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7-08 17:01:07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来作解脱道的这个演讲。今天要讲的内容就属于说你如何作观行,然后来证入初果。
这个我们所根据的是弥勒菩萨的教授,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这边我们所看到的等觉菩萨对于证初果这地方是非常非常的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资料、这一份的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说要修学上 ,你可以作依止,那我们这边就开始作少分的这样的讲解,让你能够从这地方来观察。
【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六、结缚行七、不可爱行八、不安隐行九、无所得行十、不自在行】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 首先,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说:「你要观察苦谛,观察这苦圣谛。你要从这十种行来观察,这十种行就能让你悟入这真实的苦谛。」哪十种行呢?就是要「变异行」为首,那一直到最后「不自在行」。也就是说透过「十种行」的观察,然后你就可以对于苦圣谛——苦、空、无我、无常——这个能够安住、能够契入。
但是千万不要说,你以为这东西很简单,那只要扫过去,把这个「十种行」读完就算了。不!因为要作这样观察的人,我们这边可以直接的说:你不是在佛座下就可以直接了达这个胜义的人,不是一听到这个法你就了解,能够证得初果的人。那你说:「不会,我很优秀,怎么可能没有办法证得初果呢?你这个讲者实在是太……」。可是我们换句话说好了:你所熏习的声闻法也不在少,熏习的时间也那么多了,可是怎么会今天要谈到初果的时候、初果的见解,你哪里也不对,对「无常」好像也不是那么契入。所以你就要想:「没关系,我就是佛所说的极钝根人、超级的钝根人,可是我不要一直在这地方安止,因为呢,我要向着须陀洹道这样来走,我要向着声闻道去得证初果,我有心要取证声闻果,不管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样,用什么法来诱导我,我还是愿意取证这声闻果!」如果是大乘人,你也应该去想:「我也应该是极钝根人,我对这法可能也是难以信受,那因此我今天也没办法到正觉同修会来修学,或是有些原因,但是没关系,我一样可以作这些观察,观察这些什么?观察这些现象,然后得到苦圣谛。」
观察哪些现象呢?首先你要观察:「一切的诸法是会变异的」。因此你要先分成内和外:「内」就是有关于你自身的,「外」就是关于这山河大地等等的,每个地方都要细微的观察,就是我们说的蕴处界的观察。观察的话,并不是叫你马上把自己的「修所断」,修道所要断的那些烦恼断除。不是!要知道,「见所要断」的是属于最粗糙的、跟圣谛不相应的那些知见,所以次第不要弄糊涂了。
没有人一开始要你把心锁在一个地方,然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等等,不是!要先去想说「这世间是不是无常的?是不是变异的?」你先从「变异」来看,因为一下子你没办法切入世间是「无常」的,那对你来说只是中文两个字,你不可能接受的,因为你没有细细的观察,除非你有往世的善根。可是你如果有往世的善根,那你今天就不应该怀疑佛、不应该怀疑法、不应该怀疑僧、不应该怀疑戒,你一定会去找善知识,你一定看这世间上有谁真实证悟的,他所证悟的「法」是不是符合实相,然后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经典作依据。你一定会去,如果是今天你一定会添购一台电脑,将电脑把《大藏经》放在里面,或电子佛典放在里面,好好的阅读,然后遇到佛所说的:不能简择处,你一定会跪求佛,你一定是一个虔诚的佛子。
可是如果说你今天都不是,就是凡事你师父说了算,可是你师父说的好像跟别的善知识说的又不一样,然后中间每一个人都自称他是善知识,这么多的大师大家南传北传一起传、一起乱传,然后这种情况下,到底谁才是你依止处?所以,既然没有办法,你就应该想:「我就是钝根的人,因为我没有简择慧出生」。那没有关系,你就按照 如来的经教、如来的经律,然后乃至于菩萨的大论,将这个「三学」、「经律论三藏」,然后将这个戒、定、慧三学慢慢的熏习。因为经律论还是你所本,你必须要用知见——正确的知见——来作为基础,所以你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变异行」,而不是用嘴巴来说的。
那「变异行」要观察什么?变异行要观察你现在周遭的。你如果不用弥勒菩萨的分法,你可以用自己的分法也可以,不过您应该尽量按照菩萨所教导的。那你去观察桌子、椅子这些资生的用品,这些资生具能够让你生活必须要所需的;然后乃至于这些山河大地等等,把分作山、分作河、分作城堡、建筑物、房子,这些内外事情总共有几十件事情,你都要一一的观察。观察什么呢?
