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道农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到现在也是如此。所谓“与天斗”什么时候都是胡说八道。不过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在小范围、局部调节用水的情况越来越多。我插队的村庄附近有条河,河上游有个水库,不过说句实话,那水库也只能在关键时刻起点儿作用。要真是全年大旱,水库里都没水。不过那种年景比较少见。最起码我插队的几年没遇到过。 当地有句俗语:“四月春雨贵如油,有钱难买五月旱,耪地保墒别嫌苦,六月连阴吃饱饭。”意思是说,四月前后是大田作物播种季节,稍微下点儿雨,地皮一湿,只要种子播下去,全年的收成就算有了底儿了。这时候,水库及时放些水,才管用。遇到春旱,一滴雨没有,水库放水都没用。就是说,人工的水利设施只起辅助作用。最终还是要靠老天爷。 播种过后,种子发芽成苗渐渐长大,到一个月之后,就是五月份了。那时,作物根苗需要扎根,根扎得越深越好,这个过程叫做“蹲苗”,如果继续多雨或浇水,不利作物“蹲苗”,所以说“有钱难买五月旱”。之后的“六月连阴吃饱饭”就不用说了,作物生长、结实过程当然是水越多越好。对于小麦,整个儿过程叫“返青”、“分孽”、““拔节”、“抽穗”、“灌浆”、“结果”………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锄地保墒、什么时候施肥、氮肥、磷肥还是钾化肥,或者是有机肥料(粪尿或人工沤肥),都有讲究。其它作物像玉米、高粱、谷子……等等大同小异,程度不同、时令不同而已。 这里所说的浇水,就是指水库开闸放水,村里派人接水这一过程。也就是大田作物人工浇水过程。当然啦,要真是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就用不着了。不过我插队的这几年还没碰到过。 每到公社开闸放水,事先通知沿途各大队、生产队做好准备。公社的水闸是县里统一分配底,从河道两边专门开设的钢筋水泥闸门。开闸后,水流入相应公社的主干道,叫“干渠”,干渠一般由泥土建成,部分地段有水泥建成,比如靠近闸口或拐弯的地段。主干渠和每个大队、生产队的闸口就没有固定的闸口了,全凭各生产队派人,临时挖开口子,放水,到一定时候,再自己把口子堵上。每个生产队开口放水多长时间完全是公社统一安排滴。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时候结束,都有固定的钟点。也就是因为这个,队里才让我破例参加“浇地”队伍,不然我还不够格儿。 因为原来,每逢浇地的时候,队里的浇地“总指挥”都要带一个“闹钟”,按钟点儿放水、收水,刚好我有块手表,这一下成了宝贝,再加上队长女儿春妮从旁替我说话,这才有幸参加了几次浇地“工程”。 整个儿过程是这样滴:接到公社放水通知后,队里先派人“修渠”、整理水道,各个需要浇水的地块儿事先打好沟堰,把土地按地势分成“大畦”,浇地的时候,一畦浇完再开口浇下一畦,不然大水漫灌,那就不叫浇地了,叫水灾。这个工作相当重要,一旦水把堤堰冲开,整片地的浇水就要泡汤。所以需要有人专门护堰,这是最下一等的工作,再搞一等的工作是“护渠”,就是随时看管主渠道,不要漏水,有漏洞及时补上。最高等的就是“护闸”了。 护闸的人都是队里一等一的棒小伙子,像什么猴儿、狗儿、牛儿、四毛、五毛等等,前文提到的村里的“地主富农子女”。因为放水口一开,水势凶猛,那泥土做的干渠往往口子越来越大,旁边要随时有人照看,而且,一到钟点,必须迅速把水口堵上。俗话说:开口容易闭口难,堵水口的时候,是最紧张的时候,将近一米多宽的水口,几个小伙子,没人一把大铁锨,你一锨我一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才能把开水口堵上。遇到有“崩堤”的时候,更是惊险万分。 每逢浇地,虽然是男女老幼动员,修筑浇水渠道、沟堰,但真正接水、放水的几个人才算是真正的主力。况且,什么时候水到还没个准头儿,往往是半夜三更、黑灯瞎火,遇到月明时节还算好办,遇到天阴,还要随身带着马灯、手电筒………还有哪,那农村野外,有无数的无数的蚊虫小咬,让人避之不及……… 总之,这农村浇地实在“不是人干的伙计!”。这话是春妮儿一开始,看我要参加浇地开闸放水的时候说滴,她还说:“你个讨债佬儿,知道个甚?瞎球积极。”这话言犹在耳。 这是说的大田浇地,菜地的浇地可比这舒服多了,而且菜地浇地一般人还不让干,必须是“贫下中农”子女,我因为是知识青年,再加上春妮儿这个正牌儿的贫下中农子女兼“铁姑娘队”队长的推荐,才跟她一起,揽了个给菜地浇地的差事,那才叫美涅。水浒传有个梁山好汉叫“菜园子张青”知道吧?老婆是孙二娘。跟那个有点儿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