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认识了一位刚刚从中国来不久的老太太,年纪大约60出头。说起认识的经过有点儿复杂,最后的结果是,经我的介绍,这位老太太和我一样可以在活动中心白吃、白喝了。这样一来,天天见面,话自然就多了。 老太太有个女儿,在曼哈顿一家大酒店当前台经理,来美国已经十几年了,之所以把母亲接到美国,原因是父亲去年去世了。打算做亲属移民,把母亲弄到美国来,具体办到什么程度了,我也不好意思问。这都是后来交往中逐渐知道的。 女儿甭问啦,长得出奇的温柔漂亮还大方,不然,也当不了酒店大堂经理。当然,女儿漂亮,母亲年轻时想必也不差,这也是老太太跟我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好友”的原因之一。 由于老太太刚从国内来,女儿亲自接过来的,也是刚从国内来不久。我呢?因为离开中国将近十年没回去过,别的无所谓,最关心的是“物价”,为什么关心物价涅?我也有自己的原因,我总想合计合计,到美国来究竟是赔啦还是赚了。毕竟原来在国内算是中上等,若是折腾半天,每况愈下,还不如不来,那我真的要后悔死。 经过和这位老太太朋友和她漂亮女儿的交谈,对有关中国的物价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算是一个关于中国物价的“专访”吧。了解之后,心情舒畅。深刻感觉到,还是美国好,比中国强多啦,我算是赚大发啦,真是让人高兴。不由得想起一段“现代评剧”,剧中有个叛徒,名叫胡宝财,出卖“同志”发了财啦,他是这样唱滴: 胡宝财呀胡宝财, 我的运气天上来, 红酒、白酒我喝了一个够, 一百块大洋钱就揣在了我的怀…… 一开始,只是问问猪肉的价格,老太太说,深圳的猪肉现在是30元一斤,吓了我一大跳,美国的猪肉不到两美元一磅,折算下来,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这差的也太多了吧。因此特别注意断断续续了解一些有关国内物价的情况如下: 1、吃:在深圳(老太太家住深圳,一口的广东味儿的普通话,女儿还好一点儿)一般的餐馆里每个人消费一、两百元人民币是最基本的,一碗粥10元钱,一小笼屉生煎包子20元,汤包25元,上百元的菜肴屡比比皆是,中国的普通人至少要工作五、六个小时才够自己出门吃顿饭。 在美国不到5美元左右就能吃一顿很不错自助餐,新世界的牛肉拉面5美元一碗,这样算下来,美国的普通人工作半个小时左右就够出门吃一顿饭了。 2、深圳的超市:茶叶、牛肉干、葡萄干、凤梨酥等,这些东西的价格都高于它们在美国的售价,有些是略高,有些甚至高出两三倍。 在中国制造的小食品运到美国之后的售价比原产地还低,在美国买同样的零食比在国内用人民币买便宜两到三倍。 反之,美国食品进入中国后的售价都翻到两倍或以上,深圳的红酒售价一百多元,在美国不打折时是6美元左右,打折的时候不到3美元一瓶;番茄酱32元,在美国不打折时是2美元左右,遇到打折,不到一美元或更便宜。 3、高档消费品:同样是进口奢侈产品的法国人头马,美国是125美元一瓶,中国是1500元,是美国的两倍,这是因为,中国的进口关税高。 4、地摊儿:深圳摊买水果,一般李子、桃15元一斤,樱桃20元,这些时令水果的价格都比美国高得多,品质却远没有美国的好。甭说别的,纽约的大樱桃,成熟季节才一美元五十美分一磅,一磅比一斤略少一点儿。 5、商场:一条丝巾标价1988元,在美国纽约五大道的梅西百货价格也没有这么高滴。据老太太女儿说,商店基本上不是为普通百姓消费的,一般的人常去的是网购或在地摊“淘货”,这就是为什么网上假货多、销路反而好的原因。 6、在美国在家喝杯咖啡或饮料,基本上不花钱,到处白喝,味道还都很正宗,即使走在大街上口渴了,一杯咖啡加奶也就一美元多一点。 据老太太女儿说深圳档次中等的饮料店里买了一份菊花茶花要56多元,一个果盘88元,那显然是中国富裕阶层消费的地方,看起来,在国内,我这样滴肯定属于贫民啦。 老太太女儿见过世面,据她说,深圳星巴克买一杯咖啡30元,看起来,普通收入的中国人买杯星巴克咖啡要工作一个小时,但是在美国的星巴克店里,同样大小的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是中国价格的一半,普通收入的美国人,只要工作上五、六分钟就够买一杯星巴克咖啡。而星巴克在全球的定价机制是一样的,在中国高出这一倍的价格当然是各种明目的税、管理费。 7、关于车的价格,老板女儿非常懂行,她说,在美国原装丰田(什么型号忘了)两万多美元,在中国售价要四十几万。国产化以后的别克、奥迪什么的也比在美国原装的车贵得多,而且国产化之后质量不行,差很多。 总之吧,一个国家究竟是不是富裕了、崛起了,要看全民平均的生活水平,理论上叫什么“物价指数”,而中国的包括鸡滴屁等等的所有统计数字几乎都是伪造滴。 中国表面上是崛起啦,高楼大厦、莺歌燕舞、一片辉煌、宇宙放光,富到流油……富豪一掷千金,二奶、姬妾成群,可习近平习包子却发表讲话,信誓旦旦的教导人民如何“脱贫”,这比原来邓大人的“全民办小康”还惨,这钱都跑到哪儿去了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