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21 10:56:46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说」,内容主要是细说三乘菩提的内涵与三乘菩提之差异,以提供初机学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见。
在前面一个单元中,我们谈到佛菩提道第一阶段「远波罗蜜多」的修道,包括了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等三贤位的修行;我们为各位说明了前六住位的修道,也就是菩萨在证悟菩提之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五力,并且在深心中发起菩萨种性,努力闻熏亲证菩提所必须具备的功夫与知见,使自己在身、口、意行上能够学习诸佛的慈悲和智慧;这样就能具足六住位的功德,得以在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而进入第七住位中。
今天我们就接续上一集,继续说明七住位菩萨的修行。我们来看看世尊对于七住位是如何开示的。
《楞严经》卷八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行者经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也就是从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一直修到第六住位的般若位,都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已经很明确的断除我见了,也正在参禅,而几乎要悟得如来藏,正心住于佛菩提道中。当他进入第七住位的因缘成熟时,就在六住满心位中一念相应而找到如来藏,亲见自己的如来藏心真实而如如地存在着,一直运作不曾中断;也就是佛法中住胎已经完成,永远不可能流产了,这时就进入身心合成的境界中。因为已经知道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能够现前观察,原来自己的色身是由如来藏所出生,而觉知心自己也一样是如来藏所出生,由如来藏把自己的色身与觉知心合成为自己这个有情;而这个身心合成的自己,是一个有情而不是两个有情。这时才真正能够了知,色身与觉知心非一非异的道理。就在这样一刹那相应之后,由于六度万行的具足圆满,使六住位菩萨不退转于所悟的如来藏心,得以进入第七住位中,名为不退住的菩萨。
这个阶段还需要在善知识的摄受教导下,继续吸收佛法养分而不断地深入观行,才能使佛法的智慧日益增长,也才能决定不会退转。当菩萨的智慧不断增长以后,即使有名声广大的恶知识前来否定他的所证,他也绝对不会退转,永远安住于第一义谛的智慧之中,成为不退住的菩萨。
譬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菩萨璎珞本业经》)
意思是说:这位菩萨从初住位进修到第六住位,由于精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也就是证得如来藏心,而使般若正观出现在眼前;而且因为有诸佛菩萨等善知识摄受护持,以佛法血脉之养分不断地加以长养的缘故,所以得以正式进入第七住位中,成为常住不退的菩萨。
此时法身慧命已经住胎不坏,再也不可能流产了,从此以后就可以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由于法身慧命已经出生而确定不会流产,所以可以加快胎身的生长而安住于「佛子住」中,除非没有诸佛菩萨等善知识摄受,否则就永远不会再退失了。这时就如同王子的胎身已经形成,而且快要圆满身根了;因而绝对不可能流产而失去王子的身分,所以名为「不退住」,成为第七住位的菩萨。菩萨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心中,虽然还没有能力广修初地到十地的十度波罗蜜多,仍然是在远波罗蜜多的阶段中修习佛法;但从第七住位中开始,已经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可以正式踏上无比庄严的佛菩提大道。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七住位(不退住)菩萨的修行。在佛菩道的修行过程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往后佛菩提道能否顺利进修,具有关键的地位。在说完七住位之后,我们继续说明八住位菩萨的修行。