这些法是不是会变异?这些法是不是变异完以后又会恢复?它们是不是固定的一个相貌?形体会不会变?譬如说,你之前看到某某人他还健在,后来你就看到他到医院里面了,后来就发现他因为某某疾病然后截肢了;你看那肢节身体的毁损,那你就想这个地方就是会变异。所以这些观察必须要「现前所见」;不能够说这些方面我都听的,听的话呢你自己就少一分摄受力,因为最后也可以东听听、西听听,到处你都用听的;到处都用听的就变成一件事情,反正你都用听的,反正你都是信一半听一半,那这样就惨了!所以要产生清净信比较困难。
所以你应该于自己,譬如说你身体一向很好,那你就去观察别人,那你观察别人然后你也可以观察到一些处所、那一些相貌:譬如说有一栋大楼,它受到飞机攻击,然后呢,它就崩溃了……这样的话还不太算是现前所见,你只能透过图片相貌,不过这样也可以仿佛。那最好现前所见是你真的经历这些变异,不管是你的家财,然后名誉、名位、眷属;当初家里头好几个小孩都在家里,结果过一阵子以后,读书的读书、上班的上班,不就变异了吗?等到放假的时候,大家回来,那又增多了,没有一个「法」是不在变异中的。
所以你要从变异里面去了解,去现前地经历,不是说只用推想的、想像的,尤其只透过文字,就说「我就是这样信受了」,那除非你是利根人。利根人因为他心向佛语、心向佛道,所以他对于这种种法,他是习性就有信,因为他不怀疑,他不怀疑以后,他有清净信的增上力,增上他往下一步的继续走。即使是以大乘佛子来说,「十信位」以后才开始要「十住位」,您才想要说「我要如何安住」;因为相信了,不然那个地方你根本不想去,不然那个处所你根本不想亲近,那个道场你根本不想要踏进去。这就是同样的道理,你要产生清净信。
所以对于这种种的这些「法」分成内外的,你要一一的观察、好好的观察、审慎的观察——它是会变的,它变完以后什么时候变回来的。我小时候是这样,老的时候是这样,然后以后不知道会怎么样?这个我小的时候和老的时候,两者还是不相似,还是不一样,它还是变了,变了哪里呢?从这细微的地方,你就要去观察。你的眼睛一生出来了就应该好好作「法」的观察,所以这就是变异性的,要确认!不能够说,你看到这诸等的所有的法的时候,你就想「好漂亮好漂亮」,或是「好美丽好美丽」,一直在贪着这个法,你要去对于它的变异性、变异行,然后它的体相的变异,能够自己去了达。
所以小乘的修行者,如果是钝根人,你就要好好的去作这门的功课,不要自己说「反正一切都随便啦」,不!这样是错的。透过这些变异,你会感觉到它会作到坏灭,它会慢慢的坏灭,最后会别离。这些每个「法」你都要去观察,然后你在这地方才能够慢慢体会它的无常性。而这些法性呢,它们本身是存在的。
「尽所有性」就是说你要尽一切的观察。哪些呢?是不是五蕴,这些除了这以外,实际上就没有其它的「五蕴」了,就色、受、想、行、识,你要一个一个拉出来观察。不能够说「不用观察啦,色身山河大地这就是色,就是物质,除此之外,我观察以外就不用再观察,想一想就好了嘛。」不!你这样的话呢,你对于苦圣谛的了达,还不是很真实。因为你大而化之,如果你真实信受三宝,你真实是利根人,当然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不是呢,所以凡事还是要小心一点好。
最后会有「合会行」,某一件事情最后遇到的它们就合会了,那之前没有合会,所以还是有变异。所以透过这诸行中,你就会达到说「一切都是无常的」——讨厌的人终于遇在一起了,喜欢的人偶尔遇在一起,可是以前的讨厌、以前的爱恋,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就连讨厌和爱恋还是会变异。所以接下来就会有你种种的「受」,透过你的乐受、苦受以及不苦不乐受,又产生诸种「行」。
