了知的前提下,世尊都必须要安忍下来,因为不能违背因果。
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契佛愿,为众生故,早日开显如来藏中不可思议的无量神通妙用。
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