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7-08 17:36:53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很高兴能够在《学佛正知见系列讲座》中,再次和大家见面。这个单元,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佛法中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佛法的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起正确的佛法修证知见。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叫作「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在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诸法,这就是佛法」。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佛法不只是这一些而已,佛法可以依觉悟内涵的不同,分为 「三乘菩提」,也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而这其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是专门教导众生如何断除烦恼,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而佛菩提则是法界实相根源的证知,也就是众生生命的实相——真如与佛性的亲证,以及亲证之后所产生的智慧,这种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
在简单说过佛法的意涵以后,我们再来说说:什么叫作「甘露」呢?所谓「甘露」,我们把它分成「世间甘露、邪教甘露、佛法甘露」等三种。
「世间的甘露」有两种:第一种是人间的甘露,第二种是欲界天的甘露。人间的甘露:主要是以食物和草药炼制而成,这种炼制的甘露通常是可以吃的食物,再加上一些牛奶、羊奶,和加上一些磨成粉末的草药共同炼制而成。在某些宗教里面,这一种甘露有时还会加上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诸位菩萨,您一定想像不到是加了什么东西吧?告诉大家:是加了「大香」与「小香」。然而,什么叫作「大香」呢?什么叫作「小香」呢?大香与小香就是他们「上师」的大便与小便。诸位一定是想像不到吧!所以这才叫作「不可思议」啊!
另外一种世间甘露就是欲界天的甘露。欲界天的甘露是欲界天人的日常食物,这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就好比我们人间的牛奶炼制而成生酥、熟酥,再炼制成醍醐一样,如果说醍醐是人间的至味,那么甘露就是欲界天人饮食中最好的食物了。甘露虽然很美味,但是如果我们拿欲界天的甘露,来请色界天的天人吃,他们则绝对不肯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色界天人的天身是靠禅定之乐来长养的,所以说他们不吃欲界的食物。色界天人为什么不吃欲界的甘露浆呢?因为那个层次很低,如果他们还贪图欲界天的甘露饮食,那么他们就会退回到欲界天的境界,沦堕于欲界天中了,无法超越欲界六天的境界,当然也就无法安住在色界天的天中了。
各位菩萨,以上所说的是「世间甘露」的大致情形。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不管是人间的甘露也好,或是欲界天的甘露,基本上都是欲界中的有漏有为法,这和佛法的修证是完全没有关系。即使有人宣称他能够作法求得甘露,可以帮助学佛人在佛法上的证量,因此就蛊惑初机学人,前往修学求甘露法,甚至于是服食甘露;然而事实上,甘露也只是欲界天的日常饮食而已,纵使能够天天的服用,对于佛法的修证,仍旧是没有丝毫的帮助。
在说过世间的甘露以后,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邪教的甘露」。这邪教的甘露也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一般人绝对想像不到会有这种甘露。在某些宗教里面,有所谓的「秘密灌顶」,这种秘密灌顶他是不肯随便传的,如果你想要修秘密灌顶,那么你必须要先供养「上师」,供养到他心满意足、满心欢喜了,他才会把这个秘密灌顶传给你。所以,有很多人学习很多年以后,仍然没有听说过秘密灌顶这样的双身修法。他们宣称这种修法可以使人「即身成佛」。诸位菩萨,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秘密灌顶」的修法,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所写的《甘露法雨》、《狂密与真密》等法宝。基本上,某些宗教的这种「无上瑜伽秘密灌顶」的「即身成佛」修法,完全是一种邪见妄想,它和佛法的修证没有关系,所以我们称它叫作「邪教甘露」 。
各位菩萨,以上所说的是人间甘露、欲界天甘露以及邪教的甘露,其实都与佛法的修证完全无关。接下来我们要来说「佛教中的甘露法门」。它不是物质的甘露,而是修行可以出离三界,以及可以使我们成佛的方法。在佛法当中,并不是祈求佛菩萨赐降给我们某一种东西,再由这些有形的东西可以证得某些境界,或者由这些物质来加持我们在佛法上可以有所修证;而是借着佛菩萨的教导,使我们能够了解佛法修证的方法,然后付诸于实修,因此而可以证得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这与有为有漏的欲界天甘露都没有关系。
佛菩提道和解脱道,为什么称为「甘露法门」呢?这是借着譬喻来说明这两大法门的殊胜。譬如说甘露琼浆是欲界天中最好的食物,佛菩提道与解脱道则是三界中最最殊胜的修行法门,也是佛法中最最殊胜的修行法门,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也是无上的大法,所以借着「甘露」的名称来显示它的殊胜。因此在佛教当中,说「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是佛法中的两大甘露法门」,这两个法门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轮回,也可以让人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就称为「两大甘露法门」。