这个结缚,它本身不一定是「苦」才有结缚。所谓「结」,就像现在你在一个法里,在一个绳子里面打一个结,打一个结它就绑住了,它就很难解开,然后你将这个绳索套在自己的身上就捆缚住你了,这叫结缚。结缚行,于可爱者、于你爱恋者,你会产生结缚行。譬如说,你喜欢一个人或喜欢一个物品,你就被它绑住了,你就脱离不了它,你就一直恋着它,一直贪着着它;它在哪里你的心就跟在哪里,这就是你的结缚。乃至于不可爱乐的东西,那你就产生了「苦苦」,所以结缚行产生「坏苦」,不可爱乐产生痛苦的痛苦。因为天气热又需要在这地方不断的过日子,这样的话遇见了又是讨厌的上司或是同事,完全不可爱的没有一个喜欢的,就是苦中作乐,实际上没有乐可说;乃至于说不苦不乐也不安稳,你说「那我不要苦、不要乐,免得说将来还会变异,还会受苦,那我不苦不乐总好吧。」可是它一样不能久住、不安稳;因此,透过这些你将慢慢的了达这些就是「空」。
乃至最后哪一个是真实有呢,「我」只是假名而已,「我」只是五蕴聚集而已,「我」得到什么?连这个「我」都是假的,连这个「我」都不可得,所以其他的哪有可得。因此最后你的空见就可以确立,知道说佛所说的确实是如此。
乃至最后透过这些观察,没有一个可以自在的,没有一个事情你可以真实、可以作主的。你要生、要老、要病、要死,难得有一个法你可以真实来作主,一切都在变异,都在这个轮回的洪流之中。所以哪一个是你真实的我?哪一个有一个有自在的我、永恒的我?所以对这十种行呢,你可以了达。
透过这样的了达以后,你就会对于苦圣谛下定决心,最后再透过这「苦」,知道是「爱」、「取」、「有」这三个法所产生的。因为「有」就会有来世,就会有永远永绝不断的来世,所以就会「集」;因此你就希望「我寂灭一切,一切的法都灭的话,这样就没有问题。」所以你不要再有来世,你不要再有轮回。如果大乘人,你这个时候应该要去想,你不要恋着这些诸法,你应该依凭你的愿力来出生种种的「法」,而不是眷恋法;小乘人继续从这地方去想,「我这知见可以确立的话,我对于道——要修行哪些道,我也了解了。」因此就会产生自内的现观,了解所有一切诸相的作意不断的产生,会想要说出离心。大乘人一样产生出离心,但是他的出离是出离种种的「爱」「取」「有」的心,可是他最后呢,还是可以生起「共众生有」的心。共众生有就是呢,他因为愿力来度化众生。所以最后小乘人,(我们再回到用小乘人的观点来说)这个对于他没有办法现前眼见,他可以自己来作一个推量、推测,来作一个比量,他想「那其他众生也应该是如此,最后一切的法、一切的道,不管我轮回在哪里,这些苦集滅道都还是应该,我应该要学的。」
所以这苦圣谛它是完全圣、完全的确立,所以依「苦」而说有苦圣谛、有苦集谛、有苦灭谛、苦滅道谛,都是依苦而说的。所以最后尽所有的性,他开始修行这些胜解,乃至于说只有缘取这四圣谛的法,然后发现这四圣谛的法没有边际,最后他得到四圣谛法的智慧,没有边际的智慧,他就能够安止于无愿行、无所依行。
然后里面有菩萨告诉我们,这时候他就会对于这些还会「后有」,深深的感到恐畏、恐惧,而对于「涅槃」深心的感到愿乐,安止于这样的胜解。可是这时候他的修行还是不够好,这时候他就去检查,原来他无始以来对于色声香味触法的染着太重了,所以没有办法对涅槃有深深渴望。所以他这地方,他必须要自己去作少分的调伏,要知道他问题是出在这里。
再来,是要对于「我慢」他要制伏。 「我慢」就是说,我能够证取这个法,我能够怎样、我能够怎样……这是最粗的。这个我慢不制伏,不能证初果。所以他制伏了一切这样的「外所知道」的——这外面的一切的境界,以及他心识的这个我慢,他就可以来以心缘取他的心,无间的来观察、作意。可是你又想「他这样作意,就应该证初果?」不,这离初果还有一段距离。他等到这个作意,他能够能缘的、能够缘触的,以及所缘的这一个能够产生一个平等——平等智,就是说:他没有再企求,那个心真的很直了,他的心也不再退转于初果了。
