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芳芳、圆圆!坐好,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芳:“什么故事?”
圆:“好听吗?”
芳:“我妈妈会讲!”
圆:“妈妈说,她的故事最好……”
芳:“以前都是妈妈讲的!”
圆:“你胡说,爸爸有时候也讲!”
芳:“爸爸中国话讲得不好,妈妈说不要跟他学……”
圆:“我就要跟爸爸学!”
芳:“我告诉妈妈,你不听她的话!”
圆:“爸爸喜欢我,……”
芳:“爸爸跟我好!……”
…………
故事还没开始呢?这两位先吵起来了!我赶忙劝阻:“得得得,爸爸妈妈都好。”
“什么叫得得得?”
弄得我是哭笑不得,总之我是连哄带骗,连求带拜,总算安静下来,开始听我讲,讲什么呀?这一通儿折腾,我讲故事的情绪早飞到九宵云外了。不过经过刚才以及路上“监听”的结果,我做出两个判断:1.爸爸喜欢圆圆多一点,2.妈妈喜欢芳芳多一点。2.这两孩子“口齿不清”与妈妈是南方人有关。
第一点,我最好不要插手,人之常情,五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呢!更何况“疏不间亲”,古有明训。
第二点,口齿不清主要是卷舌音、翘舌音分不清,就是俗话说的:十、四不分。别说南方人,小孩子,就连香港电视台的名主持,虽然长得漂亮,娇滴滴的,说出话来总把“我和他”说成“我恨他”,听着别扭!挺漂亮的小姐,说出话来,露怯。
好了,先别管什么故事不故事了,先纠正普通话发音要紧!我何不弄个“绕口令”,让她们学会了,即纠正发音,明天到学校读给全班同学听,岂不是好?没准儿,我这个家庭男保姆还能“一鸣惊人”,好好儿显示一下!
说到这方面的“绕口令”我是张口就来,比如:
十是十,四是四,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门口儿有个石狮子,地上有个湿柿子,石狮子要吃湿柿子,湿柿子不让石狮子吃湿柿子,石狮子偏要吃湿柿子!
另外,像什么“白胡子老头儿,手柱着崩白白拐棒棍儿”,“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那多了去了!
现在呢,先来个最简单的,第一个:“十四、四十”。当下我找张纸,反正图书馆纸管够,把“十四”绕口令写下来,一人一份儿,让她们跟着我念……
你别说,我这么一哄,说是明天可以念给老师和同学听,这俩小家伙儿还真不怠慢,咿咿呀呀的读了起来,没一会儿功夫,居然读得相当不错了!免不得表扬一番,什么“嚯,芳芳真棒!”,“圆圆更棒!”……反正也是胡说八道,到底是小孩儿好哄,哄得这俩孩子屁颠儿屁颠儿的。笑起来,燕语莺声, 花枝带颤, 好不热闹。
按说呢,作业也做完了,中文对话也做过了,明天的功课也准备完毕了,这一天的主要任务就算完成了,不过还差一项“课外阅读。读什么好呢?反正这是图书馆“儿童活动区,让她们自己找去,爱读什么读什么。当下吩咐:“芳芳、圆圆,有什么好书,帮叔叔找几本儿来,念给我听听!”俩小家伙儿高呼:“ok,jiust wait,wait a moment!”,一溜烟儿,消失在林立的图书架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