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15 15:18:03 |
|
|
[简体文稿]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正式进入念佛三昧之入门与修证。我们上一集里面把要修学念佛法门,对于念佛法门之殊胜还有前方便做了一个回顾。我们知道念佛法门的前方便,最主要就是要具足三种资粮,也就是要具足信、愿、行。信、愿、行是修学念佛三昧非常重要的资粮,如果没有信、愿、行这三种资粮的话,要修学念佛三昧就非常的困难。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念佛三昧呢?念佛三昧就是以念佛功德力将心制于一处,所以又名「一心」。譬如说《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说阿弥陀经》卷一
这里面就讲到一心不乱,就是制心一处、一心。这一部分,一心不乱又有好多个层次,一心不乱有不同的深浅层次,一心不乱至少有二个层次。有哪二个层次呢?第一个就如《大乘集菩萨学论》所说的:「一心不乱,是名定根。」也就是说,一心不乱是因为念佛或是修学定力来的。因为念佛而产生定根,因为定根而有定力,所以一心不乱的意思就是定根,就是由定根来产生定力,这是《大乘集菩萨学论》里面所说的。
那我们再看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所说的,如何是一心不乱呢?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说:「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八。什么叫做「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呢?这里面就牵涉到实相念佛的功夫了。也就是说「如实见法」——那「法」是什么东西呢?法就是指如来藏,就是指真如本性。所以由般若经里面来看的话,一心不乱很显然是指:因为明心见性,事修、理修能够具足,理事圆融而产生的一心不乱!所以说「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
所以我们说一心不乱至少有这两个层次。所以《大乘集菩萨学论》里面说的「一心不乱,是名定根」,就是「事一心」,也就是透过念佛法门的权巧,达到事修的一心不乱。那另外一个一心不乱就是指「理一心」不乱,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说的「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也就是因为明心见性,亲见自性弥陀所发起的功德,能够如实见法,如实见所有的众生之真如本性,因为亲见真如本性而能够止于一心不乱,这样子的这个观法就是,事一心不乱还有理一心不乱具足双修。
所以说,「事一心不乱」就是像持名念佛或是观想念佛,或是透过无相念佛,这三昧成功的时候,在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成功的时候就产生了定力,那在动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种念佛所生的定力就是「事一心不乱」的念佛三昧。也就是透过持名念佛,透过从随缘念佛到心念心听,到心念心忆,一直到念佛不断,那念佛不断的时候,就产生了念佛三昧的功德力;或是透过观想念佛,或是透过无相念佛,来达成这样念佛的「事一心不乱」的功夫,那这也就是「事一心不乱」的念佛三昧!
那什么叫作「理一心」呢? 「理一心」就是刚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所说的,那就是说,如果已经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时时刻刻能够观照自性弥陀,时时刻刻看见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在显现,不失世间的杂事——这个我们称之为「理一心不乱」,也就是「理一心」的念佛三昧!也就是说因为明心见性,所以亲自看见了自性弥陀,亲见了自性弥陀,所以已经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因为能够时时观照自性弥陀,时时刻刻看见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无时无刻的在显现而不失世间的杂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称之为「理一心」的念佛三昧。