然后依此而分成有三品,有上等,有中等,有下等,最后他不断的加行,然后产生「无分别心」。无分别心的意思是说,他最后已经不太需要加行了,这样不要特别再加行,不要特别努力作意,就可以缘无所缘,最后产生「最后的作意」。最后什么呢?圣谛的内作意,不断的作意然后没有间断,一切粗重的烦恼都一时永断,这时候出世间,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初果」。他已经达到人所知道的这个智慧,以及所缘的这个圣境,以及外所缘的境,都已经契合,没有乖违于佛陀的正法。 这就是我们对于「解脱道所重点放在须陀洹」的地方,来跟诸位作一个少分的讲授。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因为佛道是真实的向着如来藏这个真心而走的,所以你必须要于大乘法中修学。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谢谢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12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07-23 14:12:12 |
|
|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十二輯 證初果的觀行 郭正益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來作解脫道的這個演講。今天要講的內容就屬於說你如何作觀行,然後來證入初果。
這個我們所根據的是 彌勒菩薩的教授,在《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這邊我們所看到的等覺菩薩對於證初果這地方是非常非常的重視。也就是說,如果今天你是自稱是二乘的聲聞人,那你應該要特別的留意這一份的資料、這一份的經卷。因為 彌勒菩薩在裏面說的實在是太過詳細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說要修學上,你可以作依止,那我們這邊就開始作少分的這樣的講解,讓你能夠從這地方來觀察。
【一、變異行 二、滅壞行 三、別離行 四、法性行 五、合會行 六、結縛行 七、不可愛行 八、不安隱行 九、無所得行 十、不自在行】(《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四)
首先,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說:「你要觀察苦諦,觀察這苦聖諦。你要從這十種行來觀察,這十種行就能讓你悟入這真實的苦諦。」哪十種行呢?就是要「變異行」為首,那一直到最後「不自在行」。也就是說透過「十種行」的觀察,然後你就可以對於苦聖諦——苦、空、無我、無常——這個能夠安住、能夠契入。
但是千萬不要說,你以為這東西很簡單,那只要掃過去,把這個「十種行」讀完就算了。不!因為要作這樣觀察的人,我們這邊可以直接的說:你不是在佛座下就可以直接了達這個勝義的人,不是一聽到這個法你就瞭解,能夠證得初果的人。那你說:「不會,我很優秀,怎麼可能沒有辦法證得初果呢?你這個講者實在是太……」。可是我們換句話說好了:你所熏習的聲聞法也不在少,熏習的時間也那麼多了,可是怎麼會今天要談到初果的時候、初果的見解,你哪裏也不對,對「無常」好像也不是那麼契入。所以你就要想:「沒關係,我就是佛所說的極鈍根人、超級的鈍根人,可是我不要一直在這地方安止,因為呢,我要向著須陀洹道這樣來走,我要向著聲聞道去得證初果,我有心要取證聲聞果,不管別人怎麼說,別人怎麼樣,用什麼法來誘導我,我還是願意取證這聲聞果!」如果是大乘人,你也應該去想:「我也應該是極鈍根人,我對這法可能也是難以信受,那因此我今天也沒辦法到正覺同修會來修學,或是有些原因,但是沒關係,我一樣可以作這些觀察,觀察這些什麼?觀察這些現象,然後得到苦聖諦。」