各位菩萨,三世诸佛出于人间所说的一切法,无非就是要让我们能够证得解脱道与佛菩提道。
那什么是「解脱道」呢?所谓解脱道就是教导众生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而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所谓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而法界实相就是指我们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假使我们只修学解脱道的话,顶多只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而不能成佛。所以阿罗汉并不能称为佛,这是因为不回心的阿罗汉们,他们是不知、也不证佛菩提智的缘故。必须要解脱道修证完成以后,再加修佛菩提道,当这两个佛法的主要道都具足圆满了,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由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具足圆满,可以使人成就究竟的佛道,所以我们才会说这两大法门是「佛法中的两大甘露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都是要让人在这两个主要道之中来修证。一切的佛法也都函盖在这两大主要道之中,所以说这两大法门是佛法中的甘露法门。
各位菩萨,在介绍过「佛法」和「甘露」的意涵以后,我们接着来说说什么叫作「菩提」。 「菩提」这个名词,这些年来十分的流行,仿佛加了「菩提」以后,任何事情都会变得非常的有品味、有禅味,因此就有所谓的比如说「清凉菩提」、「拈花菩提」、「星月菩提」,甚至于说叫作「环保菩提」、「健康菩提」、「医疗菩提」等等,都应运而生。然而,真正的所谓的「菩提」,其实是指觉悟的意思。
《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一)意思是说,众生由于根器、福德、智慧、因缘的不同,因此所相应的修行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当然所觉悟的内涵也就不同了。由于所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因此就有了三乘的差别。譬如世尊在《法华经》中,就用了「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来比喻三乘菩提的差别,也就是以羊车比喻为声闻菩提,鹿车比喻为缘觉菩提,而大白牛车则比喻为佛菩提。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完全是在讲解脱道,也就是教导众生如何把三界的贪着给修除掉,然后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之苦;而佛菩提则是教导众生如何去亲证生命的实相,也就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以亲证如来藏为基础循序渐进,次第迈向究竟的成佛之道。
在简单介绍过佛法中的这两大甘露法门以后,为了帮助大家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这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间的差别」,因此我们把它分成五个部分,来为诸位菩萨作详细的介绍:
第一个部分是:「所得果证高低不同」。所谓「佛菩提」又称为「大乘菩提」,或者「大菩提」。我们如果以世尊在《法华经》中的譬喻为例,就知道说世尊用「大白牛车」来比喻大乘菩提。而菩萨修学这个大乘菩提,可以到达究竟成佛的果位,因此大乘菩提也就称为佛菩提。意思是说,由于成佛的时劫非常的久远,所以菩萨在这长劫的修行过程当中自度度他,行菩萨道,可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由于这大白牛车可以运载广大的众生,因此也称为「大乘菩提」。而这大乘菩提所修、所行、所证的内涵是至高无上 、究竟无比的胜妙,它不共二乘定性无学,所以也称为「大菩提」。然而这大乘菩提所修证的内涵,包括了解脱和佛菩提的智慧,因此二乘菩提其实是含摄在佛菩提道当中;二乘菩提只是佛菩提修证的一个局部内涵,如果我们只修学二乘菩提,顶多只能使人成为阿罗汉,而无法 使人成佛。假使有人要问说:「为什么二乘定性无学所证的菩提,只能使人成就阿罗汉、辟支佛果,而无法 使人成佛呢?」那是因为二乘菩提所觉悟的智慧,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的解脱果,而不能使人成就究竟的佛道,因此说二乘菩提不能称为「佛菩提」。
以上所介绍的是从「所得果证之高低」来说这三乘菩提的差异。也就是说,佛菩提可以使人到达究竟成佛的果位,而二乘菩提则只能使人成就阿罗汉、辟支佛果,只能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而无法 使人成佛。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说明,佛菩提道与解脱道的第二个差别。
第二个差别是:「所度众生多寡不同」。各位菩萨,我们知道,二乘定性无学如果舍寿的时候,就一定会入无余涅槃;入无余涅槃的时候,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俱灭,尽未来际永远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也就是说永远就会消失在三界之中了,因此二乘定性无学只能在舍寿前随缘度众而已。而他们所度的众生也只能证得二乘菩提,而这些所度的弟子在未来舍寿时,同样是会入无余涅槃,不能像菩萨一样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以说二乘定性无学所能度众生出离三界者,数量十分的有限。如果从这个角度我们就知道,由于二乘定性无学所能度化的众生非常的有限,因此说二乘菩提不能称为「大乘菩提」。
