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一本《水浒传》。民间谚语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其实有些道理。为什么呢? 三国里面的“计谋”太多。一段“赤壁之战”,用了数不清的计谋。群英会、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计、连环计、美人计………人老啦,越看越狡猾,本来就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说法,再看三国演义,非看糊涂了不可。最后,弄个老年痴呆症,不值得。年轻人呢,本来就不成熟,初生牛犊,天地不怕,看了水浒,容易造反、不听管教。所以有此一说。 这么说未免有失偏颇。但是,不论水浒还是三国,贯穿书中的要义乃“忠义”二字。《三国演义》偏重于“忠”字,而《水浒传》偏重于“义”字。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那您干脆别看,看了也是瞎看。 既然“忠义”为先,看三国、水浒的时候,分清好人、坏人很重要。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注意: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蛋,孙权是个中间派,不好不坏。这也是作者罗贯中的本意。中国历来的民间传统,也是这么认为的。最好的说明就是京剧,中国的国粹。刘备是老生、曹操是花脸中的“大白脸”、孙权是花脸中的“素蓝脸”。 说到《三国》,最可恨的人,莫过于郭沫若这个典型的老流氓文人,专门拍毛老土匪的马屁。他的“为曹操平反”,说什么曹操是北方中原一统的“英雄”,无非就是为了拍毛老土匪的马屁。这么一来,中国无数的拍马屁的、拍拍马屁的、拍拍拍马屁的………自称文人雅士的家伙就渐渐的把曹操吹捧成英雄啦。到现在还再吹捧“曹操”的,那都是马屁渣子喽! 我这儿只说说,曹操为什么是大坏蛋: 甭说别的,从名字看,这孙子就是坏蛋。曹操,曹孟德。上来就“操”,能是什么好东西涅?可不就是“做梦”都想得天下吗?曹梦得。要说这曹操,可是真够坏的。从小儿不务正业,心黑手辣、诡计多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就是他说的。 坏到什么程度呢?这家伙早年“胸怀大志”,要刺杀董卓、除汉贼。结果失败被全国悬赏缉拿。后来还真被逮住了。县令陈宫佩服他“英雄胆量”,要追随他共扶汉室江山。不仅把他放了,还跟他一起逃跑啦。那陈宫也是了不得的谋士,按说与诸葛亮什么的也不相上下,不过命不好。一时失察,相信了他。 俩人逃到了一个小村庄,庄主是曹操祖上的世交,叫吕伯奢。当然要好好的招待啦,老先生吩咐好家人,自己一个人,出门沽酒去了。没想到引来了灭门之祸。 曹、陈二人在厅房休息,就听后面厨房里传来对话声:“这么肥大的家伙,可怎么动手呢?”,“先用绳子捆好,然后一刀毙命。”,“那下手可得有个准头儿。”………
这二人一听,以为人家要谋害他们,曹操拔出匕首,窜至厨房,不由分说,把人杀了。再一看,后院里已经捆好了一只猪,原来一家人准备杀猪宽待“客人”。
陈宫当下大惊,怪曹操办事鲁莽,哪知曹操一不做、二不休,把全家人杀了个干干净净、不留活口。之后二人命案在身,赶紧逃跑,半路上又碰见沽酒回来的老头儿吕伯奢,曹操怕事情败露,索性连吕伯奢也杀了。………后来陈宫因此看透了曹操,觉得他将来必定是乱臣贼子,弃曹而去,投奔了吕布………。 这就是曹操,太坏了!所以三国演义里曹操根本就是个反面人物。如果连好人、坏人都分不清楚,还舔着脸看什么《三国演义》,那舌头得多长啊?简直比狗都长!更甭说还吹牛B,把曹操吹捧为“文学家”啦,狗屁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