觀察哪些現象呢?首先你要觀察:「一切的諸法是會變異的」。因此你要先分成內和外:「內」就是有關於你自身的,「外」就是關於這山河大地等等的,每個地方都要細微的觀察,就是我們說的蘊處界的觀察。觀察的話,並不是叫你馬上把自己的「修所斷」,修道所要斷的那些煩惱斷除。不是!要知道,「見所要斷」的是屬於最粗糙的、跟聖諦不相應的那些知見,所以次第不要弄糊塗了。
沒有人一開始要你把心鎖在一個地方,然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行」等等,不是!要先去想說「這世間是不是無常的?是不是變異的?」你先從「變異」來看,因為一下子你沒辦法切入世間是「無常」的,那對你來說只是中文兩個字,你不可能接受的,因為你沒有細細的觀察,除非你有往世的善根。可是你如果有往世的善根,那你今天就不應該懷疑佛、不應該懷疑法、不應該懷疑僧、不應該懷疑戒,你一定會去找善知識,你一定看這世間上有誰真實證悟的,他所證悟的「法」是不是符合實相,然後這個地方是不是有經典作依據。你一定會去,如果是今天你一定會添購一台電腦,將電腦把《大藏經》放在裏面,或電子佛典放在裏面,好好的閱讀,然後遇到佛所說的:不能簡擇處,你一定會跪求佛,你一定是一個虔盏姆鹱印
可是如果說你今天都不是,就是凡事你師父說了算,可是你師父說的好像跟別的善知識說的又不一樣,然後中間每一個人都自稱他是善知識,這麼多的大師大家南傳北傳一起傳、一起亂傳,然後這種情況下,到底誰才是你依止處?所以,既然沒有辦法,你就應該想:「我就是鈍根的人,因為我沒有簡擇慧出生」。那沒有關係,你就按照 如來的經教、如來的經律,然後乃至於菩薩的大論,將這個「三學」、「經律論三藏」,然後將這個戒、定、慧三學慢慢的熏習。因為經律論還是你所本,你必須要用知見——正確的知見——來作為基礎,所以你必須要瞭解什麼是「變異行」,而不是用嘴巴來說的。
那「變異行」要觀察什麼?變異行要觀察你現在周遭的。你如果不用 彌勒菩薩的分法,你可以用自己的分法也可以,不過您應該盡量按照菩薩所教導的。那你去觀察桌子、椅子這些資生的用品,這些資生具能夠讓你生活必須要所需的;然後乃至於這些山河大地等等,把分作山、分作河、分作城堡、建築物、房子,這些內外事情總共有幾十件事情,你都要一一的觀察。觀察什麼呢?這些法是不是會變異?這些法是不是變異完以後又會恢復?它們是不是固定的一個相貌?形體會不會變?譬如說,你之前看到某某人他還健在,後來你就看到他到醫院裏面了,後來就發現他因為某某疾病然後截肢了;你看那肢節身體的毀損,那你就想這個地方就是會變異。所以這些觀察必須要「現前所見」;不能夠說這些方面我都聽的,聽的話呢你自己就少一分攝受力,因為最後也可以東聽聽、西聽聽,到處你都用聽的;到處都用聽的就變成一件事情,反正你都用聽的,反正你都是信一半聽一半,那這樣就慘了!所以要產生清淨信比較困難。
所以你應該於自己,譬如說你身體一向很好,那你就去觀察別人,那你觀察別人然後你也可以觀察到一些處所、那一些相貌:譬如說有一棟大樓,它受到飛機攻擊,然後呢,它就崩潰了……這樣的話還不太算是現前所見,你只能透過圖片相貌,不過這樣也可以彷彿。那最好現前所見是你真的經歷這些變異,不管是你的家財,然後名譽、名位、眷屬;當初家裏頭好幾個小孩都在家裏,結果過一陣子以後,讀書的讀書、上班的上班,不就變異了嗎?等到放假的時候,大家回來,那又增多了,沒有一個「法」是不在變異中的。