而大乘菩萨则不同于二乘声闻行者,大乘菩萨在证悟之后,不论他是否已经证得有余涅槃,他一定会发起菩萨的大悲愿来,发愿生生世世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永无穷尽。由于这样的悲心,所以菩萨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因此在成佛的三大无量数劫过程当中,可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如同《法华经》中的大白牛车一样,因此才会说这个佛菩提,又可以称为「大乘菩提」。
大乘菩萨在证悟生命实相以后,以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为基础,必须历经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也就是,必须历经无量无数劫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勤苦修行之后,具足了般若总相智、般若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以后,然后加修无量福德,等到福德和智慧都具足圆满了,才能成就究竟的佛道。所以说,一切菩萨在成佛以后,应身虽然示现有灭度而入无余涅槃,但是祂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报身却永不入灭,永远在十方世界为诸地菩萨宣说一切种智,尽未来际永无穷尽,所能度的众生无量无边不可计数。
各位菩萨,从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三乘菩提所能度化的众生数量,显然有很大的差别。二乘菩提行者仅能在舍寿前随缘度化少数有缘的众生成就声闻菩提,而不能尽未来际度化众生;而菩萨则可以尽未来际度化众生,乃至于成佛以后亦复如是,永不入无余涅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二乘菩提和大乘菩提,这两者所能度化的众生数量实在是天壤之别啊。各位菩萨,假使我们以恒河中的一粒沙来比喻二乘菩提所能度化的众生数量,而大乘菩萨所能度化的众生就好像是无量无数恒河中的所有沙了。各位菩萨,经过这样的比对,您是不是对佛菩提道与解脱道所能度化的众生数量,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呢?
在说过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所度众生多寡不同」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从第三个部分,也就是「所证智慧深浅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差别。佛菩提道所修证的智慧,包括「一切智」与「一切种智」两大类。一切智有十智,也就是「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滅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和无生智。 」这十智都是属于解脱的智慧,也就是三乘无学都有,通教三乘有学、无学依这十智建立果位,来显示三乘解脱果的修证位次。
各位菩萨,因为时间的关系,有关「一切种智」的部分,我们就在下一集中为各位说明。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15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7-23 14:17:55 |
|
|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十五輯 佛法中之兩大甘露法門(上) 張正圜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很高興能夠在《學佛正知見系列講座》中,再次和大家見面。這個單元,我們要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佛法中的兩大「甘露法門」,也就是「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想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探究佛法的兩個主要道之間的差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建立起正確的佛法修證知見。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叫作「佛法」。有人說「佛法就是在講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緣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諸法,這就是佛法」。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佛法不只是這一些而已,佛法可以依覺悟內涵的不同,分為「三乘菩提」,也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和佛菩提。而這其中聲聞菩提與緣覺菩提,是專門教導眾生如何斷除煩惱,而得以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方法與行門,這是屬於解脫道的修行;而佛菩提則是法界實相根源的證知,也就是眾生生命的實相——真如與佛性的親證,以及親證之後所產生的智慧,這種證知法界實相而生起法界實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
在簡單說過佛法的意涵以後,我們再來說說:什麼叫作「甘露」呢?所謂「甘露」,我們把它分成「世間甘露、邪教甘露、佛法甘露」等三種。
「世間的甘露」有兩種:第一種是人間的甘露,第二種是欲界天的甘露。人間的甘露:主要是以食物和草藥煉製而成,這種煉製的甘露通常是可以吃的食物,再加上一些牛奶、羊奶,和加上一些磨成粉末的草藥共同煉製而成。在某些宗教裏面,這一種甘露有時還會加上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諸位菩薩,您一定想像不到是加了什麼東西吧?告訴大家:是加了「大香」與「小香」。然而,什麼叫作「大香」呢?什麼叫作「小香」呢?大香與小香就是他們「上師」的大便與小便。諸位一定是想像不到吧!所以這才叫作「不可思議」啊!
