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菩提之路 |
|
希望您能领略并感悟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让您的思想得到启迪,让您的人生常乐我净。 |
|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3-05-30 19:35:46 |
|
|
[简体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前面已经由杨老师跟各位介绍了「五蕴空相的证入」,那从这一节开始,由我来跟各位介绍「四加行」。
修四加行是有分大乘跟小乘,我们现在所介绍的是大乘的四加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法,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的,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法真正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自身是不是具有修四加行的一些前提。
首先,要修四加行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具足种性,也就是要能够具足菩萨的种性。什么是菩萨的种性呢?菩萨的种性是相对于声闻种性或者缘觉种性来说的,声闻种性跟缘觉种性,它与菩萨种性有很大差别的;因为菩萨种性就是,能够为正法的流传,还有整体的佛教将来的永续流传,能够考虑;可是声闻种性或者是缘觉种性,他们是修解脱道,不是修佛菩提道,所以说修解脱道而不修佛菩提道的这些声闻、缘觉人,他 们是以自己的解脱当作首要的目标,而不考虑佛法的永续流传。
因为,如果说声闻跟缘觉他们要考虑到佛法的永续流传,这样就会妨碍他们获得解脱、最后入无余涅槃的实证。因为要实证无余涅槃,获得究竟的解脱,那是要把世间一切都舍弃的,而且是连正法也要舍弃;因为如果不舍弃一切法,对于三界里面的种种事相乃至正法的弘传还有所忧心、有所挂虑的话,这样的话,他是没有办法入无余涅槃的;因为,如果说心中还系念着正法是不是可以永续流传,众生是不是能够获得正教,这样子他心中就所罣碍。所以说修声闻、缘觉的人,他 如果说具有声闻的种性、缘觉的种性,他是不会考虑到众生的需要;众生如果说具有邪见而不能入无余涅槃,那是他个人的事情,他会说「他不懂得什么叫作苦」,他只是这样子怜悯他,随缘教导;可是声闻、缘觉人如果一生尽了,他就认为他的缘已经尽了,他跟众生的缘也已经尽了,这样的话,他就要舍弃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说,佛法的流传,正法是不是可以利益一切众生,那就不是声闻、缘觉人他们这种种性的人要去考虑的。
如果说具有声闻种性、缘觉种性的人,他 要修大乘的四加行,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心中没有办法在大乘法中,跟菩萨要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这样子的一个法完全相应的。也就是说,如来藏这个法祂是世出世间,可是声闻、缘觉人他们所要实证的只是出世间。所以说,因为如来藏第八识是世出世间的胜妙法,所以说如果心中只有出世间而没有含摄世出世间的话,这样子的话,就不能完全相应。
什么是菩萨的种性呢?菩萨的种性就是,能够对一切众生能够慈悯,能够对于众生的法身慧命能够产生悲悯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菩萨,他看到佛教界里面很多的众生被错误的知见所误导了,这个菩萨一定会奋发起来,以他所知道的正知正见来破斥邪说,来救护众生,让众生能够回归正法,能够在正法的熏陶之下,能够迈向解脱;乃至因为他这样子的慈悯心,可以让更多的众生能够成为菩萨,然后让菩萨的僧团能够兴盛,来利益更多的人。他的想法一定是这样子。而且,这个菩萨还会因为菩萨僧团的永续流传,而在菩萨的僧团中长久地修行,永不离开。这样子才是具有菩萨种性,因为这样子才能够显示出菩萨的悲心;而且也因为他能够为整体来考量,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显示出他的解脱果德。这样子能够慈悯众生,又有解脱的果德,这样才是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具有这样的菩萨种性的菩萨,才有可能在修四加行的时候,能够最后具足四加行的观行;然后最后因为参禅的关系,能够实证第八识,实证永恒不灭的如来藏,因为这样子而能够获得菩萨的初果,也就是在菩萨五十二位阶里面就是第七住的明心见道。
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先培养自己的菩萨种性,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心胸宽大、慈悯众生的胸怀,这样的话就是修四加行首先的第一个前提。
