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0 18:52:16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概说」。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大家谈出世间八正道,或者佛法八正道,我们今天谈的内容,要跟大家谈正语、正业跟正命三项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所有的一切的正语、正业、正命,都必须要基于有正见和正思惟而来。同样的,我们也叮咛大家,就是八正道它是一个实践的方法;所以当我们说正见、正思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深究:这里面谈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知见?然后我们应该怎么样的思惟?这个部分都必须要深究,才能够把八正道的实践的精神放在佛法里面发挥它的效用。
好,所以我们接下来就看看所谓的正语。一般在声闻菩提里面谈到的正语的部分,通常都是用所谓的口业来予以函盖。我们一般来谈的四项经常犯的、口(就是我们说话)经常会造作的业行,不外乎有四样,就是妄语、两舌、恶口跟绮语。
那么什么是妄语呢?基本上就是我们基于自身的利益,对于不实的事情,比方说,我们没有真的见过我们却说见过,没有存在的东西我们却说它存在,或者别人明明讲过什么话,结果我们基于自己的私心,却把它故意掩盖,这些都是我们世间一般常见到的妄语。而妄语的来源,往往都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这个事情里面能够得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不惜掩盖真相。这是一般世间我们常常见到的妄语。而对于修行人来讲,还有一件更重要、更应该避免违犯的妄语,那就是所谓的未证言证。
什么叫未证言证呢?我们往往会发现到,许多人,比方说许多人往往连解脱的基础都不稳固,连我见是什么也不明白,所以自然而然三缚结都没有断,那当然三缚结没有断的时候,当然连初果都没有;可是当他连初果都没有的时候,他往往会基于名闻利养这些现实世界的利益,就跟他的弟子们说,「我」现在已经证到了什么样的解脱境界。像这类型的东西就叫作妄语。又譬如说,我们在佛菩提道谈的,我们说佛菩提道的关键就是要明心见性;可是要明心,要见性,得要明的这个心,明的这个心本身必须要完全符合,比方说《金刚经》、《心经》这类型的般若系的经典所描述的心的样貌。如果说我们没有深切去体会这些经文的义理,而把所有的一切境界都直接用「不执着」这三个字来解释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我们其实会误失了里面真正的义理;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我们继续再基于要获得世间的掌声,所以我们又跟别人说我们自己已经明心的话,这个就是所谓的未证言证。
这个未证言证的妄语,我们在这个佛教里面叫作大妄语。因为大妄语的果报非常的严重,因为它实际上会很深远的影响了,一切跟我们有缘的众生将来学佛的因缘跟他的法身慧命;所以大妄语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提醒大家要非常注意。我们宁可保守一些,为了我们自己的千秋慧命着想,宁可保守一些。这是第一个——妄语。
第二个两舌,当然就是挑拨离间。这个从它的字面的意思来看,我们就知道说,一定是为了我们自己自身的利益,才会花力气去挑拨两边。所以我们在口业的部分,第二项是两舌。
第三项就是恶口。这个恶口又特别指的是,我们心里面因为有恶念或者有瞋念的时候,对于我们现前的众生,我们本来是可以好好的解说,或者是温言软语告诉他,让他可以回心转意的;可是我们却由于自己的无明,或者由于自己在瞬间起了不可控制的这个瞋念,或者甚至于说我们由于自己的心术不正,所以故意要用粗暴的言语去伤害对方,这些都是属于恶口。
最后一项绮语。也同样的是基于为了要让自身、让我们自己得到利益,所以我们想尽办法在言词之间故意说一些好话,让对方对我们信任等等,以至于说最后能够实质的让我们自己能够得到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些是所谓的绮语。