另外一種世間甘露就是欲界天的甘露。欲界天的甘露是欲界天人的日常食物,這沒什麼稀奇的地方,就好比我們人間的牛奶煉製而成生酥、熟酥,再煉製成醍醐一樣,如果說醍醐是人間的至味,那麼甘露就是欲界天人飲食中最好的食物了。甘露雖然很美味,但是如果我們拿欲界天的甘露,來請色界天的天人吃,他們則絕對不肯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色界天人的天身是靠禪定之樂來長養的,所以說他們不吃欲界的食物。色界天人為什麼不吃欲界的甘露漿呢?因為那個層次很低,如果他們還貪圖欲界天的甘露飲食,那麼他們就會退回到欲界天的境界,淪墮於欲界天中了,無法超越欲界六天的境界,當然也就無法安住在色界天的天中了。
各位菩薩,以上所說的是「世間甘露」的大致情形。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知道,不管是人間的甘露也好,或是欲界天的甘露,基本上都是欲界中的有漏有為法,這和佛法的修證是完全沒有關係。即使有人宣稱他能夠作法求得甘露,可以幫助學佛人在佛法上的證量,因此就蠱惑初機學人,前往修學求甘露法,甚至於是服食甘露;然而事實上,甘露也只是欲界天的日常飲食而已,縱使能夠天天的服用,對於佛法的修證,仍舊是沒有絲毫的幫助。
在說過世間的甘露以後,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邪教的甘露」。這邪教的甘露也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為一般人絕對想像不到會有這種甘露。在某些宗教裏面,有所謂的「祕密灌頂」,這種祕密灌頂他是不肯隨便傳的,如果你想要修祕密灌頂,那麼你必須要先供養「上師」,供養到他心滿意足、滿心歡喜了,他才會把這個祕密灌頂傳給你。所以,有很多人學習很多年以後,仍然沒有聽說過祕密灌頂這樣的雙身修法。他們宣稱這種修法可以使人「即身成佛」。諸位菩薩,如果你想要瞭解更多有關「祕密灌頂」的修法,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所寫的《甘露法雨》、《狂密與真密》等法寶。基本上,某些宗教的這種「無上瑜伽祕密灌頂」的「即身成佛」修法,完全是一種邪見妄想,它和佛法的修證沒有關係,所以我們稱它叫作「邪教甘露」。
各位菩薩,以上所說的是人間甘露、欲界天甘露以及邪教的甘露,其實都與佛法的修證完全無關。接下來我們要來說「佛教中的甘露法門」。它不是物質的甘露,而是修行可以出離三界,以及可以使我們成佛的方法。在佛法當中,並不是祈求佛菩薩賜降給我們某一種東西,再由這些有形的東西可以證得某些境界,或者由這些物質來加持我們在佛法上可以有所修證;而是藉著佛菩薩的教導,使我們能夠瞭解佛法修證的方法,然後付諸於實修,因此而可以證得解脫道與佛菩提道,這與有為有漏的欲界天甘露都沒有關係。
佛菩提道和解脫道,為什麼稱為「甘露法門」呢?這是藉著譬喻來說明這兩大法門的殊勝。譬如說甘露瓊漿是欲界天中最好的食物,佛菩提道與解脫道則是三界中最最殊勝的修行法門,也是佛法中最最殊勝的修行法門,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也是無上的大法,所以藉著「甘露」的名稱來顯示它的殊勝。因此在佛教當中,說「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是佛法中的兩大甘露法門」,這兩個法門可以讓人斷除分段生死而出離三界輪迴,也可以讓人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就稱為「兩大甘露法門」。
各位菩薩,三世諸佛出於人間所說的一切法,無非就是要讓我們能夠證得解脫道與佛菩提道。