如果学人能够检查自己说「我是有这样的胸怀,我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来修学佛法」,那么这位学人就可以仔细去选择真正的善知识,跟真正的大乘了义正法的道场,去亲近真善知识,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去归依三宝。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因为如果要修四加行的话,事实上还要有广大的资粮。也就是说,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要修四加行,当他有了菩萨的种性的时候,他还要有广大的资粮;如果没有广大的资粮,菩萨是没有办法在世间里面来实证世出世间法的,那当然没有办法有那个福德来实证第八识,能够有那个福德来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一个菩萨如果要修四加行,除了具足菩萨的种性之外,还要广大的福德。
修集广大的福德,首先就是要先归依三宝。因为归依了三宝之后,能够让自己信受佛陀,能够以佛陀作为身教的一个学习榜样;还要以佛法作为行为的准则,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佛法的一些基本的律仪;另外还要有归依僧宝的这样的信心,也就是说对于大乘的菩萨僧要能够具足信心,能够归依于大乘的三宝。
能够归依了三宝之后,还要能够护持正教,也就是说,对于所亲近的菩萨道场,能够深心的去拥护;因为,如果说大乘法没有菩萨僧团的永续流传,这样子的话大乘法也不可能真正的弘扬,也不可能长久地住世。就像说,如果是声闻的僧团,它是无法永续的流传。因为如果是一个声闻的僧团,在声闻僧团里面,如果他所实证的是声闻的四果,他成为阿罗汉;他成为阿罗汉之后,他舍寿的时候就入了无余涅槃,这样的话,阿罗汉在世间就不再继续度众了;这个声闻僧团里面以后就不会有四果人了,因为他已经入了无余涅槃。那如果是三果人呢?三果人如果说他舍寿之后,他也不还人间;所以三果人他实证了之后,他舍寿之后他就生到色界天去,然后最后就解脱了;他就不在人间继续度众,来延长这个声闻僧团的弘法利生的事务了。
同样,在声闻僧团里面的二果人,他 虽然还会来人间一次,可是当他生天——他因为获得声闻的二果成为一来人,他 会先生到天上;可是天上的时劫非常久远,所以当他上生了欲界天,再重回人间的时候,人间已经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时候正法也就灭了。所以说,在声闻僧团里面证得二果,他生天之后,他也不会继续留在人间来弘法利生。那初果人呢?初果人虽然七次人天往返,可是他一样会生天;一生天一样是几百万年过去了,在人间的声闻僧团就不再有真正能够实证声闻菩提的人能够住世。所以,声闻僧团他是没有办法在人间长久地利益众生的。
所以说,只有菩萨的僧团,因为菩萨永不入无余涅槃。而且菩萨他即使证得菩萨的初果,他也会发愿说,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他一定会愿意在人间继续修行,继续在人间度化有情,而不会想要生天去享受天福。因为生到欲界天,虽然能够享受天福,可是享受天福那是自己的受用啊!众生在人间受种种苦,而没有种种的正见,让自己又沦堕于三界的流转,那不是非常的可怜吗?所以,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一定会思考到这样的问题,他一定会对于人间的众生产生极大的悲悯心。所以说,菩萨证得初果以后,他也不会想要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他一定会继续留在人间,继续弘法利生。因为菩萨的初果人都有这样的心胸,那当然菩萨的二果人、三果人乃至四果人,同样都有这样子的广大心量,愿意在世间里面让这个菩萨的僧团能够永续地有解脱法,有般若智慧的实证的这种法,能够继续在人间永续地流传,能够利益广大的众生。
所以,一定是具有菩萨种性的菩萨,在这个菩萨的僧团里面继续修行,以他的解脱的果德,能够配合整个僧团的弘法,然后让整个僧团和合,而能够永续地把正法传播下去;这样的话,这个菩萨的僧团才能够长久住世,能够利益一切的众生。如果说声闻人,他 没有菩萨的种性,他即使进入了菩萨的僧团,菩萨的僧团里面是可以包容这样的声闻人;可是这样的声闻人,他 要实证菩萨的初果,要能够进入七住位明心见道,那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僧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的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的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正法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僧团的种种的规定?