我们经常听到有善知识在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什么才是真正的「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呢?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可以知道,「事一心不乱」就是事修,事修的意思就是指念佛的各种方便权巧法门,也就是透过持名念佛、观想念佛乃至于无相念佛这些权巧的方便法门,来达到一心不乱的这种境界。那什么叫作「理一心不乱」?就是刚刚所说的,理就是般若,般若就是真如本性,悟明真如本性以后所发起的智慧。那般若智慧也就是自性弥陀,就是禅门所讲的真如佛性、本地风光,还有菩提涅槃;就是因为亲见了自性弥陀,所以能够亲见本地风光,能够亲见真如佛性的本体。因为安住于真如佛性的本体所发起的念佛的三昧,这样子叫做「理一心不乱」。所以「一句佛号概括事理」,是必须明心见性完了以后,因为能够照见这个真如本际的本来无生,安住于真如本际的本来无生而发起了念佛三昧,而且跟事修的念佛三昧非一非异;不是说只有事修的念佛三昧达成的时候,就可以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念佛跟一般的人念佛,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一样,明心见性的人持名念佛一样透过嘴巴,乃至于心念心忆在念佛,一般人的也是这个样子,但是所不同的是明心见性的人在念佛的时候,还具足了「理一心不乱」,具足了般若智慧。所以到这种境界,才堪称为「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要不然,如果没有亲见自性弥陀,而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这是妄说,而且有高推之嫌。
那有哪些念佛法门可用来修念佛三昧呢? 《华严经》里面卷六十二所说的,德云比丘为了善财童子所说的念佛法门,大概有二十二种之多;这些念佛法门都是极甚深的!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所说的念佛法门有这么多种,这么多种的念佛法门都是极甚深的,所以念佛法门不是单单只有一种,不是像有些善知识所坚持的说:「念佛就是只有持名念佛!」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执着己见,不要自己对于念佛法门不知转折,不知道持名念佛还有无相念佛,乃至于体究念佛,乃至于实相念佛,乃至于就算持名念佛的话,也是由随缘念佛、心念心听、心念心忆,乃至于进入持名念佛的一行三昧,这个当中都有很多的转折,不是只有单单的持一句佛号就能够完整念佛的功德。所以不要自己对于念佛法门不知转折,而丧失了念佛的大利益!不但丧失了大利益,丧失大利益已经属于愚痴了,如果再贬抑或毁谤自己所不懂的甚深念佛法门,那这样子恐怕未来难以免除谤法的重大恶业。
有人说:「末法时期,谈什么无相念佛呢?谈什么体究念佛呢?只要执取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就好了!」这个就是在毁谤、在贬抑其他的念佛法门,那这样子的话,就会贻误众生,也会耽误自己。我们说,把一句佛号带得清清楚楚,这个其实只是持名念佛的非常粗浅的层次而已;如果执持这样的一个层次,就是念佛的全部,那就是贻误众生而且自误误人!所以念佛不只是持名念佛,而且他们说末法时期,为什么是末法呢?法,法尔如是,为什么会有末法呢?是人末而不是法末!所以执着这样子观念的人,其实就是因为人末,所造成最主要的这个结果;而且因为自己人末,所以造成了法末,所以才会带来末法的时期。
那我们对于念佛三昧的入门跟修证,有多少的念佛法门要在这边介绍呢?我们在整个念佛三昧的修学入门与修证里面,要介绍的有几个念佛法门:第一个,持名念佛法门;第二个,观像念佛法门;第三个是观想念佛法门;第四是系念思惟念佛法门;第五个是因地的无相念佛;第六个是体究念佛;第七个是果地的无相念佛;第八个是实相念佛。这些念佛法门我们在后面的课程里面,有很多老师都会陆陆续续地为各位说明这些念佛法门。
我们现在就进到持名念佛。什么叫做持名呢?持名就是执持名号,用持念佛的名号来忆念佛菩萨的修行法门。也就是说执持名号用口持,或是说用心来持,也就是说用忆持来念佛,用嘴巴持名,乃至于透过嘴巴持名的过程里面来完成心念心听、心念心忆来忆持佛号。持的意思就犹如像我们手拿着东西一样,就是持受住,也就是说嘴巴或是心里面持摄着佛号,用持念佛号来忆念佛菩萨的修行方法。
世尊为何会说持名念佛法门呢?就是因为末法众生没有办法,不方便、不容易修定,所以特别说了这个持名念佛。也就是说透过我们口持、透过心持,能够来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非常方便的法门。世尊因为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所以宣说了这一种的方便法门;为了末法时代的这些众生——因为根性不足,不容易修定,所以来宣说这样的一个念佛的方便法门。在佛法即将灭尽的时候,世尊以祂的佛力来加持,让这样子的法门在这个世间多留一百年。也就是,能够让所有的众生,让这个钝根、利根的众生,让下辈的众生、中辈的众生、上辈的众生都能够靠着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佛说无量寿经》里面就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 《佛说无量寿经》卷二。