那什麼是「解脫道」呢?所谓解脫道就是教導眾生如何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方法與行門。而什麼叫作「佛菩提道」呢?所謂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實相(法界根源)的證知。而法界實相就是指我們各個有情都有的真如與佛性。假使我們只修學解脫道的話,頂多只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而不能成佛。所以阿羅漢並不能稱為佛,這是因為不迴心的阿羅漢們,他們是不知、也不證佛菩提智的緣故。必須要解脫道修證完成以後,再加修佛菩提道,當這兩個佛法的主要道都具足圓滿了,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由於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具足圓滿,可以使人成就究竟的佛道,所以我們才會說這兩大法門是「佛法中的兩大甘露法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法門,都是要讓人在這兩個主要道之中來修證。一切的佛法也都函蓋在這兩大主要道之中,所以說這兩大法門是佛法中的甘露法門。
各位菩薩,在介紹過「佛法」和「甘露」的意涵以後,我們接著來說說什麼叫作「菩提」。「菩提」這個名詞,這些年來十分的流行,彷彿加了「菩提」以後,任何事情都會變得非常的有品味、有禪味,因此就有所謂的比如說「清涼菩提」、「拈花菩提」、「星月菩提」,甚至於說叫作「環保菩提」、「健康菩提」、「醫療菩提」等等,都應叨H欢嬲乃^的「菩提」,其實是指覺悟的意思。
《金剛經》中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意思是說,眾生由於根器、福德、智慧、因緣的不同,因此所相應的修行方法也就各不相同,當然所覺悟的內涵也就不同了。由於所覺悟的內涵各不相同,因此就有了三乘的差別。譬如 世尊在《法華經》中,就用了「羊車」、「鹿車」和「大白牛車」來比喻三乘菩提的差別,也就是以羊車比喻為聲聞菩提,鹿車比喻為緣覺菩提,而大白牛車則比喻為佛菩提。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完全是在講解脫道,也就是教導眾生如何把三界的貪著給修除掉,然後可以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迴之苦;而佛菩提則是教導眾生如何去親證生命的實相,也就是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然後以親證如來藏為基礎循序漸進,次第邁向究竟的成佛之道。
在簡單介紹過佛法中的這兩大甘露法門以後,為了幫助大家能夠進一步的瞭解這兩大甘露法門,也就是「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之間的差別」,因此我們把它分成五個部分,來為諸位菩薩作詳細的介紹:
第一個部分是:「所得果證高低不同」。所謂「佛菩提」又稱為「大乘菩提」,或者「大菩提」。我們如果以 世尊在《法華經》中的譬喻為例,就知道說 世尊用「大白牛車」來比喻大乘菩提。而菩薩修學這個大乘菩提,可以到達究竟成佛的果位,因此大乘菩提也就稱為佛菩提。意思是說,由於成佛的時劫非常的久遠,所以菩薩在這長劫的修行過程當中自度度他,行菩薩道,可以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由於這大白牛車可以咻d廣大的眾生,因此也稱為「大乘菩提」。而這大乘菩提所修、所行、所證的內涵是至高無上、究竟無比的勝妙,它不共二乘定性無學,所以也稱為「大菩提」。然而這大乘菩提所修證的內涵,包括了解脫和佛菩提的智慧,因此二乘菩提其實是含攝在佛菩提道當中;二乘菩提只是佛菩提修證的一個局部內涵,如果我們只修學二乘菩提,頂多只能使人成為阿羅漢,而無法使人成佛。假使有人要問說:「為什麼二乘定性無學所證的菩提,只能使人成就阿羅漢、辟支佛果,而無法使人成佛呢?」那是因為二乘菩提所覺悟的智慧,只能出離三界分段生死的解脫果,而不能使人成就究竟的佛道,因此說二乘菩提不能稱為「佛菩提」。