所以说,一定是具有菩萨种性的人,他 归依了三宝之后,还能够护持正教;因为能够护持正教,所以说他就逐渐具有广大的福德;因为有了广大的福德之后,他才逐渐能够进入性障的伏除,然后才具有修四加行的资格。
这样子怎么说,除了护持正教修集广大福德之外,还要来修除性障,才能够修四加行的观行呢?因为如果说一个菩萨没有伏除性障的话,他在作观行的时候,他一定没办法专心的在法上用功,他一定会落在事相上,落在性障上面;然后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事,不管是家庭的关系,或是在工作的场合里面的关系,乃至进入了菩萨的僧团里面,也会跟其他的菩萨产生扞格。也就是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他会产生种种的贪瞋的现行,而且这个贪瞋的现行是非常的激烈的,而显现出他极重烦恼。因为他的极重的烦恼不能伏除,所以说就显示出他的性障深重;那性障深重,就没有办法专心在法上用功,没有办法专心地很纯粹地来护持正法,他就没有办法真正地进入四加行的修行。
所以说,一个菩萨具有了菩萨的种性,他要归依三宝之外呢,他要护持正教之外呢,他还要能够修除性障,让自己的贪瞋痴的烦恼能够逐渐地降低。因为把性障降低之后,才能够专心于法,然后对于身边的种种的事相能够不挂意,能够修种种的忍辱行,来让自己安住于法上,而不在事相上去着墨。这样子能够把性障也伏除了,这样子才能够说这个菩萨他开始具有修习四加行的一个资粮。所以,菩萨要修学四加行的观行的时候,一定要先具有这些条件。
除了 这些条件之外,还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也就是说,在我们北传的大乘佛教里面,有非常多的所谓大乘的道场;因为我们北传是以大乘佛法为主,所以有非常多的佛教的大乘团体。可是对于佛法的核心的内涵,彼此的见解就不一定相同了。譬如说,真正的佛法是八识论,是要有永恒存在的第八识如来藏,才能够真正来作四加行的修行,而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可是如果没有承认八识的法,而想要来作四加行的话,那也是不能够成功的。因为八识论跟六识论,乃至七识论,或是说有所谓的九识、十识等等,对于法界的八识的这种事实,不管它是减少了而成为六识论或是七识论,或者是把它增加了成为九识论、十识论,这样子或增或减都没有办法能够来修四加行,因为对于法界的基本的认知他就产生了错 解了。如果说对于法界的实相产生了错 解,那就没办法获得真正的佛法的智慧;没有办法获得佛法的智慧,修四加行也只是变成学术的研究,而不能实际获得菩萨果位的实证。所以说,第八识的存在是修四加行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没有办法成就四加行的观行。
至于说为什么一定要有第八识的存在,才能够让四加行能够成就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下一节再来简略地来说明其中的原因。欢迎大家明天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31 |
|
|
|
作者:小百合 |
|
留言时间:2012-12-28 15:18:05 |
|
|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前面已經由楊老師跟各位介紹了「五蘊空相的證入」,那從這一節開始,由我來跟各位介紹「四加行」。