《楞严经》卷八云:「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受生在佛菩提道中,具足成就佛子胎身以后,就在第七住位中不断地深入观行如来藏的自性,使般若实相的智慧得以日益显发出来,渐渐圆满第七住位功德,而转入第八住位。在第八住位中,还是无法使自己胜妙的般若智慧具足发起,所以还要继续努力吸取佛法的般若养分,使得佛子胎身能够更加的圆满。这就如同王子胎身虽然长大了一些,身形也更加圆满,但却仍然只是胎身,尚未达到可以出生的地步而获得王子的名分,但已经具有王子色身应有的全部功能了。这就表示,在第八住位中已经有了证悟菩萨的胜妙智慧,和刚刚初悟实相般若时早已不同了。因为如来藏的般若妙慧功德力开始出现,所以叫作「灵相」;但也因为功德力还没有具足出生,所以是灵相,如果完全发育成熟而可以出生,则是「具足相」而不是灵相。
换句话说,八住位菩萨的实相智慧,犹如第十个月胎儿还在母腹之中,还没有具足出生应有的所有功能。也就是说,虽然还不足以完全为人宣说实相智慧,但却已经能够显示证悟佛菩提的功德,并且也能开始显现出般若实相的智慧来;但由于还无法具足出世为人说法的种种功德,这就如同还在佛法母胎之中一般,所以称为「童真住」。
而所谓十身灵相的「十身」,则是指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徳身、智身、法身,这是指佛的十身。菩萨悟后努力进修,一直修到转入八住位时,十身还只是灵相,还不是具体 生起,但已经有一些基本的功能了。接着必须在第八住位中渐渐熏习增长,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育成长,才能荷担如来家业而成为初地菩萨。也就是说,菩萨由十身灵相一直继续熏修,到了第八住位满心时,还没有能力出离佛法母胎,必须继续依赖善知识佛法血脉的长养;要再经过一段相当时间的长养以后,才能出胎而开始为人说法。因此,八住位的菩萨只能称为「童真住」,还无法称为「法王子住」。
以上所介绍的是八住位菩萨的修道。接下来继续说明第九住位的修行。
《楞严经》卷八云:「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意思是说:菩萨修行到了这个地步,进入第九住位,已经可以出世为人宣说佛菩提道了,也就是法王子出生于人间了!这就如同世间人在怀胎十个月以后,儿子终于正式出生,这就叫作「形成岀胎」。形成是说人的色身形状已经完成了,也就是法王子的实质已经形成,已经具有担任佛法王子的资格。这个阶段就好像王子在婴儿时期一样,虽然还不足以担任大人——佛菩萨的工作,但还是可以出世弘法,分担佛菩萨一些比较不重要的工作。
各位菩萨,我们接着来看看:第八住位和第九住位有些什么差异呢?那就是说,第八住位是还在母腹中的「胎儿」,而第九住位则是已经出母胎的「婴儿」。第九住位的婴儿,虽然还无法作大人的工作,但是毕竟已经可以出世为人说法了。而胎儿则是还没有出生,虽有法身慧命,却还得要依靠善知识、佛法养分的滋长,如是不断增长;一直到第八住位圆满,才能在第九住位时出世,分担善知识的弘法工作,这显示他将来可以继承善知识的弘法重担了,这就称为「法王子住」。这就好像王子还在婴儿阶段,虽然还没有成年,但已经显示他将来可以继承王位,继续治理国家,这就叫作法王子住。菩萨修行到了这个时节,已经开始帮助善知识弘法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以后,当他具足成长时,就有能力独自承担法主所指派的弘法职责,这就是第九住位的法王子住。
菩萨在悟后继续进修一段时间以后,智慧已经成长许多,可以开始分担法主的弘法工作,这时候就是十住位的「灌顶住」菩萨。
《楞严经》卷八云:「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意思是说:十住位的菩萨从表相上看来,就好像王子已经成长到了二十岁以后,国王已经可以把各种的国事吩咐委派他去处理;就如同刹利王的王子已经长成,可以陈列于灌顶大会中给臣民们瞻仰,宣示他为太子王位继承人,同时以四大海水为他正式灌顶,册封他为太子。也就是说,当菩萨悟后可以开始分担法主的弘法工作时,就是灌顶住的菩萨。这位十住位满心的菩萨,能够在法主建立的佛法架构下,出世为众生宣说佛菩提道中的实相般若智慧,分担法主的弘法重担,使正法得以绵延不断,利乐人天。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十住位的修行内涵。