当然我们在谈正语的时候,我们就应概要避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个四项很明显的在口语上面的过失。不过,我们一样的,我们承续上一节的精神,我们除了在依循声闻菩提传统的范畴,来跟大家讲这个正语的意义之外,我们更希望从佛法的大的范畴,来给大家讲解所谓的正语。
我们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方有人说: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这一件事情我们不妨来思惟看看,像这样的讲法是不是就是达到了正语的内涵呢?同样的,我们应该要依于正见——之前讲过的正见,对于这句话加以正思惟,然后我们才能够判断,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正切中正语的内涵。
首先要回答这句话,要解析这句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句话里面有个关键,就是要让他人不起烦恼。我们必须要从这里面切入一个经文给大家看。
这个经文是出自《长阿含经》的卷三《游行经》。这个经里面佛陀在最后有开示给各个弟子们,佛陀说:「弟子们啊!如果你听到,我们僧团里面有任何一个比丘告诉你,就说『之前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听到佛这样说什么样的法』的时候,当你听到有一个比丘这样讲的时候,那么你在听到的当下,不应该起了慢心,立即就认为就不相信他。」因为有一些的比丘会觉得说,「我只听佛说的,其他的哪怕是年高望重的比丘,我也一概不信」;所以佛就告诉弟子们说,如果比丘有这样讲的话,那么我们不应该在当场就立即否定他,更不应该当场就立即毁谤他,说这个人说的一定不是事实,只因为他不是佛说,弟子们不应该这样子。
那么,弟子们在听到有人说佛说的什么法的时候,弟子们应该要怎么作呢? 「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佛说长阿含经》卷三)也就是,希望弟子们要真的以法为师,你回去要好好地思惟,好好地想想看,他讲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有依照佛所开示的道理去讲。佛接下来又讲说:「如果经过考究,经过思惟之后,你发现这个比丘所说的并不是佛所说的道理的话,那么你应该要勇于跟说法的这个比丘,要跟他讲说:『佛没有说这样子,你所听闻的恐怕是听错了;因为我依照了各个项的经文律典考证的结果,发现你所说的跟佛所说的是相违背的,所以今天你说的是错的。请你要放弃你现在的说法,请你不要再为人家再继续说下去了。』」
这段经文讲得很明确,告诉我们,佛当年在教导弟子听到同属佛弟子、同属僧团里面的比丘在说法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先思惟整理,先想想看他说的对或不对,要以法为师,要以智慧为先导;经过思惟之后,如果判断这个比丘说的不对的话,我们一定要按照佛陀的开示、佛陀的指示的话,我们一定要直接跟他说,「你这样讲不对,你不可以再这样说」。
所以,如果是这样讲的话,我们回头来看看,刚才有一句话说: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其实这句话里面有一些模糊的空间的。因为像刚才同属同一个僧团里面如果有人说了错误的法,那么身为佛弟子,我们应该要立即跟这个人讲说「你说的法错了」。同样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场景放在现在的这个世界、现在的时空里面的话,如果我们同样是佛门的弟子,如果我们看到同样是佛门弟子,但是说的却不是佛陀所说的法的话,那么我们该不该告诉别人说,「这样子你说的这个不是正确的佛法」呢?如果只是一味着要让他人不起烦恼,避免让他人生起烦恼,要一味的要讨好他人、跟他人说好话的话,也许我们就会选择自己修自己的道,让他自己去造自己的业,然后我们只要顾着不要造自己的口业就好了。可是,我们如果按照佛的开示的话,同样是佛门弟子,可是却说了不对而违背佛陀说法的这些言词的话,其实我们反而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反而要直接告诫他,要让他知道,他这样讲是错的;即便他起烦恼了,我们还是得要直心相告。
所以,这个部分要提醒大家,所谓的「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够完全执着在第一句的所谓的「让他人不起烦恼」;反而我们如果碰到有人说了不正确的知见,我们反而要告诉他正确的知见是什么。