修四加行是有分大乘跟小乘,我們現在所介紹的是大乘的四加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修菩薩法,要能夠實證菩薩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證斷我見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備一些前提的,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說沒有具備這些前提,只是單獨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觀察,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真正能夠實證菩薩的初果。所以說,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夠檢視自身是不是具有修四加行的一些前提。
首先,要修四加行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具足種性,也就是要能夠具足菩薩的種性。什麼是菩薩的種性呢?菩薩的種性是相對於聲聞種性或者緣覺種性來說的,聲聞種性跟緣覺種性,它與菩薩種性有很大差別的;因為菩薩種性就是,能夠為正法的流傳,還有整體的佛教將來的永續流傳,能夠考慮;可是聲聞種性或者是緣覺種性,他們是修解脫道,不是修佛菩提道,所以說修解脫道而不修佛菩提道的這些聲聞、緣覺人,他們是以自己的解脫當作首要的目標,而不考慮佛法的永續流傳。
因為,如果說聲聞跟緣覺他們要考慮到佛法的永續流傳,這樣就會妨礙他們獲得解脫、最後入無餘涅槃的實證。因為要實證無餘涅槃,獲得究竟的解脫,那是要把世間一切都捨棄的,而且是連正法也要捨棄;因為如果不捨棄一切法,對於三界裏面的種種事相乃至正法的弘傳還有所憂心、有所掛慮的話,這樣的話,他是沒有辦法入無餘涅槃的;因為,如果說心中還繫念著正法是不是可以永續流傳,眾生是不是能夠獲得正教,這樣子他心中就所罣礙。所以說修聲聞、緣覺的人,他如果說具有聲聞的種性、緣覺的種性,他是不會考慮到眾生的需要;眾生如果說具有邪見而不能入無餘涅槃,那是他個人的事情,他會說「他不懂得什麼叫作苦」,他只是這樣子憐憫他,隨緣教導;可是聲聞、緣覺人如果一生盡了,他就認為他的緣已經盡了,他跟眾生的緣也已經盡了,這樣的話,他就要捨棄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去了。所以說,佛法的流傳,正法是不是可以利益一切眾生,那就不是聲聞、緣覺人他們這種種性的人要去考慮的。
如果說具有聲聞種性、緣覺種性的人,他要修大乘的四加行,要能夠實證菩薩的初果,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心中沒有辦法在大乘法中,跟菩薩要實證第八識如來藏這樣子的一個法完全相應的。也就是說,如來藏這個法祂是世出世間,可是聲聞、緣覺人他們所要實證的只是出世間。所以說,因為如來藏第八識是世出世間的勝妙法,所以說如果心中只有出世間而沒有含攝世出世間的話,這樣子的話,就不能完全相應。
什麼是菩薩的種性呢?菩薩的種性就是,能夠對一切眾生能夠慈憫,能夠對於眾生的法身慧命能夠產生悲憫心。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菩薩,他看到佛教界裏面很多的眾生被錯誤的知見所誤導了,這個菩薩一定會奮發起來,以他所知道的正知正見來破斥邪說,來救護眾生,讓眾生能夠回歸正法,能夠在正法的熏陶之下,能夠邁向解脫;乃至因為他這樣子的慈憫心,可以讓更多的眾生能夠成爲菩薩,然後讓菩薩的僧團能夠興盛,來利益更多的人。他的想法一定是這樣子。而且,這個菩薩還會因為菩薩僧團的永續流傳,而在菩薩的僧團中長久地修行,永不離開。這樣子才是具有菩薩種性,因為這樣子才能夠顯示出菩薩的悲心;而且也因為他能夠為整體來考量,而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也顯示出他的解脫果德。這樣子能夠慈憫眾生,又有解脫的果德,這樣才是一個具足菩薩種性的菩薩。具有這樣的菩薩種性的菩薩,才有可能在修四加行的時候,能夠最後具足四加行的觀行;然後最後因為參禪的關係,能夠實證第八識,實證永恆不滅的如來藏,因為這樣子而能夠獲得菩薩的初果,也就是在菩薩五十二位階裏面就是第七住的明心見道。