总合来说,初住位到十住位都是属于「习种性」的阶段。习种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说他的习性还很深重,因为还没有进入修道位,所以凡夫的习气还很重;另一层意思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譬如还要熏习相见道位所应该修学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具备的道种智,由于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叫作习种性。从习种性位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虽然如此,还是希望菩萨们不要妄自菲薄,以为这些修证离自己还十分遥远。请您千万别忘了,世间任何伟大的功业都起始于眼前的一小歩,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努力不懈,就可以一步步的达成我们今生的目标。
接下来继续说明十行位的修行法道。十行位又叫作「十长养」,十长养是佛世尊为我们所建立的十个层次,要让我们去长养菩萨应该具有的圣性,让我们能早日具足菩萨种性。因此,这十行位所要作的,就是努力去发起圣性。而发起圣性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把我执加以降伏,把习种性位中一些不好的习气加以修除,这就叫作长养圣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世尊对十行位修道的开示。
《楞严经》卷八云:「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意思是说:菩萨在六住位满心时,因为明心而不退失,就进入第七住位;十住满心位眼见佛性时,就进入了初行位。佛说这灌顶住的菩萨是「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已经是真实佛子而不是名义佛子了,已经能为诸佛及大菩萨分担弘法的重任,这时当然是具足无量数的如来妙德啊!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妙德是指实相般若的智慧,当然也函盖了解脱道的部分妙德。既然具足如来示现的无量妙德,从此以后就可以对十方如来与一切众生都随顺了。因为他有了实相般若智慧,而且又见性分明,或者由于深入般若实相智慧而渐次到达十住位,能够出世说法分担如来家业;所以心中非常的欢喜,当然就能够十方随顺欢喜而行,不论往生到任何佛世界去,都一定是欢喜勤行菩萨道的人,所以名为「欢喜行」。
也就是说,初行位的菩萨,由于已经是深入般若实相智慧,并且能够出世弘法接引众生,所以心中总是生起欢喜心,随顺一切众生;对于众生的问难,总是能以至诚恳切的态度,和颜悦色,以种种方便善巧而为众生解惑释疑,而无丝毫的不悦和不耐烦。因为他心中总是想着:应该如何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呢?应该如何教导众生出离六道轮回的痛苦呢?应该如何摄受众生进入佛菩提道中修行呢?由于这个阶位的菩萨,心心念念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所以总是以欢喜心来接引众生、来摄受众生;因此,初行位的菩萨就称为「欢喜行」的菩萨。
接下来继续说明二行位。
《楞严经》卷八云:「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所谓饶益行意思是说,菩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饶益众生。譬如,当有人把法义说错了,我们就必须透过详细的说明来辨正法义,明白地指出正确与错误法义之差别所在,使众生在了解之后就不会再盲目崇拜,而继续走入岔路。菩萨用如是种种方便善巧来帮助众生,使众生可以断恶修善改往修来,走回正确的道路当中,这就是二行位菩萨的饶益行。相反地,如果有人基于乡愿的心态,总想当老好人,不愿意去得罪别人,即使明明知道某些人把法义说错了,会误导众生下堕三涂;但仍然碍于情面,不愿意出来摧邪显正,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家,那他就是一个无慈无悲的人,当然绝对不会是已经进入二行位、已经在行饶益行的菩萨了!