以上所介紹的是從「所得果證之高低」來說這三乘菩提的差異。也就是說,佛菩提可以使人到達究竟成佛的果位,而二乘菩提則只能使人成就阿羅漢、辟支佛果,只能出離三界的分段生死,而無法使人成佛。接下來,我們繼續來說明,佛菩提道與解脱道的第二個差别。
第二個差別是:「所度眾生多寡不同」。各位菩薩,我們知道,二乘定性無學如果捨壽的時候,就一定會入無餘涅槃;入無餘涅槃的時候,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俱滅,盡未來際永遠不再受生於三界之中,也就是說永遠就會消失在三界之中了,因此二乘定性無學只能在捨壽前隨緣度眾而已。而他們所度的眾生也只能證得二乘菩提,而這些所度的弟子在未來捨壽時,同樣是會入無餘涅槃,不能像菩薩一樣盡未來際度化眾生成佛;所以說二乘定性無學所能度眾生出離三界者,數量十分的有限。如果從這個角度我們就知道,由於二乘定性無學所能度化的眾生非常的有限,因此說二乘菩提不能稱為「大乘菩提」。
而大乘菩薩則不同於二乘聲聞行者,大乘菩薩在證悟之後,不論他是否已經證得有餘涅槃,他一定會發起菩薩的大悲願來,發願生生世世常住世間,自度度他永無窮盡。由於這樣的悲心,所以菩薩永遠不入無餘涅槃,因此在成佛的三大無量數劫過程當中,可以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就如同《法華經》中的大白牛車一樣,因此才會說這個佛菩提,又可以稱為「大乘菩提」。
大乘菩薩在證悟生命實相以後,以親證實相心如來藏為基礎,必須歷經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菩薩五十二階位的修證過程。也就是,必須歷經無量無數劫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勤苦修行之後,具足了般若總相智、般若別相智以及一切種智以後,然後加修無量福德,等到福德和智慧都具足圓滿了,才能成就究竟的佛道。所以說,一切菩薩在成佛以後,應身雖然示現有滅度而入無餘涅槃,但是祂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報身卻永不入滅,永遠在十方世界為諸地菩薩宣說一切種智,盡未來際永無窮盡,所能度的眾生無量無邊不可計數。
各位菩薩,從以上的說明,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三乘菩提所能度化的眾生數量,顯然有很大的差別。二乘菩提行者僅能在捨壽前隨緣度化少數有緣的眾生成就聲聞菩提,而不能盡未來際度化眾生;而菩薩則可以盡未來際度化眾生,乃至於成佛以後亦復如是,永不入無餘涅槃。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二乘菩提和大乘菩提,這兩者所能度化的眾生數量實在是天壤之別啊。各位菩薩,假使我們以恆河中的一粒沙來比喻二乘菩提所能度化的眾生數量,而大乘菩薩所能度化的眾生就好像是無量無數恆河中的所有沙了。各位菩薩,經過這樣的比對,您是不是對佛菩提道與解脫道所能度化的眾生數量,有了比較鮮明的印象呢?
在說過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所度眾生多寡不同」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從第三個部分,也就是「所證智慧深湶煌沟慕嵌葋碚f明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差別。佛菩提道所修證的智慧,包括「一切智」與「一切種智」兩大類。一切智有十智,也就是「世俗智、法智、類智、苦諦智、苦集諦智、苦滅諦智、苦滅道諦智、知他心智、盡智、和無生智。」這十智都是屬於解脫的智慧,也就是三乘無學都有,通教三乘有學、無學依這十智建立果位,來顯示三乘解脫果的修證位次。
各位菩薩,因為時間的關係,有關「一切種智」的部分,我們就在下一集中為各位說明。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