也就是说,未来之世,当经这个法道要灭尽的时候,世尊——释迦世尊以慈悲哀愍的愿力,让这一部经,让《无量寿经》能够留住百岁,能够留住百年,让所有的众生得遇此经的、遇到此经的,能够随己所愿,能够因为念佛而可以得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我们说:持名念佛是要念哪一尊佛呢?持名念佛,有哪些佛可以念呢?或是说:持名念佛就只是单单的念一尊佛呢?其实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的!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无量,因为有无量的世界,所以有无量的一切佛菩萨,所以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但是《无量寿经》里面,因为持名念佛主要是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和弥陀世尊的广大愿力来作为念佛法门的主干,所以一般持名念佛都是以弥陀世尊——持念弥陀世尊的名号,来作持名念佛的依归。这是因为净土法门里面有弥陀世尊特别慈悲的大愿力,所以特别强调持名念佛是念极乐世界,是念弥陀世尊的大愿力,所以我们持名念佛最主要的主干还是以念弥陀世尊。
持名念佛有什么殊胜的地方呢?持名念佛,我们如果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真心的相信,回向发愿求生极乐,弥陀世尊一定会来接引的。因为持名念佛不比其他法门差,持名念佛不但能够因为你念佛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能够获得弥陀世尊的加持,让弥陀世尊来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就能够解脱于三界——相似于解脱于三界,虽然没有办法真正的达到解脱的境界,但是因为不必再轮回生死,所以等于是相似于解脱的境界。所以这样子的念佛法门,并不比其他的念佛法门差,不比其他的解脱法门差——因为其他的解脱法门必须要修定,必须要修慧;持名念佛可以透过佛菩萨的加持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横出三界。因为横出三界,能够依相似解脱的功德免于生死轮回之苦,直到究竟解脱。也就是仰仗着弥陀世尊,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愿力,还有佛菩萨应化身的度化,让我们能够依之修行,稳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脱。
所以说,持名念佛是「万修万人去」,也说就是永明延寿禅师说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永明延寿禅师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没有办法在这一世亲见自性弥陀——这个「无禅」的意思,不是说不相信禅门,不相信般若,不相信唯心净土,而是说,如果这一世因为因缘不具足没有办法证入般若,没有办法证悟这个自性弥陀的话,但是你只要相信有净土,一定能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相信佛世尊的慈悲愿力的话,每一个人,一万人修行,一万个人都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后,亲见弥陀世尊,一定能够明心见性,而后开悟大乘。
这里面《莲宗宝鉴》在这一部分说的很清楚:【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少,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弥陀,此则是如来无住无依最上乘境界,万中无一也。 】——《庐山莲宗宝鉴》卷六。
这就是说我们人有心力的大小,有愿力的大小,有定力的大小,大小都不一,而且聪明慧解各各不同,所行所修的净业也不一样。而上上根智的人,也就是说功夫知见具足,还有根性猛利的人直下自悟,就能够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个就是自性弥陀,这个就是如来、无依、无住——无所住无所依的最上乘的境界。这一万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达到这样子的程度。
《莲宗宝鉴》里面又讲了这么一句话:「其未能顿悟之人,须是谛信净土,一心念佛渐次进修,仗阿弥陀佛愿力摄持,自己一念真实下工… …,万无失一也。」——《庐山莲宗宝鉴》卷六
也就是说,如果根性不足,没有办法顿悟,没有办法在这一世能够证悟般若、证悟自性弥陀,如果能够真心的相信净土——真心相信净土就是:不是边信边狐疑,一下子相信,一下子又狐疑说「到底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是能够真心的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一心念佛按照次第的步步进修,然后仰仗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的摄受、加持,自己一念真心的真实的下功夫,那一万个人修行,一万个人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见弥陀世尊,然后能够明心见性开悟。