所以你要從變異裏面去瞭解,去現前地經歷,不是說只用推想的、想像的,尤其只透過文字,就說「我就是這樣信受了」,那除非你是利根人。利根人因為他心向佛語、心向佛道,所以他對於這種種法,他是習性就有信,因為他不懷疑,他不懷疑以後,他有清淨信的增上力,增上他往下一步的繼續走。即使是以大乘佛子來說,「十信位」以後才開始要「十住位」,您才想要說「我要如何安住」;因為相信了,不然那個地方你根本不想去,不然那個處所你根本不想親近,那個道場你根本不想要踏進去。這就是同樣的道理,你要產生清淨信。
所以對於這種種的這些「法」分成內外的,你要一一的觀察、好好的觀察、審慎的觀察——它是會變的,它變完以後什麼時候變回來的。我小時候是這樣,老的時候是這樣,然後以後不知道會怎麼樣?這個我小的時候和老的時候,兩者還是不相似,還是不一樣,它還是變了,變了哪裏呢?從這細微的地方,你就要去觀察。你的眼睛一生出來了就應該好好作「法」的觀察,所以這就是變異性的,要確認!不能夠說,你看到這諸等的所有的法的時候,你就想「好漂亮好漂亮」,或是「好美麗好美麗」,一直在貪著這個法,你要去對於它的變異性、變異行,然後它的體相的變異,能夠自己去了達。
所以小乘的修行者,如果是鈍根人,你就要好好的去作這門的功課,不要自己說「反正一切都隨便啦」,不!這樣是錯的。透過這些變異,你會感覺到它會作到壞滅,它會慢慢的壞滅,最後會別離。這些每個「法」你都要去觀察,然後你在這地方才能夠慢慢體會它的無常性。而這些法性呢,它們本身是存在的。
「盡所有性」就是說你要盡一切的觀察。哪些呢?是不是五蘊,這些除了這以外,實際上就沒有其它的「五蘊」了,就色、受、想、行、識,你要一個一個拉出來觀察。不能夠說「不用觀察啦,色身山河大地這就是色,就是物質,除此之外,我觀察以外就不用再觀察,想一想就好了嘛。」不!你這樣的話呢,你對於苦聖諦的了達,還不是很真實。因為你大而化之,如果你真實信受三寶,你真實是利根人,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如果不是呢,所以凡事還是要小心一點好。
最後會有「合會行」,某一件事情最後遇到的它們就合會了,那之前沒有合會,所以還是有變異。所以透過這諸行中,你就會達到說「一切都是無常的」——討厭的人終於遇在一起了,喜歡的人偶爾遇在一起,可是以前的討厭、以前的愛戀,到底哪一個是真實的?就連討厭和愛戀還是會變異。所以接下來就會有你種種的「受」,透過你的樂受、苦受以及不苦不樂受,又產生諸種「行」。
這個結縛,它本身不一定是「苦」才有結縛。所謂「結」,就像現在你在一個法裏,在一個繩子裏面打一個結,打一個結它就綁住了,它就很難解開,然後你將這個繩索套在自己的身上就捆縛住你了,這叫結縛。結縛行,於可愛者、於你愛戀者,你會產生結縛行。譬如說,你喜歡一個人或喜歡一個物品,你就被它綁住了,你就脫離不了它,你就一直戀著它,一直貪著著它;它在哪裏你的心就跟在哪裏,這就是你的結縛。乃至於不可愛樂的東西,那你就產生了「苦苦」,所以結縛行產生「壞苦」,不可愛樂產生痛苦的痛苦。因為天氣熱又需要在這地方不斷的過日子,這樣的話遇見了又是討厭的上司或是同事,完全不可愛的沒有一個喜歡的,就是苦中作樂,實際上沒有樂可說;乃至於說不苦不樂也不安穩,你說「那我不要苦、不要樂,免得說將來還會變異,還會受苦,那我不苦不樂總好吧。」可是它一樣不能久住、不安穩;因此,透過這些你將慢慢的了達這些就是「空」。
乃至最後哪一個是真實有呢,「我」只是假名而已,「我」只是五蘊聚集而已,「我」得到什麼?連這個「我」都是假的,連這個「我」都不可得,所以其他的哪有可得。因此最後你的空見就可以確立,知道說佛所說的確實是如此。
乃至最後透過這些觀察,沒有一個可以自在的,沒有一個事情你可以真實、可以作主的。你要生、要老、要病、要死,難得有一個法你可以真實來作主,一切都在變異,都在這個輪迴的洪流之中。所以哪一個是你真實的我?哪一個有一個有自在的我、永恆的我?所以對這十種行呢,你可以了達。