所以我们说,破邪显正才是真正的饶益行,和稀泥并不是饶益行,反而是在害众生继续沉沦于生死之中。以上知见可以提供菩萨您作为自我判别,以及拣择其他善知识之参考。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52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1-20 08:35:13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說」,內容主要是細說三乘菩提的內涵與三乘菩提之差異,以提供初機學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見。 在前面一個單元中,我們談到佛菩提道第一階段「遠波羅蜜多」的修道,包括了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迴向位等三賢位的修行;我們為各位說明了前六住位的修道,也就是菩薩在證悟菩提之前,必須先將十信位的五根轉變為五力,並且在深心中發起菩薩種性,努力聞熏親證菩提所必須具備的功夫與知見,使自己在身、口、意行上能夠學習諸佛的慈悲和智慧;這樣就能具足六住位的功德,得以在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而進入第七住位中。
今天我們就接續上一集,繼續說明七住位菩薩的修行。我們來看看 世尊對於七住位是如何開示的。
《楞嚴經》卷八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這段經文意思是說:行者經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門廣修六度萬行,也就是從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一直修到第六住位的般若位,都還沒有開悟明心;但已經很明確的斷除我見了,也正在參禪,而幾乎要悟得如來藏,正心住於佛菩提道中。當他進入第七住位的因緣成熟時,就在六住滿心位中一念相應而找到如來藏,親見自己的如來藏心真實而如如地存在著,一直咦鞑辉袛啵灰簿褪欠鸱ㄖ凶√ヒ呀浲瓿桑肋h不可能流產了,這時就進入身心合成的境界中。因為已經知道自己的如來藏所在,能夠現前觀察,原來自己的色身是由如來藏所出生,而覺知心自己也一樣是如來藏所出生,由如來藏把自己的色身與覺知心合成為自己這個有情;而這個身心合成的自己,是一個有情而不是兩個有情。這時才真正能夠了知,色身與覺知心非一非異的道理。就在這樣一剎那相應之後,由於六度萬行的具足圓滿,使六住位菩薩不退轉於所悟的如來藏心,得以進入第七住位中,名為不退住的菩薩。
這個階段還需要在善知識的攝受教導下,繼續吸收佛法養分而不斷地深入觀行,才能使佛法的智慧日益增長,也才能決定不會退轉。當菩薩的智慧不斷增長以後,即使有名聲廣大的惡知識前來否定他的所證,他也絕對不會退轉,永遠安住於第一義諦的智慧之中,成為不退住的菩薩。
譬如《菩薩瓔珞本業經》中所說:「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菩薩瓔珞本業經》)
意思是說:這位菩薩從初住位進修到第六住位,由於精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也就是證得如來藏心,而使般若正觀出現在眼前;而且因為有諸佛菩薩等善知識攝受護持,以佛法血脈之養分不斷地加以長養的緣故,所以得以正式進入第七住位中,成為常住不退的菩薩。
此時法身慧命已經住胎不壞,再也不可能流產了,從此以後就可以開始內門廣修六度萬行。由於法身慧命已經出生而確定不會流產,所以可以加快胎身的生長而安住於「佛子住」中,除非沒有諸佛菩薩等善知識攝受,否則就永遠不會再退失了。這時就如同王子的胎身已經形成,而且快要圓滿身根了;因而絕對不可能流產而失去王子的身分,所以名為「不退住」,成為第七住位的菩薩。菩薩在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三十心中,雖然還沒有能力廣修初地到十地的十度波羅蜜多,仍然是在遠波羅蜜多的階段中修習佛法;但從第七住位中開始,已經進入內門廣修六度萬行,可以正式踏上無比莊嚴的佛菩提大道。
各位菩薩,以上所介紹的是七住位(不退住)菩薩的修行。在佛菩道的修行過程當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對於往後佛菩提道能否順利進修,具有關鍵的地位。在說完七住位之後,我們繼續說明八住位菩薩的修行。