同样的,这个是我们刚才举的,同样是佛门弟子的状况。那么如果不是佛门的弟子,是不是我们就一定完全是各修各的道,然后我们所谓的谨守口业,永远都不要再谈及对方有任何的不是呢?这个我们也得要好好的来分辨。比方说,《大宝积经》里面就有说到:「众中既作师子吼,能坏外道诸邪见。」(《大宝积经》卷六十七)或者《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也有提到:「此阎浮提九十六种外道邪见,我悉为彼种种说法,断其邪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九)各位看到,在《大宝积经》里面,或者是《华严经》里面,佛不仅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长阿含经》里面,针对于同样是僧团里面一分子的佛弟子,要针对他的邪见要予以指正;同样地,如果外道的邪见会严重地妨害众生的时候,乃至于让众生生起种种的邪见,远离将来的佛道的修行,然后让他的法身慧命会有所损害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也得要勇敢地站出来,要能够告诉众生什么是正确的佛法知见。
所以,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这句话,所谓的「让他人不起烦恼,不生邪见,就是正语」这个部分,其实真正的部分它的重点,应该要把不生邪见,或者把众生的法身慧命,要把它摆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执着在避免让他人起烦恼的这一句话上面。
其实对于这个部分,真正正确的理解,我们再给大家整理一下。也就是说,如果基于正见跟正思惟,我们判断了什么事情、什么样的说法是不是真正佛的说法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思考什么叫作正语这件事情的时候,请大家先注意一件事情:正语既然是开口说话,它的重点就一定是会跟众生互动;「语」这件事情是开口说话,所以一定是跟众生互动。既然是跟众生互动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应该优先以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优先的考量。所以,当你把这个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第一优先的考量的时候,接下来你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才来考量说:「我如果直言相告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在以这个究竟福祉为第一直言相告的前提之下,我想办法尽量 的委婉地引导对方,让对方认清楚自己目前说法的缺失,并且也最好也能够让对方回归正道。」这些部分才是正语正确的理解。
所以,我们刚才给各位整个的总结就是,正语这个部分,优先的,应该是要以众生无量世——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最高的指导原则。在这个指导原则之下,才会有所谓的「四摄法」,才会有「四摄法」里面的爱语。也就是,我们尽量用怎么样的方式呢让众生——最好最好能够让众生自动的能够捐弃邪见,回归正道;但是,如果所有的正确的方式都已经用了,爱语也用尽了,这个众生仍然执着在邪见,仍然执着散播不对的、不正确的佛法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是应该仍然要回归这个最高的指导原则,以众生的究竟福祉为考量,要加以破斥、加以阻止的。这个才是我们讲的正语的精神。
同样的,我们接下来看到「正业」,我们一般的通说正业——在声闻菩提里面通说的「正业」,通常都是离了三项的身的恶业,这个身的恶业就是所谓的杀跟盗跟邪淫,这个三个恶业。这个三个恶业由于会对于众生的侵害非常的严重,所以导致的这个果报也非常的惨烈;所以,佛才在许多地方明白的告诫弟子们,一定要远离这个三项,也就是杀生、偷盗跟邪淫这个三项恶业。
