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小說兒屬於文學的一個分支,在中國卻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中國所謂的文學不過是共黨的宣傳工具,只要中國的“中國國家出版總署”存在,中國不可能有什麼文學作品或是真正的文學作品。 小說《劉志丹》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其中牽涉到習近平的老爹習仲勛的“宦海沉浮”。其它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這麼說,共黨領導下的中國,不會有什麼“文學”,因為真正的文學作品是以探討、描寫自由的人性為基礎的。 下面是有關小說《劉志丹》的前前後後。 反黨小說《劉志丹》案,是1962年發生在中國共產黨內部的一場政治案件。一本由中國已故革命家劉志丹的弟媳李建彤所着的小說《劉志丹》,被誣指為反黨小說。大量中共幹部因而牽涉在內,該事件前後共株連迫害萬人。 1979年6月,在由中共中央組織部遞交的為《劉志丹》案平反的報告裡,該案被稱為“一起株連甚廣的現代文字獄”,此外,該案亦被認為是“文化大革命”的先聲。 劉志丹原為1920年代的“革命家”,在陝甘寧邊界建立根據地,而該根據地,日後成為工農紅軍長征的終點,即歷史上有名的“西北救中央”。劉志丹建立陝甘根據地立下重要功勞。 1936年,劉志丹奉命率領紅二十八軍渡過黃河,在山西境內遭國民政府軍隊阻擊,在晉西中陽縣三交鎮(現屬柳林縣)戰鬥中戰死,死時年僅33歲。 當時的中共領導人紛紛為劉志丹題字,周恩來評價劉志丹為“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毛澤東題詞“群眾領袖,革命英雄”。中共領導人題字被刻成石碑,存放在陝甘寧邊。後來,為了紀念劉志丹,便由工人出版社邀請李建彤執筆創作小說《劉志丹》,以作紀念。 1962年8月,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預備會議在北京召開。康生在會議上,指《劉志丹》是用作為高崗翻案。同年9月24日,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召開,毛澤東主持會議,毛在會議上,發表了《關於階級、形勢、矛盾和黨內團結問題》。康生在會議上,給毛澤東遞了一個條子,條子上寫的是“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是一大發明”,毛澤東念了這張紙條後,毛澤東又說“用寫小說來反黨反人民,這是一大發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不論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因為毛當時強調階級鬥爭,希望利用劉志丹小說打開突破口,對老幹部進行清算。後來,在康生策劃下,十中全會決定成立專案委員會,由康生出任主任,對習仲勛、賈拓夫、劉景范進行審查。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康生夥同江青、林彪等人,變本加厲地對劉志丹案成員進行迫害。1967年,大量有份參與劉志丹小說的人被批鬥,部分遭到殘酷迫害致死。 同年5月7日,被打為習賈劉反黨集團之一的,賈拓夫被迫害至死,死因至今不明。由於賈死去,習賈劉反黨集團剩下兩人,不能打成反革命集團,康生等繼續迫害受牽連人士。 1968年,曾受李建彤採訪的馬文瑞被打為習劉反黨集團成員之一,變成了“習馬劉反黨集團”,馬文瑞被關進監獄五年,而習仲勛則自1962年起被下放,自文化大革命遭審查,關押,監護,直到1978年獲得平反。 作者李建彤則於1962年起被關進一個地下室,1970年被開除黨籍,並被勞改。而連死去的劉志丹也不能倖免,被打為叛徒,紅衛兵把中共領導人題在陝甘紀念劉志丹的石碑砸爛。後來,習馬劉反黨集團被與彭德懷反黨集團定為“西北反黨集團”,大量西北幹部因此遭受迫害,被牽連的共有60,000多人。直到1978年後才開始獲得平反。 1978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對小說《劉志丹》事件進行審查。1979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向中共中央遞交《關於為小說〈劉志丹〉平反的報告》,報告指出,《劉志丹》是一部小說,並非黨史,作者有自由運用典型化方法去塑造人物。文件亦指出,小說只是採用高崗在陝北時期的某些素材,不存在為高崗翻案問題。並定性《劉志丹》案為康生夥同林彪、四人幫發展為一起株連甚廣的現代文字獄,應予以平反。 小說重新出版後,許多當時健在的老幹部認為小說的描寫與事實不符,紛紛寫信向中央反映。中央委託出身西北的習仲勛處理。 習仲勛指示馮文彬,向胡耀邦總書記報告座談會反映的意見。1月12日,胡耀邦作出批示:黨史題材作品特別是文學傳記作品,“不應虛構重大的黨史史實,對黨的歷史人物的描寫,更不能歪曲。”任何以風格和藝術上的自由選擇為由而否定這個原則的觀點,都是不可取的。 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了胡耀邦的批示。中共中央決定,立即停止發行該書,並對作者進行嚴肅的批評幫助和適當處理。至此,小說《劉志丹》轉了一圈兒,再次被埋入墳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