《楞嚴經》卷八云:「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這段經文意思是說:菩薩受生在佛菩提道中,具足成就佛子胎身以後,就在第七住位中不斷地深入觀行如來藏的自性,使般若實相的智慧得以日益顯發出來,漸漸圓滿第七住位功德,而轉入第八住位。在第八住位中,還是無法使自己勝妙的般若智慧具足發起,所以還要繼續努力吸取佛法的般若養分,使得佛子胎身能夠更加的圓滿。這就如同王子胎身雖然長大了一些,身形也更加圓滿,但卻仍然只是胎身,尚未達到可以出生的地步而獲得王子的名分,但已經具有王子色身應有的全部功能了。這就表示,在第八住位中已經有了證悟菩薩的勝妙智慧,和剛剛初悟實相般若時早已不同了。因為如來藏的般若妙慧功德力開始出現,所以叫作「靈相」;但也因為功德力還沒有具足出生,所以是靈相,如果完全發育成熟而可以出生,則是「具足相」而不是靈相。
換句話說,八住位菩薩的實相智慧,猶如第十個月胎兒還在母腹之中,還沒有具足出生應有的所有功能。也就是說,雖然還不足以完全為人宣說實相智慧,但卻已經能夠顯示證悟佛菩提的功德,並且也能開始顯現出般若實相的智慧來;但由於還無法具足出世為人說法的種種功德,這就如同還在佛法母胎之中一般,所以稱為「童真住」。
而所謂十身靈相的「十身」,則是指菩提身、願身、化身、住持身、相好莊嚴身、勢力身、如意身、福徳身、智身、法身,這是指 佛的十身。菩薩悟後努力進修,一直修到轉入八住位時,十身還只是靈相,還不是具體生起,但已經有一些基本的功能了。接著必須在第八住位中漸漸熏習增長,再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發育成長,才能荷擔如來家業而成為初地菩薩。也就是說,菩薩由十身靈相一直繼續熏修,到了第八住位滿心時,還沒有能力出離佛法母胎,必須繼續依賴善知識佛法血脈的長養;要再經過一段相當時間的長養以後,才能出胎而開始為人說法。因此,八住位的菩薩只能稱為「童真住」,還無法稱為「法王子住」。
以上所介紹的是八住位菩薩的修道。接下來繼續說明第九住位的修行。
《楞嚴經》卷八云:「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意思是說:菩薩修行到了這個地步,進入第九住位,已經可以出世為人宣說佛菩提道了,也就是法王子出生於人間了!這就如同世間人在懷胎十個月以後,兒子終於正式出生,這就叫作「形成岀胎」。形成是說人的色身形狀已經完成了,也就是法王子的實質已經形成,已經具有擔任佛法王子的資格。這個階段就好像王子在嬰兒時期一樣,雖然還不足以擔任大人——佛菩薩的工作,但還是可以出世弘法,分擔佛菩薩一些比較不重要的工作。
各位菩薩,我們接著來看看:第八住位和第九住位有些什麼差異呢?那就是說,第八住位是還在母腹中的「胎兒」,而第九住位則是已經出母胎的「嬰兒」。第九住位的嬰兒,雖然還無法作大人的工作,但是畢竟已經可以出世爲人說法了。而胎兒則是還沒有出生,雖有法身慧命,卻還得要依靠善知識、佛法養分的滋長,如是不斷增長;一直到第八住位圓滿,才能在第九住位時出世,分擔善知識的弘法工作,這顯示他將來可以繼承善知識的弘法重擔了,這就稱為「法王子住」。這就好像王子還在嬰兒階段,雖然還沒有成年,但已經顯示他將來可以繼承王位,繼續治理國家,這就叫作法王子住。菩薩修行到了這個時節,已經開始幫助善知識弘法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以後,當他具足成長時,就有能力獨自承擔法主所指派的弘法職責,這就是第九住位的法王子住。
菩薩在悟後繼續進修一段時間以後,智慧已經成長許多,可以開始分擔法主的弘法工作,這時候就是十住位的「灌頂住」菩薩。
《楞嚴經》卷八云:「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意思是說:十住位的菩薩從表相上看來,就好像王子已經成長到了二十歲以後,國王已經可以把各種的國事吩咐委派他去處理;就如同剎利王的王子已經長成,可以陳列於灌頂大會中給臣民們瞻仰,宣示他為太子王位繼承人,同時以四大海水爲他正式灌頂,冊封他為太子。也就是說,當菩薩悟後可以開始分擔法主的弘法工作時,就是灌頂住的菩薩。這位十住位滿心的菩薩,能夠在法主建立的佛法架構下,出世為眾生宣說佛菩提道中的實相般若智慧,分擔法主的弘法重擔,使正法得以綿延不斷,利樂人天。
