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我一脚踹出教室,打了好几个滚儿的学生韩三牛,小名儿牛儿。不仅在班上最淘气,在学校也是有名的捣蛋鬼,所以我带的这个三、四年级的班,原来是全校最乱的班。不论课堂秩序还是学习成绩,都很差。牛儿他爹是大队民兵连连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我去他家家访是傍晚,因为白天大人都上工,家里没人,傍晚收工的时候去,比较合适,事先也没打招呼。 他家在三队,公路对面的一个村落,住在村子正中。一般每个村子都有个村中或村边儿“广场”,说是广场,其实就是一块比较开阔、宽敞的空地,靠边儿有棵大枣树。村里人吃饭喜欢蹲在大门口,或端着碗,蹲在空地上扎堆儿,边吃边聊……这是当地人的习惯,所以,每到吃饭时间,也是村里大部分人的“聚会”、信息交流的时间。说到枣树,村里面几乎家家都有,有的还不止一棵,据说原来叫“枣林大队”,后来不知为什么,改了名字。不过结枣的时候,枣不能随便打,由生产队统一安排,专门集体出工打枣,打完后,统一分配,这样可以杜绝资本主义思想,割掉资本主义尾巴,这才叫社会主义。 村里每家都是独门独户,院落、房间大小不一,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可没那么排场。牛儿家的院门在南面,正北四间大瓦房,西侧是猪圈、茅房,东侧是简陋的储物间,堆放着农具、干草、没用的东西。周围的围墙不完全,残破不堪、一看就是多年未整修过的。 我进院的时候,牛儿爹妈刚下工,他妈正忙着做饭。牛儿在猪圈旁边像是在喂猪,其实就是玩儿,他家的母猪前不久下了一窝八只小猪。靠院门儿还有一个鸡窝,几只母鸡、一只大公鸡满院子乱跑。 牛儿最先见我进门,这小子倒是不记仇儿,但也不怎么亲热,喊了一声:“娘,老师来了!”扭头跑进西屋。当然用的是当地方言,要是用当地方言写,那这文章就没法儿写啦,太复杂,写出来各位不见得看得懂。之后就是他爹、他娘和我的一番寒暄和交流,当地土话、方言居多………大概意思和结果是这样滴: 他爹他娘都有点儿意外,大概没想到我会登门儿拜访,在他们眼里,我是北京来的“大学生”,格外高看,尤其是牛儿她娘,一个精明干练的当地农村女人,长得也喜兴,赶紧把我让到屋里炕上坐下;他爹开始有点儿架子,那意思好像不太高兴。 谈话之间我惊出一身冷汗:今天算是来对啦。原来,牛儿他爹一开始就要到学校论理,幸亏她娘拦住,后来加上石大队长(就是推荐我当教师的那位)劝解,事情没有闹大。要真是闹大了,我可就惨了。想到此处,当即开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出逢迎拍马的本事,把事情前前后后解释一番,因为有个挺漂亮的牛儿他娘在旁边帮衬,我那拍马屁的话顺嘴流,说得两口子越来越客气、越来越高兴……我说话的意思主要是:踢、打牛儿不是故意滴,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牛儿他娘在旁边搭腔帮忙,说是牛儿他爹平时打孩子更狠,“人家老师怪打他几下算个啥?咋滴啦?”等等。……末了,我又夸了一下牛儿别看淘气,可是挺聪明,接着说了一件表明牛儿很聪明的故事,是这么回事儿: 有一次上算术课,讲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不小心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 (3-5+4)X17=? 这一下,炸开了锅了,很多孩子,尤其是班长芮润桃,理直气壮地问3-5怎么减?老师是不是糊涂啦?还有的孩子说我没吃饱、饿的……总之课堂上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还有的孩子说我,四只眼睛白长了,您瞧可气不可气?我一时之间也不好解释,解释不通,又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错了……正在此时,牛儿来了劲了,骂开了人啦:“耐了隔栏滴,透你莫,先把4加昂,不就得咧!”当地土话,翻译过来是这样滴:“挨操的东西,操你妈,先把4加上不就行啦!”,这话说得太对啦,这牛儿还是真聪明,虽然说话难听了点。我当时还把牛儿表扬了一番,可是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服气,说我是强词夺理。这也难怪,小学生没学过“代数”,没学过正、负数的时候,接受小数减大数很困难。 总之,我把这件事儿对牛儿爹娘绘声绘色、添油加醋这么一讲,说得二位爹娘别提多高兴啦!牛儿他爹,大队民兵连长,激动的对我说,从今以后,这个孩子就交给你啦,你爱怎么管怎么管,该打打、该骂骂,没关系:“该咋地管教,你寻思!”(这是当地土话) 还有哪,非让我吃完了饭再走,破例把家里的白面拿出来,当场橄了两碗面条,牛儿一碗我一碗!当然我是大碗,牛儿是小碗。诸位不要小看这两碗面条,那年月一年下来,即便丰收年景,每人每年也就分二十几斤麦子,白面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吃。平时吃白面,都是和高粱面、玉米面掺在一起,按一比四、一比五的比例混合,有的时候还要掺杂些榆皮面,增加面的粘性,才能做成不同的面食。 那一次的面条几乎是我有生以来觉得最好吃的一碗面条儿,这也并非夸大其词、“饿了吃糠甜如蜜”,皆因白面是当年新麦、自家磨的,据牛儿他娘说,是“二、三”茬面,怎么叫“二、三”茬面呢?原来,磨面的时候,前前后后要磨七、八遍,第二遍、第三遍罗出来的面粉是小麦的精华所在,老北京有所谓“富强粉”、“精白面”一说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牛儿家的白面比那可强得多啦,这么说吧,吃面条的时候,满口“麦香”,您要是不懂什么叫“麦香”,那您该干嘛干嘛去吧。这种面条,根本不用什么伴料,撒点盐、浇上当地自酿的老陈醋,那叫一个香! 好啦,这一次家访韩三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没多久,我就参加了民兵队伍,成为民兵连正式成员,参加了不少次民兵训练,光是射击训练,就打过好几十发子弹,最后虽不能说是百发百中,也可以百发九十几中。 韩三牛,那更好办啦,我让他当了个班里的“军体委员”,一开始芮润桃不同意,后来也慢慢习惯了,俩人儿合作得还不错,把个牛儿高兴的,每次一高兴,就用手背多摸几次鼻涕。跟在我后面,屁颠屁颠滴,因为他娘交给我一个重要任务:下午放学后,爹娘收工前的这一段时间,到我家去,做作业,不许乱跑。弄到后来好几个孩子的家长争相效仿,我几乎有点儿吃不消。不过我也有我的办法,什么办法?暂且保密。 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