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北京有份专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中国少年报》。其中有两个栏目最受小学生欢迎,一个是“小虎子”,一个是“知心姐姐”。小虎子以第一人称讲述一般小学生自己的故事,比如什么“帮家里做家务活儿”、“入队以后的高兴心情”、“如何帮助落后生”、“做好事儿”等等。知心姐姐则是个“信箱”,专门回答小朋友们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比如“小队长和中队长产生矛盾怎么办?”、“辅导员说话有错误该不该指出?”、“爸爸妈妈吵嘴怎么办?”等等。
其中的“小队长和中队长产生矛盾怎么办?”,引起了瘦鸡狼的极大兴趣,因为知心姐姐的回答中有一条是参考辅导员和“大队干部”的意见。瘦鸡狼就问我:“咱俩有矛盾怎么办?”因为我是大队长,他是小队长!问得我心里这个气呀!回答说:“当然找辅导员处理啦,不然找谁?”这小子还有点儿不服气……谁知后来,他真的给“知心姐姐”写了封信!估计“知心姐姐”没功夫理他,把信转回了学校,到了辅导员手里。直到有一天辅导员找我们俩“单独谈话”我才知道。原来这小子再信里抱怨我做事主观、独断专行,喜欢先斩后奏!还举了不少例子!辅导员把我一通儿批评,不过看得出来,有点儿“丈母娘训闺女”,专给女婿看。
后来再长大一点儿,就开始看《北京晚报》了。《中国少年报》里,还有一个“自己动手”专栏,我挺喜欢。按照专栏里面的介绍、图示,我们自己做过三个“手工制品”都很成功。一个是“万花筒”、另一个是“指南针”,还有一个是“针孔成像”照相机!其中的“针孔成像”盒子,还被辅导员放到“全校手工科技展览”上参展。当然少不了瘦鸡狼,他做得是个指南针,李燕子做得是个“万花筒”。
我做“针孔成像”盒子的起因,是自然课上,老师(辅导员)讲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上课的时候,老师用了一个不大的长方形“暗盒”,相当于一个长方形抽屉,可以随意伸长、缩短。高、宽各有2、3十厘米,长也差不多,不过可以调整。据老师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讲,若是一块纸板,当中穿一个很小的小孔,比如针孔,那么这个针孔只能容“一束光”通过,这样,在一侧比较高的位置发出的光,经过针孔会落在纸板另一侧比较低的位置,同样,原来比较低的位置发出的光,通过针孔后,会落到另一侧比较高的位置。左、右也一样。总之一个完整的图像发出的光,经过针孔之后,会再另一侧的纸板上产生一个完全相同,但位置上下、左右颠倒的图像。
之后让同学们,挨着个儿的参观“实验设备”,就是那个长方形“抽屉暗盒”,在抽屉前面正中央,有个细小的“针孔”,随着老师微调抽屉的长短,在抽屉内部的另一“底面上”生成非常清晰的图像!也就是说,针孔对着谁,就可以给谁照相。当然,被照者必须站在明亮处,而暗盒的上面可以打开,并用黑布蒙好,以便观察得更清楚。这完全就是一个简单的照相机!据辅导员讲,调节“暗盒”长短的过程相当于“聚焦”,而被照者离针孔的距离,相当于“物距”,如果是真的照相机,还应该可以调节“光圈”、“目距”等等,不过那需要有“镜头”。当然还要有感光的底片………。真的十分简单、神奇,看得同学们目瞪口呆、惊喜无限,原来照相机这么简单!
正好在同时不久的《少年报》“自己动手”栏目里”,详细介绍了“针孔相机”的做法,还有图示、尺寸等等,所以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做起来倒不怎么费事儿,难的是开始“准备材料”。那年月,别说“暗盒抽屉”,就是随便一个破纸盒子、硬纸板都是宝贝!哪儿找去呀?幸亏二丫姐,把她家的一个破旧不堪的装“首饰”用的、带抽屉的硬纸盒从铺地下找出来,经过一番加工整理,才算解决。看着做成功的“针孔相机”,二丫儿姐也是高兴一场,连连夸我:“大宝就是机灵,比我们家大肚三儿强多啦!”夸的我这叫高兴,不过这话可没敢让大肚三儿听见。
正是:心灵之人手必巧,嘴笨之人脑必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