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面粉。
有人不厌其烦,写文介绍什么“高筋”、“中筋”、“低筋”面粉,甚至罗列出一堆数字: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释放多少卡路里热量……等等,常见面粉包装上也经常有类似的统计表格。依我看,废话一堆,没用。原因我下边要讲到。
依我看,在纽约,只有三类面粉。一是小包装的“5或10磅”(我常用的是gold牌儿),如果硬要比,相当于中筋粉,价格也不贵,日常用得最多。二是中国超市里才有的“饺子专用面粉",价格贵,几乎是上面提到的两倍以上,相当于“高筋粉”,色泽也漂亮,包出的饺子、擀出的面条儿呈奶白色,好吃!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家中来贵客才用。(当然,如果您钱多得不得了,尽管买,多多益善)。三是一般只有在PJ、costco这样的仓储超市里才能买到的大包装面粉(30、50、甚至100磅)价格当然便宜,质量不敢恭维,相当于“低筋”吧,我估计,只有家里人口多又爱吃面食(面包、蛋糕也是面食)的家庭才买,除此之外,就是饭馆儿、面包店和“集体食堂”了。
以上是凭经验得到的总结,因为我是“擀面条儿”、“包饺子”、“蒸馒头”、“烙饼”专家,什么面,一过手,难逃法眼。
为什么说,所谓“高、中、低”筋的分类用处不大呢?原因要从小麦收割、脱粒、晒干、磨面过程说起。这个过程又要从我插队时的有关生活说起。
我插队的地方在山西中部,是个相对比较好的地方,一个劳动力(每天工分儿10分儿)每天七毛五分钱,粮、油、菜、肉、甚至部分副食(比如豆腐),生产队全包。(当然,多少就另当别论)。每年一个人能分到30到50斤小麦,其余的就是玉米、高粱、很少的小米和豆类等其它杂粮。这几十斤小麦当然就是宝贝了。因此,麦收过后,分了麦子,磨面就是“重点工程”。那时节,村里磨面的也多,整个村里只有一台“机磨”,就是由电动机俗称马达的家伙,带动石磨。更早应该是用驴的,“懒驴拉磨屎尿多”就是从这儿来的。磨起面来当然很慢,一般磨100斤麦子要5、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知青一般都是几个人合伙儿,凑够100、200斤整数儿,再去磨面。磨面之前,先要报名、登记,再由看磨的贫下中农“干部”,统一安排时间,按时到磨坊磨面。因为要做到“人换磨不停”,提高“效率”吧。
下面说的磨面过程才是要点:麦子经过上面的磨眼,经过研磨,从漏槽中出来后要经过所谓“头遍筛、二遍箩”才能到达最下面的“集面箱”。头遍筛筛去较粗的颗粒,二遍箩箩出最后的面粉。箩眼儿比筛眼儿细得多,磨面过程中要经常“清扫”,以免箩眼儿堵塞。
全部麦子下完,此时出的面,称为头遍面,筛出、箩出的剩余“残渣”重新入磨眼,再磨第二遍,如此反复,一般磨5、6遍,就结束了,碰上向我这样儿比较小气、又从不吃亏的主儿,磨个十遍、八遍的也不稀罕。
一般,撑死了,100斤麦子,出90二、三斤面粉,早年北京的所谓标准粉是85粉,一百斤麦子出85斤面粉。剩下的就是“麸子”了。磨面的最后残渣叫“麸子”,碾米剩的残渣叫“糠”。什么时候到“吃糠咽菜”了,那日子就穷到头儿了。“麸子”是上等的“精饲料”,喂马的草里加上点儿麸子,马吃得格外香,若再加上点儿黑豆,那就是马的“满汉全席”!
闲话少说,磨面,第二遍、第三遍磨出来的是面中精品,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高筋粉”或俗称的“富强粉”;第三遍、第四遍磨出的可称为“中筋粉”;第一遍及第五、六遍磨出的算是“低筋粉”,因为第一遍,麦粒刚刚破碎,来不及细细研磨,质量也不是很好,故与5、6遍的放在一起。至于什么所谓的“全麦粉”无非是面粉加麸子而已!有人还爱吃这口儿,所谓“阔讲究”。
现代收割技术,完全机械化,尤其是美国,大型联合收割机,直接在麦地里,边收割、边脱粒、边烘干、边磨面,直接就出来包装好的面粉了。什么高筋、中筋、低筋,不是胡扯吗?
关于面粉,还有一点要说,当年的面粉和隔年的甚至多年的面粉,差别很大。有时超市里大幅度降价销售,不一定是好事情,千万不要贪便宜。因为,口味不同倒在其次,主要是因为,隔年以后的面粉,容易“长虫子”,天一热,从面里飞出许多“小飞蛾”,令人生厌。其实,虫卵早在麦子开花、结子、成熟之时已经侵入麦粒,当年吃,不觉得,吃下去了而已,时间长了,虫卵“复活”成虫才惹人生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