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道鲁国国君鲁桓公,吃肉的,听了曹刿,这位“食货者”,也就是吃野菜的人的话,龙心大悦,亲自挂帅,命曹刿为军师,点齐了兵马,准备迎战齐国。 那么说,鲁庄公为什么这么听曹刿的话呢?上回已经说了,曹刿说得有理,说了三条鲁国必胜的原因:1、师出有名,为了抵抗外敌;2、保家卫国,以逸待劳;3、鲁国无所求,所谓“无欲则刚”。 其实这三条,管仲早就看出来了,他当初对齐桓公说“打则必败”的原因差不多也就这三条。不过还有一条,那就是齐国齐桓公、公子小白,新君刚立,还没有做好攻打别国的准备。要想攻打别的国家,必须先要自强。如何自强,那是另一番治国的道理。按现在说叫“治国理念”,不过共产党习近平可没什么“治国理念”,不过是借用一下儿这个词儿。关于管仲是如何的治国,稍后再说,眼下要紧的是,鲁国和齐国开战的问题,有什么事儿,打完仗再说。 不论是曹刿的用兵还是管仲的治国,都符合咱们题目中所说的“法无定法、兵无定兵”。看完了,您自己琢磨去。总之,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固定的“真理”、想象的“政治正确”,也就是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法理。下面书归正传。 一治一乱圣人留,争名夺利几时休。 汉高祖灭秦楚龙争虎斗,传流到汉献帝三国分头。 曹孟德占天时人称魁首,吴孙权得地利驾坐龙楼。 汉刘备占人和舍命交友,只落得没有个安身地四海漂流。 这首定场诗说得是三国。其实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也差不过,不过国家多了点儿,更乱套而已。其实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话说鲁庄公和军师曹刿,带领着兵马,意气风发、浩浩荡荡来到了齐鲁交界,准备与齐国开战。一路上,鲁庄公虽说是信了曹刿了,可心里一直打鼓,毕竟他才是一国的国君,自己的事儿自己最着急。紧的问曹刿,这位吃野菜的军师,这仗怎么打?如何的排兵布阵等等………曹刿呢,就一句话:“不知道,我得先看看……”弄得鲁庄公干没辙。 书中暗表,其实那曹刿,堪称第一流的军事家,战术家。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懂得用兵之道。他先前所说的“鲁国已经胜了”,那叫做“战略上藐视敌人”,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种战略藐视,是有科学根据的:1、当时打仗的时间是在春末夏初,齐国军队的粮草供应都要从国内粮库里带,带不了多少,后方的军需供应必定吃紧,有道是“皇帝不差饥饿兵”,如果这个仗要发生在秋天、秋末,那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番估计了;2、曹刿早知道,齐鲁交界处的地形地貌,对地理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不过还要到真实的交战地点,看看再说。所以他一直不吭气儿,因为这些话,您跟那个“吃肉的”君王说,丫不见得懂。这种战地的实地了解和考察,在战争中十分重要,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败。这就叫做:战术上重视敌人,一丝不苟、毫厘不差。 说着话,交战地点,也就是战场就到了。这地方叫长勺。您要看看地图就会知道,齐国和鲁国,都在山东,就是现在,一说山东就是“齐鲁大地”,文革中山东革委会成立的时候,淫民日报的社论好像是“齐鲁大地一片红”。齐国靠海边一侧,而鲁国靠内地一侧,紧邻如今的河北、河南一带,也就是说,鲁国靠近山东西南一带,相当于现在的菏泽市菏泽地区。看过电影《南征北战》的都知道,鲁西南是山东省最贫困的地区,是共产党的“鲁豫根据地”,问都甭问,是个穷得掉渣儿的地方。最后鲁国被齐国吞并,也是这个原因。 齐鲁交界的地方是一片长形的开阔地,两国边界各有一道山梁,山虽然不是太高,却是易守难攻。您要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您就知道“地利”的重要了,所谓最后的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都是“顺地利而建国”。唯一的例外是宋国,地处河南河北,一马平川、万里沃野,没什么天险、天堑。所以宋国是最倒霉的国家,经常挨打。 简短截说,齐国、鲁国各占据一道山梁,中间是一片挺宽的寸草不生的开阔地,像是 大涝时节,大河决堤冲出来的一道河床。 对方齐国,上午巳时,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十点来钟,发动第一次进攻。随着齐国的第一通儿战鼓,号角齐鸣、杀声阵阵、刀枪并举、战马嘶鸣………齐国的士兵犹如下山猛虎、扑食豺狼,冲着齐国的阵地就扑过来了……… 鲁庄公就问:“怎么着?打不打?” 曹刿:“不行,不能打,叫军士们准备弓箭、滚木垒石,防守为主………” 结果齐国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第二次进攻在未时,相当于下午两点多钟吧,您看这古代打仗都讲究吃饱了饭再打,吃完早饭进攻一次,午饭吃完了,进行第二次进攻。跟第一次一样,鲁军还是坚守不战。不过曹刿暗自点了点头,怎么呢,因为他已经感觉到齐军的士气比第一次进攻小了许多…… 齐国的第三次进攻在傍晚,吃过晚饭之后,这一次,齐军的声势又小了许多,曹刿对鲁庄公说:“行了,这回可以打啦!”,接着对鲁庄公解释说,这叫做一而盛、再而衰、三而竭……趁敌人疲惫衰竭,咱们给他来一个一鼓作气,当下,鲁庄公发出号令,全军出击,居高临下、势如劈竹,把齐军杀得丢盔卸甲、狼狈而逃………这就是“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由来。 齐军大败,一路撤退,鲁庄公就问,咱们追不追?曹刿说您先等等,我先看看……敢情这位吃野菜的主儿,打起仗来,什么事儿都要先看看!曹刿一看,敌人是真的退败了,因为敌人的盔甲、旌旗、兵器………丢得满地都是,这才指挥大军,把齐兵杀回了老家,直到深入齐国边境好几十里地……之后,曹刿对鲁庄公说:“行了,咱们不能再追了,一是因为,不能深入敌军腹地,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二是兵法有云:穷寇勿追。” 就这样曹刿这个吃野菜的人,为鲁国立下了大功,后来被封为鲁国的大夫……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鲁国的事儿就算完了。 接着说齐国,齐桓公回国之后,老实多了,深深感到管仲的英明和智慧,正式任命管仲为相国,要知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如何奋发图强,一步步走向春秋霸主的地位,那就要说道“管仲治国”的故事了,要知管仲是如何的治国,最后让诸葛亮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