所以說,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先培養自己的菩薩種性,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心胸寬大、慈憫眾生的胸懷,這樣的話就是修四加行首先的第一個前提。
如果學人能夠檢查自己說「我是有這樣的胸懷,我不會只是為了自己解脫生死來修學佛法」,那麼這位學人就可以仔細去選擇真正的善知識,跟真正的大乘了義正法的道場,去親近真善知識,這個時候他就應該要去歸依三寶。為什麼要歸依三寶呢?因為如果要修四加行的話,事實上還要有廣大的資糧。也就是說,一個具足菩薩種性的菩薩他要修四加行,當他有了菩薩的種性的時候,他還要有廣大的資糧;如果沒有廣大的資糧,菩薩是沒有辦法在世間裏面來實證世出世間法的,那當然沒有辦法有那個福德來實證第八識,能夠有那個福德來實證菩薩的初果。所以說,一個菩薩如果要修四加行,除了具足菩薩的種性之外,還要廣大的福德。
修集廣大的福德,首先就是要先歸依三寶。因為歸依了三寶之後,能夠讓自己信受佛陀,能夠以佛陀作為身教的一個學習榜樣;還要以佛法作為行為的準則,讓自己的行為符合佛法的一些基本的律儀;另外還要有歸依僧寶的這樣的信心,也就是說對於大乘的菩薩僧要能夠具足信心,能夠歸依於大乘的三寶。
能夠歸依了三寶之後,還要能夠護持正教,也就是說,對於所親近的菩薩道場,能夠深心的去擁護;因為,如果說大乘法沒有菩薩僧團的永續流傳,這樣子的話大乘法也不可能真正的弘揚,也不可能長久地住世。就像說,如果是聲聞的僧團,它是無法永續的流傳。因為如果是一個聲聞的僧團,在聲聞僧團裏面,如果他所實證的是聲聞的四果,他成為阿羅漢;他成為阿羅漢之後,他捨壽的時候就入了無餘涅槃,這樣的話,阿羅漢在世間就不再繼續度眾了;這個聲聞僧團裏面以後就不會有四果人了,因為他已經入了無餘涅槃。那如果是三果人呢?三果人如果說他捨壽之後,他也不還人間;所以三果人他實證了之後,他捨壽之後他就生到色界天去,然後最後就解脫了;他就不在人間繼續度眾,來延長這個聲聞僧團的弘法利生的事務了。
同樣,在聲聞僧團裏面的二果人,他雖然還會來人間一次,可是當他生天——他因為獲得聲聞的二果成為一來人,他會先生到天上;可是天上的時劫非常久遠,所以當他上生了欲界天,再重回人間的時候,人間已經是幾百萬年過去了,這個時候正法也就滅了。所以說,在聲聞僧團裏面證得二果,他生天之後,他也不會繼續留在人間來弘法利生。那初果人呢?初果人雖然七次人天往返,可是他一樣會生天;一生天一樣是幾百萬年過去了,在人間的聲聞僧團就不再有真正能夠實證聲聞菩提的人能夠住世。所以,聲聞僧團他是沒有辦法在人間長久地利益眾生的。
所以說,只有菩薩的僧團,因為菩薩永不入無餘涅槃。而且菩薩他即使證得菩薩的初果,他也會發願說,如果沒有特殊的因緣,他一定會願意在人間繼續修行,繼續在人間度化有情,而不會想要生天去享受天福。因為生到欲界天,雖然能夠享受天福,可是享受天福那是自己的受用啊!眾生在人間受種種苦,而沒有種種的正見,讓自己又淪墮於三界的流轉,那不是非常的可憐嗎?所以,具足菩薩種性的菩薩,他一定會思考到這樣的問題,他一定會對於人間的眾生產生極大的悲憫心。所以說,菩薩證得初果以後,他也不會想要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他一定會繼續留在人間,繼續弘法利生。因為菩薩的初果人都有這樣的心胸,那當然菩薩的二果人、三果人乃至四果人,同樣都有這樣子的廣大心量,願意在世間裏面讓這個菩薩的僧團能夠永續地有解脫法,有般若智慧的實證的這種法,能夠繼續在人間永續地流傳,能夠利益廣大的眾生。
所以,一定是具有菩薩種性的菩薩,在這個菩薩的僧團裏面繼續修行,以他的解脫的果德,能夠配合整個僧團的弘法,然後讓整個僧團和合,而能夠永續地把正法傳播下去;這樣的話,這個菩薩的僧團才能夠長久住世,能夠利益一切的眾生。如果說聲聞人,他沒有菩薩的種性,他即使進入了菩薩的僧團,菩薩的僧團裏面是可以包容這樣的聲聞人;可是這樣的聲聞人,他要實證菩薩的初果,要能夠進入七住位明心見道,那是非常的困難的。因為聲聞人在菩薩僧團裏面,很容易顯發出他聲聞的那種氣息,也就是說他總是考慮到自己的道業而已;他不會考慮到:整個正法應該如何弘傳?我應該如何來遵守菩薩僧團的種種的規定?