并且,除了远离这个三项恶业之外,最好我们也能够积极地利益众生。因为不杀生是一个消极的防制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不杀生之外,我们还能够进一步的利益众生的话,那当然是更好的;这个就会从我们刚才讲的恶业,然后转变成善业——身的善业之一。同样的,如果我们不偷盗,其实只是防止了偷盗这一项恶业的发作;可是如果我们更积极的话,我们应该要想说不仅不能偷盗,并且我们应该要广作布施。这个也是一样,同样的从恶业再来积极地转向变成善业。同样的,我们说的邪淫这件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除了不邪淫之外,我们还能够进一步的进修梵行的话,那也是一样从恶业转到善业。我们刚才给各位讲的就是,这些恶业在后世的果报是非常的惨烈;可是如果我们念头把它转过来了,不仅不要作恶业,并且积极从事相应的善业的话,所带来的果报自然也都是非常好的果报,这是相应的一件事情。
所以,以上讲的,就是所谓的一般在声闻菩提里面讲到的所谓的这个正业。但是,我们这里仍然要期勉大家,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整个佛法的角度来看看正业。所以,我们刚才在讲正语的时候给大家说,正语有一个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要以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当作最高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我们才来谈如何善巧方便地引导对方回归正道。同样的,对于正业的这件事情,既然谈到的是业,那么业这件事情一定也有牵涉到跟众生互动;所以自然而然,我们在谈正业的时候,也一样有一个最高指导原则,就是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究竟福祉。
所以从这一件事情来看,我们如果离了杀、盗、邪淫这个三个恶业的时候,是不是对于众生的福祉有关呢?当然是有关的。如果我们进一步的利益众生、广作布施、进修梵行这些事情,积极地行这些善业的话,是不是会跟众生的福祉有关?当然也是有关。可是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我们谈到的是究竟的福祉的话,这个就牵涉到说,众生能不能适当的解脱烦恼,解脱于三界的束缚;甚至能不能适当的明心见性,乃至于分分的发起明心见性之后所应该发起的如来藏的种种的功德。
像这类型的事情表示着,我们如果以这个最高的指导原则之下,我们应该要积极救护众生免于恶业 恶道。所以这个相应来说,怎么样救护众生免于恶业 恶道呢?当然就是希望大家要努力护持佛陀的正法,也希望大家尽量能够协助传播正法的知见。所以,如果您在今天的节目里面,如果您觉得这些的知见对您有所助益,并且经过正见、正思惟之后,也发现这些事情的的确确就是符合佛法的正确的知见的话;那么基于刚才我们讲的,以众生无量世的究竟福祉为原则的话,那么对于正业这件事情来讲,希望您也要尽量把这个正确的佛法知见,把它传递出去。
至于说最后讲的正命这件事情,一般来说的这个正命,基本上就是希望避免损及众生的职业,或者说从业时并尽量避免损及众生。同样的,我们也呼吁大家,在这个方面,也是一样以众生的究竟福祉为依归;所以也希望大家努力的护持正法,并且希望大家协助传播正确的佛法知见,以正确的救护众生。
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13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2-28 15:06:45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三乘菩提概說」。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大家談出世間八正道,或者佛法八正道,我們今天談的內容,要跟大家談正語、正業跟正命三項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看看,所有的一切的正語、正業、正命,都必須要基於有正見和正思惟而來。同樣的,我們也叮嚀大家,就是八正道它是一個實踐的方法;所以當我們說正見、正思惟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深究:這裏面談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知見?然後我們應該怎麼樣的思惟?這個部分都必須要深究,才能夠把八正道的實踐的精神放在佛法裏面發揮它的效用。