这边我们大概说明了念佛三昧的最主要的重点,我们下一集开始,将要真正的进入持名念佛。今天时间已经到了,祝各位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3/32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7-03 08:05:18 |
|
|
第三十二集 念佛三昧——事理一心
正文老師主講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正式進入念佛三昧之入門與修證。我們上一集裏面把要修學念佛法門,對於念佛法門之殊勝還有前方便做了一個回顧。我們知道念佛法門的前方便,最主要就是要具足三種資糧,也就是要具足信、願、行。信、願、行是修學念佛三昧非常重要的資糧,如果沒有信、願、行這三種資糧的話,要修學念佛三昧就非常的困難。
我們來看一下:什麼叫做念佛三昧呢?念佛三昧就是以念佛功德力將心制於一處,所以又名「一心」。譬如說《阿彌陀經》裏面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卷一
這裏面就講到一心不亂,就是制心一處、一心。這一部分,一心不亂又有好多個層次,一心不亂有不同的深湆哟危恍牟粊y至少有二個層次。有哪二個層次呢?第一個就如《大乘集菩薩學論》所說的:「一心不亂,是名定根。」也就是說,一心不亂是因為念佛或是修學定力來的。因為念佛而產生定根,因為定根而有定力,所以一心不亂的意思就是定根,就是由定根來產生定力,這是《大乘集菩薩學論》裏面所說的。
那我們再看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裏面所說的,如何是一心不亂呢?《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裏面說:「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八。什麼叫做「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呢?這裏面就牽涉到實相念佛的功夫了。也就是說「如實見法」——那「法」是什麼東西呢?法就是指如來藏,就是指真如本性。所以由般若經裏面來看的話,一心不亂很顯然是指:因為明心見性,事修、理修能夠具足,理事圓融而產生的一心不亂!所以說「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
所以我們說一心不亂至少有這兩個層次。所以《大乘集菩薩學論》裏面說的「一心不亂,是名定根」,就是「事一心」,也就是透過念佛法門的權巧,達到事修的一心不亂。那另外一個一心不亂就是指「理一心」不亂,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經》裏面說的「觀謂如實見法,止謂一心不亂」;也就是因為明心見性,親見自性彌陀所發起的功德,能夠如實見法,如實見所有的眾生之真如本性,因為親見真如本性而能夠止于一心不亂,這樣子的這個觀法就是,事一心不亂還有理一心不亂具足雙修。
所以說,「事一心不亂」就是像持名念佛或是觀想念佛,或是透過無相念佛,這三昧成功的時候,在這三種念佛的三昧成功的時候就產生了定力,那在動中住於定中,動中也不離定,這種念佛所生的定力就是「事一心不亂」的念佛三昧。也就是透過持名念佛,透過從隨緣念佛到心念心聽,到心念心憶,一直到念佛不斷,那念佛不斷的時候,就產生了念佛三昧的功德力;或是透過觀想念佛,或是透過無相念佛,來達成這樣念佛的「事一心不亂」的功夫,那這也就是「事一心不亂」的念佛三昧!
那什麼叫作「理一心」呢?「理一心」就是剛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裏面所說的,那就是說,如果已經到了實相念佛的地步,時時刻刻能夠觀照自性彌陀,時時刻刻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在顯現,不失世間的雜事——這個我們稱之為「理一心不亂」,也就是「理一心」的念佛三昧!也就是說因為明心見性,所以親自看見了自性彌陀,親見了自性彌陀,所以已經到了實相念佛的地步。因為能夠時時觀照自性彌陀,時時刻刻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無時無刻的在顯現而不失世間的雜事,在這個過程裏面,我們稱之為「理一心」的念佛三昧。
