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大概只有美國才有,中國即便有也是瞎掰,就像“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等等一樣,中國人不過是娶媳婦打幡兒湊熱鬧、剃成禿子愣要裝和尚。 既要與美國為敵,又不堂堂正正地擺開戰場,在思想、政治、經濟、文化………領域與美帝劃清界線,而是忸忸怩怩,像個不成氣候的婊子,明明離不開美國,卻又要擺出一副特別強大、世界老二的架勢,要不就擺出一副強大到“美國非招安不可”模樣兒,二道販子。就連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這類玩藝兒也要跟外國人學,沒點兒創意。 其實,要說孝道,中國人的傳統可比美國人歷史悠久、厚重得多。 有本古典文學名著叫《世說新語》,主要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士名流”的生活和思想狀況。記載了當時有學問的人的言行,生活和思想狀況,內容廣泛、無所不包。 內中有一人名叫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年幼喪父,家貧勤學,少年即通詩書,阮籍本有輔佐天子,濟世安民之大志,但苦於時運,在司馬懿、司馬昭父子執政下任官,所謂懷才不遇,只能“清談”也顯自高。曾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早年阮籍信奉儒家思想,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甚至有“視彼莊周子,榮枯何足賴”的詩句,表達對於莊子想法的不認同。 後來阮籍觀察到當時的政治現實的殘酷之後,逐漸接受老莊的思想,批判儒學的想法。因為在那個政治險惡的年代,即使有濟世思想,作為文人也會在政治上不得意。面對同時代文人被誅殺的命運,導致對於現實的希望破滅,自然會趨於消極的避世思想。阮籍寫了些充滿老莊思想的文章,成為當時玄學潮流的推手。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件阮籍盡孝的故事,即便今天也有借鑑作用: 在阮籍母親的喪禮上,他沒有哭,因此有人說他不孝。而看到他吐血的只有一個朋友,於是這件事被記錄在下來。然後評論道:阮籍這麼做不是沒有道德,而是他不想讓道德情操變成一種表演。 當道德變成一種表演,就是作假,就會變成各種形態的演出,就會讓最沒有道德的人變成最有道德的人,語言和行為便開始分離。 因為看了這個故事,猶豫了很久,才參加了萬維的紀念父親的“有獎徵文”活動,至今仍在糾結,不知參加得對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