好,所以我們接下來就看看所謂的正語。一般在聲聞菩提裏面談到的正語的部分,通常都是用所謂的口業來予以函蓋。我們一般來談的四項經常犯的、口(就是我們說話)經常會造作的業行,不外乎有四樣,就是妄語、兩舌、惡口跟綺語。
那麼什麼是妄語呢?基本上就是我們基於自身的利益,對於不實的事情,比方說,我們沒有真的見過我們卻說見過,沒有存在的東西我們卻說它存在,或者別人明明講過什麼話,結果我們基於自己的私心,卻把它故意掩蓋,這些都是我們世間一般常見到的妄語。而妄語的來源,往往都是因爲,我們希望在這個事情裏面能夠得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們不惜掩蓋真相。這是一般世間我們常常見到的妄語。而對於修行人來講,還有一件更重要、更應該避免違犯的妄語,那就是所謂的未證言證。
什麼叫未證言證呢?我們往往會發現到,許多人,比方說許多人往往連解脫的基礎都不穩固,連我見是什麼也不明白,所以自然而然三縛結都沒有斷,那當然三縛結沒有斷的時候,當然連初果都沒有;可是當他連初果都沒有的時候,他往往會基於名聞利養這些現實世界的利益,就跟他的弟子們說,「我」現在已經證到了什麼樣的解脫境界。像這類型的東西就叫作妄語。又譬如說,我們在佛菩提道談的,我們說佛菩提道的關鍵就是要明心見性;可是要明心,要見性,得要明的這個心,明的這個心本身必須要完全符合,比方說《金剛經》、《心經》這類型的般若系的經典所描述的心的樣貌。如果說我們沒有深切去體會這些經文的義理,而把所有的一切境界都直接用「不執著」這三個字來解釋的時候,那很有可能我們其實會誤失了裏面真正的義理;在這個情況之下,如果我們繼續再基於要獲得世間的掌聲,所以我們又跟別人說我們自己已經明心的話,這個就是所謂的未證言證。
這個未證言證的妄語,我們在這個佛教裏面叫作大妄語。因爲大妄語的果報非常的嚴重,因爲它實際上會很深遠的影響了,一切跟我們有緣的猩鷮韺W佛的因緣跟他的法身慧命;所以大妄語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提醒大家要非常注意。我們寧可保守一些,爲了我們自己的千秋慧命著想,寧可保守一些。這是第一個——妄語。
第二個兩舌,當然就是挑撥離間。這個從它的字面的意思來看,我們就知道說,一定是爲了我們自己自身的利益,才會花力氣去挑撥兩邊。所以我們在口業的部分,第二項是兩舌。
第三項就是惡口。這個惡口又特別指的是,我們心裏面因爲有惡念或者有瞋念的時候,對於我們現前的猩覀儽緛硎强梢院煤玫慕庹f,或者是溫言軟語告訴他,讓他可以回心轉意的;可是我們卻由於自己的無明,或者由於自己在瞬間起了不可控制的這個瞋念,或者甚至於說我們由於自己的心術不正,所以故意要用粗暴的言語去傷害對方,這些都是屬於惡口。
最後一項綺語。也同樣的是基於爲了要讓自身、讓我們自己得到利益,所以我們想盡辦法在言詞之間故意說一些好話,讓對方對我們信任等等,以至於說最後能夠實質的讓我們自己能夠得到世間的名聞利養,這些是所謂的綺語。
當然我們在談正語的時候,我們就應概要避免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個四項很明顯的在口語上面的過失。不過,我們一樣的,我們承續上一節的精神,我們除了在依循聲聞菩提傳統的範疇,來跟大家講這個正語的意義之外,我們更希望從佛法的大的範疇,來給大家講解所謂的正語。
我們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方有人說:讓他人不起煩惱,不生邪見,就是正語。這一件事情我們不妨來思惟看看,像這樣的講法是不是就是達到了正語的內涵呢?同樣的,我們應該要依於正見——之前講過的正見,對於這句話加以正思惟,然後我們才能夠判斷,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正切中正語的內涵。
首先要回答這句話,要解析這句話,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句話裏面有個關鍵,就是要讓他人不起煩惱。我們必須要從這裏面切入一個經文給大家看。
這個經文是出自《長阿含經》的卷三《遊行經》。這個經裏面 佛陀在最後有開示給各個弟子們,佛陀說:「弟子們啊!如果你聽到,我們僧團裏面有任何一個比丘告訴你,就說『之前我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我聽到佛這樣說什麼樣的法』的時候,當你聽到有一個比丘這樣講的時候,那麼你在聽到的當下,不應該起了慢心,立即就認爲就不相信他。」因爲有一些的比丘會覺得說,「我只聽佛說的,其他的哪怕是年高望重的比丘,我也一概不信」;所以 佛就告訴弟子們說,如果比丘有這樣講的話,那麼我們不應該在當場就立即否定他,更不應該當場就立即毀謗他,說這個人說的一定不是事實,只因爲他不是佛說,弟子們不應該這樣子。