我們經常聽到有善知識在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什麼才是真正的「一句佛號概括事理」呢?我們從前面的說明可以知道,「事一心不亂」就是事修,事修的意思就是指念佛的各種方便權巧法門,也就是透過持名念佛、觀想念佛乃至於無相念佛這些權巧的方便法門,來達到一心不亂的這種境界。那什麼叫作「理一心不亂」?就是剛剛所說的,理就是般若,般若就是真如本性,悟明真如本性以後所發起的智慧。那般若智慧也就是自性彌陀,就是禪門所講的真如佛性、本地風光,還有菩提涅槃;就是因為親見了自性彌陀,所以能夠親見本地風光,能夠親見真如佛性的本體。因為安住於真如佛性的本體所發起的念佛的三昧,這樣子叫做「理一心不亂」。所以「一句佛號概括事理」,是必須明心見性完了以後,因為能夠照見這個真如本際的本來無生,安住於真如本際的本來無生而發起了念佛三昧,而且跟事修的念佛三昧非一非異;不是說只有事修的念佛三昧達成的時候,就可以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念佛跟一般的人念佛,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一樣,明心見性的人持名念佛一樣透過嘴巴,乃至於心念心憶在念佛,一般人的也是這個樣子,但是所不同的是明心見性的人在念佛的時候,還具足了「理一心不亂」,具足了般若智慧。所以到這種境界,才堪稱為「一句佛號概括事理」!要不然,如果沒有親見自性彌陀,而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這是妄說,而且有高推之嫌。
那有哪些念佛法門可用來修念佛三昧呢?《華嚴經》裏面卷六十二所說的,德雲比丘為了善財童子所說的念佛法門,大概有二十二種之多;這些念佛法門都是極甚深的!德雲比丘為善財童子所說的念佛法門有這麼多種,這麼多種的念佛法門都是極甚深的,所以念佛法門不是單單只有一種,不是像有些善知識所堅持的說:「念佛就是只有持名念佛!」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執著己見,不要自己對於念佛法門不知轉折,不知道持名念佛還有無相念佛,乃至於體究念佛,乃至於實相念佛,乃至於就算持名念佛的話,也是由隨緣念佛、心念心聽、心念心憶,乃至於進入持名念佛的一行三昧,這個當中都有很多的轉折,不是只有單單的持一句佛號就能夠完整念佛的功德。所以不要自己對於念佛法門不知轉折,而喪失了念佛的大利益!不但喪失了大利益,喪失大利益已經屬於愚癡了,如果再貶抑或毀謗自己所不懂的甚深念佛法門,那這樣子恐怕未來難以免除謗法的重大惡業。
有人說:「末法時期,談什麼無相念佛呢?談什麼體究念佛呢?只要執取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就好了!」這個就是在毀謗、在貶抑其他的念佛法門,那這樣子的話,就會貽誤眾生,也會耽誤自己。我們說,把一句佛號帶得清清楚楚,這個其實只是持名念佛的非常粗湹膶哟味眩蝗绻麍坛诌@樣的一個層次,就是念佛的全部,那就是貽誤眾生而且自誤誤人!所以念佛不只是持名念佛,而且他們說末法時期,為什麼是末法呢?法,法爾如是,為什麼會有末法呢?是人末而不是法末!所以執著這樣子觀念的人,其實就是因為人末,所造成最主要的這個結果;而且因為自己人末,所以造成了法末,所以才會帶來末法的時期。
那我們對於念佛三昧的入門跟修證,有多少的念佛法門要在這邊介紹呢?我們在整個念佛三昧的修學入門與修證裏面,要介紹的有幾個念佛法門:第一個,持名念佛法門;第二個,觀像念佛法門;第三個是觀想念佛法門;第四是繫念思惟念佛法門;第五個是因地的無相念佛;第六個是體究念佛;第七個是果地的無相念佛;第八個是實相念佛。這些念佛法門我們在後面的課程裏面,有很多老師都會陸陸續續地為各位說明這些念佛法門。
我們現在就進到持名念佛。什麼叫做持名呢?持名就是執持名號,用持念佛的名號來憶念佛菩薩的修行法門。也就是說執持名號用口持,或是說用心來持,也就是說用憶持來念佛,用嘴巴持名,乃至於透過嘴巴持名的過程裏面來完成心念心聽、心念心憶來憶持佛號。持的意思就猶如像我們手拿著東西一樣,就是持受住,也就是說嘴巴或是心裏面持攝著佛號,用持念佛號來憶念佛菩薩的修行方法。
世尊為何會說持名念佛法門呢?就是因為末法眾生沒有辦法,不方便、不容易修定,所以特別說了這個持名念佛。也就是說透過我們口持、透過心持,能夠來修學念佛法門的一個非常方便的法門。世尊因為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所以宣說了這一種的方便法門;為了末法時代的這些眾生——因為根性不足,不容易修定,所以來宣說這樣的一個念佛的方便法門。在佛法即將滅盡的時候,世尊以祂的佛力來加持,讓這樣子的法門在這個世間多留一百年。也就是,能夠讓所有的眾生,讓這個鈍根、利根的眾生,讓下輩的眾生、中輩的眾生、上輩的眾生都能夠靠著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佛說無量壽經》裏面就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佛說無量壽經》卷二。也就是說,未來之世,當經這個法道要滅盡的時候,世尊——釋迦世尊以慈悲哀愍的願力,讓這一部經,讓《無量壽經》能夠留住百歲,能夠留住百年,讓所有的眾生得遇此經的、遇到此經的,能夠隨己所願,能夠因為念佛而可以得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我們說:持名念佛是要念哪一尊佛呢?持名念佛,有哪些佛可以念呢?或是說:持名念佛就只是單單的念一尊佛呢?其實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的!