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的英文名是I AM NOT MADAME BOVARY。用英国话说“我不是荡妇”。Madame Bovary是欧美文学界的包法利夫人,在美国也是家喻户晓的“荡妇”人物。 《我不是潘金莲》中的主角李雪莲执拗地要给自己讨回一个公道,状告县长、市长和法院院长,最后还是因为婚姻放弃了这个坚持了十年的追求,她变成了一个男权社会中典型的女性符号。 《包法利夫人》小说中,福楼拜安排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也让这个人物彻底展现了空虚苍白的内核,而李雪莲也尝试了自杀,手段是上吊,和服毒一样可悲 。I AM NOT MADAME BOVARY其实就是“我不是包法利夫人”,抨击的是时事变迁中的人性,英文片名翻译得算是不错。 但其实,中国的事情,外国人很难看懂。 中国人的看法是:冯小刚用李雪莲的“弱势”身份炮轰王建林!因此,《我不是潘金莲》在国内票房还行,上映第三天就破了两亿元人民币,彰显小刚炮的号召力,但这种片子片在北美成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 因为外国人不知道“王健林”是神马东西! 王健林是中国“民办企业”万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其实是中国共产党旗下的“党富豪”、“房地产”富豪的标准样本,可以叫做傻逼、白痴富豪。这孙子在中国出名并得罪很多人是因为他的一句名言: 中国的傻逼总理李克强号召“全民创业”,王健林在一次介绍如何创业的电视谈话中说“要想创业,可以先限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个亿”。之后“小目标一个亿”迅速成为“最流行的网络语言。 他的类似名言还有:“脸皮厚、胆子大、走遍天下有万达”、“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诸位看到了吧,影片之所以在大陆可以走红,原因是:中国“畸形经济”发展引起社会底层百姓强烈不满又无可奈何。这样的狗屁影片到了国外,外国人当然是看不懂、永远看不懂、不可能看懂。比雾里看花还特么的雾里看花。……… 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莲》兴高采烈地在美国38个影院同时上映,北美同日上映的是罗婶的《神奇动物在哪里》。《我不是潘金莲》前三天票房统计有20.2万美元(约人民币140万元),也就是说,每个影院仅收到了5316美元的票房;上月底在北美上映的《驴得水》开映规模是20家影院,第二个礼拜才放到24家,拿到21万美元票房;今年2月,周星驰的《美人鱼》在美国的35个影院放映,首周周末三天票房就超过98万美元(约人民币680万),平均每个影院票房达到2.8万美元。 由于电影的字幕翻译到位,各大美国影评人们基本看懂了故事的内容,但没有消化圆形和方形构图这个梗。认为“全片每个镜头都很精彩,艺术造诣让人愉悦,但是这个圆形的构图让画面变得太小,根本看不清楚”;《好莱坞报道》的影评文章毫不遮掩地写道“这方式一开始看着挺喜感,但之后就越来越让人抓狂”;《洛杉矶时报》的评价是“除了神经质的构图外,电影还依赖很大声的配乐”。 现在看来,走了一圈电影节的《我不是潘金莲》在美国的票房比预计低,也没有制造媒体热点。《我不是潘金莲》的电影分级是NR,也就是Not Rated,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 现场观众反应:外国观众应该看不懂这电影 亚裔女性:“冯导的作品一直都挺不错的,这部也挺好看的。里面也有一些喜剧元素在里面,看起来又心酸又好笑,比较轻松一些。而且揭露的社会现实也比较真实。我觉得普通的外国观众看不懂,如果对中国社会还有官方的体系不了解的话,很难看得像中国人看得那么透彻。” 中国留学生:“我觉得外国观众应该比较难理解这部影片,首先是中国这些复杂的官级,从县长到市长到省长,以及人大代表会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其次就是潘金莲这个故事的本身,里面对她‘小白菜’‘潘金莲’‘窦娥’这三个人物的背景,这些文化和政治上的点他们应该不明白。” 中年华人:“我倒是觉得范冰冰演得还是挺不错的,很入戏,她以前是个没什么演技的人,但这一部里演得不错。故事也还算是有点内容,能揭露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不过和美国的整体环境不相符,所以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我们是能够明白的。” 中国留学生:“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中国的古语,这些外国人很难理解,还有很多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笑点。” 中国留学生:“这部电影是部讽刺剧,但不能算喜剧。这部电影比较起冯导以前的电影没有说特别出彩。我看过比这更好的讽刺类影片,而且也不少。《驴得水》也比这部电影好看。这个故事比较小,中国其实挺多类似的事件,可以把故事说得再大一点。我觉得外国观众没有这种文化的共鸣,对片子比较难理解。” 无名氏:“我不觉得这是个喜剧片,就是个无聊片。重点都没抓住,在美国观众看来是很可笑的,因为你自己本来就违法假离婚,这一切都是不成立的,还最后把自己搞得一副正气凌然的样子。他想说明的问题摊在桌面上来讲,就觉得这个导演不怎么样。” 华人阿姨:“只能说这部电影运用的圆和方这种艺术处理手法还是很新颖的,让人眼前一亮,但这个故事是真不怎么样,是有问题的,这个太夸张了,怎么闹也不可能闹成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