那麼,弟子們在聽到有人說 佛說的什麼法的時候,弟子們應該要怎麼作呢?「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佛說長阿含經》卷三)也就是,希望弟子們要真的以法爲師,你回去要好好地思惟,好好地想想看,他講的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有依照 佛所開示的道理去講。佛接下來又講說:「如果經過考究,經過思惟之後,你發現這個比丘所說的並不是佛所說的道理的話,那麼你應該要勇於跟說法的這個比丘,要跟他講說:『佛沒有說這樣子,你所聽聞的恐怕是聽錯了;因爲我依照了各個項的經文律典考證的結果,發現你所說的跟佛所說的是相違背的,所以今天你說的是錯的。請你要放棄你現在的說法,請你不要再爲人家再繼續說下去了。』」
這段經文講得很明確,告訴我們,佛當年在教導弟子聽到同屬佛弟子、同屬僧團裏面的比丘在說法的時候,一定要先自己先思惟整理,先想想看他說的對或不對,要以法爲師,要以智慧爲先導;經過思惟之後,如果判斷這個比丘說的不對的話,我們一定要按照 佛陀的開示、佛陀的指示的話,我們一定要直接跟他說,「你這樣講不對,你不可以再這樣說」。
所以,如果是這樣講的話,我們回頭來看看,剛才有一句話說:讓他人不起煩惱,不生邪見,就是正語。其實這句話裏面有一些模糊的空間的。因爲像剛才同屬同一個僧團裏面如果有人說了錯誤的法,那麼身爲佛弟子,我們應該要立即跟這個人講說「你說的法錯了」。同樣的,如果我們把這個場景放在現在的這個世界、現在的時空裏面的話,如果我們同樣是佛門的弟子,如果我們看到同樣是佛門弟子,但是說的卻不是 佛陀所說的法的話,那麼我們該不該告訴別人說,「這樣子你說的這個不是正確的佛法」呢?如果只是一味著要讓他人不起煩惱,避免讓他人生起煩惱,要一味的要討好他人、跟他人說好話的話,也許我們就會選擇自己修自己的道,讓他自己去造自己的業,然後我們只要顧著不要造自己的口業就好了。可是,我們如果按照 佛的開示的話,同樣是佛門弟子,可是卻說了不對而違背 佛陀說法的這些言詞的話,其實我們反而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反而要直接告誡他,要讓他知道,他這樣講是錯的;即便他起煩惱了,我們還是得要直心相告。
所以,這個部分要提醒大家,所謂的「讓他人不起煩惱,不生邪見,就是正語」這件事情,我們不能夠完全執著在第一句的所謂的「讓他人不起煩惱」;反而我們如果碰到有人說了不正確的知見,我們反而要告訴他正確的知見是什麼。
同樣的,這個是我們剛才舉的,同樣是佛門弟子的狀況。那麼如果不是佛門的弟子,是不是我們就一定完全是各修各的道,然後我們所謂的謹守口業,永遠都不要再談及對方有任何的不是呢?這個我們也得要好好的來分辨。比方說,《大寶積經》裏面就有說到:「兄屑茸鲙熥雍穑軌耐獾乐T邪見。」(《大寶積經》卷六十七)或者《大方廣佛華嚴經》裏面也有提到:「此閻浮提九十六種外道邪見,我悉爲彼種種說法,斷其邪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九)各位看到,在《大寶積經》裏面,或者是《華嚴經》裏面,佛不僅是剛才我們看到的《長阿含經》裏面,針對於同樣是僧團裏面一分子的佛弟子,要針對他的邪見要予以指正;同樣地,如果外道的邪見會嚴重地妨害猩臅r候,乃至於讓猩鸱N種的邪見,遠離將來的佛道的修行,然後讓他的法身慧命會有所損害的時候,這個時候,其實我們也得要勇敢地站出來,要能夠告訴猩颤N是正確的佛法知見。
所以,我們再回頭來看看這句話,所謂的「讓他人不起煩惱,不生邪見,就是正語」這個部分,其實真正的部分它的重點,應該要把不生邪見,或者把猩姆ㄉ砘勖阉鼣[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執著在避免讓他人起煩惱的這一句話上面。
其實對於這個部分,真正正確的理解,我們再給大家整理一下。也就是說,如果基於正見跟正思惟,我們判斷了什麼事情、什麼樣的說法是不是真正 佛的說法之後,接下來我們再思考什麼叫作正語這件事情的時候,請大家先注意一件事情:正語既然是開口說話,它的重點就一定是會跟猩樱弧刚Z」這件事情是開口說話,所以一定是跟猩印<热皇歉生互動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應該優先以猩磥頍o量世的究竟福祉當作優先的考量。所以,當你把這個未來無量世的究竟福祉當作第一優先的考量的時候,接下來你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才來考量說:「我如果直言相告的時候,我是不是可以在以這個究竟福祉爲第一直言相告的前提之下,我想辦法儘量的委婉地引導對方,讓對方認清楚自己目前說法的缺失,並且也最好也能夠讓對方回歸正道。」這些部分才是正語正確的理解。