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無量,因為有無量的世界,所以有無量的一切佛菩薩,所以持名念佛是可以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但是《無量壽經》裏面,因為持名念佛主要是以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和 彌陀世尊的廣大願力來作為念佛法門的主幹,所以一般持名念佛都是以 彌陀世尊——持念 彌陀世尊的名號,來作持名念佛的依歸。這是因為淨土法門裏面有 彌陀世尊特別慈悲的大願力,所以特別強調持名念佛是念極樂世界,是念 彌陀世尊的大願力,所以我們持名念佛最主要的主幹還是以念 彌陀世尊。
持名念佛有什麼殊勝的地方呢?持名念佛,我們如果老老實實地持名念佛,真心的相信,迴向發願求生極樂,彌陀世尊一定會來接引的。因為持名念佛不比其他法門差,持名念佛不但能夠因為你念佛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能夠獲得 彌陀世尊的加持,讓 彌陀世尊來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就能夠解脫於三界——相似於解脫於三界,雖然沒有辦法真正的達到解脫的境界,但是因為不必再輪迴生死,所以等於是相似於解脫的境界。所以這樣子的念佛法門,並不比其他的念佛法門差,不比其他的解脫法門差——因為其他的解脫法門必須要修定,必須要修慧;持名念佛可以透過佛菩薩的加持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橫出三界。因為橫出三界,能夠依相似解脫的功德免於生死輪迴之苦,直到究竟解脫。也就是仰仗著 彌陀世尊,還有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願力,還有佛菩薩應化身的度化,讓我們能夠依之修行,穩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脫。
所以說,持名念佛是「萬修萬人去」,也說就是永明延壽禪師說的:「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永明延壽禪師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人沒有辦法在這一世親見自性彌陀——這個「無禪」的意思,不是說不相信禪門,不相信般若,不相信唯心淨土,而是說,如果這一世因為因緣不具足沒有辦法證入般若,沒有辦法證悟這個自性彌陀的話,但是你只要相信有淨土,一定能夠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相信佛世尊的慈悲願力的話,每一個人,一萬人修行,一萬個人都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以後,親見 彌陀世尊,一定能夠明心見性,而後開悟大乘。
這裏面《蓮宗寶鑑》在這一部分說的很清楚:【蓋一切人力量有大少,機智有溕睿孕袠I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彌陀,此則是如來無住無依最上乘境界,萬中無一也。】——《廬山蓮宗寶鑑》卷六。
這就是說我們人有心力的大小,有願力的大小,有定力的大小,大小都不一,而且聰明慧解各各不同,所行所修的淨業也不一樣。而上上根智的人,也就是說功夫知見具足,還有根性猛利的人直下自悟,就能夠明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個就是自性彌陀,這個就是如來、無依、無住——無所住無所依的最上乘的境界。這一萬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有辦法達到這樣子的程度。
《蓮宗寶鑑》裏面又講了這麼一句話:「其未能頓悟之人,須是諦信淨土,一心念佛漸次進修,仗阿彌陀佛願力攝持,自己一念真實下工… …,萬無失一也。」——《廬山蓮宗寶鑑》卷六
也就是說,如果根性不足,沒有辦法頓悟,沒有辦法在這一世能夠證悟般若、證悟自性彌陀,如果能夠真心的相信淨土——真心相信淨土就是:不是邊信邊狐疑,一下子相信,一下子又狐疑說「到底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是能夠真心的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一心念佛按照次第的步步進修,然後仰仗著 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的攝受、加持,自己一念真心的真實的下功夫,那一萬個人修行,一萬個人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見 彌陀世尊,然後能夠明心見性開悟。
這邊我們大概說明瞭念佛三昧的最主要的重點,我們下一集開始,將要真正的進入持名念佛。今天時間已經到了,祝各位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