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的不止是“挑担木偶”。“捏面人儿”的、“吹糖人儿”的也能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往往被孩子们围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不过只能看,有的还流着“哈喇子”看,买得起的不多。像我,从来就没有买过,因为没钱。时隔多年,每次“逛庙会”,我都要买面人儿、捏糖人儿,不为别的,只为“弥补”童年的“缺憾”!
张师傅的评书说得非常精彩,往往连说带比划、表情丰富,模仿书中的人物唯妙唯俏。整场书下来,手不停、脚不停、头不停、眼不停,嘴就更不能停啦。也够累的,不论家中、个人发生多大的事儿,台面儿上也是满面笑容,和气有加。
即便这样,收钱的时候也是困难异常,经常这么说:“各位,我也不容易,您看,卖了半天力气,才收到一毛五,买斤棒子面儿,就没钱买咸菜了,吃窝头,总不能不就点儿咸菜吧?求求各位,您再赏点儿,凑够两毛钱,咱们接着往下说,说说青蛙不会说话,它如何告状、如何喊冤?谢谢各位老少爷们儿、大爷大妈、兄弟姐妹………”“有钱没钱您千万别走,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谢谢各位!”等等。
就有那急着想听下文的,你给一分、我给二分,直到凑够两毛钱。有时实在凑不够数,张师傅只好说:“好,看大伙儿不走,我高兴。赔了我也要接着说……”于是开说下一段儿。大家还要鼓一通儿掌,以资鼓励。
《青蛙告状》是一段“公案故事”。那时候在评书中十分盛行,听众爱听,说书的也好说,因为都是一段儿一段儿的“悬疑侦探”故事,精彩的地方,不亚于现代的“侦探、推理、破案”小说儿。比如什么“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等,总之都是清官大老爷破案。
说得是:有位清天大老爷,办完公事,回京的路上,途径一个水路交通枢纽,属于当地的繁华地段。驿馆(过往官员专用住所)旁边有个很大的水塘。到了晚上,清官要睡觉,却无法成眠。只听池塘旁边、驿馆周围蛙声大噪,叽叽呱呱叫个不停,真有声震寰宇之势……询问下人及附近村民,都说:从不曾有过这种现象。要搁现在,科学发达,肯定怀疑是不是天降异象,地震前兆?水患前因?那年月可没有这一说儿。连续几天,都是如此!
清官心中大疑,要不怎么叫“清官”呢?必是水塘有异。当下吩咐人,发动附近乡民,联同随身下人、军士,齐心协力,什么水车、水桶、水盆、水碗一齐上!愣是把池塘的水,淘了个池底朝天。心说:“我到底看看,是何方妖孽作怪!”
这一下非同小可,池底下,靠近岸边的地方,有一辐森森白骨,衣服、肌肉早已腐烂不堪,被铁链子捆绑、缠绕在一扇石磨之上!
没有任何其它证据,面对一具多年前的腐烂尸体,清官是如何的破案?
书说到此处,说书人就不说了。这叫做“扣儿”。先收钱,收完钱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