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蒙人、不骗人,绝对科学的扑克戏法儿。 这个戏法儿,最早是在苏联的一本《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看到的,时间要追溯到60年代初期,那时我正在上初中,男X中,全部男同学。 知识就是力量是一本科学杂志,据记载,苏联最早出的《一万个为什么》科学普及书籍,大部分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中国后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一版再版,内容不断改变,不过是跟苏联老大哥学的,据说培养了几代中国人云云…… 其中的一个玩儿扑克、变戏法的游戏,被我牢牢的记在心里。 60年代初期,学校的政治空气已经很浓了,经常组织自我教育活动,忆苦思甜会、思想交流会、生活会之类的基本上每星期一次,交流会之外,每学期组织一次“军训”,时间在两个星期左右,军训考核成绩和“体育课”的成绩放在一起计算,像当时的“操行评语”一样,分为:优、良、中、差、劣五等。 扑克“魔术”在一次军训,野营拉练的时候,让我大显了一次身手,在班里风光了好一阵子。 那次军训地点是在距离“八大处”不远的一个丘陵地带,军训包括什么半夜集合、急行军、紧急集合、疏散、防空之类的。生活当然要自理,有什么炊事班、救护班、后勤班等等。 住的地方惨了点儿,住在当地一个新建的机械化“养牛场”里,其实就是大牛棚,不过是砖瓦建筑、钢筋水泥的大牛棚,里面食槽、拴牛桩等等俱全,几百号人都住在里面,分成区,每班一个区,地面铺草席,上面铺上自己带来的被褥。当然,来的时候每个人有背着背包,就像当年的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有不少军用水壶,那是“革军”子弟才有的,我这样儿的没有,只有一个破茶缸,当时对有军用水壶的同学非常羡慕。 另外烧柴锅、挑水、上山捡柴……都得自己干,总之是按照当时解放军的样子,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牛棚大门的墙壁上,赫然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 即便这样,也有休息时间,午后、晚饭后、熄灯前,十五、六岁的孩子,哪儿闲得住啊。一休息下来,不是扑克、就是军棋、象棋,立马开战,很多时候都是一边吃饭一边玩儿,绝不耽误功夫。扑克玩儿的最多的是“打百分”、“争上游”、“拱猪”,那时还没有“敲三家”之类的玩法。 班里有个和我最要好的同学姓黄,外号儿黄蛤蟆,爱吹牛,好出风头儿、臭显摆,为什么和我好呢?因为这小子学习差点儿,脑子虽然灵,不用功,和我是同桌,平时做作业、考试复习什么的,离了我就玩儿不转了,不过黄蛤蟆挺大方,家里好像挺有钱,(后来才知道,他爹是个少将)我一个见钱眼开、捡便宜就沾的主儿,当然是一拍即合,亲密无间,俗话叫哥儿俩好。 看有时间这么多人凑在一起,连玩儿带闹,我就想起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杂志上看到的扑克戏法儿来了,正好可以试一试,跟黄蛤蟆一商量,他比我还热情,情绪异常高涨,因为这个戏法儿,必须两个人变,我是主角,他是助手。 怎么变呢,桌子上放十六张任意选出的扑克牌,不包括大小王八。明着放,四行四列,观众可以随便选牌。我的助手黄蛤蟆,一边呆去,甚至于赶出房门,不许看。 然后观众中任意一个人,指定其中的一张牌,当然了,大家都知道。指定之后,让黄蛤蟆进来,我只要随便说一句话,不超过十个字,黄蛤蟆就知道原来指定的是哪一张牌。当然啦,随口说的话不能和扑克牌有关。 比如,观众指定好了,黄蛤蟆还挺会装,假装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知道………这时候我就来一句:懒驴上磨屎尿多之类的话,他要假装琢磨琢磨,再把牌找出来。 不过,这个“懒驴上磨屎尿多”可不是随便说的,因为那张牌刚好是“懒驴上磨屎尿多”…… 有的牌就得说点儿别的了,比如:王八看绿豆眼对眼;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盲人摸象;瞎子点灯白费蜡;月亮走,我也走;葫芦茄子一锅熬;按下葫芦起来瓢;老太太爱吃大白菜;云从龙、虎从风;王母娘娘蟠桃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句都代表一张牌,就这种废话,坐这儿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戏法的诀窍,就在这儿啦,黄蛤蟆他就听得懂。结果当然是大放异彩,黄蛤蟆着实的显摆了一回,我也出尽了风头儿,过后好长时间还有人问我,究竟怎么回事?对不起,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