透過這樣的了達以後,你就會對於苦聖諦下定決心,最後再透過這「苦」,知道是「愛」、「取」、「有」這三個法所產生的。因為「有」就會有來世,就會有永遠永絕不斷的來世,所以就會「集」;因此你就希望「我寂滅一切,一切的法都滅的話,這樣就沒有問題。」所以你不要再有來世,你不要再有輪迴。如果大乘人,你這個時候應該要去想,你不要戀著這些諸法,你應該依憑你的願力來出生種種的「法」,而不是眷戀法;小乘人繼續從這地方去想,「我這知見可以確立的話,我對於道——要修行哪些道,我也瞭解了。」因此就會產生自內的現觀,瞭解所有一切諸相的作意不斷的產生,會想要說出離心。大乘人一樣產生出離心,但是他的出離是出離種種的「愛」「取」「有」的心,可是他最後呢,還是可以生起「共眾生有」的心。共眾生有就是呢,他因為願力來度化眾生。所以最後小乘人,(我們再回到用小乘人的觀點來說)這個對於他沒有辦法現前眼見,他可以自己來作一個推量、推測,來作一個比量,他想「那其他眾生也應該是如此,最後一切的法、一切的道,不管我輪迴在哪裏,這些苦集滅道都還是應該,我應該要學的。」
所以這苦聖諦它是完全聖、完全的確立,所以依「苦」而說有苦聖諦、有苦集諦、有苦滅諦、苦滅道諦,都是依苦而說的。所以最後盡所有的性,他開始修行這些勝解,乃至於說只有緣取這四聖諦的法,然後發現這四聖諦的法沒有邊際,最後他得到四聖諦法的智慧,沒有邊際的智慧,他就能夠安止於無願行、無所依行。
然後裏面有菩薩告訴我們,這時候他就會對於這些還會「後有」,深深的感到恐畏、恐懼,而對於「涅槃」深心的感到願樂,安止於這樣的勝解。可是這時候他的修行還是不夠好,這時候他就去檢查,原來他無始以來對於色聲香味觸法的染著太重了,所以沒有辦法對涅槃有深深渴望。所以他這地方,他必須要自己去作少分的調伏,要知道他問題是出在這裏。
再來,是要對於「我慢」他要制伏。「我慢」就是說,我能夠證取這個法,我能夠怎樣、我能夠怎樣……這是最粗的。這個我慢不制伏,不能證初果。所以他制伏了一切這樣的「外所知道」的——這外面的一切的境界,以及他心識的這個我慢,他就可以來以心緣取他的心,無間的來觀察、作意。可是你又想「他這樣作意,就應該證初果?」不,這離初果還有一段距離。他等到這個作意,他能夠能緣的、能夠緣觸的,以及所緣的這一個能夠產生一個平等——平等智,就是說:他沒有再企求,那個心真的很直了,他的心也不再退轉於初果了。
然後依此而分成有三品,有上等,有中等,有下等,最後他不斷的加行,然後產生「無分別心」。無分別心的意思是說,他最後已經不太需要加行了,這樣不要特別再加行,不要特別努力作意,就可以緣無所緣,最後產生「最後的作意」。最後什麼呢?聖諦的內作意,不斷的作意然後沒有間斷,一切粗重的煩惱都一時永斷,這時候出世間,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初果」。他已經達到人所知道的這個智慧,以及所緣的這個聖境,以及外所緣的境,都已經契合,沒有乖違於 佛陀的正法。
這就是我們對於「解脫道所重點放在須陀洹」的地方,來跟諸位作一個少分的講授。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因為佛道是真實的向著如來藏這個真心而走的,所以你必須要於大乘法中修學。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裏。
謝謝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0-12-09 18:38:59 |
|
|
http://425go.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4.html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