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官方报道披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该项目的启用仪式发出贺信,副总理刘延东亲赴贵州黔南平塘县参加仪式并致辞。 这个望远镜究竟有何来头?
据介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从1995年酝酿选址至今,FAST已经历20年时间。
正式竣工的FAST,比此前世界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观测面积大幅增加,灵敏度提高了2.25倍,与德国波恩的100米射电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更是提高约10倍。FAST有能力探索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据说,可以观测延伸至已知宇宙的边缘,重现宇宙早期图像。
习近平在给FAST落成启用的贺信中指出,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落成启用,对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称,FAST使中国在射电天文学的地位会从“追赶”跨越到“领先”。作为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FAST将使中国在未来20年内保持该领域的世界一流地位。
下面看看有关“射电天文望远镜”的介绍,就可一目了然。实际上,这种单一的“望远镜”,早已被世界淘汰,目前国际流行的是所谓“望远镜阵列”,可以做到像“地球直径一样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阵列”!
射电望远镜是主要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
193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央斯基用天线阵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随后美国人格罗特·雷伯在自家的后院建造了一架口径9.5米的天线,并在1939年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并且根据观测结果绘制了第一张射电天图。射电天文学从此诞生。雷伯使用的那架天线是世界上第一架专门用于天文观测的射电望远镜。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取得了四项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这四项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
天文望远镜的极限分辨率取决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所用的波长。口径越大,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由于无线电波的波长要远远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射电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远远低于相同口径的光学望远镜,而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又不能无限做大。这在射电天文学诞生的初期严重阻碍了射电望远镜的发展。
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马丁·赖尔(Ryle)利用干涉的原理,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其基本原理是:用相隔两地的两架射电望远镜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两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赖尔因为此项发明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射电天文学领域已经广泛应用长基线的干涉技术,将遍布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起来,获得了等效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量级的射电望远镜。美国建设了VLBA,欧洲建设了EVN,二者组成了国际VLBI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