各位菩薩,以上所介紹的是十住位的修行內涵。總合來說,初住位到十住位都是屬於「習種性」的階段。習種性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說他的習性還很深重,因為還沒有進入修道位,所以凡夫的習氣還很重;另一層意思是說,他還要熏習很多的法,譬如還要熏習相見道位所應該修學的般若別相智,以及熏習入地所必須具備的道種智,由於還要熏習很多的法義,所以叫作習種性。從習種性位到通達位的初地境界,還有一段很長的過程要修。雖然如此,還是希望菩薩們不要妄自菲薄,以為這些修證離自己還十分遙遠。請您千萬別忘了,世間任何偉大的功業都起始於眼前的一小歩,只要能夠持之以恆,努力不懈,就可以一步步的達成我們今生的目標。
接下來繼續說明十行位的修行法道。十行位又叫作「十長養」,十長養是 佛世尊爲我們所建立的十個層次,要讓我們去長養菩薩應該具有的聖性,讓我們能早日具足菩薩種性。因此,這十行位所要作的,就是努力去發起聖性。而發起聖性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把我執加以降伏,把習種性位中一些不好的習氣加以修除,這就叫作長養聖性。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世尊對十行位修道的開示。
《楞嚴經》卷八云:「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意思是說:菩薩在六住位滿心時,因為明心而不退失,就進入第七住位;十住滿心位眼見佛性時,就進入了初行位。佛說這灌頂住的菩薩是「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已經是真實佛子而不是名義佛子了,已經能爲諸佛及大菩薩分擔弘法的重任,這時當然是具足無量數的如來妙德啊!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妙德是指實相般若的智慧,當然也函蓋了解脫道的部分妙德。既然具足如來示現的無量妙德,從此以後就可以對十方如來與一切眾生都隨順了。因為他有了實相般若智慧,而且又見性分明,或者由於深入般若實相智慧而漸次到達十住位,能夠出世說法分擔如來家業;所以心中非常的歡喜,當然就能夠十方隨順歡喜而行,不論往生到任何佛世界去,都一定是歡喜勤行菩薩道的人,所以名為「歡喜行」。
也就是說,初行位的菩薩,由於已經是深入般若實相智慧,並且能夠出世弘法接引眾生,所以心中總是生起歡喜心,隨順一切眾生;對於眾生的問難,總是能以至諔┣械膽B度,和顏悅色,以種種方便善巧而爲眾生解惑釋疑,而無絲毫的不悅和不耐煩。因為他心中總是想著:應該如何教導眾生離苦得樂呢?應該如何教導眾生出離六道輪迴的痛苦呢?應該如何攝受眾生進入佛菩提道中修行呢?由於這個階位的菩薩,心心念念都是爲了度化眾生,所以總是以歡喜心來接引眾生、來攝受眾生;因此,初行位的菩薩就稱為「歡喜行」的菩薩。
接下來繼續說明二行位。
《楞嚴經》卷八云:「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所謂饒益行意思是說,菩薩的所作所為,都是爲了饒益眾生。譬如,當有人把法義說錯了,我們就必須透過詳細的說明來辨正法義,明白地指出正確與錯誤法義之差別所在,使眾生在瞭解之後就不會再盲目崇拜,而繼續走入岔路。菩薩用如是種種方便善巧來幫助眾生,使眾生可以斷惡修善改往修來,走回正確的道路當中,這就是二行位菩薩的饒益行。相反地,如果有人基於鄉愿的心態,總想當老好人,不願意去得罪別人,即使明明知道某些人把法義說錯了,會誤導眾生下墮三塗;但仍然礙於情面,不願意出來摧邪顯正,把正確的道理告訴大家,那他就是一個無慈無悲的人,當然絕對不會是已經進入二行位、已經在行饒益行的菩薩了!
所以我們說,破邪顯正才是真正的饒益行,和稀泥並不是饒益行,反而是在害眾生繼續沉淪於生死之中。以上知見可以提供菩薩您作為自我判別,以及揀擇其他善知識之參考。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到這裡。
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0-29 22:55:21 |
|
|
十发趣 1.发心住 (初住位) 2.治地住 (二住位) 3.修行住 (三住位) 4.生贵住 (四住位) 5.方便具足住 (五住位) 6.正心住 (六住位) 7.不退住 (七住位) 8.童真住 (八住位)
佛的十身: 菩提身,愿身,化身, 住持身,相好庄严身, 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此时 的十身是灵身,还不是具足生起.)
9.法王子住 (九住位) 10.灌顶住 (十住位)
(从初住位到十住位还在习种性阶段.而习 种性到通达位还有很长的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