所以,我們剛才給各位整個的總結就是,正語這個部分,優先的,應該是要以猩鸁o量世——未來無量世的究竟福祉當作最高的指導原則。在這個指導原則之下,才會有所謂的「四攝法」,才會有「四攝法」裏面的愛語。也就是,我們儘量用怎麼樣的方式呢讓猩詈米詈媚軌蜃屝生自動的能夠捐棄邪見,回歸正道;但是,如果所有的正確的方式都已經用了,愛語也用盡了,這個猩匀粓讨谛耙姡匀粓讨⒉ゲ粚Φ摹⒉徽_的佛法的時候,這個時候,其實我們是應該仍然要回歸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以猩木烤垢l頎懣剂浚右云瞥狻⒓右宰柚沟摹_@個才是我們講的正語的精神。
同樣的,我們接下來看到「正業」,我們一般的通說正業——在聲聞菩提裏面通說的「正業」,通常都是離了三項的身的惡業,這個身的惡業就是所謂的殺跟盜跟邪淫,這個三個惡業。這個三個惡業由於會對於猩那趾Ψ浅5膰乐兀詫е碌倪@個果報也非常的慘烈;所以,佛才在許多地方明白的告誡弟子們,一定要遠離這個三項,也就是殺生、偷盜跟邪淫這個三項惡業。
並且,除了遠離這個三項惡業之外,最好我們也能夠積極地利益猩R驙懖粴⑸且粋消極的防制的行爲,如果我們能夠不殺生之外,我們還能夠進一步的利益猩脑挘钱斎皇歉玫模贿@個就會從我們剛才講的惡業,然後轉變成善業——身的善業之一。同樣的,如果我們不偷盜,其實只是防止了偷盜這一項惡業的發作;可是如果我們更積極的話,我們應該要想說不僅不能偷盜,並且我們應該要廣作布施。這個也是一樣,同樣的從惡業再來積極地轉向變成善業。同樣的,我們說的邪淫這件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除了不邪淫之外,我們還能夠進一步的進修梵行的話,那也是一樣從惡業轉到善業。我們剛才給各位講的就是,這些惡業在後世的果報是非常的慘烈;可是如果我們念頭把它轉過來了,不僅不要作惡業,並且積極從事相應的善業的話,所帶來的果報自然也都是非常好的果報,這是相應的一件事情。
所以,以上講的,就是所謂的一般在聲聞菩提裏面講到的所謂的這個正業。但是,我們這裏仍然要期勉大家,其實我們也可以從整個佛法的角度來看看正業。所以,我們剛才在講正語的時候給大家說,正語有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要以猩磥頍o量世的究竟福祉當作最高的原則;在這個原則之下,我們才來談如何善巧方便地引導對方回歸正道。同樣的,對於正業的這件事情,既然談到的是業,那麼業這件事情一定也有牽涉到跟猩樱凰宰匀欢唬覀冊谡務龢I的時候,也一樣有一個最高指導原則,就是猩磥頍o量世的究竟福祉。
所以從這一件事情來看,我們如果離了殺、盜、邪淫這個三個惡業的時候,是不是對於猩母l碛嘘P呢?當然是有關的。如果我們進一步的利益猩V作布施、進修梵行這些事情,積極地行這些善業的話,是不是會跟猩母l碛嘘P?當然也是有關。可是如果我們更進一步的追問,如果我們談到的是究竟的福祉的話,這個就牽涉到說,猩懿荒苓m當的解脫煩惱,解脫於三界的束縛;甚至能不能適當的明心見性,乃至於分分的發起明心見性之後所應該發起的如來藏的種種的功德。
像這類型的事情表示著,我們如果以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之下,我們應該要積極救護猩忪稅簶I惡道。所以這個相應來說,怎麼樣救護猩忪稅簶I惡道呢?當然就是希望大家要努力護持 佛陀的正法,也希望大家儘量能夠協助傳播正法的知見。所以,如果您在今天的節目裏面,如果您覺得這些的知見對您有所助益,並且經過正見、正思惟之後,也發現這些事情的的確確就是符合佛法的正確的知見的話;那麼基於剛才我們講的,以猩鸁o量世的究竟福祉爲原則的話,那麼對於正業這件事情來講,希望您也要儘量把這個正確的佛法知見,把它傳遞出去。
至於說最後講的正命這件事情,一般來說的這個正命,基本上就是希望避免損及猩穆殬I,或者說從業時並儘量避免損及猩M瑯拥模覀円埠艋n大家,在這個方面,也是一樣以猩木烤垢l頎懸罋w;所以也希望大家努力的護持正法,並且希望大家協助傳播正確的佛法知見,以正確的救護猩
今天我們就先說到這裏。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