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目錄: 【川普仍是“關稅人”】 【沒有政治開放就不可能擁有經濟開放】 【WTO面臨改革,否則如同作廢】
美中貿易戰、關稅戰、貨幣戰、金融戰……是美中關係面臨或已經重塑的表象,是美中兩國之間在政治、經濟制度方面進行的大範圍衝突和對抗的一個組成部分。
如果不從制度層面解決問題,全面的對抗終將難以避免。中美目前的對抗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貿易和經濟層面,制度層面以及全球領導力競爭層面。
美國總統川普一再表示,他對於結束和中國的貿易爭端:“並無時間表,我喜歡他們,但我有一個長遠的打算。解決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將需要時間,中國在很長時間內已獲得太多,中國已經被寵壞了。”
在川普總統的“美國優先、拳打北韓、劍指中國、腳踏台灣”世界戰略部署指引下,美國朝野形成的共識包括:要求重新檢討對華接觸政策,重新界定美-中關係。有關對華接觸政策的討論,在美國各個媒體激增。對中國軍事野心、科技盜竊、人工智能、5G標準的畸形擴張感到擔憂………形成重新檢討對華接觸政策的充分必要條件。
簡言之,美國對中國要求不高:1、降低、消除關稅壁壘;2、停止盜竊知識產權;3、允許美國企業、銀行在中國開“獨資企業、銀行”。(3零2停1允許簡化版)
其中的【降低、消除關稅壁壘】乃是重中之重,萬事之“開頭兒”,這個問題不解決或者不部分解決,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將常態化。
不過話說回來,對中國這樣的“流氓獨裁政權”,貿易戰本來註定也是常態化的。
【川普仍是“關稅人”】
中美在阿根廷達成90天“休戰協議”後,美國總統川普又向北京發出警告稱,倘若到時達不成協議,自己仍然是“關稅人”,將對北京徵收巨額關稅。川普首次提到談判時限可能延長。*
12月4日,川普在推特上表示,我們要麼與中國達成一個真正的協議,要麼不達成任何協議,那時我們將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巨額關稅。 不過,我最終還是相信,不論現在還是將來,我們將會達成一個協議。川普接着在另一條推特上補充說,“中國不想要關稅!”川普提醒大家:他仍然是“關稅人”。
川普還首次提到中美談判會被延長的可能性。他稱,目前跟中國的貿易談判已經開始,除非延長時間,否則90天的談判期限“從我跟習近平在阿根廷共進非常美好熱情的晚餐開始算”。
法新社說,川普從阿根廷返回白宮後又開始抨擊中國的貿易手段不公平,他特別提到北京強迫外國企業轉讓技術和不尊重知識產權。而這些方面,北京當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晚宴後並沒有做出承諾。
一般認為,北京很可能向美方承諾立即大量進口美國貨物。據華爾街日報說,川普從阿根廷回國後便預計中國將立即開始購買更多的美國農產品。美方表示,這是川普與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晤時商定的內容,但北京方面並未提及這一承諾。
【沒有政治開放就不可能擁有經濟開放】
博爾頓在談到中國經濟和政治自由化之間的關係時表示,有一種流行多年的說法,即只要讓中國經濟增長一點,就會看到民主在全國各地蔓延。
但是,他說:“沒有政治開放就不可能擁有經濟開放。並且在經驗現實的基礎上,我們今天知道這種聯繫還遠未確定。我認為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在川普總統和習主席同意談判的未來90天,看看我們是否可以解決中國經濟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我認為也可能會對其政治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
【WTO面臨改革,否則如同作廢】
在經過數天的艱難談判後,20國集團終於發布了一份聯合公報,肯定了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性,但同時也指出,曾支撐了全球貿易數十年的現有規則體系存在缺陷,需要改革。
以往,此類公報不過是例行公事,但隨着川普政府不斷對多邊會議和機構的基本原則提出質疑,發布聯合公報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
為了讓美國在聯合公報上簽字,歐洲各國同意了美國方面的要求,G20原則文件首次刪去了保護主義和貿易爭端將不利於經濟,國際性組織是必不可少且有用的說法。
與此同時聯合公報承認,貿易和投資是“增長、生產力、創新、創造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引擎”。聲明還補充道,“目前的體系達不到它的目標,存在改進空間。因此我們支持對WTO進行必要改革,改進其功能,我們將在下次峰會上評估進展。”
《華爾街日報》指出,文件沒有具體闡述將尋求從哪方面改革WTO,這反映出各國之間存在的分歧。比如,美國一直在阻止開啟WTO上訴機構法官候選人的甄選工作,此舉會損害該機構對貿易糾紛的審核。美國認為,WTO不公平地限制了其利用關稅實施貿易行動的能力。
但WTO總幹事表示,關於改革的對話才剛剛啟動,在此之前,G20上的談判內容是關於WTO是否需要改革,現在G20各國向前邁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
在氣候變化方面,聯合聲明的措辭也十分微妙,稱巴黎氣候協定不可逆轉,並再次確定將支持全面執行該協定。但是,聲明也指出,美國重申了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計劃,並將在使用“所有的能源資源和技術的同時,保護環境”。
白宮高級官員稱讚了公報內容,尤其是呼籲對WTO和全球貿易進行改革的部分。另外,在解釋川普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說法,也得到了美國的歡迎。
聲明承認了對難民問題及其造成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影響的擔憂,但並未提及任何行動。對許多國家而言,難民問題依然是個政治動盪的導火索,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政壇式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絕大部分與會國都發言支持多邊主義,儘管現在已經越來越難(達成協議了),”默克爾說。
|