所以說,一定是具有菩薩種性的人,他歸依了三寶之後,還能夠護持正教;因為能夠護持正教,所以說他就逐漸具有廣大的福德;因為有了廣大的福德之後,他才逐漸能夠進入性障的伏除,然後才具有修四加行的資格。
這樣子怎麼說,除了護持正教修集廣大福德之外,還要來修除性障,才能夠修四加行的觀行呢?因為如果說一個菩薩沒有伏除性障的話,他在作觀行的時候,他一定沒辦法專心的在法上用功,他一定會落在事相上,落在性障上面;然後對於自己身邊的人事,不管是家庭的關係,或是在工作的場合裏面的關係,乃至進入了菩薩的僧團裏面,也會跟其他的菩薩產生扞格。也就是說,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他會產生種種的貪瞋的現行,而且這個貪瞋的現行是非常的激烈的,而顯現出他極重煩惱。因為他的極重的煩惱不能伏除,所以說就顯示出他的性障深重;那性障深重,就沒有辦法專心在法上用功,沒有辦法專心地很純粹地來護持正法,他就沒有辦法真正地進入四加行的修行。
所以說,一個菩薩具有了菩薩的種性,他要歸依三寶之外呢,他要護持正教之外呢,他還要能夠修除性障,讓自己的貪瞋癡的煩惱能夠逐漸地降低。因為把性障降低之後,才能夠專心於法,然後對於身邊的種種的事相能夠不掛意,能夠修種種的忍辱行,來讓自己安住於法上,而不在事相上去著墨。這樣子能夠把性障也伏除了,這樣子才能夠說這個菩薩他開始具有修習四加行的一個資糧。所以,菩薩要修學四加行的觀行的時候,一定要先具有這些條件。
除了這些條件之外,還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也就是說,在我們北傳的大乘佛教裏面,有非常多的所謂大乘的道場;因為我們北傳是以大乘佛法為主,所以有非常多的佛教的大乘團體。可是對於佛法的核心的內涵,彼此的見解就不一定相同了。譬如說,真正的佛法是八識論,是要有永恆存在的第八識如來藏,才能夠真正來作四加行的修行,而能夠實證菩薩的初果。可是如果沒有承認八識的法,而想要來作四加行的話,那也是不能夠成功的。因為八識論跟六識論,乃至七識論,或是說有所謂的九識、十識等等,對於法界的八識的這種事實,不管它是減少了而成為六識論或是七識論,或者是把它增加了成為九識論、十識論,這樣子或增或減都沒有辦法能夠來修四加行,因為對於法界的基本的認知他就產生了錯解了。如果說對於法界的實相產生了錯解,那就沒辦法獲得真正的佛法的智慧;沒有辦法獲得佛法的智慧,修四加行也只是變成學術的研究,而不能實際獲得菩薩果位的實證。所以說,第八識的存在是修四加行的一個前提;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沒有辦法成就四加行的觀行。
至於說為什麼一定要有第八識的存在,才能夠讓四加行能夠成就呢?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說我們在下一節再來簡略地來說明其中的原因。歡迎大家明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