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到中国去开会?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到中国开会去》,作者说,十九大后,中共国一连开了三个国际大会,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一个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一个是“南南人权论坛”。讽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在中国作过社团登记,中国的互联网自由度连年都居世界倒数第一,中国在世界人权排名上一直排在最后几位,2015年是倒数第二。
那么为什么又有许多人到中国开这些荒谬会议呢?
“到中国开会去”几乎成了外国政要、商界领袖和专家学者的口头禅,“人儍、钱多、速去”是具体描述。到中国开会,可以享受头等舱、五星级酒店、美食、高出场费、高规格接待。同样一场会议,中国支出的费用是外国的好几倍,甚至上十倍。会议的举办单位和人员可以从中得到各种好处,如以会议的名义购买电子产品、私自赚取酒店的差价以及收取各种回佣等。吃亏的是老百姓。公费开支都来自百姓的血汗税款,这且不说;一碰到开会,就交通管制,有时甚至把老百姓赶走,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许多干扰。
2、余光中心中的中国不是今日中国 台湾《上报》发表诗人廖伟棠文章《孑立在中华的余光之中》,认为刚刚去世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确比大多数台湾作家更显得与大陆作家是同类者。纯粹从诗而看,他很接近另一位余姓作家余秋雨,徜徉山水之畔而不见人间,追怀古人而不问今人,“雅不可耐”——这正是信仰中华复兴的附雅者所向往的。
以李白指代盛唐成为中国大陆约定俗成的做法,余光中作为学者型诗人,未能免俗——不是因为他流俗,而是因为他需要从盛唐想象中获取他的中国自豪感。但无论如何,他心中的中国,已经不是今天的中国,既不是大陆的中国,也不是台湾的中国。如此看来,他孑立在中华民国的余光之中,一如他的名字,倒是颇有几分悲壮。
3、中国民族主义纾解内部压力 台湾《自由时报》发表社论《学习台湾走民主富强之路》,认为中国加大对台打压力道,与其国力扩张,尤其经济崛起,却缺乏多元管道纾解社会矛盾有关。中国在近三十年快速成长后,总体经济规模已是世界第二,但为了巩固专制政权,对自由与人权的箝制却有增无减,因此,号召民族主义,点燃民粹之火,乃是纾解内部压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动不动就提及反分裂法、解放军武统,以中国解放台湾的梦呓,解读台湾的民主日常,再正常的现象都会被当成大逆不道的去中国化,两岸战火看似一触即发。然而,中国自己也知道,即使武力再强大,但挑起战争,必将付出更惨痛的代价,恐玉石俱焚。
因为台湾问题是“世界问题”,这是中国自己认为滴。毛泽东说:台湾事小,世界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